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1300000059

第59章 浅谈篆刻(1)

一.缘起

承蒙诸位抬举,说我于篆刻有所深研,这些话实在过誉。既然诸位对敝人学篆刻的事感兴趣,那么敝人就略述个中简概,以供诸位参考!因我国篆刻艺术渊源流长,从头讲起,恐篇幅太长而时间不许,故今日先略讲明代以前的篆刻发展,之后将从明代流派开讲,因明代以前,篆刻多用于官府,文人士子亦多不涉及;明以后,篆刻方为文人所自习,遂成文化大观。

篆刻,自商周始即应用于政治中,后影响所及更广,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艺术乃至宗教,无不产生过密切联系;且其美术价值极高,故与书法、绘画最终鼎足而立,故不可轻视其艺术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变革,至明清之际蔚为大观,终成独立之艺术。

篆刻起源,据考起自商周,那时多用于帝王之玺或官府之印。至春秋战国时期,刻印已有私用,间有当著饰物者;因当时小国林立,故篆刻之印因文化之差异而风格各异。至秦汉时期,篆刻之法更趋成熟,因文化成就所影响——尤其汉代篆刻,其印面篆文与处理方法,一直为篆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认为那是篆刻艺术难以逾越的艺术巅峰。

经魏晋南北朝而到隋唐时,因文化的高度发展,故篆刻也呈现出“中兴”气象,其中尤其是因皇帝的收藏以及用于鉴赏字画之印,因而隋唐时篆刻在继承之上有所发展。

到宋元时期,官印、私印比前代都有所增加,且于此时出现了文人自篆自刻的现象了,后人将元朝王冕视为文人自刻印章之第一人;又因赵孟、吾丘衍等文人提出篆刻复古的思想,加之古印谱的汇集与印刷业的发达,因而开文人篆刻之先河。此时的篆刻著作,较有名者如钱选的《钱氏印谱》、赵孟的《印史》(一卷)、吾丘衍的《古印式》(二卷)、吴睿的《汉晋印章图谱》、杨遵的《杨氏集古印谱》、陶宗仪的《古人印式》等,故篆刻至元代时已有长足的发展。

至明代时期,因文彭、何震、苏宣等人的爱好与成就,加上古印谱的印刷与流通,故令篆刻艺术于明朝一代大放异彩,后形成了不少流派;其中,以文彭、何震、苏宣最为杰出。

到清代时,篆刻更是达到空前的发展,其成就几乎可与汉代比肩。其时主要以汲古、创新为特色,流派纷现,个性分明,且不乏篆刻之大家,令篆刻又达一座新高峰。

以上为篆刻之艺术特点,简述如上,以利综观,详情容后再述。

二.明代篆刻

前面讲到,篆刻至元代时,已从官印扩充到私印,并出现文人自刻自篆之风。这主要是因为宫廷及民间辑录的古印谱增多;加上大书法家赵孟、吾丘衍等人的提倡;又因印刷业的发达,令印谱流传渐广,故篆刻至元代,不但开文人自刻之先河,且开复兴之气象。

明代时期,因印刷之便利、石材多样化,以及印学理论之兴起,于是文人篆刻渐成风气,致使文人流派异军突起,成为明代艺术风景线上一道亮丽的景色。其中,文彭、何震二人被世人认为是明后期最杰出的两大印家,对当时篆刻艺术影响极大。

1.文彭

文彭,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书法家文征明的长子,与弟弟文嘉一起称誉艺坛,曾任两京国子临博士,故世称“文博士”,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篆刻家,是明代篆刻史上的先驱者。

文彭曾尝试将青田石作刻印材料,很成功,后被文人广泛采用和传播;又因其身份显赫,又开风气之先河,故后人公认其为明代篆刻之领袖。时人对他评价较高,如朱简云:“德靖之间,吴郡文博士寿承氏崛起,树帜坫坛……自三桥而下,无不人人斯籀,字字秦汉,猗欤盛哉!”可见其影响所及。

据明代王野的评论,文彭的篆刻作品“法虽出入,而以天韵胜”。以其作品观之,其印以安逸清丽为主调,刻意师法汉代,但亦有宋元之遗风。以其书画作品上的钤印考之,后世认为出自文彭之手的,如“文彭之印”(朱、白各一)、“文寿承氏”“文寿承父”“寿承氏”“三桥居士”等;常见者为“寿承氏”“七十二峰深处”二印。这些印的四周边栏都呈现严重剥蚀状,颇似金石所印效果,而这种洁净的篆法配以古朴边栏的处理方法,成为后世修饰印面技艺之先声。

综观其于篆刻之贡献,可分为二:一是开创以石材刻印,后遂成风气,开辟了石章之先河;二是师法秦汉,摈除宋元之流弊,有承前启后之功绩。他所开创的“吴门派”(亦称“三桥派”),开篆刻流派之端绪,故后人将他视为流派篆刻之开祖。

2.何震

何震,字长卿,又字主臣,号雪渔,安徽婺源人(婺源,明清时期属于安徽徽州,现划归江西管辖,明代《徽州府志》《安徽通志》有记载),明代著名篆刻家,与文彭合称为“文何派”。

何震一生曾游历过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是一位终生靠卖印为生的篆刻家。早年客居南京,曾与文彭探讨六书,终日不休。后来,由友人江道昆(著名文学家,官至兵部佐侍郎)引荐,后遍历边塞,因篆艺精到,故而名噪一时;晚年又回到南京,后居承恩精舍,“直至无钱,主僧为之含殓”。

何震一生对篆刻痴迷,而贡献亦大。他的作品多呈苍劲老练、持重稳重之势,用力刚猛,线条犀利,如“云中白鹤”一印即是;其他易见之精品,如“沽酒听渔歌”“兰雪堂”等印。

他的印颇具秦汉章法,对其作品也推崇倍至,说其“白文如晴霞散绮、玉树临风,朱文如荷花映水、文鸳戏波……莫不各臻其妙,秦汉以后一人而已”。董其昌更有“小玺私印,古人皆用铜玉。刻石盛于近世,非古也;然为之者多名手,文寿承、许元复其最著已。新都何长卿从后起,一以吾乡顾氏《印薮》为师,规规帖帖,如临书摹画,几令文、许两君子无处着脚”之语。

后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辑自刻印而成印谱,取名《何雪渔印选》,开印家汇编自刻印之先河,颇具开拓之精神。时人称他的成就为“近代名手,海人推为第一”,诚实语也。

他后来开创了“雪渔派”,篆刻风格影响当时篆刻界,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界及政治用途,其后延续至明末清初,可见其印影响之大!时人多争相收藏其所篆之印——“工金石篆刻,海内图书出其手者,争传宝之。生平不刻佳石及镌人氏号,故及今流传尚不乏云”(《徽州府志》,1699)。

3.苏宣

苏宣,字尔宣,安徽歙县人,篆刻曾得文彭的传授,但受何震的影响较大。其印中精品有“啸民”“苏宣之印”“流风回雪”等,所治之印,篆法自然,刚劲有力,既有何派之猛利,以掺以自家之平实,故别具一番新气象。

他在晚年总结治印心得时说:“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愈多,化者愈化,而所谓摹拟者愈工巧焉。”其印与何震的“神而化之”是相承的,故明代吴钧赞叹其印“雄健”,有浑朴豪放之势。苏宣亦曾感慨云:“余于此道,古讨今论,师研友习,点画之偏正,形声之清浊,必极其意法法,逮四十余年,其苦心何如!”

他曾在文彭家设馆,得文彭传授篆法;后纵览秦汉玺印,深得汉印的布白之妙,在朱、白文的处理上充分汲取了斑驳气息,多追求金石气息,因其印古朴苍浑,故名扬海内。因他的篆刻在当时颇有名气,仅次于文、何,时人称他与文彭、何震三家鼎立,曾著有《苏氏印略》,计四卷。

4.朱简

朱简,明代篆刻家,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修宁人。

其人工诗文,精研古代篆体,师事陈继儒。曾从友人收藏品中看过大量的古印原拓本,后来花了两年时间精心摹刻,编成《印品》二集,对于后人分辨印章真假、考证玺印、深研章法都有极大好处;并首创印学批评,提出篆刻分“神、妙、能、逸”四品,为其独到见解。其印有“董玄宰”“董其昌”“陈继儒”“冯梦祯印”等,可谓其代表作。

其篆刻着重笔意,以切刻石,后自成一家。他曾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始于商周,盛于汉,沿于晋,滥觞于六朝,废弛于唐宋,元复变体,亦词曲之于诗,似诗而非诗矣。”“印谱自宣和始,其后王顺伯、颜叔夏、晁克一、姜夔、赵子昂、吾子行、杨宗道、王子弁、叶景修、钱舜举、吴思孟、沈润卿、郎叔宝、朱伯盛,为谱者十数家,谱而谱之,不无遗珠存砾、以鲁为鱼者矣。今上海顾氏以其家所藏铜玉印,暨嘉禾项氏所藏不下四千方,歙人王延年为鉴定出宋元十之二,而以王顺伯、沈润卿等谱合之木刻为《集古印薮》,裒集之功可谓博矣。然而玉石并陈、真赝不分,岂足为印家董狐耶?”可见其涉猎及领悟颇深。

对于篆法,他认为“石鼓文是古今第一篆法,次则峄山碑、诅楚文。商、周、秦、汉款识碑帖印章等字,刻诸金石者,庶几古法犹存,须访旧本观之。其他传写诸书及近人翻刻新本,全失古法,不足信也。”此可谓至论,值得我辈深思!

善诗,与李流芳、赵声光、陈继儒等交往较密;由于他的广见博闻,故其在印学理论上的造诣颇深,著有《印品》《印经》《菌阁藏印》《修能印谱》行世。

5.汪关

汪关,原名东阳,字呆叔,后得一方汉代“汪关”古铜印,遂改名汪关,后更字尹子,安徽歙县人;汪关不仅痴迷收藏,还喜钻研秦汉古玺印章,并潜心摹刻;他的儿子汪泓在其影响下亦爱上刻印。汪关父子开创了一种明快工稳、恬静秀美的印风,深得众人青睐;但因过于痴迷,故得“大痴”“小痴”之雅号。

汪关父子的印风对后世影响较大。与他们同时代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李流芳在《题呆叔印谱》中赞道:“今世以此道行者,自长卿(何震)而后,有苏啸民、陈文叔、朱修能诸人,独呆叔(汪关)独痴,足迹不出海隅,世无知之者。然能有汉、宋、元之长,而独行其意于刀笔之外者,不得不推呆叔。吾谓长卿之后,呆叔一人而已。世有知者,当不以吾言为妄也。”可见其于艺术追求之执著不同一般。

汪关治印朴茂稳实,仿汉印神形俱备,他治印,善使中刀,刀法朴茂稳实,章法一丝不苟,深得汉印神韵,边款亦有功力,为明人追摹汉法之开创者,令当时印坛面目一新,受其影响者有沈世和、林皋等;著有《宝印斋印式》二卷行世。

6.明代印谱

明代时期,文人或篆家汇集古印而辑成谱者众,可谓“蔚然成风”,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明万历年间顾从德所汇集之《印薮》(木刻本)——此谱原拓本名为《集古印谱》,初仅拓20部,“虽好者难睹真容”,在当时影响极大。三年后又作修订,屡经翻版,故流传极广,对当时篆刻的传播与推广有较大的影响。

当时,大部份篆刻家集中在以南京、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故篆刻与文学、书法、绘画交流较密;而不少书画名家也乐于自刻自篆,如文彭、赵宦光、朱简、李流芳等人。由于印学理论在发展中形成了两派意见,即主张复古和反对复古,因而促进了印学理论的进步。而明代的印学著作最为杰出者,当推周应愿的《印说》、朱简的《印品》和徐上达的《印法参同》。《印说》一书所涉甚广,论议中常有精要之言,并对时兴之石章镌刻法总结出六种刀法之害,对后世影响极大;它还于中提出了审美之见解,可算得上是篆刻美学开创性作品。而《印品》一书,是朱简广交印家及收藏家,看过他们收集的古今印章近万枚,共花了14年时间摹刻了自周秦至元明间的各类玺印刻章,并详加评论,而编成《印品》一书,共计五册。《印法参同》一书,是徐上达对篆刻技法与理论的深入和发挥,颇具艺术价值,对明代及清代的印学有极大的贡献。

三.清代篆刻

习书法篆刻,宜从《说文》的篆字入手,隶、楷、行等辅之;书法篆刻作品皆宜作图案观,古人云“七分章法,三分书法”,谓为信然,诚为笃论。于常人所注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吾人皆一致屏除,不刻意用心揣摩,此为自见,不知当否?

篆刻之法,亦应求自然之天趣,刻印亦可用图画的原则,并应注重章法布局。篆刻工具,可用刀尾扁尖而平齐若椎状之刻刀,因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椎形刀刻白文,能得自然之天趣也。此为敝人之创论,不知当否?

敝人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整体之形状,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观之则可矣,决不用心揣摩。不唯写字,刻印也是相同的道理。无论写字、刻印,道理是相通的;而“字如其人”,某人所写之字或刻印,多能表现作者之性格(此乃自然流露,非是故意表示)。体现朽人之字者:平淡、恬静,中逸之致是也,诸君作参照可也。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可见,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有刻字艺术了。

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形状各异,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至秦代,因文字由“籀书”渐演变成篆书,而印之形式亦趋广泛,故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至汉代,篆刻艺术颇为兴盛,所刻之印,史称“汉印”,其字体由小篆演变成“隶篆”。汉印的印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冈曾有“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之语,可视为综述。

唐宋之际,印章体制仍以篆书为主。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以篆书为基础,而佐以雕刻之法,于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之型态,篆刻遂由雕镂铭刻转为治印之举。

而尤其是清朝一代,大家辈出,流派纷立,据周亮工的《印人传》记载,不下120余人。其中,标新立异者有之,奉行古法者有之,风格及式样层出不穷,致令篆刻之艺蔚为大观。其成就可与汉代媲美,因得力于古物之出土渐多,故有参照、临摹之便,因吸取商周秦汉古印之力,乃有清代之杰出成就。其中,以程邃、巴慰祖、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后八人,后世称为“西泠八家”,亦称“淅派”)最为有名;另有“邓派”代表人物邓石如、吴熙载、徐三庚等,均为篆刻高手。

以下,就其生平及篆刻作品略加讲述,以作借鉴之用。

1.程邃

程邃,清代著名篆刻家、画家,字穆倩,号垢区,别号垢道人、江东布衣,安徽歙县人氏。其篆刻风格,于文、何、汪、朱之外,别树一帜,是后期皖派的代表人物,与巴慰祖、胡唐、汪肇龙合称“歙中四家”;善用中刀,凝重淳厚,为“徽派”主要代表人物。

其刻印,精研汉法而能自见笔意,故时人多宗之。为人博雅好结纳,亦精于医。其篆刻取法秦汉,玺印,白文运刀如笔,凝重有力;朱文喜用大篆作印文,章法整齐,风格古拙浑朴,边款刻字不多,但凝练深厚,开清代篆刻中皖派先河。

程邃治印,初宗文、何,然时印学界多为文、何所拘,陈陈相因,久无生气。程邃能继朱简之后,力求变法,以古籀、钟鼎文入印,尤其是尽收秦汉朱文印之特点长处,出以离奇错落之手法别立门户,开创皖派新局面。周亮工《印人传》称:“黄山程穆倩邃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变文、何旧习,世翕然之。”其印如“程邃之印”,章法严谨、风格古朴;又如“穆倩”一印,颇似古印,有秦汉之韵。综观其传世印作,可知其章法严谨,篆法苍润渊秀。以中刀代笔,运刀取法汪关,而凝重则过之,能够充分表达笔意。

2.巴慰祖

巴慰祖,字隽堂、晋堂,号予籍,又号子安、莲舫,歙县渔梁人。其家为经商世家,家庭中曾出巴廷梅、巴慰祖、巴树谷、巴树垣、巴光荣四代五位篆刻家;其中,巴慰祖从小就爱好刻印,自谓“慰糠秕小生,粗涉篆籀,读书之暇,铁笔时操,金石之癖,略同嗜痂”。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热门推荐
  • 这样做女孩最美丽:美白祛斑抗衰自然保养魔法书

    这样做女孩最美丽:美白祛斑抗衰自然保养魔法书

    新鲜魔法新鲜人,美丽需要战“痘”、扫“黑”、填“洞”、灭“纹”……这些美容秘方,本书将一一为你献上。
  • 洪武的大明朝

    洪武的大明朝

    轮回转世并无奇,众生皆于六道轮回中,你、我、他都是再来人,一会儿做男,一会儿做女,六道上下,如车轮转,生死疲劳,尚不自知。一次意外让洪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大明朝。
  • 堕落谱

    堕落谱

    一个弑父累母的少年,一片血与泪汇聚的汪洋,当时钟敲响十二下,所有的灵魂都将堕落腐烂,世界将坠入永久的黑暗。母亲说:“活下去!”那么他便要活下去,即便痛苦,即便绝望。
  • 帝国之进化世界

    帝国之进化世界

    万千修路,诸般秘法。血脉通神,能力为王。然世间多无天赋之人,于是改造之法大行。————————神秘世界,成道大缘,诸多势力为之疯狂,却不知他们正在走一条早已注定的命运之路。......在帝国,拓星计划正式开启,帝国表面上平静无比,但内里已经波涛汹涌。想要成为武则天第二的皇后,成竹在胸的青年君王,与或明或暗的势力纠缠在一起,他们都不知一个一体双面的青年正在将他的獠牙缓缓露出。
  • 异能末世录

    异能末世录

    人物崩坏性格崩坏行为崩坏伦理崩坏生活崩坏世界崩坏世界什么的都坏掉就好了突如其来的病毒毁掉世界又创造全新世界异能是几乎所有幸存者都有的能力与新的生物争斗恢复人类的正统地位秩序崩坏建立新秩序
  • 爱留痕之爱上

    爱留痕之爱上

    那些校园里纯真的感情,她与他的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慢慢成长,那些人那些事似乎来过,那些我们曾经以为的爱情,留下了什么?无论怎样,至少多年后,还有一段清晰或者是模糊的记忆。哪怕真的没有记忆,但毕竟存在过的,总会有痕迹……
  • 西风动

    西风动

    科技与魔法共存,内功和异能共生,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一个人和所有人之间做一个选择,你会怎么选择。痴,又是怎样的痴???痴于手中的兵器,亦或是痴于一个所爱之人。
  • 许你一世倾城无恙

    许你一世倾城无恙

    19岁的沈叶心和28岁的百里辰,在一场大雨中邂逅。从那时候起,沈叶心已深深的种进了百里辰的心里,他爱她。可是一场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意外,导致了他们愈走愈远,出国留学的沈叶心,一回国,就接了一个珠宝设计,可没想到的是,她接的却是百里辰公司的设计……谁与谁的邂逅,成就了此生……青春没有谁对谁错,我们永远是对的那方。我爱你此生,不放手。我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早点遇见你。
  • 决战MC之巅

    决战MC之巅

    一群少年穿越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MC世界。四个大陆,天下三分,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各种冒险接踵而来。这一切的背后仿佛有一只大手在操纵着一切。他们能否击败幕后大boss?他们能否回到自己的世界?让我们在书中拭目以待。
  • 樱花的落下,时间的停止

    樱花的落下,时间的停止

    那一年,她九岁,他十岁,他偷偷的暗恋了她十年。终于,他表白了,她会接受吗?还是会说“你我只适合做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