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8300000040

第40章 中国审美言意论与解构哲学的文本观(1)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但语言并不等于思想。黑格尔早就指出:“语言在本质上只是表示那一般的普遍观念,而人们所指谓的东西却是特殊者、个别者。因此人们对于自己所指谓的东西,是不能在语言中来说的。”[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贺麟、王太庆译,12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语言(言)与思想(意)的矛盾始终为哲人和美学家们所关注。中国古典审美言意理论和当代解构哲学对言意矛盾的关注导致了各自的文学观与审美观,倘对二者作一番运思和结果上的比较,将会使我们对各自的语言观、文本观、美学观产生一种新的认识。

解构哲学关于言意关系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和对语言形式本身的颠覆与拆解上。在德里达看来,差异性、任意性是一切事物的依据和根源。索绪尔把所指与“可理解”视为同一,使之独立于能指,从而“优待”。德里达认为所指和能指一样也是任意的、不确定的。它体现在:1.语言或文字符号在空间上为其他符号所限制,只有在语境关系场中才能确定其意义,因而所指是“非同一的”。2.语言或文字符号由于时间上的历时态总是使下一能指延搁了上一所指的“在场”,造成了所指能得到“当时的满足”或“暂时的满足”而减弱了意义的效果,从而加深了符号意义的不确定性。由于这种空间上的区分与时间上的延搁,所指或意义就不可能线性传递或者由某一中心向四周传播,而是像播撒种子一样,“这里播撒一点,那里播撒一点”。因其“播撒性”,就不可能在由语言符号所组成的文本或作品中寻到意义的根源。根源既不在,对意义的追寻只能是一组或一片永无尽头、永无中心的“踪迹”。而“踪迹”本身也处于以此“替”彼、以彼“补”此的“替补”活动中。如此一来,所指与能指一样也是零乱的、任意的、不确定的。既然语言的构成如上所述,索绪尔所主张的二者的紧密结合就不可能;那么,中心意义、本源意义、终极意义何处寻找?通过这种批判与拆解,德里达从语言形式本身彻底否认了语言表达思想的任何可能性。

中国言意理论从一开始也认识到言与意相矛盾的一面。《易传》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即假托孔子的话,认为书面文字不能完全表达人的言语,言语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庄子论道也谈到言意关系,《庄子·秋水》中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即认为言意有别,言论物之粗,而意致物之精,因此,言不能尽意。魏晋的言意之辩尤为激烈。除了欧阳建持“言尽意”论外,荀粲的“象不尽意”,荀侯的“立象尽意”,孙盛的“妙象尽意”,管辂的“微言妙象尽意”及魏晋特有的“啸(属音乐性质的无言歌)尽意”等,都是在“言不尽意”的前提下辩论言意关系的。大乘佛教也看到语言对意义的局限,主张以“现观”“亲证”来摈弃语言或概念中介去顿悟真如本体。禅宗甚至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倡导以机锋、棒喝来顿悟为语言所障围的世界本原。诸如“我法以心传心”(达摩语),“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僧粲语),“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惠能语),“莫向语言纸墨讨意度”(惠海语)等禅语,无不旨在说明笔述言宣以求佛性或真如本体,犹如水中捞月、镜里寻花。这些都表明中国哲人很早就认识到,外在的抽象的概念符号不可能是主观心理同客观事物之间绝对的同构对应或复现。

与解构哲学彻底否认语言意义的可能性不同的是,中国古代言意理论既承认言与意之间矛盾的一面,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语言既然是人的现实的产物,那么必定“总是符合于并相应于一定的人类生活形式”。[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17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虽然语言本身是一种“既澄明又遮蔽的东西”(海德格尔语),其自身也交织发展到逻辑阶段所要求的概念的确定性、表达的明晰性、意义的可证实性与语言本身的多义性、隐喻性及意义的可增生性之间的两难矛盾,但语言在实践中逐渐具备的“合目的”性特征使语言最终向人类所要求其实现的任务作出了肯定性的承诺。因此,在语言使人类揭示自然与自身,使人类的交往、交际、交流成为一种既定的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中国言意理论把言意关系视为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作用的动态结构关系,并在这种动态结构关系中去寻找一种既超越于语言概念限制,又不脱离事物与实体的更为实在更为真实的东西,用它来解决事物的确然存在与语言概念局限性所造成的“匮乏”“真空”或非存在之间的紧张对峙,从而避免了彻底否认语言表达意义的可能性(如解构哲学)而造成的不可知论和虚无主义,也避免了胶着于概念符号从而把语言与存在视为同一的实体性思维。而解构哲学虽然清醒地意识到西方两千多年来形而上学以“逻辑”和“语法”的形式霸占了对语言的解释,并试图通过拆解所指与能指二元对立结构,把语言从逻辑和语法的重重包围下解救出来,还语言以本来面目,给语言以更自由的呼吸,但它在消解的同时,又把所指与能指推到两极,彻底否认了文字语言象符、表情、达意的功能,这就彻底否认了语言文字的意义的可能性,也截断了语言同现实的铰链,把语言变成了一个摆脱现实羁绊、漂浮于能指的无尽扩散和“出场”与“不出场”的游戏之中的过程物。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言意理论以辩证思维审视言意关系,较之解构哲学割裂所指与能指进而否认言意相统一一面的形而上学观点,显然深刻得多。

那么,这种既超越语言限制又不脱离事物或实体的更为真实、实在的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象,或曰感性之象。《易传》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这就是以卦爻符号等独特的易象体现人的思想、感情来解决言意矛盾。王弼更明确地提出:“言者所以在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象。”(《周易例略·明象》)用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的方法解除言意矛盾或困境。而荀粲的“微言尽意”,管辂的“微言妙象尽意”,佛禅的“入理言息”“悟理遗教”等,则是这一理论的深化与发展。古代人正是以言为基础、以意为目的、以象为工具来解决言意矛盾的,这就弥补了解构哲学割裂能指与所指所造成的断裂。

问题在于立象是否可以完全尽意呢?中国言意理论仍持辩证态度,一方面承认“象”因其所集合元素的感性丰富性不可能反演到同“意”的绝对同构同态;另一方面又认为,经主体心灵营构和映射之“象”必然有所选择,有所概括集中,并始终同“意”保持一种意向性联系。只要符合“意”的象征意义或能复现物象与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大可不必拘泥于言、象,因此这种立象以尽意,乃是一种“不尽之尽”。它是以个别涵摄一般、以感性包容理性、以具体概括抽象的特殊方式来解释言意困境的。这种特殊方式同审美意象的运思及审美创造活动正相契合。而解构哲学既然从语言内部颠覆和消解了语言,走向了不可知论,本质上是一种“去言”,就更谈不上“立象”,因此它可以归纳为“去言绝象”,与中国的重意轻言、得意忘言、得言忘象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类推荐
  •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一书讲述的是劈山开路先锋连的纪实故事。
  • 康藏谜境

    康藏谜境

    青藏高原从西往东,横断山从北朝南。两大自然实体相遇,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康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再加上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南来北往,东去西迁的走廊。于是,留下了无数与自然有关的、与人文有关的众多谜一样的问题,从古到今,人们都在努力解释、回答,但是,依然有好多谜团期望得到科学合理的解答。康藏谜境集中了几十个人们接触到的、或没有接触到的问题,希望引起人们的兴趣,让这些谜一样的问题能够有人站出来给出答案。
  • 实斋笔记

    实斋笔记

    本书包括:历史寻踪、师友杂记、海外学记、域外寻史、辛亥期刊等内容。
  •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4)。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是一部故事作品集,作者杨永汉倾多年之力勤奋笔耕、勇于探索,以自然朴实婉转慎密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或世态、或哲理、或谐谑、或传奇的画面,相信读者看过后将会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和顿悟。这本《血战沙漠核鼠》是“巅峰阅读文库”系列中的一册。
热门推荐
  • 超人与我换心脏

    超人与我换心脏

    重病中的步哲桐与超人交换了心脏,代替其成为了行走于这人间的神。他问为什么,超人只回答说:“我希望我的心脏能让你变回那个曾经拯救过我的、勇敢坚强的男人。”再睁开眼时,这世界已经乱成一锅粥。奥特曼、环太平洋、黑衣人、变种人,所有超自然现象却都意外地指向他高中时暗恋的那个女孩。步哲桐想要像自己名字一样过“不折腾”的生活,却主动介入了这本和他无关的一切。因为他暗自答应过那个戴着红披风的人,这颗强健的心脏不会只温暖他一个人的胸膛。……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仙女的秘密

    仙女的秘密

    一个是青梅竹马的青年才俊;一个是才华出众的完美少年,但凡是桃花小仙,若不是天意弄人又怎会救不了自己最心爱的男子,这一生,只爱这一次足够……
  • 第二星

    第二星

    二零一五年,人类探查到了第二课地球,但在两颗地球之间,连接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人们无法通过黑洞到达第二颗地球。二十年之后,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可以穿越黑洞的战舰,二零五零年,人类开始运用更多的战舰来向第二地球进发。因为害怕第二地球出现当地生物,人类最高领导们在一起商讨了如何移居的事情。于是就有了主战派系和主和派系。经过商讨之后,主和派系将派出二十五人,前往第二地球,如果真的有当地人,希望能够进行沟通,让两个地球的人民共同生活。当二十五人组成的团队,开着战舰出发的那一刻,故事便开始了……
  • 最后的妖族

    最后的妖族

    当你匆匆从人群里走过,你是否会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你偶尔瞥到的某个人,他与其他人是不同的,那种不同你又无法清楚地说出来,只是本能地觉得他与我们不同,或许这并不是你的错觉,因为那个不同的家伙,也许是一只生活在人群里的,妖。
  • 邪狱樱花

    邪狱樱花

    他是邪樱伊玺氏第十六代准族长,她是邪狱万容氏第十五代准隐王,他在出行游历回族落时误吧离家出走而昏倒的她当成族人带回族落因此两人产生了一系列的感情:师徒情爱情亲情……
  • 世数变

    世数变

    只见第五川峰随手点了根烟,深吸一口,淡淡吐出,然后有气无力地撑起眼皮,一脸要死不死:“你看上去,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啊......”————《世数变》
  • 带着召唤系统被召唤

    带着召唤系统被召唤

    叶小凡道:"那啥?系统,宿主不是我吗?”系统道:“对呀,宿主是你呀。”叶小凡道:“但是为什么不是我成为世界第一魔法师,而是那个的缇娜公主。”系统道:“因为穿越时除了意外。”叶小凡道:“啥意外?”系统道:“你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召唤了,有了主人。”叶小凡道:“那个傻白甜?”系统道:“对呀!”这是一个被召唤,再召唤的故事。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偷心恶贼求爱记!

    偷心恶贼求爱记!

    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顾易凡,今生有幸遇见你,是死也不放手!我用自己的生命去赌一个和你未知的未来,所以麻烦你不要再推辞,哪怕你无心!“杜佳于,我会像九哥那样爱着你!”“顾易凡,若果可以重来我能不能不要再遇见你?遇见了我的你是所有不幸的开始!”“顾易凡,你该有一个是简单平凡的人生!”我杜佳于,不觉得这一生对不起谁,除了这个突然出现的顾易凡。天黑了,电视还没有关!哪句对白是谁的遗憾?
  • 梦幻三生

    梦幻三生

    当初不论高到云端,又或低为蝼蚁,都奢侈的想要活的更久。可为什么现在一想起他,都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