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1800000005

第5章 法相初具的唐代茶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物质生活的丰富,为人们从事精神文明的创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人们能够超出日常生活必需之外,去追求能给人以更大精神享受的具有艺术美的生活。摒弃“浑以烹之”,“与瀹蔬而啜者无异”的粗放式饮茶,代之以细煎慢品的饮茶,作为官宦、文人、佛徒、道士精神生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这时也逐渐形成。幼年托身佛寺,壮年浪迹江湖,介于文人和僧道之间的陆羽,著《茶经》一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制茶、煎茶、饮茶的风尚,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加以深化和提高。它的目的是使饮茶者在从煎到饮的过程中,达到澄心静虑、畅心怡情的境界,以得到茶“禅”中至精至微的“三昧”。陆羽所阐述的制茶煎茶的理论和方法,受到历代人们的称赞和效法,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学术著作。

唐代出现了细煎慢品式的艺术品茶,是在当时饮茶风气普及、名茶产地增多、名茶为人们所认识等基础之上形成的。陆羽《茶经》“八之出”记载当时的主要产茶地区,共四十二州,涉及现在的十六个省份,西北到陕西省境内的安康,北到淮河南岸的光山,西南到云贵的西双版纳和遵义,东南到福建的建瓯、闽溪,南到五岭以南的两广。各地所产的茶叶,都有较为固定的销售范围。唐大中年间杨煜所著《膳夫经手录》记载,蜀地的新安茶,“自谷雨以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南走百粤,北临五湖”;江西的浮梁,(即景德镇)茶,运销“关西、山东”一带,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就是说的这种情况,湖北蕲州、鄂州等地所产的茶,运销“陈、蔡以北,幽、并以南”,即现在河南省中部以北到河北省;湖南衡山茶,销往南方各地,“自潇湘达于五岭”,以至于“交趾(即越南)之人,亦常食之”;安徽婺州、祁门、婺源等地的茶,也为“梁、宋、幽、并间人”所好。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一书记载,山东、河南、陕西一带,“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这是唐代中期以来各地所产茶叶及其流布地区的大概情况。经过人们的鉴别品尝,还涌现出一些优质名茶。唐代李肇《国史补》卷下记载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出。”他列举了当时被人们公认的名茶,有剑南的蒙顶石花茶,湖州顾渚的紫笋茶,东川的神泉小团、昌明兽目茶,峡州的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簝茶,福州方山的露牙(同芽)茶,夔州的香山茶,江陵的南木茶,湖南的衡山茶,岳州□湖的含膏茶,常州宜兴的紫笋茶,婺州的东白茶,睦州的鸠坑茶,洪州西山的白露茶,寿州霍山的黄牙茶,蕲州蕲门的团黄茶。他推举剑南的蒙顶石花茶为第一,而顾渚紫笋及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品,自然也甚为名贵。陆羽在《茶经》中,把主要产茶地区分为五大片,即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对同一地区不同地点所产的茶都作出了评价。如山南所产以峡州茶为上;淮南所产,以光州茶为上;浙西所产,以湖州茶为上;浙东所产,以越州茶为上;剑南所产,以彭州茶为上。按品质高低,品评出各地所产茶叶的质量,在我国饮茶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这有助于优质名茶的选育和推广,也是从药用饮茶、粗放式饮茶过渡到品饮的标志。

陆羽生活的时代,也存在着不同的饮茶方式。据《茶经》记载,主要有四种,即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并有相应的加工方法。粗茶饮用时的加工,是把采摘来的茶叶不分芽、叶、梗,一起用刀切碎,放在釜中煮饮,陆羽称之为“斫”。散茶的饮法,是把采摘下来的茶叶,不经任何加工,直接放在釜中煮汁而饮,陆羽称之为“熬”。这种饮法,在唐人诗中也有反映,如陆希声《茗坡》绝句,“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这种摘下新芽即投入釜中煎饮的方法,大约就是陆羽所说的散茶饮法。末茶饮法,是把采摘的茶叶烘炒碾研成末以后煮饮,这种加工方法,陆羽称之为“炀”(音阳),是烘炒的意思,这已和明以来的茶叶加工方法相似。饼茶饮法,是把茶叶蒸、压成饼后炙干,再捣碎成末煮饮,这种加工方法,陆羽称之为“舂”。陆羽所记,还有把采摘来的茶叶直接放在饮水器中用沸水煮而饮之的,这是最简单的饮法。陆羽把以上这些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饮法,叫做“庵茶”,同他提倡的煎茶是对立的。

陆羽所提倡的煎茶,饮用的也是饼茶,不过加工比较精细,饮法更为考究。他在《茶经》的“六之饮”中,专讲饮法,他说饮茶要得茶中“三昧”,达到“精极”的地步,先得克服“九难”。“九难”,一是“造”,即采造,阴天采摘,夜间烘焙的茶,不算得采造之法。二是“别”,即鉴别,光是靠嚼茶来辨味,嗅茶来辨香,不算是会鉴别。三是“器”,即器具,煎饮时的鼎炉釜盂,气味膻腥的,不能算是煎茶用器。四是“火”,油脂木材和厨房用炭之火不能算是煮茶之火。五是“水”,急流死水不能作为煮茶用水。六是“炙”,即炙烤饼茶,所炙外熟内生,不能算得炙之法。七是“末”,即把饼茶碾末,所碾茶末不细,色泽不纯不符合“末”的要求。八是“煮”,即煎茶,煎茶操作时不顺手、不熟练,不能算得煎茶方法。九是“饮”,即饮法,饮要持之以恒,夏天饮,冬天停,纯属解渴,不能算做“饮”。以上的“九难”,是对饮茶者的基本要求,是饮茶者本身的事,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人们品饮的对象——茶本身。

陆羽所用的饼茶,经过七道加工程序而成,这七道工序是:采,蒸、捣、拍、焙、穿、封,这样制成的茶饼,才符合煎茶的要求,才算是真正的饮茶。如何进行这七道工序的操作,陆羽没有直接用专门文字叙述,但在《茶经》的其他部分中涉及颇多,可以看出当时人的具体制作过程。

陆羽在《茶经》中,把煎茶的工具叫做“器”,把加工茶叶的工具叫做“具”。该书的第二部分即“二之具”中,通过记述加工工具而表现了人们加工茶饼的七道程序。他记述说,采茶时用□,是用竹子编织的,也叫做篮、笼、筥,茶农背在身后,容量为五升到三斗之间,见于唐人诗中,也有用丝麻织品的,如李咸用《谢僧寄茶》诗:“枝枝膏露凝滴圆,参差失向兜罗绵”,把采茶用具叫做“兜罗绵”。唐人采茶多在清晨,如张籍《茶岭》诗:“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柳宗元诗:“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啜灵芽。”当时的品饮者,往往自己动手,采摘制造。陆羽自己采茶、制茶的事迹就见之于当时人的诗文中。采茶还有许多忌讳,如姚合的《乞新茶》诗:“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忌油腻及香辛味。这是陆羽制茶七道工艺的第一步。采摘来的茶叶要蒸,这是第二步。蒸茶的灶没有烟囱,灶上置釜,釜中盛水,水中放甑(即罐),甑有木制的,也有陶制的,甑中有小竹篮,是用来装茶叶的,把小竹篮用竹篾吊在甑中,等釜中的水蒸干,就算蒸好,然后把茶从篮子中取出来再倒入甑中,用桑木制的三丫杈加以搅拌,目的是使里面的茶叶不致因挤压而流失膏汁。被蒸的茶叶,按陆羽所述,有“芽、笋、叶”三种,芽是刚抽出来的嫩叶;笋,是枝头抽出还没有展开的嫩芽,这种茶笋,是诗人们歌咏的对象,如陆龟蒙《茶笋》诗:“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短,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皮日休的《茶笋》诗:“裒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叶,是指较大的茶叶。三种混在一起作为饼茶的原料。第三步是捣,所用的工具为“杵臼”,又叫做“碓”。

把蒸过的茶叶放在臼里捣烂成糊状,唐人诗中,“夜臼和烟捣”,“左右捣凝膏”,说的都是捣茶成膏的情形。捣过后的茶膏,放在一定形状的模子里拍制成茶饼,叫做“拍”,这是第四步。拍就是成形,做茶饼有专门的模,当时叫规,也叫棬,以铁制成,有圆有方,也有做成花鸟形的,把茶膏注入其中加以拍打使之坚实,从捣到拍,见于唐人诗歌中,如陆龟蒙《茶焙》诗:“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捣也叫研,研是研磨的意思,考古发现有内壁带棱的陶研盆,是用来研磨蒸过后的茶叶的工具。唐人诗中也有称“研”的,如皮日休《茶舍》诗:“湖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这种研盆正是小户人家制茶所用,一些官营的大规模制茶场,有“研架”,一次能研磨很多茶叶,研磨之声,轰轰然如雷霆。李郢《茶山贡焙歌》,记述的就是制造贡品顾渚紫笋茶时的情景,研磨时:“蒸之馥馥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茶形做成后,退下茶模,待烘焙,排列在叫做“芘莉”的竹织器上。待焙的茶饼,先要在其中穿上眼,穿眼的工具叫做“棨”,又叫做“锥刀”,还有一种工具叫做“朴”,又叫做“鞭”,是用来退下穿眼时粘在棨上的茶饼的。由于茶模的关系,决定了人们饮用的茶饼的形状和重量各有不同。唐人诗文中所见,有方形的,有圆形的,如前引诗“方圆随样拍”。方形的茶饼,有重至一斤的,如《膳夫经手录》记蕲州等地所产的茶为“方斤厚片”,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砖茶。圆形的,有称做“仙人掌”的,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诗前有一小序,说:“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这种圆形饼茶,有的比较薄,所以有时也以片相称。有的茶饼仿古代礼器中玉圭的形状,上尖下长方。也有的浑圆,中间有孔,像古代礼器中的玉璧,见于唐人诗中,如柳宗元诗:“圆方丽奇色,圭璧相叠压”,又如李群玉诗:“圭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也有的茶饼呈鸟状,如徐夤的诗:“飞鹊印成香蜡片”。同一地所产的茶饼,形状也不相同,如当时推为第一的剑南蒙顶石花茶,“或小方、或散牙”,圆形的饼茶,当时也叫“团茶”,或叫“小团茶”。这种种形制和名称,对宋代茶都有很大影响,有些并为宋人所沿袭。制茶饼工艺的第五步是“焙”,焙是烘焙的意思,烘焙茶饼的焙坑也叫“焙”。据陆羽所述,是在地上挖二尺深,二尺五寸宽,一丈长的坑,四周砌上高二尺的矮墙,用泥灰抹平;焙上用木编成二层架,共高一尺,叫做棚,也叫做栈,上层叫上棚,下层叫下棚。用竹子做成二尺五寸长的竹筷,叫贯,用来穿茶饼放在棚中,初焙时茶饼在下棚,焙干后放到上棚,务必尽去水分。皮日休《茶焙》诗:“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就是描写茶焙的情景。茶焙也有用砖砌的,如李咸用诗“砖排古砌春苔干”。第六步是“穿”,茶饼焙干后,要穿成一串串的,以便贮存、运输,穿茶饼的绳索也叫“穿”。

陆羽记,当时江东、淮南一带用竹条作穿,巴山、峡州一带劈篾青搓绳作穿,秦韬玉《采茶歌》中有“烂研瑟瑟穿荻篾”一句,还有用芦荻作穿的。穿也成为当时茶的计量单位,又称芦作“串”。各地所产茶饼每串重量并不相同,陆羽所记,“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膳夫经手录》记衡山茶运往南方各地时,是“团饼而巨串”。韩翃《为田神玉谢赐茶表》说:“伏奉手诏,并赐臣茶一千五百串,令分给将士以下,圣慈曲被,感荷无阶。”一次赏赐一千五百串,可见当时产茶之多。当时茶也有以斤称的,如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中使窦某至,奉旨宣赐臣新茶一斤。”这一斤也许就是“一斤为上穿”的江东茶饼,但也有可能是散茶,质量自然是上好的。穿的工作完成之后,制造茶饼的整个工序基本完成。还有最后一道工序是“封”,封的工具是“育”,育是育养的意思,也是茶饼完成后的贮藏工具。育用木做框架,用竹编四周,再用纸裱糊;里面分隔层,上有盖,下有架,一侧开门。将茶饼放入育内的上层,下层空档置一贮火器,平常置热灰,梅雨时节燃上微微的炭火。这是“封”的过程,实际上讲的是贮藏方法,而不是制造方法。茶饼制成运销各地,是不是还有包装呢?陆羽没有讲,从其他文献记载来看,应该是有的,特别是一些选料精细,加工讲究的高级的茶,士大夫互相馈赠时,包装是很讲究的。如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惠寄新茶》:“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这是用丝织品做包装。还有用玉盒贮茶的,如卢纶《新茶味寄上西川相公》:“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贮元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饼茶是当时制茶的主要形式,也有其他形式的茶存在。如当时誉为天下第一的名茶——剑南蒙顶石花茶,李肇说成茶形式“或小方,或散牙”,可见已有散形芽茶出产。陆羽所述当时还有“末茶”。加工方法是“炀”,大约就是烘炒。从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一诗中,就可以得到证明。这首诗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如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木兰坠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山僧待客,自己采摘春来抽出的像鹰嘴一样的嫩芽,并加以火炒,以至满室生香,这和明朝以来流行的散条形茶加工方法并无不同。诗中说“斯须炒成满室香”,“自摘至煎俄顷余”,可知决非是摘后经蒸、捣、拍、焙等工序所制成的茶饼,这在我国茶史上是用炒法加工茶叶的最早记载。从诗中“白云满碗花徘徊”一句看,这种炒法加工成的散茶,饮时也是又碾研成末后才煎饮的,因为只有加工成细细的茶末,煎时加以搅动,才有白色的乳花,不经碾末而煎饮的散茶,是不会有白色乳花的。

同类推荐
  • 健康晚餐

    健康晚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微波炉营养食谱

    微波炉营养食谱

    《微波炉营养食谱》根据人们的营养需求以及微波炉的特点,精选了近百道家常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做得轻松快乐,吃得美昧健康。《微波炉营养食谱》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各类人士学习家庭厨艺之需。
  • 快手苏味菜

    快手苏味菜

    苏味菜,中国四大名菜之一,简称苏菜。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淮安、徐州、海州六种地方菜组成。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本书精选了冰糖扒蹄、带子盐水虾、豆腐烧板栗、虎皮青椒、金葱牛方、藕粉圆子等好吃的苏菜。有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详解,简单易学,是您学习烹饪美味苏菜的有力助手,还犹豫什么,翻开此书为您的家庭食谱中增添几道美味的菜肴吧!
  • 北方风味小吃

    北方风味小吃

    根据家庭的特点,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四季营养食谱、南北方风味小吃和烧腊卤熏食谱。该丛书具有经济实用、价格实惠、易学易做等特点。它帮助家庭解决了四季应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科学营养进食和搭配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南北风味小吃和烧腊卤熏食谱,令餐桌上的菜肴更加丰富。
  • 新派美味徽菜

    新派美味徽菜

    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徽菜的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本书精选了葱油淋鸡、腐乳爆肉、桂花鸭、卷筒粉蒸肉、鱼白三鲜、炸鸡丝卷等好吃的菜肴。无论你是初进厨房不谙操作流程的生手,还是经验老道日煮万馔的老手,都能从本书中习得最健康、轻松、简单、方便的美味,令你的厨房从此浓郁芬芳。
热门推荐
  • 许我一世安华

    许我一世安华

    江笑风:我喜欢的,不一定完美,只要他能硬,好养就行。夏梓娜:他呆萌,我聪颖,他像冰,我像火,冤家路宰,可我就是喜欢他。安稳:宠我,爱我,想我,伴我,有脸又有金,他不就是现成的么。谁说单身狗的独木舟屹立不倒,谁说爱情的巨轮说翻就翻。学长,上司,竹马,是青春懵懂,还是日久长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嫡女重生:狠王爷—毒王妃

    嫡女重生:狠王爷—毒王妃

    凤瑾鸳是相府的嫡女,她和三皇子叶枫青梅竹马,长大后就成婚了,凤瑾鸳为了他学武,上战场,助他当上太子,最后助他登上皇位,可是,被他一道莫名其妙的圣者打入冷宫,这么多年的情,都是他利用凤瑾鸳,冷宫被自己的庶妹凤瑾鸯折磨,相府上上下下的命,无数的鲜血,凤瑾鸳重生,一定要让那些该死的受尽自己所有的痛苦!无论怎样,都要保护自己爱的,爱自己的,也要用尽性命去守护!这次重生遇上了六皇子,上一世无人不晓的人,许多人都觉得他会当上皇上,可是因为凤瑾鸳利用他对自己的情去害了他,帮助了人渣!六皇子叶轩也是重生的,凤瑾鸳这辈子定不会负他。。。
  • 血耀苍穹

    血耀苍穹

    光明与黑暗的结合,光明之子和黑暗血使打破西界自古以来的规则,所诞下的混血婴儿,在母亲耗尽生命的保护下,来到了神秘的东方开始了新的征程。入宗悟道,斩妖除龙,翻覆东域,勇闯西界,在伙伴们的帮助下,纵横东西两界,在追寻自己身世的同时,也渐渐发现了隐藏于东西两界的秘密。道力,圣力,魔力,撼天动地唯我身之血力;亲情,友情,爱情,从未改变的是我心之真情。瞳之所向,心之所往,剑之所指,血耀苍穹!新书求推荐,求收藏~~~小白努力写文,保证不TJ不忽悠,给大家呈上精彩的文字~o(∩_∩)o~求支持~
  • 纯阳公子

    纯阳公子

    云飞本是燕京四大家族白家的小少爷,造化弄人,阴差阳错下,它却变成了乞丐,再一次意外中他认识美女江玉儿;从此美女如云;看他如何大展神威混迹花丛
  • 错爱成婚:呆萌小娇妻

    错爱成婚:呆萌小娇妻

    突如其来的分手,她陷入疑团。偶然相遇,是无意还是有意?当前男友变成别人的丈夫。当婚礼变成一场闹剧。当她喝得不省人事。他好心好意,冷睿智的帮她。她吃干抹净想溜。他生气的怒吼:“女人,给我站住。”“大叔有何指教?”“你不觉的该对我负责吗?”“大叔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明白。”
  • 恐惧黎明

    恐惧黎明

    所有在本书当中发生的不合理、不科学、不符合逻辑的事件,一律要看成合理的、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且非常慢热。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且非常慢热。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且非常慢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落声箫斩魂刀

    落声箫斩魂刀

    大道天陨红尘练心。修的是刀斩的是红尘,自古刀客多薄命,。概是因武者本就该有颗圆滑的心,而善刀者多直莽。风萧萧路漫漫斩红尘落云箫。。。。
  • 娘娘,王上在等您

    娘娘,王上在等您

    她们,是异世精英,是完美杀手,却因为三世牵连,穿越时空,遇见他们;他们,是盛世君主,是冷血主上,却因为三世牵连,人生旅途,遇见她们;前世,为苍生而亡,今生,为相守而生,来世,为,什么呢?他们与她们,相遇,是命,相爱,是天意,而相守,却是心。
  • 梦幻种族

    梦幻种族

    某个平凡又不平凡的男猪脚成为梦幻种族的监察者后,到各个世界旅行一些坑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