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有的情况下,谈判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做出这一手势,会给强势的一方留下这样的印象:摆出这种手势的人深藏不露,知道的要比所说的多,因此会立刻转变话题。
在此建议各位,如果下次谈判时你的观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富有说服力,不妨做出这个塔尖状手势,然后保持沉默,等待对方的反应。
另一种常见的表示自信的动作是这样的:双手紧握在背后,身体挺直。这个姿势不仅代表着自信,而且象征着权威。一般情况下,世界各地的执法官员经常会做出这个姿势。如果你曾经在部队待过,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姿势会让你想起严厉的教官。总之,这种姿势绝对是权力和尊严的表现。
优越性
在各行各业中,有无数的非语言姿势清楚地定义了上级和下级的地位。尤其在军队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明显。在多数情况下,上级表现得越凶悍,下级就会感到越害怕和不安全,从而立刻给予回应。
人类学家认为,男人天生比女人更具“占领欲”。不过,男人和女人都能够通过非语言的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控制权。此类姿势之一即将一只脚置于桌子上,一声不响地展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在某种环境下,我们还会扩展自己的控制权,比如把各种私人的东西,如书籍、纸张、笔记本或钱包等放置在某些空位上,从而防止其他人侵占该领域。
举个例子。学生们在图书馆学习时,常常将自己的书、本等东西散放在桌子上,希望别人不要靠近。这一举动明确地传达出了“我想要私人空间”的意思。英国精神病专家汉弗莱·奥斯蒙德(HumphreyOsmond)将此称为“社会离心空间”(sociofugalspace)。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不自觉地为自己创造社会离心空间。例如,看电影时,我们会把一件外套或一条围巾放在身边空着的椅子上,从而阻止其他人坐下;进入电梯之后,我们就像职业拳击手进入拳击场一样,会立即找一个无人的角落站着。这些都是出自同样的心理。
有时候,人们创造社会离心空间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人进入,而期待更合适的人到来。例如,一个坐在火车通道旁的座位上的人,将自己的公文包放在靠窗的座位上,直到看到一个漂亮女人靠近,他才会将自己的公文包拿走,给她让座。
另外,当人们面对面站着时,还有一种公认的社会离心空间,即合适的距离。这个距离因地域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与两个人的关系有关。例如,相对于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你会与自己的丈夫(或妻子)靠得更近。
如果有人侵入我们的空间,我们便会感到很不自在。所以,我们要时常注意并维持好这一距离,以避免令其他人感到不安。
社会离心空间入侵者
社会离心空间是一个人想象中的自己周围的私人空间。只要你存在于一个人的心灵舒适区域之外,对方就会感觉很轻松。但如果你侵入对方心中的私人空间,他就会立即感到焦虑不安。
大多数人都很尊重他人的社会离心空间,但仍有一些人,比如所谓的“亲密的谈话人”,总想侵犯他人的空间。他们往往会忽视对方的反应,不断靠近对方,以缩短彼此的距离,这就使得对方不得不一次次后退。
如果对方的一再妥协并不能阻止他人对自己心中的私人空间的侵犯行为,最好的应对之策是:结束谈话或者坦诚地告诉他,自己需要一些呼吸的空间。
所以,当你努力缩短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时,请多加注意对方的反应,并在必要时给予回应,以维持或恢复彼此的舒适度。
双腿分开跨在椅子上,以椅背当作一种屏障,是另外一种表示权威和主导优势的姿势。销售人员在拜访潜在客户时,绝不会出现这样的坐姿,除非他不想谈成这笔交易。
子上站着俯视坐着的人,也是通过非语言的肢体动作表现一个人的高傲。通常,在其他人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体能显示出自己的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将国王和王后的宝座建在高处。很多常见的描述词汇都代表着这种较高的位置,比如“殿下”、“高堂”、“敬仰”,以及“瞻仰”等。
如果你想传达对某个人的支配或统御,只要在他坐下的同时你站起来,或者坐在一个比他高一截的位置上就可以了。在做出这个动作时,你要多多注意,因为这样做会引起对方的愤恨。如果你想与对方合作,最好消除这种假装的高位,以平等的姿态与对方见面。
通过非语言的肢体动作传达彼此平等的信息时,最好采用林肯式坐姿,即双腿分开坐在椅子上,手臂放在椅子的扶手上,并将衣服敞开。这是一个表示坦诚的、惬意的坐姿。当两个人以林肯式的姿势面对面坐着时,代表着双方都没有传达某种优越感的信息。
满足和庆祝
当一个人感到非常满意时,通常会身体向后倾,两手抱住后脑勺,双腿交叉成“4”字形。这个姿势给人的印象是:自己才是掌控局面之人。
相反,如果一个人感到非常沮丧,就会向前耸肩,两只手臂无力地搭在膝盖处,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
当一个人感到满足、舒适和自信时,往往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发出这种声音时,舌头会向上抵住上颚,然后肌肉迅速放松,舌头下落。或许你曾听说过这样的表述:“她骄傲得像只咯哒叫的母鸡。”这就表示她有强烈的自满心理。
通常,一个人发出“咯咯”声音的同时,还会做出这样一个动作,如噼噼啪啪弹响指,或者两手相击如同一手拿着瓶子一手拍打瓶盖那样。
满足和庆祝(比如,达成一份协议)的一个常见的标志性动作是:将拳头举向空中,然后用力地缩回几英寸,仿佛在拉一列老式火车的汽笛线。有时候,这也被认为是一个击拳的动作。
另外一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庆祝手势是竖大拇指:双手呈紧闭的拳头状,只露出大拇指向上伸出。
焦虑
你可能会猜测,最明显地、最准确地表达焦虑情绪的可能不是肢体动作。的确如此,真正可靠和容易辨识的传达焦虑状态的途径是声音。
一个人在开口说话之前或者在话讲到一半时清嗓子,都表示他有所不安或焦虑。事实上,当一个人必须在一群人面前发言时,总会在喉咙处产生一种紧张的感觉,继而产生黏液,使得人发不出声音。所以,必须在发言之前先清清喉咙,使声音恢复正常。
有时,一些并不习惯当众讲话的人在发言期间会不断地清嗓子,音调和语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都说明他们很焦虑或很紧张。小孩子在感到焦虑时,通常不会出现清嗓子的动作,而是会吞吞吐吐地说“呃”,或习惯性地说“你知道的”。
我们建议各位,下次发言想清嗓子时,不妨仔细想想,是因为喉咙不舒服要清清嗓子,还是因为焦虑不安而下意识地出现了清嗓子的动作。
一个人表现得坐立不安,往往是紧张的标志。在向证人发问的过程中,优秀的辩护律师通常会格外注意那些让证人感到坐立不安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律师会反复询问查证,力求让证人交代得清清楚楚。
一个人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衣服或手帕上慢慢地摩擦,也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表明了他的焦虑、受挫、愤怒、紧张或疑惑。在这种情况下,双手的手掌都会出汗。
一般而言,当人们参与到充满压力的活动中时,就会发生上述现象。比如作为证人在法庭上作证、第一次发表演讲,或者是运动员站在比赛的起跑线上等,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出汗的手掌”。
惊讶
说话时以手捂嘴是一种表示惊讶、怀疑、紧张、欺骗或者缺乏自信的行为。当一个人对自己说出的话感到抱歉或后悔时,也会用手捂住嘴巴,好像要阻止自己的话冒出来似的。执法官员通常将这一手势看作一种试图掩盖真相或编造谎言的行为。
相信很多父母对这个动作非常熟悉,当自己的小孩尽力解释某件事情时,不时用手捂住嘴巴,父母凭直觉便知道她在撒谎。这是因为,如果小孩对自己说的话十分有把握,她的双手是不会放在嘴边的。
卑鄙小人
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扮演卑鄙小人的男演员,在说话时不会用捂嘴的方式来暗示有秘密存在,而是会压低自己的声调,嘴偏向一边说话。
通常,这种行为会使我们联想到囚犯或有犯罪前科的人。这是因为过去监狱不允许囚犯之间彼此交谈,囚犯们为了避免犯规,就采用了嘴偏向一边说话的方式。慢慢地,这样说话就成为了囚犯们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甚至他们被释放之后,仍然保持着这种习惯。
当人们有意防止自己的谈话被偷听时,往往也会将手掌贴在嘴巴上说话。如果一个人坐下之后,将肘部放在桌子上,同时将双手交叉捂住自己的嘴巴,他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想让你听到我说话。”。他不仅在自己说话时如此,在倾听别人说话时也会保持这个姿势。直到他认为说到重点或时机恰当时才会放下紧握的双手。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将捂住嘴巴的动作与打断某人的动作相混淆,打断某人的动作表示一个人希望在谈话期间插话,提出自己的建议(参见“我能打断一下吗?”)。
自我控制
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约束自己。“忍耐一下”是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我们也常常用类似的话来克服沮丧、焦虑等情绪,其中最重要的是抑制愤怒。长大之后,我们渐渐学会了用各种姿势掩饰自己的情感、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能打断一下吗?”
一个人若想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最大的困难就是克服急欲打断他人说话的冲动。通常,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每分钟可听650~700个字,而一个人,即使是语速最快的人,每分钟也只能说出150~160个字。因此,我们在倾听时有75%的时间来评估、接受或者反对对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