登陆注册
6404600000004

第4章 是非本是身外事,放下就是拥有(3)

他也曾劝诫世人:“人生在世都希望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幸福快乐由哪里来呢?绝不是由修福而来,今天的富贵人或高官厚禄者,他们日日营求,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并不快乐。修福只能说财用不虞匮乏,修道才能得到真幸福。少欲知足是道,欲是五欲六尘。无忧无虑,没有牵挂,所谓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清楚,心就安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迷,处世待人接物恰到好处,自然快乐。”

定了人与人内心想法的不同。来看看这师徒二人的迥异想法吧:一天,坦山和尚与徒弟在去某地说法的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河水虽不湍急,但因为刚下过大雨,河沟泥泞不堪。师徒二人正准备渡河时,后面来了一位穿着得体、体貌端庄的年轻姑娘。姑娘行色匆匆,好像有急事要办,但是到了河岸边后却面露犹豫之色。

看到这一情景,坦山和尚便上前对姑娘说:“施主,贫僧背你过去吧!”

紧跟在他后面的小沙弥听到坦山和尚的话,心里不解,嘀咕到:“平日里师父教导我们,不能接近女色,为什么今天自己却犯清规呢?”

小沙弥本想当场问师父,但是又怕惹怒师父,只得忍受九回肠的折磨,闷闷不乐地跟在师父后面。

很多天过去了,小沙弥还在为当日师父背姑娘过河的事情冥思苦想。一天,他终于憋不住了,于是问坦山和尚:“师父,您经常教导我们,出家人不可以亲近女色,可为什么前些日子,您却背漂亮的女施主过河呢?”

坦山和尚听了小沙弥的问话,讶异地回答道:“我背那位女施主过河后,就把她放下了,没想到你却把她紧紧背着,到其实,坦山和尚背那位姑娘过河,完全是出于善念。他的心里早就把姑娘的事情放下了,而小沙弥的烦恼,完全是自己找的。人之所以烦恼,之所以不能放下,是因为情执,放下情执,才能活得自在。

弘一法师把放下看做一种内心境界,放不下便饱受折磨,放得下便能坦然自若。凡事放得下,是因为没有欲念,内心没有欲念,才能不受忧虑所扰,才能心地坦然,只有心地坦然,才能将一切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你苦苦追求而不可得的东西便会在无欲无求中悄然到来。

以修佛之心修身

心是身体的主导,心里怎么想,身就怎么行。人要降伏自己的身心,使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但首先必须降伏自己的心,能够降伏自己的心,身自然就听话了。

大师讲经时,教人们依照《法华经》所云,摆脱苦恼修行自身。《法华经》云:“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约悲言也。”

因佛法是真能,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与以正见。迷信,而与以正信。

恶行,而与以正行。幻觉,而与以正觉。

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

化世人破除谬见,以超然的心态面对生死。

有一个老妇人,她与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得非常艰难,不幸的是,儿子无缘无故得了一种怪病,死了。老妇人痛不欲生。

邻居帮着老妇人把儿子掩埋后。老妇人哭着待在坟边不肯离去,不吃不喝,好几次哭昏在坟地里。几天下来,老妇人的身体虚弱,生命危在旦夕。

无奈之下,人们想到了庙里的虚竹和尚,于是派人赶紧将虚竹和尚请来开导老妇人。

虚竹来到老妇人身边问道:“你为什么待在你儿子的坟前久久不肯离去呢?”

老妇人哽咽着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只求和儿子一起离开人世。”

虚竹大师说道:“你想不想让你的儿子活过来呢?”老妇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欣喜地说:“当然想了,你真有办法让他活过来?”虚竹大师说道:“我有个办法,不知你想不想试一试?”老妇人一听,立即爬了起来,说道:“我愿意试一试,只要他能够活过来,让我做什么都行。”

能用这炷香火为你的儿子续命。”老妇人急忙问:“那究竟是什么香火呢?”虚竹慢慢地说:“这种香火只有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才有,你先去找吧!”老妇人听了虚竹大师的话后,急急忙忙上路了。她来到一户人家,敲开了门问道:“你家里死过人吗?”“死过啊!”主人回答到。于是老妇人又敲开了另一户人家的门问道:“你们家死过人吗?”

“死过啊,不死那不成了妖精了。”这家的男主人笑着说。

……

就这样,老妇人跑了很多人家,结果却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她无可奈何地回来告诉虚竹大师:“我走遍了所有的人家,但就是没找到一家有你说的那种香火,因为每家每户都曾经死过人。看来这样的香火我是取不来了。”

虚竹大师笑了笑说道:“既然是这样,那你又为什么为儿子的死而过度地伤心呢?”

听完大师这番话,老妇人的失子之痛顿时化解了很多。生老病死乃人类繁衍生息的法则,所以没必要总是沉静在死亡的态度,一味抱怨并不能改变这个现实,那么最好还是接受这个现实,以淡定的态度来面对。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一个行囊,如果装得太满就会很重、很累。一个生命背负不了太多的行囊,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人生大道上,我们注定要抛弃很多。有些时候,果断地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弘一法师告诫人们要懂得放下:“有贪有嗔,诸佛如来都救不了,自己要精进不懈,把贪嗔痴三毒从内心中拔除。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名利不是好东西,要舍弃。贪嗔痴害不了别人,只害自己。”

若真放下,才有感应,早一天放下,早一天得大自在。在未去之前,在此世界一切环境亦得自在,顺逆都自在,自在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

有一个人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外出办事时也从不结伴而行,即使路途遥远,跋山涉水也不例外。可是有一次他外出时不小心掉进了深谷里,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伸手奋力抓住深但是他人在半空,上不得也下不得,危险随时还会来临,在这危急时刻,他突然看到佛祖就站在不远处的悬崖上,于是他求佛祖解救自己:“大慈大悲的佛祖!求您救救我!我被困在这半山腰真的是难受死了,我知道我过去做过很多错事,但是如得到佛祖的救赦,我一定一心向佛,多做善事。”

佛祖微笑着说:“我就是来救你的,但是你只有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

“只要佛祖发慈悲,我一切听从安排。”“那好,请把你的手放开!”此人一听,心想:“下面是万丈深渊,如果我放手一定会跌得粉身碎骨,佛祖这不是害我吗?”于是他摇摇头说:“佛祖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佛祖见他如此执迷不悟,只好摇摇头走了。其实由于天气太黑,看不到下面的情况,他离地面不过几米而已,而且下面还是厚厚的沙土。

放手,未必会死。所谓舍,就是失去;所谓得,就是得到,舍与得实际上是并存的,是一种取舍的哲学。舍得之间,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是一种大智慧。

人生是一个患得患失的过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乃是常有这件东西;但如果你肯放手,表面上虽然有所损失,可是会得到更多的选择机会。不肯放下,你的人生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放下执迷真性自现

人生在世总是经受很多考验,纸醉金迷的生活容易迷惑人们的心智,让生命中那颗通灵的自然之心沉睡。在繁忙过后的瞬间我们要学会卸下疲惫的重担,让心灵回归通灵的自然之性。

弘一法师在讲授佛法时曾借仁潮禅师的几句话道出世间的浮华真假:“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翼,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

琐是琐碎、微不足道,即指芸芸众生。营营是忙碌不停,等于蚊虫在器皿中乱飞乱撞。化是变化,生死是变化,化海即六道轮回,何时才能有个头绪。人生实在是梦中之梦,等证到罗汉果,才恍然大悟,知道已往乃是一场梦。明心见性,证得法身大士,想到从前作罗汉时也是在做梦。六道众生把假的当我们怎会晓得。有时候人们无法让自己的内心保持通灵,是因为无法放下心中的负担,放下既是佛,放下就是回归原始的自然之美。一个叫黑指的婆罗门运用神通,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说:“放下。”于是婆罗门将左手的花瓶放下了。佛陀又说:“放下。”于是佛陀又将右手的花瓶也放下了。可是佛陀依旧重复那句话:“放下。”

黑指婆罗门不解地问道:“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您怎么还让我放下啊!”

佛陀微笑着说:“我叫你放下的并不是手中的花瓶,而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将这一切都放下时,就会得到大解脱。”

黑指婆罗门顿悟。人生中我们该放下的东西太多了,事业、爱情、家庭、金钱、荣誉……但是“放下”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也正是这样,很多人过得很痛苦、很累,所以,必要时“放下”其实是通向幸福、得到解脱的最好捷径,也是通向内心通灵自由的桥梁。

同类推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热门推荐
  • 《翩翩起舞》

    《翩翩起舞》

    生命的尊严已支离破碎,不屈的灵魂却还在翩翩起舞.这是一个关于亲情,爱情,关于一个人与命运抗争,寻求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故事.其间凄美,绝美的爱情和感人至深的亲情让人为之动容;男女主人公之间不能割舍的深沉的爱与他们内心的苦楚与挣扎,更是令人为之心碎.
  • 魔王奶爸之那注定的爱

    魔王奶爸之那注定的爱

    本人是恶魔奶爸之结束之后的幻想,是男主在众多恶魔的挑逗下最终爆发的故事,本文文风轻松,男主有点‘白’……
  • 玫瑰甜心爱作战

    玫瑰甜心爱作战

    如果说失踪还不算个事儿的话,那私奔的冲击力已经让人有点儿咋舌了。可是,可是,当陈玫瑰和妈妈陈大妹看完附言部分,两个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被雷得蒸发光了水只剩下碳了。究竟陈玫瑰要如何扛起舅舅陈及时私奔的黑锅?随同她一起组团卧底进入漫画社的姨妈们是得力助手还是越帮越忙的捣乱分子?她能够完成债权人下达的任务么?骑着白马的美男漫画家们谢永天,顾野以及乐思蜀,哪个是王子,哪个是唐僧?在他们美男们帅气,靓丽的外表背后,又究竟隐藏了怎样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 妃常蛊怪之女侯请上座

    妃常蛊怪之女侯请上座

    一朝重生,成为宣启国女侯爷?然而并没有想象中的锦衣玉食,没有万人簇拥,更没有光芒万丈,有的只是众人的不屑与鄙视。女子为官,是为有违常理;傻子为官,是为有违忠义?呵呵……去他的!傻子?如果她是傻子,那被傻子玩弄于掌中的是什么东西?初来乍到,迎接她的是面临受封礼却无官服的窘境,还有一群等着看热闹的人。呵……姐姐我连小时候尿床都没有,还会让你们这帮无名小卒看笑话,那才是个笑话!她倒是想看看,究竟是谁被看笑话?锋芒初绽,却引来更多嫉恨与危机。但且看她如何在异世步步为营,胜者为王!
  • 驭兽称神

    驭兽称神

    在这块奇怪的大陆上,魔兽与人和平而又不和平的生活。驭者和御兽是完美的伙伴,而人类和魔兽又是敌对的死敌
  • 半天云

    半天云

    一群打工在外的父母;一群坚守乡村的老人;一伙爸爸妈妈不在家的孩子。当这些人出现在这本书里时,会有怎样纠结感人的故事、怎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半天云彩,能否承载起留守儿童对远方父母的满心思念?
  • 美艳王爷的献血妃

    美艳王爷的献血妃

    一朵异世红莲,妖红似血,温暖如春……-----
  • 尽妖娆

    尽妖娆

    《尽妖娆》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个赞叹中捕捉到小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造神游戏

    造神游戏

    原本秦岳认为自己玩的只是一个单纯的游戏,直到一位自称是他“未婚妻”的英国亚裔贵族少女来到他所在城市的那一天,一切开始变了……“我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明夜雨看着一脸苦相的秦岳,十分不悦地说道。秦岳叹了口气,说道:“唉,很满意。可是你让我要做的睡得了地板,住得了走廊,跪得起主板,补得了衣裳,吃得下剩饭,付得起药方,耐得住寂寞,争做灰太狼的男人……这不是为难我吗了?”明夜雨表面一冷,严肃道:“哼,你要明白,如果这个世界有神的话,那我肯定也算其中之一,所以你必须要听我的。”“不对,要按你的话来说,你最多也就是神二代,我还是神一代呢!你要听我的!”秦岳立刻反驳道。……新的时代即将来到,欢迎参加这一次的……造神游戏!
  • 时光刺客

    时光刺客

    假如可以回到过去,你会不会改变初衷,弥补心里遗憾,还是看着他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