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7300000012

第12章 民族“想象”的魔力——重读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

一、“群治”的想象功效

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公认为晚清“小说界革命”发轫的“宣言书”,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耳熟能详。关于梁氏小说理论赖以形成所汲取的中外资源对于《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研究和诠释方面,如夏志清、林明德等深入探讨了梁氏的小说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与本土传统、日本及西方小说理论的渊源和借鉴。见夏志清:《新小说的提倡者:严复与梁启超》,《人的文学》(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7),页63—100。另见C.T.Hsia,“YenFuandLiangCh’ich’aoasAdvocatesofNewFiction,”inAdeleAustinRickett,ed.,ChineseApproachestoLiteraturefromConfuciustoLiangCh’ich’ao(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8),pp.221257;林明德:《梁启超与〈新小说〉》,见胡晓真主编:《民族国家的论述——从晚清、五四到日据时代台湾新文学》(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所筹备处,1995),页69—85。最近陈俊启对于梁文中“理想派”一语所含的“移情”理论的来源及其义蕴,作了富有启发的解释。见《重估梁启超小说观及其在小说史上的意义》,《汉学研究》,20卷1期,页309—338;斋藤希史对于梁启超提倡小说的日本思想文化脉络作了仔细梳理,见《近代文学观念形成期的梁启超》,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页289—320。;关于“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这一宣称的历史性开创意义,及其所产生的“登高一呼,群山响应”的盛况见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页103—106。;对于“小说界革命”的影响和晚清小说的成就等方面对于梁文的历史意义,赖芳伶作了一个较全面的评价,“它提升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唤起小说家提高国民的政冶认识,推动晚清小说的创作和翻译,并引发小说理论的辩驳和建立,不论在质或量上,都上升到另一个新的阶段”。见《清末小说与社会政治变迁,1895—1911》(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页61。另如黄锦珠认为“小说界革命”是一场“包罗广泛、内涵复杂的改革运动”,在理论、创作两方面体现了“革新”“精神”。见《晚清时期小说观念之转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页123。,学者们作了大量的探讨和评估,其间无论是褒是贬,都以读解这篇经典论文为前提。然而不难发现,在这些评价当中,存在一个不小的裂缝。一面认为“小说界革命”给晚清小说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带来了丰硕成果,另一面又觉得梁文在理论上的建树颇多缺憾。或认为他未能充分吸收明治日本的先进的文学理论,或认为那种强烈的政治和道德取向,不啻是传统“文以载道”理论的老调重弹,更觉得梁氏在把小说变成“大说”时,显然是夸大其词,有“空喊口号”之嫌。见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页107—108;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页152。相反热烈称赞梁氏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的,见马春林:《中国晚清文学革命史》(长春: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页168—169。最明显的莫过于开头的常被引征的一段: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新小说》,第1号(1902年11月)。另见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册,页297—211。

批评都言之有据,虽然我觉得都落得太“实”些。本文重读《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集中诠释“群治”的含意,与其说是另辟蹊径,更不如说试图回到历史语境。这里所谓的“历史语境”,或许不无争议的,多半指的是“虚”的部分,即梁氏的“小说”概念以“群治”为核心,构画了一个作为未来中国蓝图的“想象共同体”,与“革命”、“进化”等话语层次相纠错,构成一种文化“整体”(totality)的“迷思”(myth)。“小说界革命”所以能激起热烈响应,蔚成风潮,固然因为它以救国为号召,再从深一层说,是因为根本上是它的“想象”的功效起了决定的作用。简言之,在帝国危亡、意识形态一度出现真空之际,小说骤登大宝,给深受创伤的民族心灵带来了某种解药之故。

因此,梁氏的夸大其词的修辞本身属于“想象”功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梁文开头一段话所示,在表达小说的重要性时,夸张修辞所运用的排比与重复,乃“道德”、“宗教”、“政治”、“风俗”、“学艺”等一连串“新名词”,与“群治”的国族想象的内涵相一致,修辞的手段和目的已融为一体,而“小说”被赋予一种对于社会整体的职能。不无吊诡的是,“小说界革命”和早先时“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提法已引进西化的文学分类,而“政治”、“道德”、“学艺”等也有现代社会分工的含意,但这里修辞的运用却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这种“分工”的现代性,造成小说和国族命运密不可分的错觉。在整篇论文中,同样通过修辞的大量运用,使这一错觉不断得到加强。这种现代性的内在裂隙似乎反映了国情的需要和梁氏的自信,当“小说界革命”提出之时,他数年来大量使用的“新名词”已经营造了一个现代的知识架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正通过报纸期刊和交通运输系统,倾动朝野,迅速地传播内地各个角落,事实上通过资本主义市场扩散的“印刷语言”,使身居异地、素不谋面的国人迅速接受了梁氏的“新民”想象。BenedictAnderson,ImaginedCommunities:ReflectionsontheOriginandSpreadofNationalism(London:Verso,1991,RevisedEdition),p.39.另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睿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页52。正是在这样的国族想象的语境里,梁氏为小说加冕,使之发挥号令诸侯的整体性效能。

在笔者另需较大的篇幅展开“小说界革命”和“想象”的问题之前,本文旨在释证“群治”一语在20世纪“群众时代”的广阔视域中,在“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到“小说界革命”的历史语境里,探讨其意蕴。虽然关于梁氏的“群治”,史家已有不少讨论,但它与“小说界革命”的关联,还鲜见注意。我想提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群治”?“新小说”与“群治”有什么关系?“群治”和梁氏所不断鼓吹的“革命”话语有何关系?如果说三年前梁氏所倡导的“诗界革命”已作为晚清文学革命先声夺人,那么这番“小说界革命”特别凸现了“群治”,又意味着什么?“群治”在当时是怎样被理解的?通过“小说”和“群治”话语的形成及其特殊关联的历史化追索,本文想着重强调:“小说界革命”在国族危机更为紧迫的情势下被召唤到前台,在思想和心理的层面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整,且预示着知识身份、启蒙话语及其沟通形式的巨大转型;小说既被要求成为“新民”、“开导中国文明进步”之具《〈新小说〉第一号》,《新民丛报》,第20号(1902年11月)。,“群治”话语则是为“新小说”设计的理想模型,也是给小说套上的“紧箍咒”。但“群治”本身不仅以其乌托邦式的未来中国的魅力,且因其“想象”的隐喻给精神上受重创的读者带来希望和解脱,也刺激了小说空前的活力和可能性。

二、“小说界革命”为何姗姗来迟

“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继之以“小说界革命”,从晚清文学革命及其掌舵者的思想脉络的内在连续与断裂来看,充满了戏剧性反讽,其中冲突的激烈程度,恰恰是外在冲突的影像的投射。自戊戌变法堕产之后,康梁等改良党流亡海外,眼见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乱联袂而至,神州危如悬卵,清廷愈难挽救,在另一边则是反清“革命”浪潮澎湃汹涌。所谓藉小说而达到“群治”,出色表现了梁氏的政治及艺术想象,由此传达出噩梦似的预言:当小说戴上文学冠冕时,文本外的政治现实里,却活跃着酝酿暴力的群众运动,正移向历史舞台的中心。

这一过程充满了中国社会及梁氏个人急遽而复杂的变化。尤其在1900年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事件之后,朝野上下对政治体制变革的要求迫在眉睫,反清革命的激浪高涨,在这样的严峻氛围中,梁启超作为一个以拯救中国和重铸国民精神自命的精英代表,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经历了激烈的震荡。对他来说,实现诗文和小说之间尊卑位置的颠倒不仅标志着他的观察视点、思想结构以及自身精英身份的某种绝非简单的调整,同时也是以这期间所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为基础的,即一方面他初步完成了关于理想的中国民族国家以及与之相应的“新民”品格的蓝图,这为开展“小说界革命”提供了理论上的保证;另一方面由于“诗界革命”的实践显示出利用杂志这一现代印刷媒体使文学成为民族启蒙之具的潜力,这为进行“小说界革命”准备了物质上的条件。

这里涉及“群治”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和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之间具有某种张力。相关的问题是:甚至在戊戌期间(1897—1898),种种迹象表明——从改良派对“法国革命”的激烈诅咒,或从《时务报》对于“群”或“民权”的讨论中,已经惊惧地预感到“群众时代”的莅临。在这样的境遇里,也出现了小说将取代传统经史地位的暗示。一个颇令人困惑的问题是,小说既如此重要,为什么梁启超率先提出的是“诗界革命”,而不是“小说界革命”?其实他早已提出“言文合一”之必要,也主张让小学生读小说。流亡日本后,他更身体力行,在《清议报》中提倡并连载日本“政治小说”,更何况在倡言“诗界革命”之后,“革命”、“破坏”之类的语词频频出现在他的言论中,为何对小说却偏偏显得吝啬,不给贴上“革命”的标签,而要等到1902年“小说界革命”才姗姗来迟?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追溯到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最初提出这一口号是在1899年底,然而比这个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更具象征性的是地理位置——东西两半球之交的太平洋。他当时接受康有为的派遣,从日本海行赴夏威夷,为保皇事业筹款。如他在当天的海上日记(《夏威夷游记》,原名《汗漫录》)里记录的,在途中,面对浩渺无垠的太平洋,诗兴突发。他忽然深感中国的旧诗传统缺乏生气和创造力,于是慨叹:“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占尽”,因此豪壮地提出:“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仑布、玛赛郎然后可。”并宣言:“要之,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任公:《汗漫录》,《清议报》(北京:中华书局,1991,影印本),第35册(1900年2月),页2263—2264。

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在严复翻译《天演论》之后“进化”观念日益流行之前,使传统思想逐渐崩坏的首先是一种新的空间意识。当士大夫对“地球”、“世界”等概念的兴趣与日俱增,“天下”或“正朔”意识的神圣光晕开始褪色。从17世纪起,关于地球和世界地理的知识渐由西方传入中土,至19世纪中叶之后更出现大量世界地理、历史著作,对于世界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参祝平一:《跨文化知识传播的个案研究:明清之际地圆说的争议,1600—1800》,《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9卷3期(1998),页589—670;王尔敏:《十九世纪中国士大夫对中西关系之理解及衍生之新观念》,《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页1—79;邹振环:《利玛窦世界地图的刊刻与明清士人的“世界意识”》,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页23—72,《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其余文献甚多,此不繁举。从外交使节到周游列国之士,写日记或游记成为一时风尚。在他们不断发现中国和世界的距离的过程中,一种新的民族意识在产生,且伴随着锥心的焦虑。廖平(1852—1932)声称孔子作《六经》时已知地球及天体,孜孜求证“地球”观念发源于中国古经典的“九州”,反映了那种失重的文化心理在虚构中获得平衡。廖平:《知圣续篇》,见李耀先主编:《廖平学术论著选集》(成都:巴蜀书社,1989),第一册,页276—279;《六变记》,同书,页547—550。而像唐才常(1867—1900)那种“耳无闻,目无见知,漆室悲吟,奇忧无始”的情状也反映了在那种“尘尘地球,茫茫苦海”中难于为中国和自身获得定位的痛苦。《辨惑》,见《唐才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页170—171。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的《夏威夷游记》表明一种时空意识的历史性转换,或者说,在同时代的人当中,谁也没有像他那样用地理空间词汇将自我表达得如此生动。他叙述他的父祖辈一向栖居于山谷,是些不问世事的“桃源中人”,他自己最初也是一个“不带杂质之乡人”。后来他走出故乡,游历他省,又远离故国,游历世界,于是“为十九世纪世界大风潮之势力所簸荡所冲激所差遣,乃使我不得不为国人焉,浸假将使我不得不为世界人焉”。任公:《汗漫录》,《清议报》,第35册,页2257—2258。如果说从“桃源中人”、“乡人”、“国人”一直到“世界人”的过程标志着某种探索空间观念的极限,那么同样在这篇游记里,他开始采用西元西历——在针对所谓“无爱国心”的责难作了一番自我辩白之后——则可视作向现代时间意识的过渡,即他自觉地置身于“十九世纪世界大风潮之势力”中,从寻找中国在世界空间的定位更落实到寻找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定位,并服从历史“进化”的命令。在这样的语境中,他提出进行“诗界革命”的宗旨是传播“欧洲之真精神真思想”,则表达了中国文学融汇于世界文学潮流、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现代性的意向。

同类推荐
  •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5)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5)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致丰子恺、李圆净、孙选青、林赞华、朱稣典、刘质平、弘伞法师、广洽法师、芝峰法师、习律诸法师、刘肃平、赵柏癫、李晋章、亦幻法师、崔澍萍、性愿法师、瑞今法师、寂山和尚、蔡元培、开元慈儿院董事会等多人的书信。
  • 2013年散文排行榜

    2013年散文排行榜

    梳理总结了2013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中国散文学 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三十几篇散 文佳作,编著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 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 艺术魅力性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是一本散文作品合集 。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画眉、绾发、簪花,还是抚琴,书画,清舞……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名媛,还是民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沾染这风雅的趣味,再现那些女子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风飞扬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热门推荐
  • 荒将

    荒将

    一个是穿越回归的历史名将,一个是天赋变态的混血儿。这样的一对叔侄意外碰到一起,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他有三种讨厌的人:君子,佛陀和神仙,因为这三种人,都是没有心的人。他,曾是天波府杨令公第四子,地狱中响当当的疯子。十万年岁月,仍旧改变不了他对当年的执念。可是当他回去了,又会怎样面对那已经改变了的一切呢?归去来兮,十万年满胡不归?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琼逐

    琼逐

    世界格局,地三水七。茫茫沧海,光怪陆离。天地宝鉴,深海有幽谷,谷中有石洞,洞中有仙株。仙株上有果,貌乃妙女,抱膝而生。采摘而食之,可得长生。落地沾尘,则化为人,其貌之娇,无可比者。明烨望着那浩瀚的大海,里面倒垂着自己的影子,他邪邪的笑了。“你肯定是我的”新书上传,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群号28957062
  • 末世重生之婢女不掉价

    末世重生之婢女不掉价

    天地异变,星转斗移,转眼万载已过。她,2022年某名牌大学的学生,虽然分数年年吊车尾,但好歹也是一位才华横溢外加‘钱’途无量年轻有为的国画大师。末日后一朝醒来退化为一位三岁伪萝莉,却从此多了一双对她疼爱有加的爹娘,外加一枚视妹为天的哥哥。为了爹娘不得不委身于醋海长大的小胖子为小婢女。为了大哥前途着想,不得不进入学院成为众学子的敌视对手。为了家人的安全,不得不修炼坑爹功法,原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粉嫩女娃,愣是被整成体型堪比施瓦辛格的绝世光头小妹。没有修仙的潜质,天生废体?放屁,单手照样能把你们虐打的满脸桃花朵朵开。没有修炼资源?跪地求取?呸,我有仙家之塔,随意种点小菜堪比万年仙果。嘎嘎,我,一‘没姿色’,二‘没潜质’,三‘平庸无能’,耐何天上月老大开后门,各路小鲜肉,美颜大叔,千年童颜老叔,任凭姐随手挑捡,不爽的,可以出来单挑。本文一对一,比纯净水还纯,请各位大大们,放心阅览。
  • 探索者协会

    探索者协会

    男儿的梦想是那星辰大海!口胡!说好的巨舰大炮呢!辞职!妈妈!救命!这跟我看过的剧本不一样!
  • 喜鹊窝

    喜鹊窝

    “常言道做女人难,其实最难的是做乡下女人。种地,浇园,洗衣,做饭……当今许多小说都在渲染着人性的回归直至性本能的本真,叫人们很容易开卷便捕捉到人物的性感与浪漫,然而《喜鹊窝》中很难挑出几个这样的字眼,这便是那个年代农村的大多数年轻女性的本真面貌。她们在贫穷中坚守着贞操,在挣扎中追寻着希望。《喜鹊窝》从一个小原点出发,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部分画面,反映出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来,供人们回味、思索和探求。“
  • 黑白配:99次说爱你

    黑白配:99次说爱你

    "男神,我不爱你”“是么”“没错,就是这样”某男从后方拿出两张美食票惋惜”唉,只有我一个了”“咳咳,男神,不爱你,何叫人生”(不就吃顿饭么,那么高深干嘛)
  • 最佳萌婚:老公大人求放过

    最佳萌婚:老公大人求放过

    【此文绝对宠,1v1】某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看着她说,“老婆,想要吗?”某男狡猾一笑“唔。。。”某女正在犹豫ing。“那是想,还是不想呢?”某男暧昧试探。“想!”某女下定绝心。“吻我。”某男不要脸起来。“滚,夜凝泫,快把档案袋给我!”某女愤怒。“老婆~”某男委屈。“滚!我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叫我老婆,我不是你老婆!”白梧卿彻底怒了。谁能告诉她,她为什么在见到他的第一面,原本高冷的她就被他气的不行?后来发现他居然是她小时候迷路时求救的人?omygod!这个世界玄幻了!
  • 小心国师夫人在出没

    小心国师夫人在出没

    黑夜!暗室!不明的黑影!“国师大人,不要借机揩油哦,小女子怕是经受不起的。”她美丽放肆又古灵精怪,小小年纪差点让国师大人失去了一辈子的性福,“我那时年少不懂事,请大人千万宽恕则个,要不,我把自己赔大人可好?”“敢说这个话,就得负起全责。”国师大人面若锅底,黑成一片“夫人,千万不要后悔。。。。。。”
  • 柠檬太酸你太甜

    柠檬太酸你太甜

    从六岁她第一次对他笑的时候,他就被这个阳光灿烂的女孩给吸引了,明明向来对世事认清淡漠的他,对她却永远这么上心。明明对周围议论声毫不在意的他却关心她嘴里的谁谁谁好看,明明这么一个优秀的他居然会喜欢上一个安于现状什么都不明白糊里糊涂的谢小白。他只知道,在谢小白落魄失意,伤心难过的的时候,他也会跟着不开心。"喂,苏逸轩我是你的什么啊?”某白肉麻的问。而一向不善言表的他却嘴角上扬,认真的回答:"你就像我小时候的玩具,别人碰一下,我都觉得在抢。”
  • 三国之逗是英雄

    三国之逗是英雄

    穿越一千八年不过瘾气死周公瑾不过瘾气死诸葛亮不过瘾气死司马懿不过瘾穿越一千八百年农村依旧可以包围城市逗比都能抱美女英雄不折腰我说死你英雄不折腰我逗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