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在市场经济中趋利避害
市场遵循着供求机制,遵循着价值规律,人们总是被动的追赶着,匆忙的改变着,了解这只无形之手的特性,让你的脚步变得从容。
东方之珠的美味——供求机制
提起肯德基没人觉得陌生,在肯德基的配料中,含有11种草本植物和香料,这种享誉盛名的家乡鸡制作工艺独特,香酥爽口,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到70年代,肯德基在世界上已经拥有数千家快餐店。形成了巨大的快餐店连锁网。
1973年,赫赫有名的肯德基公司将眼光瞄准了香港,并在媒体面前信誓旦旦的夸下海口,要在香港开设60家分店。
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之中,一年之后,肯德基的分店数量已达十几家之多。在其快餐店中,除了卖炸鸡还供应食品、薯条、面包和各种饮料。
肯德基在香港开设之初,配有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使得弹丸之地的香港几乎尽人皆知,大家都乐于品尝。这一现象似乎映照了肯德基公司在香港的光明前景。
令人奇怪的是,9个月之后,肯德基公司在香港的分店只剩下4家。到下一年二月,所有分店全部停业,黯然下马。
这一现象引起了高层老总的深思。八年之后,肯德基卷土重来。
这一次他们没有狂妄自大,先是进行了市场调查和预测,在各方面做了调整:
首先是明确了消费群体,把消费对象确定为15到40岁之间的青年群体;第二是结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调整了食品项目;第三是做了价格调整,将炸鸡的价格调高,将杂项食品如薯条面包等以低价出售;最后是改变了宣传内容,使广告词带有浓厚的港市口味,更容易为当地人接受。
这样重整开业之后,香港人终于接受了它。没过几年,肯德基快餐店终于在香港遍地开花。给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涂上了一抹美味的色彩。
肯德基公司首次进入香港时大言不惭,却落得灰溜溜离去的下场。
第二次进入香港市场之前,先跟据当地市场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做了对应的调整,才使得它能够在当地发展壮大。究其原因,是因为其调整适应了市场,与市场的供求机制相一致。
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矛盾,使之趋于均衡的机制。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供求机制在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功能。供求机制链接了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供求机制即可以调节商品的价格,又能够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供求机制改变着供求结构,而供求结构在运动和变化中调节着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使之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
供求机制起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供求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供给和需求总是由时间方向的一致转向时间方向的背离,然后经过市场调整再次趋向一致,在不断的灵活的变化中与价格形成或趋于对应关系。
在供需关系与价格的调整中,同种消费品或可代替品之间会出现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供需与价格会再次走向平衡。
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所达到的平衡使供求机制得以实现。
供求机制通过商品价格作为中介发挥作用。它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有一定的市场表现:一般来说,当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升时,会刺激供给,使需求得到限制;反之,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时,会刺激需求,使供给得到限制。
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动,又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和竞争的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开放,很多不适应供求机制发展的供求关系将退出历史舞台,比如解放初期,我国粮食部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它是公认的“硬通货”,可如今粮票早已失去了使用价值,淹没于滚滚尘埃。
日常生活的消费能带动供求机制的变化,反过来人们的消费行为总是不自觉的受供求机制的影响。有时候,价格和供需的变动甚至成为人们购物的路标。
企业要在市场供求机制的变化当中生存发展也绝非易事。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那么企业也不能死水一潭,要想在市场机制和市场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要关注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只有在变化调整中与市场机制相适应才能拥有盈利占有空间。
买卖双方的拉锯战——均衡价格
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绸缎商经营各种上好的杭州绸缎。有一次,他的店里该进货了,但恰好商人有事走不开,就叫他的弟弟帮忙去杭州进一些绸缎。
他的弟弟是个读书人,不懂生意,因此临行前,哥哥告诉他说:杭州人卖东西通常很贵,你要记得还个半价。不管他开价多少,你还价一半,就不吃亏。
弟弟听了,铭记于心。次日出发去杭州。没过几天,读书人就到了目的地。当他走到一家绸缎批发商门口时,老板招呼他进去看看。他按哥哥的提货单选好了几匹绸料,快付账时忽然想起哥哥的叮嘱,“是呀,要讨个价的”。于是凡是开价10两银子一匹的,他就还价为五两;要价六两的,他就还价为三两二钱。
批发商见此人如此砍价,很高兴的说:“算了,干脆也不要你钱了,本店主就双手奉送给你吧。”
这位读书人一听,连忙拱手施礼道:“岂敢岂敢,小生只需带走一半就可以了。”
书生买绸缎的故事自然是为了博人一笑。但现如今人们进商场买东西有哪个不还价呢,讨价还价是商家和买主的家常便饭。
为什么人们要在买和卖之间讨价还价呢,其实人们是在试图寻求价格均衡。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于市场,但两者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因此当需求与供给的两种作用力相等时,商品市场就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种状态叫做市场均衡。只有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价格才会等于其供给价格,这个时候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在不计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只有在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才可能出现,因此均衡价格是一种处于理想状态的价格。
市场均衡只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无论是供给发生变化还是需求发生变化,这种均衡状态都会被打破。均衡价格也就会随之变化。但这种变化总是从不均衡趋向新的均衡,然后再次被打破,重新寻找下一次均衡。市场上供求的均衡是相对的,所以均衡价格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
均衡价格的变化包括以下几点:一、当需求不变,供给增加时,市场供应量过大,因此,此时的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二、当需求不变,供给减少时,由于市场供应量不足,此时的价格必然高于均衡价格。
三、当供给不变,需求增加时,同样出现市场供应量不足的情况,此时的价格也会高于均衡价格。
四、当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时,此时会出现市场供应量过大的情况,因此,此时的市场价格必然低于均衡价格。
由此我们看出,无论供需如何变化,市场价格只有两种情况,即高于或低于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以均衡价格为参照,供给的价格浮动空间和需求的价格浮动空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有重要实用价值。如企业可以以均衡价格为中介点,抓住市场的供需变化,调整企业的商品生产量,已控制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商品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所以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市场供求双方的变化决定了商品的实际价格。均衡价格属于市场自发性的产物。
均衡价格体现了消费者和商家的一致意愿。它是消费者为购买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
一旦市场达到均衡价格,买者和卖者都会得到满足。市场的价格竞争就会暂时处于休眠,也就没有了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压力。实际生活中,由于商家的趋利本性,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价格很难达到均衡。
均衡价格是供需关系的子集,但更多时候,均衡价格只是作为一种实际买卖价格的参照。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下,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下,均衡价格只会以理论的形式指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
一种商品两种价格——价格歧视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让人觉得不公平的事情:最新电影《神话》刚刚上映时,电影院的票价卖到100元,但学生们花费10元钱就可以看。某品牌羽绒服,在西单卖到上千元一件,但同等质量的商品,在重庆只卖500元一件。从广州到北京的航班,同机同组同一仓位,统一售价是1300元,然而如果军人乘坐,就会打折30%。
同样是一件衣服,情侣去买价格是280元,一个人去买200元就能买下来。商家的这种看人定价格的做法常常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事实上这是一种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指的是:出售完全相同的产品或提供完全相同的服务,却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钱。
价格歧视的前提是市场分割。如果生产者不去分割市场,就只能实行一个价格。如果生产者把不同层次的顾客分开,按照顾客的不同支付能力区别对待,这样企业就可以对不同的群体实行不同的商品价格,尽最大的可能实现企业较高的商业利润。上述生活现象中的价格歧视,就是商家市场分割后的产物。
麦当劳经常以某种形式发放优惠券,比如在麦当劳的网站上发放,或者把优惠券夹在麦当劳的宣传报纸里,或者干脆站在路边免费发放。麦当劳公司规定,只要拿着这张优惠券到麦当劳餐厅就餐,就会享受6折优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价格歧视。
但是我们想一下,什么人才会去网上或路边领取优惠券呢?当然是有时间的人。那么相对来说,这些人的时间成本比较就便宜。再接着想下去,什么人的时间成本才会便宜呢?当然是那些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
所以这种价格歧视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分割。他们将市场的富豪支付能力视为最高,从而为它的市场分割提供了依据,为他的歧视定价提供了标准。
价格歧视是商家的一种销售策略。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首先,市场要存在不完善性。如果市场竞争力度不大,或者信息不畅通时,市场实际上已经按地域或群体自行分割,此时商家就可以趁机实行价格歧视。
其次,不同的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不同。这时商家可以对需求量大、购买力强的消费群体实行高价格。
再次,地区封锁和政策性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实行其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不能乱用。任何商家都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尽可能高地定价。但价格太高,东西就卖不出去。所以商家的定价要结合市场。否则,以低价买进产品的消费者就会将产品倒卖出去,商家的定价策略就完全失败了。反而给别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那么对于商家而言,最关注的还是怎样定价才能获得较多的利润。当然商家不能因为定价过高赶走许多支付能力较低的消费者,这样会导致生产者利润的减少。那么到底怎么办呢?
首先要看自己的产品性质,如果定价对象产品是难以转让的,就可以实行较高定价。比如居民买进的电显然不可能再进行倒卖,所以,电力公司才可以对居民和工厂收取不同的费用。
第二要看需求弹性,对有些人来说有些东西是必须要买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买不买都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家,如果发现了需求的不同弹性,才能进行差别定价。
另外需要提醒商家的是,当今社会日趋法制化。价格歧视固然是盈利的一种好办法,但凡事运用有度,如果一旦触犯了价格法,或不正当竞争法,后果不言自明。
路边苦李的故事——产权
一群人去登山,玩兴正浓,忽然一阵电闪雷鸣,顿时下起了大雨,人们赶紧寻找地方避雨,有人发现了一个岩洞,虽说不大,但是足够这些人藏身。于是人们赶紧躲到岩洞里去。
雨过天未晴,天空中的云层稀稀拉拉的遮住了下雨前原有的晴朗,但大家还是决定返回原路。可是当他们真正要往回走时才发现已经辨不清方向,大家同时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他们迷路了。
薄暮时分,终于找回正途,大家又渴又饿。这时走在前面的人忽然欢呼起来,然后看见他朝一棵大树跑过去。大家心说,山上最多的就是树,多大的树没有啊,还至于激动成这样。后来一想不对,肯定有事儿,于是其他人也加紧了步伐。
当众人走到树下,抬头一看,发现原来是一颗李树,又红又大的李子低低的挂在枝头,实在是诱人,难怪那个人跑得那么快。
这时,刚才跑的最快的那个人,抬手摘下一个李子就往嘴里送,其他人也赶紧过去伸手就摘。只有最后面的一个人站着没动,而且他还大声向其他人喊,别摘,李子是苦的。
可是又累又饿的人们哪肯听他说话,都自顾自的捡最大的摘。当人们把李子放进嘴里时才想起刚才最后面的人说的话。李子的确是苦的,而且又苦又涩,让人好一会儿才能说出话来。
当人们回过神儿来时才想到问那个人“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
那人说:“路边的李子树不属于任何人,很多游客爬山都要经过这条路,如果是甜的,树上早就一个李子也没有了。”大家听了连忙说有道理。
故事中那个人所说的路边的李子树不属于任何人,是从产权角度对李树进行分析的。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产权是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一种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产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产权依赖于特定的客体而存在。任何产权都是以特定客体为前提和基础的。比如谁拥有小区门口那辆车的产权,其特定客体就是“那辆车”。二、产权指的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权力关系。如,财产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产权是主体对客体一系列权利的总称。
三、不同主体基于对特定客体的权利,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
四、主体对客体有一定的具体职能,当主体和客体采取行为执行具体职能后,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
产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原始产权,是指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的归属关系。
二是法人产权,包括经营权和法人财产权。是指法人企业对资产所有者授予其经营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