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2900000001

第1章 译者序(1)

GarySnyder,一个萦绕我们心头整整十年的英文名字,一个让我们举家留学英伦,彻底改变我们生活轨迹的人,一个博学睿智、平易近人,每隔数月就发邮件、寄资料,及时帮我们解惑的国际知名学者。

从威尔士山谷到长沙岳麓山,每次研读他的英语散文集《禅定荒野》(ThePracticeoftheWild),我们都会被作品中流露出的那份对大自然、对人类的无限热爱深深地折服。记忆中,餐桌旁的闲谈、山林中的渐悟、研讨会间的争辩,无数次的碰撞让我们彼此走进了一个共同的天地,使我们感悟到他笔尖的荒野自然所带来的那份惊艳与神秘。读着那一篇篇清新隽永的散文,就好像随着作者一道进入北美的丛林,抵达阿拉斯加的冰川,造访印第安人或爱斯基摩人的部落,登陆日本的诹访之濑岛,踏上澳洲中部的沙漠。加里·斯奈德游历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等,足迹遍及名山大川、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天寒地冻的极地、文明世界尚未知晓的原始部落。这一切都生动地呈现在斯奈德炽热而睿智的笔下,书中机智幽默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以及耐人寻味的启示。这是一本融宗教、哲学、生态、文化、神话、政治于一体的智慧之书。我们怀着对作者的敬仰感激之情,对大自然的愧疚谦卑之心,将自己过去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读书的点滴心得融入到本书的翻译之中。这是一部迟来的译作,但当你阅读此书,在斯奈德的指引下重新栖居,走向荒野,入住我们的新领地时,你定会感受到那份亲临未知,偶然邂逅的惊喜。我们将书名ThePracticeoftheWild译为《禅定荒野》,而非国内学术界通译的《荒野实践》,是因为practice暗指佛教中的“修行”,亦即日本道元禅师所说:“行即道”。只有你自己亲身体验,阅读此书,才能忘却现代的焦虑,回归到本真的状态,这就是斯奈德所述的“醉于野”的精神境界。假如你已在“道之上”,不妨先看看我们的译者序,再去神游“径之外”

那充满野性的荒野世界。

下面我们先对本书作者及其散文作品进行简单介绍。

加里·斯奈德(GarySnyder,1930—)是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被誉为“深层生态桂冠诗人”。他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旧金山文艺复兴—垮掉派中迄今为止创作成就最为卓著的诗人之一,曾先后出版了二十多本诗集、散文集和访谈录,并荣获多个重要奖项,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博林根诗歌奖、列文森奖、古根海姆基金奖及普利策诗歌奖,等等。

斯奈德在中国的名气,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寒山英译诗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使得寒山成为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垮掉派和六十年代嬉皮士反主流文化的英雄偶像,斯奈德也因此被誉为“美国的寒山”。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东方语言时,斯奈德修读了华裔教授陈世骧的中文研讨课,这可能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诗歌。在陈教授的建议下,他将二十四首寒山诗译成英语作为该课程的学期作业。由于日本禅在西方的影响日趋增大,他的寒山英译诗一面世就受到英美读者的大力推崇,至今被视为翻译与文化传播的经典之作。斯奈德对地球古老文化及中西诗歌传统研究颇深,其创作作品融入了中国的儒释道、日本神道教、印度神舞、印第安神话与信仰,以及中国古典诗歌、日本能剧与俳句、西方诗歌传统等诸多因子。年轻时的斯奈德便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前往日本研习禅宗达十年之久;参禅悟道后,他于一九六九年返回美国,一直坚持打坐禅修、身躬力行。这位现代隐逸诗人将东方习来的禅宗文化加以参悟,内化成自身的禅宗观,以此观照人生、社会和世界。禅宗文化是他思考与写作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

我国在斯奈德诗歌作品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相比之下,对其散文的研究非常有限,更不用说对整本散文集进行系统的研究了。实际上,散文在斯奈德作品及其思想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九九○年和一九九五年,斯奈德分别出版了两部重要的散文集《禅定荒野》和《天地一隅》,隐约暗示他越来越倚重以散文的方式来唤起人们重审人与自然关系的倾向。斯奈德共出版有十四部散文作品(访谈录一部,书信集一部,独著散文集七部,合著散文集两部,散文与诗歌合集两部,散文与访谈录合集一部),包括EarthHouseHold:

TechnicalNotes&QueriesforFellowDharmaRevolutionaries《大地家族:对即将到来的佛教革命的扣问与记录》(1969),TheOldWays:

SixEssays《古风:随笔六篇》(1977),HeWhoHuntedBirdsinHisFather’sVillage:TheDimensionsofaHaidaMyth《在父亲的村子里猎鸟的人:海达族神话的特征》(1979),TheRealWork:Interviews&Talks1964—1979《本真之行:1964年至1979年间的访谈》(1980),PassageThroughIndia《穿越印度之旅》(1983),ThePracticeoftheWild《禅定荒野》(1990),APlaceinSpace:Ethics,Aesthetics,andWatersheds《天地一隅:伦理、美学和流域》(1995),TheGarySnyderReader:Prose,Poetry,andTranslations《加里·斯奈德文选:

散文、诗歌及翻译》(2000),TheHighSierraofCalifornia《加州内华达高山》(withTomKillion,2002),Lookout:ASelectionofWriting《望:诗歌散文选》(2002),BackontheFire:Essays《再度火热:散文集》(2007),TamalpaisWalking《塔玛帕斯山漫步》(withTomKillion,2009),TheSelectedLettersofAllenGinsbergandGarySnyder《艾伦·金斯伯格与加里·斯奈德书信集》(2009)和TheEtiquetteofFreedom:GarySnyder,JimHarrison,andThePracticeoftheWild《自由法则:加里·斯奈德、吉姆·哈里森与禅定荒野》(2010)等。

《禅定荒野》是斯奈德的第一本汉译散文集。这部散文集共收录了九篇散文,其中有些文章曾刊登在《塞拉杂志》(Sierra,双月刊),《共同进化》(CoEvolution,季刊)和《安泰俄斯》(Antaeus,季刊)等刊物上。《禅定荒野》充满了魅力与智慧,在有关佛教信仰、荒原野性、野生生物、神话原型、土著部落、语言生态以及整个世界的诠释上展现了斯奈德的深邃思考与精深造诣。这些散文于一九九○年首次结集出版,是斯奈德作品中思想最成熟、最耀眼的部分。这本散文集意义深远,其对荒野及自然与文明相互作用方面的阐述是举世公认的重要文本。斯奈德对人类生存环境里的众多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与充分论述,如在“自由法则”,“地方、区域和公用地”,“棕色语法”和“远西原始森林”等中,强调对山水草木的保护及人与自然的融合,且提出了一条解决当今生态危机的重要路径——保护荒野和保持野性。本书根据二○一○年发行的英文新版(较之前版本增添了新序,稍有修改)翻译。

以下,简要概述《禅定荒野》一书各章的内容。

在《自由法则》(TheEtiquetteofFreedom)一文中,斯奈德讨论了自由的法则,提出“契约”(compact)的观念。“契约”是指在万事万物之间建立恰当关系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荒野世界中,万物生存所依赖的就是在生物圈的食物链上建立起各种关系,人类的生存应努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不只是对人类自身,也是对所有的生物。只有通过和谐有序、同生共荣的“契约”关系,万物(包括人类)才能长久生存。斯奈德强调探究“荒野”的含义以及它与“自由”的关联。一个人若想寻获真正的自由,就必须去体悟最简朴、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世界是自然的,归根结底,也必然是野性的,因而作为自然进程的要素,荒野也会变化无常。长久以来,人们想象“荒野”

为人类尚未涉足之地,尽管其本身变幻莫测,可人类仍可进入其中并幸存下来。相比之下,现代城市的封闭性和排他性最终将导致野生动植物无法找到安家之所,人类对自由的诉求只能在有限的幅度和短暂的时间内得以部分实现。

《地方、区域和公用地》(ThePlace,theRegion,andtheCommons)一文提示我们,荒野和野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保护好荒野则须正确理解“地方、区域和公用地”。斯奈德的“地方”

观是在当地独特性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地方”应具有一种流动性特质:它能穿越时空,而不是由地图上点线构成的国家或行政意义上的抽象概念。自然区域之间的分界线从来不是那么简单、泾渭分明的,每一区域均有荒野之地。“公用地”指的是一个群体与其居住的当地自然系统所签署的“契约”。美国公有土地是二十世纪的产物,具体沿袭了欧亚大陆上曾广为人知的一种制度——“公用地”。这是一种古老的模式,可用来保护和管理自然生长区域里的野生动植物;它为野生生物的飞翔与奔跑增添了大片栖息地,提供了维持荒野生态平衡的必备条件。斯奈德试图将这一作法运用到对“自然区域”的划分上,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可建立各种形式的有偿使用的“公用地”。

同类推荐
  •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取向迅速分化,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探讨“文革”后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间的复杂纠结联系,即作家的不同文化立场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审美选择与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又以何种方式、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立场的表达。通过对中国当代不同作家创作群体和代表性作家的研究,本书勾勒出了“文革”后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理清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整体形貌与个体差异,并就有争议的当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 顿河晨曦

    顿河晨曦

    本书将通过近些年来在俄罗斯有过较长逗留的10多位中国学者的所见所闻,反映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大体包括:莫斯科冬日即景、节日红场剪影、复活门前的企盼、造访列宁墓、众说纷纭的俄罗斯、深灰色的西装、新处女公墓记、又是玉兰盛开时、莫斯科购书记、走访索尔仁尼琴和拉斯普京、外交官笔记、桃花源里可耕田--访东正教小村、林中明亮的空地、冷眼看俄罗斯光头党现象、中俄学者的文化对话等数十篇散文,文章具有思想性、可读性,且文字优美,并配有几十幅相关图片。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留水借山情愫浓

    留水借山情愫浓

    本书是作者近年所写散文的结集,共4章。“桑梓觅踪”回顾童年及少年时代艰难求学历程,尤其对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间悲剧有十分真实的描写,读来唏嘘不已。“有缘三花”是老三届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那里有沸腾的校园,有……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热门推荐
  • 谪仙李白

    谪仙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讲李白的修仙故事,前期仙侠,后期修真。…………………………………………………………李白望着水中的明月,只觉得视线越来越模糊。“就到这里了么?”他伸手想要去捞那明月,却重心不稳,从小船翻入水中。一切感觉仿佛被剥离,素日的病痛仿佛都消失不见。他的身体在下沉,神魂却在上升。李白低头望着水中的身体,突然好似明白了什么。天地间响起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喂,太白,你生劫已满,滚上来罢。”
  • 妖战八荒

    妖战八荒

    天道三千,唯妖不尊!有志改变,无力回天!天道人开,妖道我劈!人志妖身,血战八荒!
  • 轻歌曼舞,绝世歌姬

    轻歌曼舞,绝世歌姬

    女主苏浅月幼时被父亲逼迫着学习舞蹈武技。父亲死后,苏浅月因舞结交了好友—佳晔,也因此进入了娱乐圈。正当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为了救朋友,她意外死亡并穿越到了王朝的一家青楼里。开始了她的青楼生活。
  •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源尽头

    灵源尽头

    灵,天地精华也。灵女娲借灵源造天地。天衍阴阳,地生五行。阴沉地渊化魔,阳升天垣成灵。五行自成世界,诸物皆生。魔不堪地之束缚,杀万灵,噬五行,娲震怒封于灵源尽头。亘古亿年,魔妄破源印,引诸魔乱天下。娲悯生,传灵术,镇诸魔。魔之沉寂,心不死,待天毁地破,魔统灵源。灵源尽头,封印的魔,最后的灵。灵源尽头,带你走进灵的世界。本书慢热,微古风,不是后宫!!!主角也不无敌!!!
  • 若爱虔诚

    若爱虔诚

    若花飞的梦幻,若谜真的戏言,若孤寂的惆怅,若满怀的迷惘,若远若别,若即若离,若爱若虔诚...
  • 故城决

    故城决

    一个书生,从进入朝堂的那一刻起,就卷入了惊天的阴谋!诡异奇案!南海鲛人!神秘蛊毒!征战已经开始,一介书生生死徘徊间得了怪异体质!建功立业,前方困难重重!若想跳出这场惊天阴谋,那就只有变强!若想保护心爱之人,那就只有变强!争戈四起!看洛空究竟如何杀出重围!
  • exo之我的世界

    exo之我的世界

    123weareone大家好,我们是exo光鲜亮丽下的他们,与女主会发生什么呢,话不多说,进来看看
  • 道数

    道数

    道之精理天高地阔,流水行云,万法皆自然,顺自然万物而生,随自然万物而灭,是为顺其自然。以自然万物为基本采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溶于自然,既是自然,自然是你,是道。大道三千,所求之道皆是道,只是道的最后是什么,才是你人生的收获,是终结也是开始。
  • 地狱美食家

    地狱美食家

    这是一本探寻美食与冒险的小说。因为直播时候的不必要吹比,叶钟鸣被萌妹子抓到了地狱!叶钟鸣“这里是地狱?这里是未来吧!说好的恶魔呐?说好的堕天使呐?这高科技城市是个什么鬼啊!”等等,我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当美食节目主持人?教地狱世界的居民怎么做菜?拜托,我自己都不会做菜好吗!什么,不教会地狱世界居民做好吃的菜,世界就会毁灭?天啊,我一定是没有睡醒...一个普通宅男怎样才能通过地狱王的考验,成功的在地狱扎根?怎样才能在地狱成为一名出色的美食家?一切,尽在地狱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