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8300000023

第23章 20世纪儒家文艺思想研究的现状与问题(2)

对儒家文艺思想的基本性质,新时期以来有不少的争论,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早期,争论的焦点在:是功利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一种意见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如吴文治认为,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实主义文学要求真实地反映生活这一基本原则,但他从经世致用的出发点主张诗是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的反映,这种思想实质上就是现实主义理论的萌芽。载《学术月刊》,1979(12)。张少康在《先秦诸子文艺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的“结束语”中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指出儒家文艺观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他认为:“儒家注重于文艺具体地为现实的社会政治服务,在创作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道家注意于天然的艺术,反对为具体的现实服务,在创作上是倾向于浪漫主义。”蔡厚示把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他同时期或略后的各种文学思想加以比较,认为孔子的文学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成分,并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多的积极作用。蔡厚示:《孔子文学思想评价》,《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9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功利主义的。如刘文刚认为,孔子的文学教化观并不是反映现实,而只是“表现王道教化”,因而,只是狭隘的功利主义文学观而不是现实主义的文学观。载《辽宁师范学院学报》,1980(4)。萧华荣也认为孔子诗论不是现实主义的,而基本上是实用主义的,而且,孔子所说的“兴”,不是审美活动,也基本上不是审美理论,而是在“礼”的观念规范下,抽象出某种与形象没有内在必然联系的思想义理,是一种歪曲《诗三百》的手段。萧华荣:《春秋“称诗”与孔子诗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5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刘斯翰等人则明确认为,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诗论具有非文学理论的性质,是伴随诗乐的教条化和仪式化而来的,他们将《诗》引向政治实用一途,其诗论具有功利主义的特征。载《学术研究》,1984(4)。

也有一些其他的看法,如杨乃乔在《经学与儒家诗学》一文中从语言论的角度透视了儒家在经典文本上的“立言”,并由此考察了经学对儒家诗学的整体生成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表现为:它既使儒家诗学语境下的文学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又导致了儒家诗学的政治教化深度模式;儒家诗学在赋予文学以思想深度的同时,也使文学付出了某些思想自由和艺术美感的代价。因此,儒家诗学的实质是经学中心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1995(6)。。

(三)关于儒家中和文艺观问题

“中和”是儒家文艺思想中基本的审美原则,也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对后世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对此也作了深入的探讨,当然学者们的入思路径各有不同。如张国庆在《论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一文中对作为文艺美学范畴的“中和”所产生的哲学基础作了考辨,认为“中和”是一种以正确性原则为内在精神的、具有辩证色彩和价值论色彩的普遍和谐观。它以先秦尚中思想、孔子中庸思想(正确性原则)的主要精神为其哲学基础的有机构成之一,以先秦尚和思想的主要精神为其哲学基础的另一有机构成,以二者的结合体——中和理论为完整的哲学基础。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4)。陈顺智在《略论先秦儒家中和文艺观》一文中认为,儒家文艺观可以称作是重践履、尚道德、求功用的中和文艺观,其主要构成内容是:“文质彬彬”“辞达而已”的文辞观;“情止乎礼”“思无邪”“温柔敦厚”的伦理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情信辞巧”的美善观和“兴、观、群、怨”的效用观。载《武汉大学学报》,1993(2)。李亮对儒家中和观与古代“诗画同源”论之间的关系作了剖析。他认为,古代文艺的“诗画同源”论不仅蕴涵着历史文化的复杂性,而且辐射出个体生命心灵的丰富性,它所贯穿的“和实生物”“物一无文”的“中和”审美观,其精要不在对象、实体,而集中于呈现功能、关系和韵律,其背后潜藏着某种更为深层的民族艺术生命的文化基因。李亮:《中和审美说与诗画同源论》,《文艺研究》,1992(3)。这类的专文还有周振甫的《孔子论“和”》、寇养厚的《论孔子的中和美文艺观》、倪素平的《先秦儒家文艺观中的中和之美》等。周文载《文史知识》,1995(1);寇文载《石油大学学报》,1992(1);倪文载《阴山学刊》,1996(1)。

(四)儒家文艺思想是否是传统文艺思想的主流

关于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主流为何的研究从新时期开始有了进一步的展拓。主要表现是不少学者对儒家思想是中国文艺思想主流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商榷或异议。如饶德江在《中国传统文学思想略论》一文中,对彭久荣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学思想的反思》一文就中国传统文学思想的主体、思维特征和如何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饶文认为只把儒家文学思想作为传统文学思想的主体是不全面的,应以儒、道两家文学思想为主流。饶文载《江汉论坛》,1987(2);彭文载《文学评论》,1986(2)。韩经太在《中国古典诗学新探四题》一文中剖析了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结构的本体和功能。他认为,中国古典诗学的发展演进不是沿着一条单线轨迹前进的,其理论形态也不是一种单项结构,而是各家理论的多质结构,其主要模式则在于玄佛明本而儒教设用。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6)。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中则认为道家“虚怀而物归”“离合”而“引生”的思想是中国历代文艺思想的主轴。叶维廉:《中国诗学》,57—60页,北京:三联书店,1992。关于中国美学思想的“主干”问题的争论实际上同有关古代文艺思想主流问题的讨论也有密切关系。在这一方面亦有争论。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中认为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线索;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认为庄子美学主导着中国艺术主流的内在精神;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强调老、庄、《易传》的美学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主张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韩林德在《境生象外》(三联书店,1995年)中认为儒家的仁学美学、道家的道论美学、禅宗的心学美学共同建构了“华夏美学的框架”。此外,还有陈鼓应的“道家主干说”,以及冯友兰、牟宗三、周来祥等人的“儒家主流说”等。这些看法虽然在出发点或立足点上各不相同,但无疑都使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五)比较研究

通过儒、道、佛三家思想之间的比较研究来进一步拓宽古代文艺思想研究的文化视野,是新时期以来古代文化与文论关系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式之一。如张文勋从审美观念、审美判断、审美趣味三方面,比较了儒、道、佛三家的不同,同时还指出,正是这三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形成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民族特色。张文勋:《儒、道、佛美学思想之比较》,《思想战线》,1987(3)。这种比较研究从对象上看以儒家与道家的比较研究较多,特别是将孔子与庄子进行比较研究。如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将庄子和孔子艺术精神进行了对比,认为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为人生而艺术”,不同则在于儒家艺术精神落脚于仁义道德根源,而庄子只着眼于人生,其艺术精神“直接由人格中所流出”。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118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张节末在《孔子与庄子审美追求比较》一文中论述了孔子与庄子审美追求的方向、方法、内容和标准上的异同。作者认为,孔子的审美追求由伦理追求转化而来,重实践,重“艺”,重功利,重美善之别;孔子所面对的审美关系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为特色;其所谓的“和”,是体验个人与社会融合的极致,在感情上强调以理节情。庄子则以自然作为审美追求对象,重体验,重“技”,重自由,重美丑之辩;以物我关系为特色;庄子所谓的“和”,是体验个人与自然融合的极致,在感情上强调以理化情。《文史哲》,1987(5)。谭帆在《中国古代文论的两种情感观》一文中指出,以孔子和庄子分别代表的儒家和道家学派是我国情感理论的源头。这两种情感观的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构成了我国古代情感理论的整体特征,但两种情感观彼此都有不合理的地方,今后应该努力融合两者的合理内核。《语文导报》,1987(7)。又如,汤贵仁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政本位观念和人本位观念》一文中指出,“诗言志”虽首出于帝舜之口,却经孔子和《毛诗序》的论述与发挥,形成了以儒家社会政治伦理为核心的政本位文学观,并贯穿了封建社会的全过程,而人本位的文学观念始见于《庄子》,人本位文学观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是客观存在的,但受政本位文学观的影响与干扰,造成理论上的许多混乱和创作上的缺憾。《文史哲》,1989(1)。类似的专文还有王向峰的《论儒、道、佛禅的言语观》等。同上。

此外,也有一些其他角度或内容的研究。如邓承奇在《孔子与中国美学》(齐鲁书社,1996年)中以中国美学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系为出发点,用文化哲学的眼光对儒家美学思想及其影响做了研究。作者认为,儒家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的主干,道家、道教和佛教等各家是枝叶,孔子的“中庸”审美原则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标准影响极为深远。其中,作者对孔子、儒家美学的核心观念——中和之美的重点揭示,显示出了一定的文化哲学眼光和敢于打通哲学与各部类艺术理论之界限的学术勇气。又如,在一些学者看来,儒家的文艺思想主要侧重于文艺的外部规律,注重的是文艺与现实的联系,因而对儒家文艺思想中有关文艺内部规律的探讨常常有所忽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刘伟林的《先秦儒家的艺术心理学》一文称得上是一篇综论先秦儒家艺术心理学思想的力作。作者认为,作为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且有别于老庄之哲学——心理学的先秦儒家心理学构成了中国艺术心理学史上一个独特而强大的传统。这其中,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艺术欣赏的美感心理特点与活动过程作了全面的综合的揭示,并且将四者用审美主体的情感心理因素作为贯串线索,显示了重视艺术欣赏的情感特征;孔子的“情理调和”说为以后中国传统艺术创造和欣赏的“和”的审美标准奠定了基础;孔子的自然审美“比德”说虽未能从社会实践中真正解释自然美和审美移情的本质问题,并且还带有浓厚的封建功利色彩,但它却显示了中华民族酷爱自然、追求美好品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心理情趣,对中国古代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的人格共同本性论和养气说虽然带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他提出的人格美、共同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养气”等理论却有其贡献和特色,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较早的系统的审美主体论和审美心理学理论。荀子对感知与思维关系的研究、对错觉的论述、“虚壹而静”的认识论命题的提出、对创作心境的论述及其“精神感应”说,则是在分析批判了道家和孔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的扬弃与综合,具有更多的唯物主义因素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4)。。这篇专论不仅显示了作者一定的历史通观能力,还显示出作者良好的理论分辨力。此外,马茂军在《北宋儒学与文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对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与文学革新运动兴起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作的深入梳理也值得注意。

三、问题与反思

20世纪的古代儒家文艺思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影响研究往往十分笼统。一些研究论著在分析儒家思想与古代文艺思想之间的关系时,往往笼而统之,缺少具体的、明确的意向性或对应性。如笼统地称儒家思想影响了后世的现实主义,至于是影响了现实主义艺术典型的创造方法还是真实性的表现方式,往往语焉不详。又如,称儒家对古代艺术心理学很有启发作用,至于这种启发作用是表现在个体审美心理结构还是群体审美心理习惯上,是表现在审美心境还是审美趣味上,是表现在审美知觉还是审美联想上,往往又语焉不详。可见,必须就儒家对文艺思想的影响加以细致的区分,从其对诗学的不同层面的影响入手来研究才会取得较好的结果。

其二,缺少现代逻辑学所要求的条分缕析的研究个性。这种弊病往往出现在对那些含容多种文化形态的古代文艺思想的形态、范畴的研究中。如朱熹的“涵咏”说就涉及理学、禅学、心学等多种文化形态或哲学思想,需要对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对文艺理论的不同层面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作详细的、条分缕析式的逻辑辨析。不少研究者还很缺乏现代逻辑学的训练。在这一方面,周群的《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所做的尝试值得称许。作者在该著中对影响晚明文学思潮的儒、释、道思想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剖析,如:论徐渭的文学“本色”论的渊源,谓之“学宗王门、兼取佛学”;论李贽的“童心”说与“化工”说,谓之“出入三教、高扬个性”;论焦竑亦“灵”亦“实”的文论,谓之“融通儒佛、以儒为本”;论袁宏道的“性灵”说,谓之“错综三教、出入禅净”;论陶望龄的“偏至说”,谓之“学祧泰州、兼习佛禅”;等等。可以说,该著的影响研究大多落到了实处,而其明辨学理脉络进而窥探各种学说之间互动关系的逻辑分析也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果。

其三,儒家文艺思想与古代文学文体学之间有何联系,传统的儒家诗学语言观将向当代诗学理性新智慧的生发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与挑战等问题,为人所关注者还甚少。

其四,陈旧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或研究框架在儒家文艺思想研究中仍然有一定的表现,研究者常常陷入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复古主义与反复古主义、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诗用学与诗艺学、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他律性与自律性等的二元对立框架。可以说,未来的儒家文艺思想研究中,一种更为开放的具有理论整合力与兼容力的研究新方法或新范式的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其五,学术史层面上的总结还不够。在20世纪,儒家诗史方面已有不少的反思性研究,以《诗经》研究为例,夏传才的《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出版社,1982年)对从先秦至清代有关孔子“删诗”说的论争、孔子诗教、孟子谈诗、荀子传诗、《毛传》与《诗序》中的相关问题都作了细致的梳理,还对鲁迅、胡适和古史辨派、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诗经》研究情况进行了相应的介绍。赵士林的《诗经研究反思》(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则对有关《诗经》的分类、诗乐关系、《诗序》作者、《诗序》评价问题、比兴的界说及其性质、兴的分类和起源等问题都作了条分缕析的清理。而关于古代儒家文艺思想研究的系统总结和反思则甚为匮乏,因此,关于古代儒家文艺思想的更为细致的甚至各种层面上的学术总结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同类推荐
  •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完美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幽幽七里香”“初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追风的女儿”“爱如山路十八弯”“时间无垠,万物在其中”“人间岁月,各自喜悦”等八辑,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丁立梅文笔细腻,清新温婉;作品清新,意境隽永。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带你细品用音乐煮出的文字,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作者简介丁立梅,笔名梅子。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 暖暖的幸福

    暖暖的幸福

    《暖暖的幸福》主要分为5辑,行善是栽一棵无花果、不辜负每一颗纯洁的心灵、有一种爱是那么怯弱、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把爱画在岁月的脸上。爱,是一种需要不断被人证明的虚妄,就像烟花,需要被点燃才绚烂到极致。
  •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我每天在这条街上遇到无数个人,只有你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和我打招呼:“人要往前走,不可以经常回头看。”可是我不回头就看不到你,回头,就会摔跟头。你不知道,我甚至想要离你远一些。你不知道,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本书收录了作者拥有极高点击率和广泛好评的随笔日志,以青春励志、男女情感、异国生活,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既接地气,又有人文情怀。以其犀利幽默,诙谐风趣、时而冷静、时而温暖、时而治愈的笔锋去描写作者身边朋友,以及作者自己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慢慢的讲诉给读者。
  • 金瓶梅语典

    金瓶梅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舌尖上的异界

    舌尖上的异界

    屹立在北方大陆主城里的季家酒楼总店门口贴了一张新的海报写着“全龙宴:宫保龙丁水煮龙肉烤乳龙龙血粉丝汤麻辣龙头红煨龙翅卤煮龙下水······售价:888万金”并附上城主和食材的合照,最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小本经营,谢绝赊账,如有拖欠,乱棍打死”
  • 不负时光不负你

    不负时光不负你

    韶华的年纪,每个人都期待爱情的降临,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遇到那个愿不负时光不负他/她的人存在。如果哪天你遇到了,希望你能足够勇敢,而不是让青春消散了。只留下了白色宛如开水般的青春。
  • 绑架boss:本源女神

    绑架boss:本源女神

    京城四少,无一简单,执卫魔,理为仙,随心所欲为邪,池夕便为邪。邪公子池夕也有今天?屈于家族被逼成婚?四少聚首,毫不留情的奚落,听说娶的女人还是池家老爷子大街上捡来的一个孤女。邪公子一脸苦逼,“轩辕璃落,你就笑吧,亏你还是我最铁的哥们,哼,那种货色也敢成为池太太?”
  • 初唐鸠鸩

    初唐鸠鸩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然后胜利者书写的历史真的是真实的历史吗?是忠还是奸,是智者还是莽夫,真如历史所说的一样吗?本书的主角是一个杀手,在推动着历史巨轮前进的同时,消失在胜利者所书写的历史之中,不留名姓,遵循着杀手最基本的准则,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 超能力犯罪调查组

    超能力犯罪调查组

    隐秘的世界中超能力犯罪者的黑手无处不在,拥有火焰能力的我死里逃生后成立了超能力犯罪调查组;面对诡异的事件,来袭的神秘莫测的能力者们;我和我亲密无间的伙伴们一起和他们斗智斗勇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严惩罪犯!
  • 冰封百年

    冰封百年

    如果人体冰封冷存技术真的终于达到成熟,你是有那个意愿和勇气将自己封存百年,去见证一个只在幻想中才存在的未来世界?哪怕那时,你早已在各个方面落后于那个时代。(新人新作!希望各为书友多多提点建议,同时跪求收藏~谢谢!)
  • 青春葬歌

    青春葬歌

    青春,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我们肆无忌惮的挥霍中渐行渐远。等时光远去,我们暮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曾经的我们是多么的无知,年少的我们干过太多的荒唐事。也许我们的青春很平凡,但是待它逝去我们还是可以骄傲的说,我的青春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只属于我!感谢青春,感谢年华!
  • 北京妖异志

    北京妖异志

    你信,或者不信,妖就在那里,可能是你的老板,可能是小区的保安,不增不减。镇妖师跨人妖两界,只为彼此安好,少些争端。这行中有僧有道有基督,也有赤脚游民,但有真本事的少,骗钱的多。解放前行业缺少规范,门派林立,解放后投师者日减,镇妖师就成了父传子的一脉传承。再后来有了计划生育,就变成了一人一派,又是掌门人,又是门徒。这本书记录了我和胖子等几位85后镇妖师在北京侦办的妖异事件。
  • 槲寄生之法式面包

    槲寄生之法式面包

    法国面包,它的外皮和里面都很硬,所以除了法国人之外,并不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种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