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4600000017

第17章 抓住当下的幸福(2)

听到国王的命令后,两个仆人从国王的寝宫中退了出来。接着,国王把仆人丙叫进寝宫,对他说:“你去通知王后,仆人丙接到国王的吩咐之后退了出去。随后,国王把仆人乙召来,随手拈来半杯酒,说:“你把这半杯酒给王后送去。”仆人乙接到命令之后,在心中琢磨:“国王宫中的酒有千桶万桶,为什么让我把这喝剩的半杯酒送给王后呢?”王后会发火吗?由于他太专注于想事情,一不留神撞在了门外的立柱上,顿时,鼻血流个不停。

仆人乙本来就担心自己给王后送酒会被斥责,现在弄成这样就更担心了,但是不去又怕国王怪罪自己,恰巧这时,仆人甲过来了。于是他恳请仆人甲帮忙把酒给王后送去。

仆人甲接过酒杯,说:“你放心吧,这酒我一定帮你送到。”

仆人甲到王后寝宫时,王后正在宫中等候送酒之人,见仆人甲送酒来,就笑着说:“大王让我赏赐你金币、珍宝和衣物,我已叫人准备好了,你放下酒杯,收好赏物,快到大王那儿去谢恩吧!”

仆人甲谢过王后,捧着赏物到国王那里谢恩。眼见此景,国王十分诧异,立即把仆人乙宣进宫来,问:

“我命你去给王后送酒,为什么你没有去呢?”

是我刚一走出宫门就不小心碰破了鼻子,血流不止,这样去拜见王后有失体统,只好让仆人甲替我给王后送酒去了。”

国王听后,叹息不止,连连说:“我现在明白了,佛语讲得实在有理呀,命运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虽然没办法改变命运,但是只要能保持一份淡定的心态,对于得失不必太在意,生活依旧会美好而知足。

品味生活的甘甜

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同样的盐,放在小的容器里,水就是咸的,放在湖里水还是像原来一样甘甜。品味甘甜,就要懂得甘甜是怎么来的。

不应死者,可消灾免难。若定业不可转,应被难命终者,即可因此生西方。以上法师之言,今略申说其意。念佛(阿弥陀佛),常人惟知生西,但现生亦有利益。古德尝依经论之义,谓念佛有十大利益。念观世音名号,常人皆知现生获益,故念佛菩萨可避飞机炸弹大炮,亦决定无疑。

常人见飞机来,惟知惧。空怕,何益。入地洞上山亦无益,惟有诚心念佛菩萨。

于十分危险时,念佛菩萨必恳切,容易获感应。若欲免难,惟有勤念佛菩萨。

业有二种,以上且约不定业言。倘定业不可转,必须被难命终者,虽为弹炮所伤,亦决定生西。

常人惟知善终(即因病)乃生西,但为弹炮所伤亦可生。因念佛菩萨诚,佛菩萨必来接引,无痛苦生西。

生命中的苦痛是盐,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从前,有一个老禅师的弟子非常爱抱怨,于是禅师决定帮他开悟。

一天,禅师让小和尚下山买些盐回来。小和尚回来,将盐交给了禅师后,禅师吩咐他:“去取一杯水来,然后抓一把盐放进去。”

小和尚照着做了。等盐完全融化后,禅师对小和尚说:“喝一口,然后告诉我味道。”

小和尚虽然不知道师父的用意,但还是照着做了。禅师问:“味道怎么样啊?”“很苦,很涩!”小和尚答道。禅师示意小和尚跟他到了寺院后面的湖边,然后再次命令小和尚:“抓一把盐放在湖水里。”小和尚照着做了后,禅师又吩咐道:“尝尝水的味道。”

禅师微笑着说:“同样的盐放在杯子里又苦又涩,放在湖水里却是甘甜的,你明白了吗?”

小和尚顿悟。生活中固然会碰到很多的烦恼和波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敞开心胸,将一切困扰看淡,境遇就会改变。如同故事中禅师所讲的道理: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如果你想活得愉快,心胸就得宽广一些,学会善待自己和容忍别人。

若约通途教义言,应观我身、人身、山河大地等皆虚妄不实,飞机、炸弹、大炮等亦当然空无所有。如常人所诵之《心经》《金刚经》等皆明此义。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生没有如果

人生从来没有假设,假设如何那是对现状的不满或无法接受,是人们潜意识里的一种退缩。如果谁希望求得避风港而获得自保,那他就会被自己的这种希望摧毁。

佛法探究事物的真实和本来面目,弘一法师就佛法与其他信徒做交流,旨在说明佛法的真实: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诽相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象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象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但太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无论是希望前进的人还是希望获得避风港的人,都要懂得抓住现在。如果仅仅是希望找一个能逃避的地方,那就违背了佛法中万物皆真实的本性。

相传,一心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在法门寺修行参禅。法门寺是个大寺,香火非常旺盛,每天来这里烧香还愿的人熙熙攘攘,这里俨然不是参禅者所说的万丈红尘之外。一心大师只想静下心神参禅悟道,提高自己心灵的境界,可是寺里的法事和应酬太多,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诵经。而且,一心大师渐渐发现,尽管自己潜心钻研佛经多年,但是始终欠火候,和其他人相差甚远。

身边的人劝一心大师说:“法门寺名满天下、藏龙卧虎,如果想在这里出人头地比登天还难。你不如到偏僻的小寺去专心潜行参禅,说不定有更大的收获。”

一心大师觉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至少现在这样的生活他已方丈听了一心大师的话后,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问他:“你觉得太阳和烛火,哪个更亮呢?”

一心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当然是太阳了。”“那你是愿意做烛火呢?还是愿意做太阳呢?”方丈笑着问道。

一心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当然愿意做太阳了。”方丈听完,微微一笑,说:“好吧,既然你愿意做太阳,那么跟我到寺后面的林子里去一趟吧。”法门寺的后山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带着一心穿过松林到了山顶,这里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几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的一棵松树对一心说:“你看看,它是这里最高的一棵松树,但是它能做什么呢?”一心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棵松树虽然很高,但是树干扭曲凌乱,乱枝横生,根本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他说:“像这样的树,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只能拿来当柴烧。”

方丈听完,也没有再说什么。他又带着一心来到了另外一片树林,这里树木非常茂盛,每棵树都笔直参天。刚走进去,一心就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力量。

方丈指着眼前的这片林子,问道:“你知道吗,为什么眼一心想了想,回答说:“大概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吧。”方丈语重心长地说:“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像这些松树一样,为了争得一滴雨露、一线阳光,都奋力向上、积极努力,所以长得茁壮挺拔,而那些远离群体的树木,因为没有了这种努力的需要,因此才会乱生枝节。”

一心听完后,明白了方丈的用意,惭愧地说:“师父,我明白了,法门寺就是我的这片树林。”

后来,一心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因为害怕而希望求得避风港的人,是永远无法攀上人生的最顶峰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寻找最佳的环境,但是,人的成长离不开磨炼,所以不管我们所处的环境多么恶劣,都不要轻易屈服。如果你不能征服困难,那么困难就会将你打垮。

佛心就是开悟心

其实很多事情别人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根本没有体会,只有经历的多了,或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才会真正的有所悟。

有人问弘一法师什么是修佛,法师用一句佛家教化弟子的话做了回答:“修佛一年,佛在身边;修佛两年,佛在天边;修佛三年,佛如云烟。”

对于俗家人来说,大师所言的寓意在于告诉人们生命要自己去掌握。有一个虔诚的信徒,每日诵经膜拜,将所有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佛祖的身上。

一次,村中发生了洪灾,所有的人都逃出去了,可是信徒却神情自若地坐在家门口,邻居劝他:“赶紧走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可是信徒神态自若地答道:“没关系,到时佛陀会带我出去的。”

到了屋顶,但是水还是很快淹没了他的脚,于是信徒面向西方祈求道:“大慈大悲的佛陀,快点来救我啊!”

这时,一艘船刚好经过他家门前,船上的人招呼他一起走,但是信徒说:“不用了,佛陀会来救我的。”

一会儿又来了一艘快艇,要载他到安全的地方,他又说:“不用了,佛陀会来救我的。”

同类推荐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勋鹿我的室友是个小色狼

    勋鹿我的室友是个小色狼

    勋鹿,甜,治愈。喜欢的亲可以去玩橙光游戏版(勋鹿,我的贱人室友)搬自百度贴吧
  • 月半爱情

    月半爱情

    小的时候大叫她月半,平凡的她过着平凡的生活,可平凡总归会有不平凡!
  • 绝色医仙之凡界

    绝色医仙之凡界

    她二十一世纪特工,意外魂穿修仙大陆。几翻风口浪尖刀口舔血的生活,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我很好奇这几年你究竟是怎么过来的。”“当你想守护一切却没有能力的时候,自然就这么过来了。”
  • 专宠花蝴蝶(享受恋爱之四)

    专宠花蝴蝶(享受恋爱之四)

    [花雨授权]她和他明明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为何却是两款不同的命?!他是有钱人家的大少爷,而她却是被家人压榨的苦命小童工!要不是看在她老是吃他、用他、花他的分上,她才不愿意罩他这只“软趴趴”的小绵羊!
  • 此生挚爱三小只

    此生挚爱三小只

    三个男孩无意间与三个女孩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 马斯洛精选集: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马斯洛精选集: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我们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这不能不说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出版本书的动机之所在,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作为生命本体的人的心理需要,作为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劳动的价值回归心理需要,作为个体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本要体验人生快乐与幸福的心理感情动机等。
  • 我的养鬼生涯

    我的养鬼生涯

    养小鬼又名请神童,盛行与香港、泰国等地。众所周知的养小鬼法有:古曼童、镀金婴尸、追魂骨、晴天娃娃、佛牌…据传养小鬼可提升自身运气,能使艺人大红大紫、能使赌徒逢赌必赢、能使仕途一路平坦。我是一位灵异作者,情有独钟与养小鬼之法,为了验证养小鬼的真实存在性,我自己养了一只小鬼…用我的亲身经历与血的教训,来为你们讲述养小鬼是否真实存在,提升运势是否又真的只是传说……
  • 我本天劫

    我本天劫

    世人修道百年千年,只为求一四九天劫,成则一步登天,败则魂飞魄散。然我生为九九天劫,无魂无魄,成则为仙,败则为魔,成仙还是成魔……QQ群:390642813
  • 女孩与狼

    女孩与狼

    几年后,被女孩救过的狼,欢快的在她的身边跳跃。这就是一个,女孩和狼的故事。
  • 江南美人

    江南美人

    小说通过对在外游子回乡几十天所见所闻所历的描述,回忆和现在衔接,想象和现实交织,深刻而又直白地揭示了江南土地上最基层农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三十年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对农民、小城镇居民生活、物质、内心、精神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