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4600000011

第11章 改变自己,一切就都变了(2)

智者修行不是走的形式,而是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一天,希运禅师刚刚踏入禅堂,云游的僧众就围了过来,希望可以得到开示。

希运禅师问:“你们想得到什么啊?还是赶紧离开吧!”

但是慕名而来的众僧却不肯离开。希运禅师只好坐下来,说:“你们这些人根本就不配让人开示。表面上看来,你们在行脚修行,看到有千人的禅院就蜂拥而至,听说某人已经开悟就赶过去希望得到开示。但是这种行为只能被人讥笑,你们根本就没有明白到底什么是参禅悟道。

当初我行脚时,如果在荒野里能够遇到人,也会跟他攀谈,看他是否有所领悟。你们如果真心向佛的话就要振作精神。”

看僧众们一脸茫然,禅师继续说道:“如果你们连自己的事情都没有搞明白,只知道一味学习别人的言语,然后将听到的东西大肆宣扬,说自己已经悟道。难道这是真的悟道了吗?”

你们不应该在我这里浪费时间,更不要轻率从事,空过了一生,要不然只会让人讥笑。如果你们明白我说的话,那就赶紧离开这里。”

智者之所以为智者,并不是因为他们能从外界获得更多的智慧和经验,而在于他们能够挖掘出自己的心智。

很多时候,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自己的努力,盲目地去崇拜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看清自己。盲目地追寻不会让你前进,只有肤浅的人才会如此。人要看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挖掘自身的潜力,才是诚信笃行。

放下心中的“怕”

人们的内心时常会被恐惧所笼罩,其实“怕”或者“不怕”又能改变什么呢?我们“怕”,只是因为我们放不下。

弘一法师最初出家也是因为身体常常有病弱之相。他皈依佛门之后,就曾对众生说:“业障重、贪嗔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贪、嗔、痴三毒是病根,常常发作,身体衰弱,心常恐惧,都是心中有毒,心理影响生理,但能把一句佛号认真地念,工夫得力,使贪嗔的习气消除,才是究竟彻底的治疗宿疾之法。

导致一个人恐惧的信息来自外界,想要真正消除恐惧,就要会辨识外界的信息,找到可以安心的一点,这样心安自在其中。一个学僧去拜访行海禅师,希望禅师可以为他讲解《临济录》。

的洪川禅师,他讲解的《临济录》是最好的。”学僧说道:“不瞒禅师,我已经听过他的讲述了,你是天龙寺滴水禅师的真传弟子,我现在想听听你的讲解。”行海禅师见推辞不得,于是示意学僧跟着他走。他把学僧带到了平时僧人们操练的武场,并教了学僧一套剑法,直到学僧练得大汗淋漓才带他回禅房。

行海禅师看着不断擦汗的学僧问:“你觉得我讲解的《临济录》如何?”

学僧大惊,答道:“禅师何曾讲解过《临济录》,不是一直都在练剑吗?”

行海禅师说:“我就是在讲解《临济录》,你觉得讲得如何?”

学僧不解地问道:“难道禅师的《临济录》就是一套剑谱吗?”

行海禅师恳切地开示道:“我本来就善于剑道,所以我只能讲解剑道,我虽然是滴水禅师的弟子,但是并没有学习一般禅者的作为。但是《临济录》绝非纸上谈兵,根本不可能从语言口舌上去了解,师父虽然讲过,但是我不是传声筒,所以没有办法学!”

传心的功德岂不都成了传声筒了吗?”行海禅师摇头反驳道:“传法传心是传法传心,传声筒是传声筒。”

世间岂止是学禅不能当传声筒,凡事都不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或者知识一定要自我消化,融会贯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能有所得。学禅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学会了分辨信息,才能心中有数。人们越趋于理智,离恐惧和无知也就越远。

放低心态吸纳智慧

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只有放低自己的心态,才能看到他人的成就,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

弘一法师曾讲过一个佛为老比丘穿针引线的故事:“佛在世时有老比丘补衣,因目昏花,未能以线穿针孔中,乃叹息曰:‘谁当为我穿针?’佛闻之,即立起曰:‘我为汝穿之’。”

佛都能将心态放低,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之人呢?放低心态,是一种大智慧。

一个年轻人满怀失望地来到少林寺,对住持方丈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想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为此我非常苦恼。”

释圆和尚笑了笑说道:“你走南闯北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真的就没能找到一个让你佩服的老师吗?”

年轻人重重地叹了口气说:“这十几年里,我访遍了很多们的画,画技实在是不敢恭维啊,有些甚至还不如我呢,你说让我怎么拜他们为师呢?”

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说:“老纳虽然对丹青一窍不通,但是平时颇爱收集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比那些名家要略高一筹,那么还请施主不吝赐教,为老纳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旁边的小和尚取来了笔墨纸砚。

释圆和尚继续说道:“老纳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茶,对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情有独钟。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以满足老衲的喜好呢?”

年轻人听了傲慢地说:“这有何难,对我来说犹如探囊取物。”

说罢,年轻人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便跃然纸上,而且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着一缕茶水,缓缓地注入茶杯之中。

年轻人画完后,问释圆和尚:“大师,你觉得这幅画如何,还满意吗?”

释圆和尚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道:“施主的画确实做得不错,但是施主却把茶壶和茶杯的位置颠倒了,茶杯应该是在上面,茶壶应该在下面才对呀。”

要是茶壶放在茶杯的下面,如何能将茶水注入茶杯呢?”

释圆听了,说道:“原来施主并不糊涂,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丹青高手的茶注入自己的杯子,但你总是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茶壶还要高,你想想茶怎么可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才能从别人那里吸纳到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顿悟。如果一个人老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放,那么他的眼里看到的只能是令他不满的现象。有了偏见,又怎么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呢?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放正自己的位置,要谦虚诚恳地向别人请教,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才会真正地了解自己,检讨自己,改正缺点。

懂得回报他人

人要时时检查自己,查看自己的言行,对别人施与我们的恩惠要懂得回报。

强求是世人的一种贪心,弘一法师在谈及这种贪心时,引用了妙什禅师的一句话:“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

大多数人都有这些障碍,须认真检点自己,有无贡高我慢,嫌弃他人之习气。

不强求功德自在其中,只要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智慧,就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小和尚刚来寺院时只有七岁,所以僧众们都当他是孩子,事事谦让,时常会帮他做些杂物,天长日久,小和尚已经习惯了接受别人的帮助。

可是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却老了。

一天轮到小和尚和师兄担水,十多年了,他们一直是搭档,而且师兄非常照顾他,但是现在师兄老了,担着水上山非常吃力,可是小和尚丝毫没有怜惜他的意思,不停地催促,甚至抱怨他走得太慢,耽搁了时间。

天长日久,小和尚厌烦了和师兄一起担水,于是找到方丈:“大师,我不想和师兄搭档了,他年老力衰,根本赶不上我,太耽搁时间了,你还是给我换人吧!”

方丈听后,问小和尚:“你来庙里时几岁?”“七岁。”

“当时你可担得动水。”“担不动。”“可敲得了钟。”“敲不了。”

“那你的工作是怎么完成的呢?”“是师兄帮我的。”“他可曾嫌弃过你,呵斥过你?”“不曾。”

方丈语重心长地说:“谁都有所不能,都需要别人的帮小和尚羞愧地低下了头。对于他人的帮助,我们要心存感恩,懂得回报。

在参禅中净化身心

参禅是为了修习一颗安宁的心,而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学禅之人在参禅的过程中净化身心。

在讲佛的时候,弘一法师对“学”和“自省”分别作了透彻的讲解:

学: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所以读书当在求索。

省: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

尽信师不如无师,人的智慧是思考得来的。洞山良价禅师的剃度恩师是云岩昙晟禅师,虽然他后转到了南泉普愿禅师座下他为恩师忌日忙碌时,一个学僧问道:“禅师每年都会为云岩忙碌,是因为在他那里得了开示,所以才会如此尽心?”

洞山良价禅师答道:“虽曾在他座下受教,但不曾垂蒙指示。”

学僧不解地问:“既然是这样,为何要设斋供奉他?”洞山说:“我怎敢违背他呢?”学僧又说:“你现在在南泉普愿禅师处受教,完全可以不为云岩设斋!”洞山平和地回答:“我虽然没有得到先师的道德佛法,但是只为他不为我说破这一点,就胜过父母。”

学僧接着又问:“禅师为云岩设斋,是因为肯定他的禅风吗?”

洞山答:“只能说一半肯定。”学僧问:“为什么会是一半呢?”

洞山答:“如果我全部肯定恩师的禅风,那就是辜负了他。”

这些道理,洞山良价禅师是在恩师圆寂之后,见到水中自己的身影才开悟的,并做了一首悟道偈:“切忌随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参禅悟道如果完全依赖师父就会失去自我,但是如果没有师父的教导和指引,何能因见月?

岂止参禅悟道如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光靠他人的指点和帮助,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当然如果没有前人的指引,我们又会浪费很多没有必要的时间,这就是禅师所说肯定一半的道理。

人们除了要懂得思考,还有要懂得自省,对待生活要有自己的目标,并时时自省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违背了这个目标。无德禅师为了给学僧多讲解佛法,经常会举行小寻时(应学僧的要求举办的座谈会或者开示)。在一次小寻时上,他问学僧:“你们在我这里参禅时日已经不短,不知你们可曾找到禅心没有?”

一个学僧回答道:“禅师,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禅心,在没有参禅之前,我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除了自己的事情,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我去关心和在意,可是现在我发觉世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靠因缘才能成就,不再只妄想我与我所,并为之前的行为深深自责。”

无德禅师听后微微一笑,示意其他的学僧继续说。另一个学僧说:“以前我评判事物的标准是:看得见、摸变得开阔,我这样算是找到禅心了吗?”无德禅师听后依旧保持微笑的表情。

第三个学僧说:“从前我做事情总是会有所保留,能走五十里路,一定只会走三十里,但自参禅后,我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有限,无法去证悟永恒的法身,甚至恨不得不眠不食地求索,我想这也许就是禅心吧!”

第四个学僧说:“我以前很自卑,大小事情都处理不好,但是参禅以后,我发觉自己肩负着弘扬佛法的重大责任,全身充满了力量,做事情也很自信了,我想这就是禅心。”

第五个学僧说:“我身材矮小,所以常常持有这样的心理‘天塌下来别人会顶着’,但自参禅以后感受到了烁迦罗(坚固的意思)心无动转的信念,觉得自己突然变得高大起来,我想这也许就是禅心吧!”

无德禅师听后,微笑着说:“看来你们都精进了不少,可是这些都只能是你们修行的法喜(自身在学佛过程中得到的快乐与自在的感受,是人性中流露出来的真实佛性的显现),而非‘禅心’,真正的禅心在于明心见性,好好精进修持吧!”

学僧们听后,个个敛目内省,继续去寻找禅心。参禅是为了修习清空安宁的心,而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学禅参禅是这样,做人亦是这样。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目标,要修炼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世准则。人生的好坏成败,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定位和把握。人们要时时闭目自省,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如果一个人反观自身,并信心十足地朝目标迈进,终究会获得成功。

同类推荐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热门推荐
  • 古末里的穿越

    古末里的穿越

    我忽然就穿越了,而且还穿来穿去。。最后才发现,女主角居然不是我。
  • 都市道术高手

    都市道术高手

    学艺八年的徐浩林,修得一身濒临失传的精妙道术,重新踏入了繁华的都市。凭借一身真才实学、和后背上的三尺桃木剑,驱邪镇魔、纵横寰宇、坐拥花都。一身濒临失传的道术,一柄煞气冲天的三尺桃木剑,一张憨憨可爱、人畜无害的笑脸。看他如何笑傲都市,主宰苍穹,成为一代前无古人的道术之王。
  • 冷王绝宠:神医大小姐

    冷王绝宠:神医大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最大医药世家继承人,享有天才神医名号,一根银针,一枚戒指,妙手回春。一朝穿越,竟成为千年之前古喻国将军府孤女,身陷囚车遭人辱骂,未婚夫居然还派人划破了她的脸。本是天才神医,怎能被迂腐的古人给欺负?本领在手,疑难杂症不是事。可偏偏,有人想要强娶她。“你别忘了,你的病,只有我能治!”她看着面前那受万人敬仰的人,露出一抹邪笑。冰冷的手掐上细脖,“墨十舞,别以为本王不敢动你!你最好别给本王耍花样!”开玩笑,打不过可以跑,这可是千年下来人类总结下的经验,且看她如何让他乖乖就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理医生的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的心理医生

    她,医院最年轻的心理医生,而他却是她的心理医生。
  • 双灵纪

    双灵纪

    死灵渊死气弥漫,死灵遍地;无尽海宽广无边,不知尽头;黄泉遍布古地,飞鸟难越;星脉森古朴神秘,一步一杀机。苍澜的大气,西漠的豪迈,楼兰的风情。炼药师云集的药师殿;天下剑修圣地万剑阁;御灵师的最终信仰御灵神殿;还有凰族遗地中那个仅凭一人就能把玄灵古地搅得天翻地覆的疯女人···龙雪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人:“但首先,要能活下去!”龙雪星:“会的。我知道,好人不偿命,祸害遗千年。”问:当这个世界不再完整,当阴谋的火焰燃遍古地,我们要如何求得生存?答曰:“杀出去!”
  • 阴阳师·泷夜叉姬

    阴阳师·泷夜叉姬

    平安时代,百鬼夜行。朝中要臣怪病缠身,孕妇频频遭袭,神秘女子驾着巨型蜘蛛出没于黑夜。不可思议的怪事陆续发生,阴阳师安倍晴明与武士源博雅也被卷入旋涡中央。这桩桩件件异事背后,竟指向一出惊天阴谋……
  • 王俊凯:陌路青春

    王俊凯:陌路青春

    她这一辈子最讨厌的是,自己叫苏陌雅,因为,她就是一活脱脱的小污女和动若疯兔的女子。她这一辈子最后悔的,就是第一次和王俊凯见面的时候,塞给了他一片,咳咳咳,姨妈巾。咳咳咳,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苍天啊,大地啊,你收了王俊凯吧,啊啊啊啊啊,这死腹黑,本人已死。“陌雅,你一个人自言自语够了吗,我饿了,快去帮我做饭。”“我拒绝。”“拒绝无效。”“凭什么,王俊凯,欺负女孩子会扯着蛋的。”“陌雅,你下半辈子的幸福都在我这了,你这么诅咒我,对你身体不好。”苏陌雅“..........”心里哀嚎,老天爷,收了他吧。然后,飘来某人冷静的声音。“别指望老天爷收了我,因为你下半辈子。。”“我马上去做饭!”
  • 四米阳光

    四米阳光

    愁不来还是,我们的四米之地,午夜还是朝阳,这永远发生着小故事
  • 黄箓救苦十念仪

    黄箓救苦十念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舰娘三国演义

    舰娘三国演义

    当三国里的军师猛将全变成了舰娘,你会收谁打天下?诸葛妖女?人妻曹?还是御姐包青天?多点耐心你会看到一片神奇的太空世界,无双战列舰、统率巡洋舰、军师驱逐舰,或者雷暴、《史记》特种舰。跪求收藏,跪求关怀,别让我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