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不校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①;有若无,实若虚;犯②而不校③——昔者吾友④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
①寡:少,缺少。
②犯:受人侵犯或欺侮。
③校:同“较”,计较。
④吾友:我的朋友,历代注家大都认为是指颜回。
【译文】
曾子说:“自己有能力却向没有能力的人请教,自己知识丰富却向缺少知识的人请教;有才学就好像没有一样,满腹经纶却像空无一物一样;纵使被欺侮,也不去计较——以前我的一位朋友就这样做过。”
【故事链接】
祁黄羊是春秋时晋国的大夫,品德高尚,是晋平公的得力谋臣。晋平公要决定什么大事,都要同他合计一番。
有一天,晋平公把祁黄羊召进宫,问他:“南阳县还缺个县令,谁可以胜任呢?”祁黄羊想了想,说:“解狐去比较合适。”
晋平公知道解狐平时与祁黄羊有点不和。他听到祁黄羊举荐解狐,有点奇怪,就说:“解狐不是与你有仇吗?你怎么推荐他去当县令?”祁黄羊说:“您问的是谁可以去当南阳县令,又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点了点头,说:“好吧!”于是就派解狐去当南阳县令。解狐到了南阳,把南阳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拥戴他,认为晋平公用人确实高人一等。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感慨地说:“祁黄羊的话说得太好了!举荐人才不回避跟自己有仇的人,真是公而忘私啊!”
祁黄羊如此宽宏大量,以国为重,不计较个人利益,值得我们学习。
托六尺之孤
曾子曰:“可以托①六尺之孤②,可以寄百里③之命,临大节④而不可夺⑤也。君子人与⑥?君子人也!”
【注释】
①托:拜托,委托。
②六尺之孤:指未成年而接位的年幼君主。
③百里:指方圆百里的一个诸侯小国。
④大节:指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⑤夺:动摇,改变。
⑥与:同“欤”。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寄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故事链接】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劝解,兴兵伐吴。由于疏忽,被吴军火烧连营,惨败而归,退守于白帝城。刘备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就派人召来诸葛亮,交待了自己的后事,并把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刘备死后,诸葛亮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辅佐幼主刘禅,可谓殚精竭虑。虽然刘禅昏庸,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总算稳定了西蜀的政局,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诸葛亮德才兼备,忠心不贰,是历代政治家的光辉典范。称他为君子,当之无愧。
士不可以不弘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他担负着沉重的责任而且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自己的任务,难道还不重大?奋斗终身,至死方休,难道路途不遥远吗?”
【故事链接】
清朝末年,有一位化学家叫徐寿,他放弃了科举考试,靠自己刻苦学习和广泛涉猎,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
徐寿从小就喜欢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后来经过多方搜求,他买回一些仪器和实验器皿,通过实验,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871年,徐寿和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化学鉴原》一书,对西方近代化学知识进行了系统介绍,为中国近代化学学科奠定了基础。
作为普通的读书人,徐寿心胸开阔,有为国出力的远大抱负,有不达目的不放弃的坚强意志,因而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诗》,礼,乐
子曰:“兴①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注释】
①兴:激发,振奋。
【译文】
孔子说:“《诗经》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的学习得以完成。”
【故事链接】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鲁国的始祖。因为他原来的封地是周地,所以世人称他为周公。周公一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代,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武王去世后,因成王年幼,周公没有到鲁国就封,而是留在镐京代替成王执掌朝政,成了周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以德配天”、“天命无常”是周公维护周朝统治的基本思想,他用这些思想解释周朝为什么能够替代原来受天之命的商朝,使周王朝的统治具有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周公对周朝的统治也提出警戒,既然天命无常,便不可拥有永久的统治,只有“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励精图治,才能保证统治的长久。周公的思想成为历代封建帝王统治思想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公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在周朝开始形成的。他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以及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以确保周天子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平衡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
在周公的辅佐之下,周成王开创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景象,使周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大国。
周公晚年是在周族的发祥地度过的。周公死后,成王以最隆重的天子之礼将他安葬,还特许鲁国用祭祀天子的礼乐来祭祀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