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4200000001

第1章 丹青不知老将至

——序张葆荣《书画论文集》

张葆荣先生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我在西安市二中低年级的同学,在校时彼此知道,但交往不多。后来,他和我都曾就读于陕西的百年名校西北大学,我学中文,他学地质,隔行如隔山,中间又有数年的时差,不记得在学校见过他没有。我提前一年毕业,留校做过助教,但1959年即负笈京华,后又留京工作。他毕业后,则长期在地质石油勘察和科研岗位效力,多有贡献。只是人海茫茫,天各一方,绝少互通音讯。

前些年回陕西省来,我们在蔡克勤老师家里相见。蔡老师是我念高中时的班主任,后来也带过葆荣他们那个班。老师早已年届耄耋,而他的两个学生也是不敢言老的“华甲之后”了。葆荣不像我似的霜雪覆顶,满头黑发中仅见数茎白发,不细心看不见,稍瘦,但硬朗,镜片后的眼光,很见神采,一看就是书法家才会有的那种身板,筋骨内敛,气脉贯通。

蔡老师家的客厅里,挂着葆荣的一帧大幅书法作品,是工整的楷书,书风瘦劲清丽,秀润而见风力,颇能见出长期临王习柳的功夫。那次见面,他送我一本他的诗集。闲谈中,说起邵燕祥一首悼念伟人的七律和我的步韵和诗,不想他在不久后即将此二诗作成大帧书法贻我,清劲而见气骨,出沉郁。使我异常感动。

前些时,葆荣要把他的书画评论和文艺美学论文裒为一集出版,打电话邀我为序,并寄来部分入选篇目和有关资料。我以杂事应酬太多,很拖了些时日,让他着急,很觉歉疚。好在读完他的文章,看了别人对他的介绍和评论,觉有话要说,恰好这两天有空,也就可以了却这笔文债。

我很佩服葆荣能长期在繁忙的科技研究和管理工作之余,钻研书法,不仅坚持创作,而且进行理论思考,研究书法史上许多疑难的公案,在充分占有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梳理之后,写出考辨文章,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把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结合起来的方法,是尤为难能可贵的。这种结合的好处是,既不会成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鲁莽家、写字匠,也不会成为只有嘴上功夫的“天桥把式”,或鲁迅先生所不屑的空头皮的理论家。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它既有技艺、技术的层面,更有文化意蕴的层面。从技艺、技术的层面看,没有从“上大人孔乙己”描红开始的长期艰苦的临摹和训练,即所谓“笔成冢、墨成池”,是很难达到熟稔圆练的程度的;从文化意蕴的层面看,书法艺术又反映着书家的主体人格、文化素养、气象胸襟等等,可以说“功夫在书外”。自古书家讲风骨,讲气韵,讲格调和境界,都与主要着眼于文化意蕴层面相关。在葆荣的书法理念和创作实践中,对于上述两个层面的关注,以及对后者的更加侧重,都是相当自觉的。那证明,就是收在这本书里的文章。

书法作为艺术,有着久远的文化历史承传,葆荣对于书法史的研究,是取一种辩证分析的历史主义的态度,既看到恒久生命力的积极的主流,也不回避由于历史局限而确实存在的负面的东西。所以,在对古代书法研究的论文中,他坚持的原则,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切从实际出发。比如《论〈非草书〉之本义》是一篇论辩文字,意在澄清从古到今认为赵壹“否定草书”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葆荣从细读《非草书》文本出发,把赵的论说,放在当时具体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结合赵壹的全人,进行仔细的分析,得出“赵壹不是笼统的反对草书,而只是反对那种不思其旨反失其节的草书;不是笼统的反对书草之人,只是反对那种‘今之学草书者’和效颦的学书者”的结论,令人心服。

《王羲之与顾恺之》是对晋代一位伟大书家和一位伟大画家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文学研究与艺术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寻绎对象之间的异同,引出规律性的结论来。在风格研究上,为了把握艺术家或艺术流派风格的独特性,常用比较之法。王羲之与顾恺之,虽一个做书,一个做画,但中国书画同源,故还是有可比性的。葆荣的这篇文章,在介绍二人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比较了二人的异同,而特别提出王羲之的“意”和顾恺之的“神”,加以发挥,是文章的出彩处。

特别应该一提的是葆荣《关于圣教序》的长篇论文。这篇文章,以丰富的资料,细密的梳理,精审的辨析见长,对唐沙门怀仁的《集王书圣教序》的由来,怀仁法师对《集王书圣教序》的贡献,《集王书圣教序》的历史功绩和历来的评价,都提出了很到位的分析与判断。其中,利用现代科学统计的方法,列表比较了《集王书圣教序》与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的字数分布,尤为可贵。读了这篇文章,即使对《集王书圣教序》毫无了解的人,也会得到明晰的印象。

书中还有一些关于书画艺术的审美特质的论文,如对灵感等问题的思考,也都值得一看。总之,读了葆荣提供给我的这本书画评论集的书稿,感到很高兴,比我原先预想的要好得多。他不仅是书法家,还是评论家和长庆油田乃至石油文联群众书法活动的组织者。我以有他这样一位学弟而自豪,丹青不知老将至,祝您健康长寿,创作更多的作品,写更多的美文。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二日 六砚斋

何西来:著名文学评论家、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顾问、原副所长兼《文学评论》总编。

同类推荐
  •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本书选取的各篇论文对我国协商民主的框架与理论、要素与实践、个案与思考作出了全面的思考。
  • 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在对其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第一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三代海派书画名家的经济形态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考证其市场运作与商业推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进行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察,对海派书画领袖及名家亦作了独到而具体的研究,探幽抉微,新意迭出。
  • 周恩来与抗战戏剧

    周恩来与抗战戏剧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音乐评论和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评价的文章34篇,具体内容包括:“民间锣鼓乐释文”、“重庆音乐创作现状初探”、“游艺民俗”等。
热门推荐
  • 大仙小爱

    大仙小爱

    大仙的疯狂大学生活!现实与理想的错乱结合,只为弥补那些曾经错失的美好。
  • 天宇奇迹

    天宇奇迹

    天宇一样广阔无边的大陆,亿万年人类与兽类生存空间的争夺,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创造者。
  • 寻物者

    寻物者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我的故事,关于我寻找的故事。
  • 小姐不吃回头草

    小姐不吃回头草

    穿来第一天就遇到这具身子的情夫为了权势抛弃她,另娶他人。更火大的是,嫡女不如庶出女,为了庶出女,居然要她替嫁!好吧,就算前面的这些我都接受了,但是老公,爱情我一定要自己选
  • 时光血择

    时光血择

    鲜血与魔幻交织,光明与黑暗的对峙,没有人会是胜利者。
  • 大佣兵录

    大佣兵录

    这是一片广袤无边的世界,山河秀丽,波澜壮阔。精灵幽居南方森林,矮人深藏地底,龙族居于海上。魔兽横行世间!人族从困苦中崛起,在杀戮中前行。从而开启了赫赫有名的——雇佣兵时代!
  • 魂者天下

    魂者天下

    胡冰从魂士,到魂师,再到最后的魔魂斗罗,历历在目的事等你来看!
  • 落月殇

    落月殇

    曾经我只愿默默站在你身后我愿倾尽天下换你一世无忧如今我已不再只停留在原地可是月落星沉爱已成殇
  • 穿越时空之寻找前世之忆

    穿越时空之寻找前世之忆

    你不记得我们前世玉兰树下的誓言,没关系!我会从新让你爱上我,你什么都不用担心,只要你记得我是你坚实的后盾,放心依靠,只要。。。你还在我身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 落樱守护

    落樱守护

    当游戏与现实重合,当文明变为荒废,他该如何生存,他又该如何守护所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