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1300000043

第43章 【书信卷】(4)

惠书诵悉,致用欢慰。传贯已返惠安,不久即来厦门。清智法师书,已托人送去。仁者发大菩提心,归信佛法,致堪庆喜!兹付挂号寄上书一包。《菩提心戒释义》一册。(此书说十善之义,为学佛之初步。)《皆大欢喜》一册。(说近时灵感之事。)《释迦如来一代记》一册。(说佛之历史,文笔浅显,甚有兴味,易于阅览。)《人死问题》一册。(文义稍深,亦可略阅。)《佛教公论》及半月刊(各一册)。《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册。又《说要》一束。(乞以《说要》对阅经文,自可易于了解。)拙书直幅一纸,拙书大联拓本二对(此联存鼓山)。朽人不久或往泉州乡间,亦未可知。临时再奉告可也。仁者暇时,乞往普照寺一游。在彼居者,皆余之友人。前月彼等曾约朽人往寺居住。因泉州之约已定,故未能往也。附写介绍笺一纸,乞收入。谨复,不宣。

演音启旧十二月四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厦门,致丰德法师

丰德法师道席:惠书,诵悉。居日光别院半载,罕通音问。近致南陀,闭门思过,辞谢访问。迩者仁开法师等发起属讲律仪,拟于明正讲《羯磨》一部。仁者前寄来之稿,即可于其时校阅也。来书所云自利利他,且约一往而言。若委论之,独居诵经念佛,以此功德回向众生,岂非利他?若出外弘法,而自获福德,岂非自利耶?谨复,不宣。

演音启十二月十九日

一九三六年,厦门

养正院诸师均鉴:

惠书诵悉。诚意殷勤,欢感无已。此次抱病极重,内外症并发,为生平所未经历者。其中有数日已呈极危险之现象,幸承诸善友协力读经忏悔,乃转危为安。现内症已愈,外症尚须时日,犹未起床也。谨复,不宣。

弘一扶病启

一九三六年,厦门

海北居士慧览:

惠书诵悉。属写各件,草草加墨,未能工也。在俗时曾习油绘,久已荒弃,他非所能,诸希鉴谅。谨复,不宣。

音启

一九三七年正月四日,厦门,致夏丐尊

丐尊居士道鉴:惠书,诵悉。致为欢忭。没后千载,无有人为之表彰者。今仁者以此稿出版,广为流布,若有知,当深感谢。俟出版后,并希以若干册赠与朽人,以分致诸道侣也。《护生画集》另制版,甚善。所示办法,甚为赞喜!兹先书奉《金刚偈》一页,余俟后邮上。余于近六年来,研习《南山律羯磨》曾讲三次,讲稿亦改编数回,竭其心力,愿为弘阐。今岁明年,更拟重为整理编辑,并自书写。与前印之《戒相表记》相似,于廿八年老龄六十岁时出版流布,以为纪念。拟即用护法会资制版印刷,所阙亦无多也。前承诸友人为请购日本《佛教大辞汇》六册,致用感忭。彼于末次寄来时,内附广告,谓又增编续卷一册,内有全书索引、年表等,不久即可出版。乞托内山居士,俟出版时,仍乞购以惠施,价约五六元也。《韩惺》书端,乞请仁者及叶居士撰序冠之,尤善。高君自幼蔬食,其母及姊亦尔。全家信仰佛法,高君与姊不婚不嫁,故其家庭与寺院无异。近编此书甚费心力,余亦为之校改数次。今获出版,欢庆无尽。谨复,不宣。

演音疏正月四日

一九三七年正月,厦门,致丰德律师

丰德律师慧鉴:前函想已收到。闻鼓山有人乞仁者介绍来厦学律。案现在已有数人真实发心学习,故朽人拟于闭关后,(二月拟来泉因事小住,闭关或稍延期。)每星期二、四、六讲《含注戒本》(择要讲)及《羯磨》,星期日讲《菩萨戒本宗要》。但日光岩不能住,凡学律者皆住厦门,随时渡海往听可耳。(上半年讲否未定,若不讲者,应先自预备,亦甚忙也。)旧病已渐愈,乞勿念。不宣。义俊法师乞代致候。

演音启正月廿一日

一九三七年正月廿九日,厦门,致胜进居士

胜进居士慧览:昨日出外见闻者三事:

一.余买价值一元余之橡皮鞋一双,店员仅索价七角。二.在马路中闻有人吹口琴,其曲为日本国歌。三.归途凄风寒雨。

演音

丁丑正月廿九日

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九日,厦门,致古志老人

古志老人慈鉴:春雨连绵,后学近又负小疾,恐动身之期,须稍延缓。广东如光师,现住上客堂,恐未能安。乞转托客堂师送彼致客房暂住,致为感祷!拙书十二纸及致无相贤首书,附奉上,希收入。顺颂午安!

后学演音稽首二月十九日

一九三七年旧二月廿四日,厦门,致丰德律师

丰德律师道席:送上《毗尼作持》一部,又奉赠《华严音义》二册,新版《四分表记》二册,(锌版印,后有目录。)《律学要略》四册,(错字甚多。)《青年注意》四册。(二月在养正院讲。)乞与念西法师分受之,并乞代为致候。近由日本请购古版书籍甚多。《行宗记会本》《济缘记会本》皆请到。此为余十数年来求觅不可得者。今者因缘巧合,三大部会本悉已齐备,不胜庆忭。鼓山已来两位,(克定师及某师。)住妙释寺。谨陈,不宣。

演音启旧二月廿四日

一九三七年三月廿八日,厦门,致果清法师

果清法师:惠书诵悉。谨答如下:

唐南山律祖《行事钞》引五百问云:应先白僧(因亡后诸物属僧,若用时应先白故),以亡泥洹僧(裙也,西僧不着裤,下着此裙),僧祗支(掩腋衣也,披于左肩,以衬袈裟),覆尸而送。

案此:即是以亡人旧有之掩腋衣及裙,覆于尸上而焚化也。吾国僧众不用掩腋衣及裙,可与小衫及裤代之,着而焚化可也。

宋灵芝律师释上文曰:世云须披五条者非(因当时有人误解,谓披五衣而焚化,灵芝以为不可),以制物令赏看病故。[亡人所遗留之三衣、钵、坐具、针筒(或云漉水袋)此六物应赏与看病之人故。既应赏与看病之人,岂可以亡人披之而焚化?]准以上南山、灵芝之说,就现今习惯斟酌变通,应仅以小衫及裤着而焚化为宜。倘有所不忍者,或可披以破旧之海青而焚化,亦无大违于律制也。万不可披七条五条衣,因此应赏与看病之人,酬其劳故。僧众如此,俗人可知。

再者,俗人生时,仅可披缦衣,不能披五衣,因大僧乃能披五衣故。

后学弘一顶礼廿六年三月廿八日

一九三七年四月,青岛,致性常法师

性常法师:惠书,诵悉。今晨安抵湛山寺,诸事顺适。青岛夏季甚凉爽。重阳后约仍返厦门,居中岩也。谨复,不宣。

演音启

一九三七年六月五日,青岛,致丐因居士

丐因居士道鉴:惠书诵悉。承施信笺、羊毫,已收到。敬谢!丛刊续辑,拟俟秋凉返厦门时编定,因是问无书籍可检寻也。拙联幅等,约于旬日后递奉。其中有上款者数种,其余乞仁者与沈知方居土分受,转赠善友可耳。旬日后邮奉联幅等时,附讲稿二种(《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及《南闽十年之梦影》),皆在养正院所讲者(去年正月及今年二月)。养正院创办于三年前,朽人所发起者教育青年僧众。今夏或将与他院合并。养正之名,难可复存。此二讲稿可为养正院纪念之作品,为朽人居闽南十年纪念之作也。唯笔记未甚完美,拟请仁者暇时为之润色。(多多删改无妨,因所记录者亦不尽与演词同也。)并改正其讹字、文法及标点。题目亦乞再为斟酌。

(“青年佛徒”等)更乞仁者为立一总名。即以此二篇讲稿合为一部书。虽非深文奥义,为大雅所不取,或亦可令青年学子浏览,不无微益也。此讲稿拟别刊行。世界书局或欲受刊者,广洽法师处存有数十元,愿以附印也。又拟请仁者撰序及题签,以为居南闽十年之纪念耳。谨陈,不宣。

演音疏六月五日

一九三七年六月廿四日,青岛,致广洽法师

广洽法师道席:惠书诵悉。承寄抄写受戒式一册,已收到。乞以前存仁者处之《佛学丛刊》一部,赠与抄写者,以酬谢其劳也。四川成都,乞再挂号寄(珂罗版)《金刚经》二册。封面上写:

四川成都少城小通巷五号曾孝谷居士收。王居士嘱写之件,稍缓写就寄上。并有印老法师像一幅,赠与王居士。又写稿一卷,交与高文显居士。共为一包。大约半月后可以寄上也。讲律事,已托人代讲。近来天气闷热,较闽南尤甚。略复,不宣。

演音启六月廿四日

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四日,青岛,致性常法师

性常法师道席:惠书,诵悉。承诵经回向,致用感谢!朽人近年来,身体精神日益衰颓。两臂常常麻木,手足各部常痛,是因血脉不周所致。此间气候阴寒,潮气太重,亦是一原因也。中秋节后,如有轮船开行者,即往上海小住,再返厦门。青岛湿寒,人多有病。传贯师现在身着单布衣四件,亦稍患伤风。谨复,不宣。

演音启七月初四日

一九三七年七月廿一日,青岛,致丐因居士

丐因居士道席:惠书诵悉。青岛或可无战事,惟商民甚困苦耳。朽人此次居湛山,前已约定致中秋节止。(中秋已前不能食言他往,人将讥为畏葸。)节后如有轮船往沪者甚善,否则须乘火车致浦口,转沪杭。若有战事,火车不通,惟有仍居青岛耳。承询所需,致用感谢。俟他日若有需用者,当以奉闻。谨复,不备。

演音启七月廿一日

一九三七年八月三日,青岛,致夏丐尊

丐尊居士道席:

惠书,诵悉。厚意殷勤,感谢无尽。青岛平安如常。书店等久已闭门休业。须俟他日开门,再往商酌领取可也。朽人于中秋节后动身否,暂不决定。倘动身者,所缺路资,亦可向同居某师借贷,俟将来叶居士即叶圣陶先生,时局平定时再偿还,乞仁者勿以是为虑也。湛山寺居僧近百人,毫无恒产,每月食物致少须三百元。现在住持者不生忧虑,因依佛法自有灵感,不致绝粮也。谨复,不宣。

演音疏八月三日

一九三七年旧八月初八日,青岛,致夏丐尊

丐尊居士道席:前复函,想已收到。青岛市面已渐恢复。曾向中华书局领款,彼云,未接上海开明之信及电话,现不能领取,云云。其他之某堂书店之款,已经领到。将来若乘火车南下,颇费周折,费昂而多劳。拟改为乘船,或直往厦门,或先到上海。北地冬春严寒,非衰老之躯所能堪也。谨复,不宣。

若往上海,拟暂寓泰安栈。(新北门外马路旁,面南,其地属法租界之边也。某银楼对门,与新北门旧址斜对门,在其西也。)即以电话通知仁者,当获晤谈也。

演音启旧八月初八日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青岛,致夏丐尊

丐尊居士道席:到青岛后,曾上明信,想已收到。此次致青岛,预定住致中秋节为止(决不能早动身)。其时轮船未必有。倘火车尚可通者,则乘火车到杭州(转济南换坐京浦车)。惟北方三等车,较沪杭大异,不能安坐。故不得不乘二等车。预算车资及其他杂用,所需甚多。拟请于护法会资中寄下八十元。若有火车开行,于中秋节后必可动身也。谨陈,不宣。

演音启八月二十日旧七月十五日

一九三七年八月廿五日,青岛,致性公老人

性公老人慈鉴:

自违道范,时切瞻依。比奉惠书,欣悉一一。尤居士信已披阅,厚意甚感。但南游之事,今非其时。须俟时局平定,然后再斟酌也。后学于月内拟返闽,住处或泉或厦(闻南普陀已住兵数千)。尚未能定。座下到菲岛后,法缘想甚昌盛。如晤陈宗泮、郑广德诸居士,乞为致侯。谨陈,顺颂法安!

后学演音稽首旧八月廿五日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九日,厦门,致丰子恺

丰子恺居士:旧刻佛像二面,印一方,以奉广洽法师。附奉上一包,乞付邮挂号寄去。

演音丁丑九月十九日

一九三七年九月,厦门

前到沪时,晤费范九居士,彼亦称赞仁者书法精妙,与朽人所见正同。性愿法师处存有《三希堂法帖》(会泉法师处亦有),乞仁者借其中苏轼、黄庭坚两家之帖十数种,于暇时随意翻阅,自能得其神髓,不必临摹也。

苏字东坡,黄字山谷,皆宋名臣。工文章诗词,并精书法。仁者所写之字,与彼等暗合,且有能得其神髓者。此是天才,非学力也。

演音附白

一九三七年旧九月三十日,厦门,致刘质平

质平居士文席:前函及写件,想已收到。不久或移居乡间,通讯未便,故复续写若干件寄上;以后乞暂勿来信。如有要事,乞寄“厦门南普陀寺养正院内广洽法师转交弘一收”,或须迟致两三个月,乃于便中带到,亦未可知也。

今年写者较多,约四五百件矣。谨复,不具。

演音启旧九月晦日

一九三七年十月初二日,厦门,致性公老法师

性公老法师慈鉴:前在青岛,曾复书,托广空法师转呈,想达慈座。后学于半月前已返厦门,暂住万石岩。因时局不安,未能移居他方。前承慈念,欲令后学居永春,且俟闽南乱事,再酌定也。智普师誓舍身命,守护南普陀寺。寺中现犹住二十余人,二时课诵外,并于晚间礼大悲忏。昨日又有三机致厦,恐一时未能平定也。谨陈,顺颂法安!

后学演音稽首旧十月初二日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五日,厦门,致性常法师

性常法师、胜进居士同览:惠书诵悉,致用欣慰。近日厦门甚为危险,但朽人未能他往。

因出家以来,素抱舍身殉教之愿。今值时缘,应居厦门,为寺院护法,共其存亡。古人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仁等诵此诗句,应为朽人庆幸,何须为之忧虑耶?明年正二月,倘时事安静,朽人或往他处。大约今年即在厦门过冬也。克定师已圆寂。传贯前返安海省亲,朽人劝其决定于明年再来厦门。因朽人现寓万石岩,由小和尚照应,一切甚为周到,学律诸师亦为辅助,诸事无虑。乞仁等安心。俟明春再酌定一切。倘能早为壮烈之牺牲,则更不须顾虑及此矣。不宣。《梵冈》不入难处,乃是常途。别有开缘。未可一致论也。

演音启十月十五日此函乞交与高文显阅之。高居士前居承天寺,未知今在何处?

乞转询。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一日,厦门,致夏丐尊、丐因居士丐尊、丐因居士同鉴:厦门近日情况,仁等当已知之。他方有劝余迁居避难者,皆已辞谢,决定居住厦门,为诸寺院护法,共其存亡。必俟厦门平静,乃能往他处也。知劳远念,谨以奉闻。不宣。

前到厦门时,即寄明信,想已收到。

演音启十一月一日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厦门,致性常法师

性常法师:

前复明信,想已收到。兹承会老法师谆谆挽留,令久居万石岩。故朽人一时尚不能到泉州。知劳远念,谨以奉闻。并乞代告高文显居士。

演音启十一月十七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晋江草庵,致性公老人

性公老人慈鉴:惠书敬悉。末学已于前夕致草庵。传贯师前往厦门时,途中逢盗,放枪弹伤贯手腕。今仍居厦疗治。传贯师经此番灾难,深自庆幸。谓可以成就代众生受苦之夙愿,大菩提心,益复增长。彼近数月来,常诵《华严经》,甚为精进。谨复,顺颂法安!

末学演音稽首十二月二十日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廿二日,厦门,致性公老人

性公老人慈座:前奉惠书,敬悉。迄今已近一月,永春未有消息,想是因缘尚未成熟。故不能往。兹因草庵广空、广谦二老人,谆劝后学到彼过年,明春再移居彼等所兼管之某寺。想慈座当赞许也。永春之行,恐须延缓,诸乞慈亮为祷。谨达,顺颂法安!

以后惠函,乞寄广空师转致后学。

后学演音稽首十一月廿二日

写此信后,仅十五分钟,即有永春所托之善兴师到万石岩,接洽往永之事,可谓奇巧。但往草庵之事,先已决定,未可变动,且俟将来有便,再来永春可耳。附白。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晋江草庵,致芳远童子

芳远童子智鉴:

前复书及附寄佛典,想已收到。朽人于前夕到草庵,暂不他往。以后惠书,乞寄泉州南门外石狮下檀林街灵鹫寺转交草庵。传贯师仍居厦疗病,约于年底返草庵。彼经此意外之灾难,为盗放枪弹,贯穿手腕,十分欢喜,深自庆幸,谓可以成就代众生受苦之夙愿也。将来仁者返厦门时,乞便中到草庵(在余店站,近青阳站,下车,行二里,即致草庵。在车站,即可望见草庵之石楼也。此站旧名福浦,今改称余店站也。)小住数日。致伫,不宣。

演音疏旧十二月二十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厦门,致李芳远

同类推荐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是散文集《仙境罗浮》的姊妹篇。 《诗意罗浮》由22篇散文组成,以记叙、游记等手法,记录了罗浮山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和生态文化。本书以罗浮山人文景观为线索,串起一系列传说、历史事件,以小见大,由景及人,叙事说理,每一篇都充满了对罗浮山的深情,对罗浮山的厚爱,对罗浮山的感悟。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热门推荐
  • 神州魂殇

    神州魂殇

    看苍茫世界人间百态,问青天大地谁主沉浮。老三带你一起一起开启五千年前的玄幻之旅。
  • 蜜宠小辣妻:老公,求放开

    蜜宠小辣妻:老公,求放开

    晚上,夜都酒吧的包厢里。苏念喝的绯红的白皙小脸扬起已经僵硬的笑,朝里面的几个中年男人挥手:“不好意思,我去下卫生间马上就回来。”
  • 归元剑典

    归元剑典

    天地初生,神魔优生,创建神魔界,统御天地众生!亿万年前,神魔大战,天地同悲,生灵涂炭,本源神鼎破碎,大战一滞,同寻本源!本源神鼎一分为四,散落四方,神魔欲于一夺本源神鼎而得天地掌控!大战停止,神魔两族纷纷各显神通寻找本源神鼎碎片,回归于一,一统天地万物!一个转世重生的小人物在命运的安排之下,踏上了寻找本源神鼎碎片之路···········但是,这个小人物却想回归自己的家乡!可是,他——柳寒舒真的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吗?
  • 家庭幸福经济学

    家庭幸福经济学

    对于“什么是幸福”,范伟曾在电影中有过这样的解释:“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热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你就比我幸福。”范伟的这段话通俗易懂,却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内涵。幸福的感觉能在比较中获得,经济学中便有比较优势的理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青春,谁最狂

    青春,谁最狂

    这是一个由一次告白而展开的初中生的恋爱故事。男主角许墨为了自己的那个心爱的她,而做出了非常感人的事情。而他的女友,王童童,虽然有些“不乖”,但也同样付出了许多,深爱着他。虽然他们分分合合,经过了许多的大风大浪,但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 伊人展笑江山醉

    伊人展笑江山醉

    一个四国鼎力的时代,四个国家,两个公主,两个王爷。四人之间的恩怨情仇,让人相信,真正的爱是无言的。
  • 王爷的俏王妃

    王爷的俏王妃

    穿越的她,失去了所有记忆。只记得那一片薰衣草田,还有那一朵鲜艳的玫瑰。遇上了腹黑王爷,小心翼翼不敢接受他的爱。
  • 染爱成瘾:娇妻爱不够

    染爱成瘾:娇妻爱不够

    她被人陷害,喝了下药的酒,迷醉噬心中把植物人给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读史可以明智

    读史可以明智

    本书共分三编,上编主要分析皇权运作时最高统治者的各种手段与权术中编则分析臣民对专制社会的认同,对皇权的忠诚,对社会正常运转所作的努力下编为士的历史,分析了士的两个品格:家国情怀和御用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