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财富,心中有数
用尺子丈量布匹,用指标衡量财富,用快乐陪伴生活。拥有物质财富,拥有幸福人生!
丈量国家财富的标尺——国内生产总值GDP
新华网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云南省遏制住了多年连续下滑的经济趋势,并且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该省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0亿5千2百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增幅提高1.7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在全国经济比重中,云南省在三大产业的比重超过40%。其发展状况影响到全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云南启动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国有企业三年深化改革的进程,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生产实现了较快增长。工业增速的提高,有力地支撑了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称为GDP,它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GDP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它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GDP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后来被世界多国采用并沿用至今。我国是1985年建立的GDP核算制度,GDP作为核心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目前,各级政府是以这一核心指标为重要依据来制订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的。
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地域为主体进行衡量的,我们以家庭为单位举个例子,比如小李家里有三口人,小李每年收入3万元,小李的妻子每年收入2万元,孩子上学每年花销1万元,家庭其它支出每年1万元。小李家还有一处楼房,租给一个外贸公司做办公室,每年房租是3万元,该贸易公司的年净收益是12万元。那么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标准来衡量小李家的家庭内年生产总值就是:3万元+2万元-1万元-1万元+3万元+12万元=18万元也许有人会说,贸易公司的12万元收益,根本就不由小李一家支配,的确如此,但正如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它是以地域生产能力为标准进行衡量的。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包括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价值形态是指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也即说价值形态是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总和。
收入形态是指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总收入。产品形态是指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之差。由此可见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如果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则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老百姓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并将货币供应紧缩。国家经济的良好势头以及央行利率上升的调整,使该国货币地位上升,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
当然,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表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人民的消费能力有所降低。如果央行实行减息以刺激经济增长,该国货币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这样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比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导致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竟然贬值了3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GDP的持续增长。作为丈量国家财富的标尺,GDP的不断上升给国家增加了财富,也给人民增加了信心。
用智慧和CPI赛跑——消费者物价指数
2008年初,中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物价上涨。集市的菜摊上摆满了大白菜,白萝卜、油麦菜等等,摊位前挤满了人,小贩忙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却一直挂着笑。
但旁边的肉摊出奇的冷清,有两家卖肉的摊主,无精打采的站在摊位前看着来往的人流,一脸茫然和无奈。
当有人问及原因时,摊主叹着气说,以前一个卖蔬菜的小贩每天能赚200元左右,而他们每天大致有2000元的收入,是集市上收入最高的摊主。可是这段时间猪肉的进价贵,买主少得可怜,13个摊位已经有11个撑不住了,只有这两家还多少有点生意。但如果再这样下去,这两家也撑不了多久了,老百姓宁可吃鸡肉牛肉等等,每天下来能卖几十块钱的猪肉就不错了。
摊主的诉说里带着叹息和无奈,是啊,猪肉这么贵,老百姓怎能不算计肉价呢,卖肉的干不下去也属正常。
当问及买菜的大妈,最近买猪肉的次数是不是比以前少了,大妈干脆利索的回答:“当然了,猪肉这么贵,我家桌上的肉食品改成青菜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哪里跑得过CPI。”大妈的回答让人惊讶,这一把年纪的人,难道还知道什么是CPI?
从2007年起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全民一直在进行高强度的“赛跑”,可结果总是被对手远远甩在后面,跑了长达一年多后,跑赢的机会仍然不大。如此强大的对手只是一头飞奔的“猪”。以猪肉价格快速上涨为领队的通货膨胀,使不认识字的老太太都会讲CPI了,也许他们只是鹦鹉学舌,可是他们都明白一点。CPI高了,他们口袋里的钱就不值钱了。
在经济学中,CPI全称为ConsumerPriceindex,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意思。CPI反映的是根据和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动力价格所统计出来的一个指标。
CPI是对通货膨胀水平的一个量化体现。通俗来讲就是,现在我们吃的、喝的、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大部分都在涨价,CPI就是用来衡量涨价多少的衡量。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它只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如果CPI稳定、就业充分就说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比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5%,那就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了2.5%换句话说,你去年放在柜子里的一百块钱,到现在只能买到价值97.5元的商品或服务。当CPI指数的上升率大于3%时,一般就认定通货膨胀发生了。当CPI指数上升率高达5%时,通货膨胀已经到了严重地步。
在CPI指数高居不下的经济状况下,经济发展会受到阻碍,国内失业率严重增加,老百姓人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市场调节。一方面要加大短缺商品的供给,另外一方面要加强经济调节和进出口调控。国内短缺的商品要增加一些进口,国内供给不足的商品就要减少出口,通过这样的调节和调控来保证国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平衡。另外有关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阻止哄抬物价和抢购风的出现。
对于商家来说,要慎投资,保盈利。盲目追随市场有可能达不到企业的盈利预期。另外,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在CPI指数持续走高时,投资股票要关注风险,最好是暂时远离股市,观其动向,因为如果CPI增长到达到一定高度,通货膨胀引发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这将引发股市行情的巨变,导致股价暴跌,陷入熊市。
总之,消费者物价指数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寻常老百姓的吃饭穿衣,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每个人都要有所了解并学会规避风险。
吃饭穿衣的开销——恩格尔系数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说有一位随父母久居海外的华人回国探亲,回国前他问父母,国内的习俗。父母已经出来几十年了,实在想不起什么乡俗民情。
这位朋友又问他的父母,那我见了家乡的人应该如何打招呼呢,父母想了半天终于想起一句话,他们告诉儿子,老家有一句话特别流行,那就是“吃了吗”,你见到亲人和老乡可以用这句话和大家打个招呼。
这位朋友好不容易寻到一点关于老家的文化,当然牢记在心。他的第一班飞机是在北京西站下车,然后转战回山东老家。一下飞机,看到一个人举着大牌子晃来晃去,他确认那是自己的姑姑,于是赶紧跑过去,热情的拥抱姑姑,并亲切的大声问“您吃了吗”。当时正值下午三点,早饭过了晚饭未到,姑姑纳闷的看了这个中国相貌外国心态的孩子一眼,忽然顿悟,“奥,也许我侄子在飞机上没有吃饭,大概是饿了。”于是姑姑买了很多便餐,带着侄子转乘和谐号回老家。回到家的第二天,远亲近邻都来看望这位多年未见面的海外归者。这位朋友每当见到一位亲人或邻居时,第一句话总是问别人“吃了吗?”无论时间是否与吃饭的时间相符合,他的问候是从来没改过。
姑姑一家疑惑不解,侄子挺精神的呀,这是怎么回事儿?晚上客人们都告辞之后,姑姑问及此事,侄子说,是回国前问过父母家乡的问候习惯,父母告诉他家里人最爱说的就是“吃了吗”这句话,所以为了表示礼貌与尊重,他逢人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