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4600000016

第16章 抓住当下的幸福(1)

我们不是为未来在天国中再生修行,我们活在当下,就要活得真实、圆满、就要懂得抓住当下的幸福。

常体菩提般若心

常体般若生智慧,开发菩提得灵悟,菩提之心是一种灵悟之心。人越不为外物所扰,悟性越高,也就越发聪慧。

弘一法师曾为僧众和善友们讲解“发菩提心”的佛法要义:“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著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大智心:不著我相。此心虽非凡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大愿心:广修善行。(三)大悲心:救众生苦。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如何说誓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就浅来说,我也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是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

菩提心要需懂得开悟,一个能够开悟的人,领悟能力高了,认知层次高了,他自己就与以前不同了。

一个一度迷茫的青年找到禅师问:“大师,有一件事使我整夜都睡不好,我感到很迷惘,希望您能帮我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禅师听后,没有说话,青年继续说:“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肯定有所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您怎么看呢?”

禅师反问青年:“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青年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大师说:“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在农民看来,它就值一元钱;在卖粽子的眼中,包成粽子后,它可卖三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五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八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酿成了酒,可以卖到四十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你就是你自己,无论别人把你抬得多高,你还是你;无论别人把你贬得多低,你也还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青年听后,豁然开朗。佛家度化众生,就是要开启他们的灵悟之心。只有开启了一个人的灵悟之心,他才能诚心做事,不为结果所困扰。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故事:

千利休是一休禅师的得意弟子,是日本茶道的鼻祖,社会地位尊贵。

有一次,一个叫林竹庵的人邀请千利休参加茶会,千利休欣然答应了邀请,并带众弟子准时参加了茶会。

千利休的到来让林竹庵既高兴,又紧张。千利休和弟子们进入茶室后,林竹庵亲自为他们点茶。但是,由于过于紧张,他在点茶的时候手不停发抖,致使茶筅跌落,茶碗中的水溢出。

可是,茶会结束后,千利休却站起来赞叹说:“今天的茶会实在太棒了,茶会主人的点茶技术真的很让人敬佩!”

弟子们觉得师父有点口是心非,于是在回去的路上问:“师父为什么要撒谎呢?那样糟糕的点茶,你却赞不绝口。”

千利休笑了笑回答道:“那是因为林竹庵想让我们喝到最好的茶,一心一意去点茶,没有留意是否会出现其他的情况,这种心意很难得。”

对于茶道来说,不管多么漂亮的点茶,多么高贵的茶具,如果没有诚心,就失去了意义。做人做事也是这个道理,只要认真做了,结果成败已经不重要。这是一种悟性,也是人生中应有的智慧,这种智慧会让人的生命更有价值。

记得回头自省

路是要一直往前走的,但走过一段时间,我们是需要回头看看的,回头看时,我们会看到自己成长的脚印,会看到自己走的冤枉路,也会从中发现很多我们一直求索的东西。人生之路,勇敢者应时刻记得回头自省。

弘一法师开示:“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

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妄想就是念头,妄想太多,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宗门所说的向外驰求。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一个妄想都没有。神秀说的尘埃就是妄想,返照回光是息妄想的好方法。观世音菩萨说出自己的修持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我们不肯回头,佛家常说回头是岸,古圣先贤教我们回首如意。古人手上常常拿着如意,因如意是回头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尤其富贵人家都有此物,提醒自己要回头。

勇敢者要用真心待人,真诚之处回头可见。一次,一位饥饿难耐的官员和一位很长时间没有吃饭的高僧一起用餐。当时桌子上有两碗面,一碗多一些,一碗少一些,官员为了表示谦让,将多一些的那碗面推到了高僧的面前。

高僧毫不客气地端起面,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吃完后,官员又将小碗的面递到高僧的面前,对他说:“大师如果没有吃饱,就将这碗面也吃了吧。”高僧二话不说,端起那碗小碗的面吃起来。

看着高僧将两碗面全部吃光后,官员厉声斥责道:“你是什么得道高僧,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我看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你很饿,难道我不饿吗?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你就是这样普度众生的?”

高僧缓缓地说:“一开始,你将大碗的面推到我的面前,而我原本就想吃大碗的面,如果我再推到你的面前,那就不是出自我的本愿了,我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之后你又将小碗的面让给我吃,而我原本也是想吃小碗的面。所以我也没有必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推辞。我的两次不推脱是出于真心,施主的两次谦让是出自你的真心吗?”

听了高僧的话,官员茅塞顿开。

的事情,表面上获得了别人的称赞,但是却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坦率真诚是做人的真谛,当你对别人谦让的时候,不要苛求对方回报。你只能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但是不能要求别人也这样做。

诚心对待眼前的事情

越是有能力有内涵的人,说话越是诚实而直接。这是一种良好心态的体现,也是一种大智慧,它能让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更需要的地方,纠缠于小事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对眼前的事情诚心诚意去处理,不推脱、不怠慢就是良好心态的体现。做事情就像修佛一样。弘一法师针对修佛就曾说:“每日行一次或二次三次,必须至心诚恳,未可潦草塞责。”印光老法师也曾说:“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吾人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深味斯言,以自求多福也。”

有一个小和尚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去找师父开示,禅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都没有这样自在了。之前,他一直为无法被别人理解感到压抑痛苦,为了摒除心中的杂念,他想了很多办法,希望只沉静在自己的生活中。

他躺在草地上,微风中泥土和青草混杂的香味不时扑来,这时的庄子觉得放松极了,于是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竟然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蝴蝶。他在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与花儿嬉戏,以湖水为镜欣赏自己美丽的舞姿。

突然,他醒了过来,但是好长一段时间无法分清现实与梦境,良久之后,他不禁哀叹道:“梦境无论多么美好总归是梦,梦醒之后庄子依旧是庄子。”于是他怏怏不快地回到了城里。

可是有一天,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又何尝不是那只自由自在的蝴蝶呢?自己如此苦闷完全是因为自己心态的缘故。”于是从此之后庄子变得快乐起来。

禅师对小和尚说:“你的快乐别人是不能主宰的,关键要看自己。”

小和尚顿悟。心态能左右你的一切,包括成败。不要忽视自己的心态,更不要因为心态而使你成为失败者。

反。改变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抛弃那些消极危险的心态,将自己的弱势变为优势,或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

给内心一片自由

世间人本来就活得不容易,既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又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为了缓解这种压力,排除内心的困惑,人就需要修行自己的内心,给自己的心一片自由的天空。

有人问弘一法师修佛是不是为了避世,大师回答:“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为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心宽世界就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位前来拜师小呢?”

师父缓缓地说:“现在你把眼睛闭起来,在心里面用你的意识去铸造一根毫毛,记得要用一分钟的时间造好。”

于是,修行人闭起了眼睛。一分钟后,师父问道:“你心里面的毫毛造好了没有?”

修行人回答说:“造好了,我在心里造的这根毫毛又尖又细,而且完全将它的形状想清楚了。”

师父对他进行了一番表扬之后,又对修行人说:“现在你重新在心里面造一座宝塔,记住也要在一分钟之内完全塑造好。”修行人又遵照师父的指示,闭上眼睛重新在心里塑造了一座巍峨的宝塔,而且他将塔的形状、大小、颜色,甚至哪个地方用琉璃瓦搭盖,塔内的装潢设计、摆设等,都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师父微笑着对他说:“现在,你该知道心到底有多大了吧!

在同样的时间内,既能塑造一根毫毛,也能造一座高楼大厦,所以心的大小,是完全可以掌控的。如果我们把心收缩到很小,那么只能塑造毫毛;如果把心无限大的扩张,跟虚空、宇宙一样浩瀚,我们的心就会变得无穷无尽,就能承载任何事物。”

每个人的心都和佛陀的心一样可以伸缩自如,所以我们要如果你能把心扩大到无穷无尽的时间、空间里面,那就是修行了,但是要切记,扩大心胸、构筑人生,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从容向前走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没有人生来就如此从容,那是修炼之后的一种境界,是人的心智升华后的一种结果。

弘一法师把从容看作一种定慧,他在讲经说法时说:“我们发愿要真实恳切,诸位如到大陆观光在乡下仍可看到大粪坑,如掉在粪坑里,还愿意多待一刻吗?必想急于出离。坐牢一切自由都失掉了,一心一意地急想出离,自己无能力出来,一定要求人帮忙。我们今天了解娑婆世界确是甚苦,但又无法摆脱。佛在经论中讲的理论很清楚,修持方法也很周详,叫我们断烦恼,修戒定慧。”

定慧永远靠自身,它是靠修炼而来的。古时候的波斯,有一个贤明国王,笃信佛法,广施善缘,深得百姓爱戴。他有个可爱的女儿叫善光,智慧过人,而且同样信奉佛法,因此皇宫上下的人都很喜欢她。

的善光,心想:“善光身为我的女儿,拥有最优越的环境,王后和我又对她如此疼爱,她所拥有的一切没有人能够企及!”

于是国王对善光说道:“女儿啊!你今天能够有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

国王本以为善光公主一定会很感激他,想不到善光却回答道:“不是这样的,父王,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

国王听后有些不高兴,于是,又郑重地将刚才的话说了一遍。结果善光还是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这全是我的修为所感召,因果得报。”

这下国王真的很生气,他不明白一向乖巧的女儿到底怎么了?于是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不料善光还是坚持己见。

终于,怒不可遏的国王对善光吼道:“今天我倒要看看你是否真是凭自己的修为,才有这样的福报?”

之后,国王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找了一个年轻乞丐,将善光许配给他,并对善光说:“如果你是凭借修为得到的福报,与我无关,从今以后,便可证明。我倒要看看因果怎能拯救你的命运!”

善光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儿修为所感召,因果得报。

出了王宫,善光问乞丐:“你还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里吗?”乞丐回答道:“知道是知道,但是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

善光告诉他:“我想去看看,请你带路好吗?”于是乞丐便带着善光回到了旧宅。

不曾想,善光沿着早已破败的旧宅走了一圈之后,地面竟神奇地开始下陷,地下突然浮现出宝藏来。之后,两人便用这些珍宝修建了宏伟的住宅,请了用不清的佣人。

有一天,国王突然有点想念善光,于是便让属下去打探善光的情况。属下回答:“她现在住的地方,与王宫不相上下。”国王感叹地说:“佛曾经说过:‘自作善恶,自受其报,’果真一点也不错。”

修禅是一个过程,人生何尝不是一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埋怨境遇,也不要安于现状,一步一个台阶,培养一种从容的定慧,则功到自然成。

无须刻意强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刻意追求是过分执着,过犹不及,过分的执着有时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对有些事情,我们无须强求,无须刻意。

修行要各尽其分,根性利者可学教参禅,总不如念佛稳当。中下根性,学教参禅得益非常有限,不如老实念佛。出家人的本分是“远绍如来,近光大法”;在家人本分是“弘法利生,护持佛法”。修行的态度无须要表现,工夫随其自然成就,无须与他人争胜、学愚,自觉一切不如人,自然不会贡高我慢,还要改过迁善,摄心念佛,勇往直前,永不懈怠。

弘一法师在关房中摘录祖师大德的警句,用上述一段文字做总结,意义非常深远。

生命中有些事情,是定数也是机遇。就像弘一法师所说的一样,无需表现,自然天成。

且每次午睡时,都要让仆人守候在自己的床边,以便随时服侍自己。

一天,国王按照惯例午睡后,两个仆人分别站在床头和床尾为他轻轻地摇着扇子。由于天气太热,国王一时难以入睡,便闭目养神。

站的时间久了,仆人们也有了些倦意,他们以为国王已经睡着了,为了不打瞌睡,便轻声地聊起天来。

仆人甲问仆人乙:“你说说,你是靠什么活着的?”仆人乙巧妙地回答道:“我是靠尊敬的大王活着,是大王恩赐了我一切。”接着,仆人乙反问仆人甲:“那你是靠什么活着的?”仆人甲说:“我不靠天,不靠地,只相信命运,只听从命运的安排,命里有的终须有,没有的争也争不来。”国王听完两个仆人的话后,心中暗暗地赞赏仆人乙,觉得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仆人甲则心怀不满。

过了一会儿,国王假装从睡梦中醒来,他伸个懒腰坐起身,待两个仆人为他整好衣冠后说:“你们两个退下去吧!”

同类推荐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Euthydemus

    Euthydem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宝法宝

    法宝法宝

    这是一个现代人与法宝的故事……………………
  • 海之沫

    海之沫

    “叶深海,你给了我希望,可为什么又给了我死的绝望?”“我最信任的人欺骗了我。”“叶深海,你是我的精灵王子。”她苦苦等了六年,他终于回来了,还带回了一群身份特殊的小伙伴们。“我们中有一个叛徒”“你只有两个选择:一封印恶魔,重新做回女王;二消灭恶魔,重新做回伊沫。”她会怎样选择?等一下,作者君不要捣乱!这么悲惨的故事变得好欢脱!作者君无语:怪我咯?
  • 一剑断九州

    一剑断九州

    我有一剑可开天地我有一剑可斩凡尘我有一剑可劈日月我有一剑可断九州
  • 新编怀孕百科

    新编怀孕百科

    本书以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为准爸爸准妈妈提供了全新的孕育知识。从夫妻孕前的精心备孕,到孕育历程的营养饮食、日常护理、孕期保健、胎教优生、准爸爸助孕以及产后护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贴心的指导,从而帮助准爸爸准妈妈解决孕育中的困惑和担忧,也为备孕的年轻夫妻提供孕育优质宝宝的第一手资料。
  • 降临之初

    降临之初

    星空消失了,太阳系进入黑暗世界。这不是末世,是人类新的开始。靠着网络和种田技术,小公司征服大世界。新文求点评,推荐!龙根
  • 信达雅的毕业旅行

    信达雅的毕业旅行

    苏家三胞胎兼职赚钱赚够旅游费,给自己补了一场迟来的“毕业旅行”,她们来到了丽江、大理。她们遇见了不一样的人,小男孩很可爱很体贴、孔小由温柔又毒蛇,韩一安清新又霸道,还有俊美的国画先生“董知书”。
  • 大地主宰

    大地主宰

    无尽宇宙之中大地之上我终将主宰一切原始部落酋长开启征途
  • 教训

    教训

    得失之间,最大的收获其实是教训。成败之际,最大的依仗也是教训。天地大道,首推教训。世间万象,皆呈教训。教训协和,天堂有路。教训失谐,幽府门开。
  • 画筌析览

    画筌析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