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700000038

第38章 在最黑暗的夜里看见彩虹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我们都是哈姆雷特;我们都在哈姆雷特的身上看见了自我的身影,都要思考哈姆雷特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生,还是死?这的确是个问题。“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加缪(Albert Camus)说,“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这里的“哲学”两个字,如果常人觉得过于高深,不妨切换成“人生”来理解。

翻开报刊,浏览网页,每天,都可以看见形形色色的自杀事件。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就业压力的增加,自杀更是严峻的心理问题和文化问题,对社会和谐的建构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应该认真评估,谨慎应对。

关于自杀问题的研究,有两本著作格外引人注目。一是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自杀论》,二是吴飞的《自杀与美好生活》。两者研究的路径判然有别。前者采取社会学的视角,后者遵循思想史的途径。

为了防止和消除自杀,涂尔干建议,“一、对自杀者进行惩罚,不给他的尸体落葬,剥夺其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家庭的权利,没收其财产,以警告其效尤者;二、对悲观主义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精神状态恢复;三、改进教育,培养人们的坚强性格,增强信念;四、重新发挥家庭在防止自杀中的作用;五、最主要的是恢复行会、建立不同职业的职业组织,使个人命运与集体组织联系起来”。涂尔干此书出版于1897年。他的建议对于自杀的干预是否有效,连他自己都怀疑。不容置疑的是,在过去这一百多年间,自杀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为了给现代社会中愈来愈重的自杀病提供一副令人深思的药方”,吴飞的想法是以史为鉴。因此,苏格拉底、卢克莱修、加图、塞涅卡、奥古斯丁、托马斯、但丁、莎士比亚等人对自杀问题的看法或做法逐一进入他的视野,力图在对德性、神性、罪性、虚无的反思中寻求突破,寻找“美好生活”的可能。“通过总结斯多亚和基督教的自杀学”,通过“昭示”现代自杀中的“虚无主义”,吴飞“暗暗指向了救治虚无主义的一种可能”,就是“实现对爱的绝对肯定”。正如拉丁谚语,ominia vincit amor(爱战胜一切),包括战胜自杀的企图。

最近,李炜出版的新书《碎心曲: 音乐,哲学,文学,自杀》对自杀问题的思考突破了先前的框架。李炜生于台湾,长于美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他对西学造诣之深广,赢得杜维明、夏志清、余光中等先生的奖掖提携,令人“想到钱锺书”。自然,李炜是谙熟涂尔干的。他说,自杀的问题如此复杂,“我才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从涂尔干首创的社会学路径来研究自杀”。李炜虽然不熟识吴飞,但他对吴飞笔下自杀思想史中的名人却是相当了然;这些人的言行都没有逃过他那双博学的眼睛。

翻开《碎心曲》,读者或许首先惊叹的正是作者的博学。夏志清在为李炜第一本大陆出版的著作《书中书》的推荐序中说,“我来美已近五十九年,还没有见到过比李炜对西洋文化大传统领悟更多,甚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下来直至二十世纪英美法意等国,以及东欧北欧诸思想、文艺界名家之代表作读得更多的中国青年”。诚哉斯言。正如其副标题所示,《碎心曲》横跨音乐、哲学和文学三个领域。毕达哥拉斯、波爱修斯、舒巴特、舒伯特、舒曼、韩德尔、勃拉姆斯、贝多芬、勋伯格、瓦格纳、施特劳斯……这些音乐人鱼贯而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塞涅卡、尼采、扬布里科、加缪……这些哲人次第登场;荷马、阿里斯托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里尔克、马雅可夫斯基、济慈、策兰、洛尔伽……这些文学家在书中更是灿若群星。

不过,《碎心曲》并不是想借自杀这个轰动题材来炫耀作者的博学,并不是想写成音乐、哲学和文学领域的名人录,或名人自杀簿。李炜在自序中袒露了心声。他们不过是精心选择的素材而已,“从古希腊到现代,从文学到音乐,本书囊括了西方艺术和思想的方方面面”,是为了“苦心酿造”出一杯“烈酒”。

李炜的“苦心”见于本书的结构。他采取音乐中复调和弦的形式,将文学、音乐和哲学当成环环相扣的主线,像织成的“锦绣”,融为一体。而贯穿这件作品的主题就是“自杀”。可以说,本书是一部“自杀四重奏”。结构方面的“匠心”在细节方面就可管窥。开篇是里希坦伯格的“自杀序曲”。中间是反复和照应,每节的标题选取节中最为关键的两字,辅之以反复出现的曲调,串成一线,曲折玲珑,妙手天成,如“归零(C调)”一节的结尾谈到济慈的《夜莺颂》实质上一曲情歌:“唱出了我们对‘静谧的死亡’芳心暗许”,转页之后就以“芳心暗许”过渡到下一节“舞伴(D调)”。旁白数字顺序显示为“归零”。“终曲”节录的塞尔努达的文字,则是“余音绕梁”,灵魂飞升之后留下“空壳”……

《碎心曲》的语言也是精心酿造。谈论自杀这样沉重的话题,需要幽默和反讽,才能举重若轻。在谈到生命的他途——“苟延残喘、贫病交加、英名湮没、寄人篱下”——之时,李炜追问:“怎样怯懦的灵魂才愿意屈就这样的结局?为何要接受这样的结局?难道只是为了多呼吸几立方米空气?多看几千次日落?”他写诗人叶赛宁和马雅可夫斯基的恩怨情仇,突发奇想,“纵然有个池塘大如莫斯科或彼得堡,也难以容纳下这两条游荡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大鱼”。最为典型的幽默与反讽是他笔下的埃拉加巴卢斯。这个罗马皇帝“算过卦,命中有血光之灾。为了逃避死于非命,他在身边备好了触手可及的工具,随时自我了断。他显然青睐他为政敌准备的死法: 黄金剑、紫红色的丝绸套索、藏在珠宝罐子里的毒药,他甚至用名贵的石材建了高塔,只要有兴趣,他随时可以从顶上跳进另一个世界”。就在这生命和地位的高台,这个罗马皇帝的命运却有了巨大的反转,“所有这些准备都竹篮打水,因为……他死于普通士兵之手,尸体拖上街,被愤怒的群众轻蔑地抛进阴沟,冲进了台伯河”。这时,李炜的反讽与幽默体现得淋漓尽致:“埃拉加巴卢斯就这样丢了命。他富甲天下,穷奢极欲,为所欲为,居然没能够自杀,运气不是坏到家了吗?”玩笑过后,他接着严肃指出,这个罗马皇帝自杀不成,是因为“勇气和决心这些质素,从来与他都无瓜葛”;他那些死亡工具,只是“舞台上的道具而已”,“装腔作势”。这种亦庄亦谐的语言风格,给人以极大的阅读享受,从而潜在地舒缓了自杀这个沉重话题带来的恐惧和压力。

题材的轰动效应,结构的独出机杼,语言的麻辣酣畅,并不是写作《碎心曲》的旨归。两岸三地的作家中,李炜这样的青年作家非常少见。他视写作为生命。每本书都写得非常辛苦。《书中书》是个例子。《碎心曲》也不例外,再次引用他在自序中的话,“我想强调的是,虽然很多人会在这本书中品尝到‘苦酒’的滋味,但这并不是一杯‘毒酒’。事实上,它是一部肯定生命价值的作品。写这本书,让我踏上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走过漆黑的子夜,最终迎来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旅程结束之时,我心中最深刻的感受,是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激——这,也许是一名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得到的最大收获”。作为一本“呕心沥血”的著作,李炜用“思想的柳叶刀”解剖了种种关于自杀的俗见。他反转了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教诲,带我们光临死亡黑沉沉的深渊,“未知死,焉知生”;听完“这首碎心曲”,他要我们记住的是尼采的格言,“Amor Fati”(热爱命运):“走出深渊之后……我们获得了新生,蜕了一层皮,变得更敏感,更尖利,更嗜好幸福,更乐于赞扬一切美丽,更耳聪目明,更眼疾手快,还加上了新的、甚至于危险的天真快乐,像个孩子一样,但比起从前微妙百倍。”

阅读李炜这本“自杀四重奏”,最令我感动的是其中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故事。梅西安在二战德国的战俘营中完成了《时间终结四重奏》。曲如其名,是真正的“时间终结”,是梅西安和三位难友为集中营的同伴演奏的“天鹅之歌”。虽然是战俘,营养缺乏,但他还是做了“颜色之梦”;“面对峥嵘岁月,生死未卜,梅西安没有依据‘黑色’或‘灰色’来创造音乐”,他说,“瞧!这条彩虹!”我希望读完《碎心曲》的朋友,也能够如梅西安一样,“在最黑暗的夜里看见彩虹”。

同类推荐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生命依赖希望,希望抚育生命。这是一位智者的话,精辟形象地阐明了希望对人的生命,犹如阳光、水分一样重要。几十年来我自信生命一直充满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就是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希望。这个希望除了做一个好教师外,就是将遨游于生活沧海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写成文学作品,在报刊上露脸,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个希望与所学中文专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它犹如吸烟、喝酒、钓鱼让人成瘾。这样实现起希望来就不会有驱使身为心役的感觉,而是乐此不疲地去做。多少个茶余饭后、周末岁首时间,蜗牛般爬行在文学写作的路上,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散见于报刊的散文、随笔之类文章。加上连自己也恨得咬牙切齿的古怪性格——不会养花,不会下棋,垂钓于河边、湖畔,又嫌鱼儿上钩太慢,没有耐心等下去,见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凡事都有两重性,这样促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移情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加快实现希望的步伐。
  •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骑行天下之时,在承接山水的滋养和灵润中的漫思之妙笔、逸想之绝唱;《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就是你年轻心灵的一面镜子,展卷而读,从那字里行间,你将发现一个勇于冒险、无畏前行、融心大块的自我!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茅山小道都市生活

    茅山小道都市生活

    “人分好人坏人,尸分僵尸死尸。”“尸怎么能变成僵尸呢?”“对啊,人怎么变成坏人呢?”“人变成坏人是因为他不争气,尸变成僵尸是因为他多了一口气。”“所以我说,,做人要争气,人死了最要紧要断气,如果不断气就会害人害己”易志最喜欢的就是林正英的僵尸片,时常梦想自己就是一个茅山道人,当他真正成为一个茅山道人,才发现原来世界这样精彩。(新书求包养啊!)
  • 致沈曾植尺牍十九通

    致沈曾植尺牍十九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杂院之浴火重生

    大杂院之浴火重生

    讲述了像女主角一样的几名刚毕业大学生的人生初入职场,在一次次的跌撞中成长,浴火重生的故事
  • 北城

    北城

    他叫做何嘉文,一个26岁的年轻小伙,来自山西运城的一个小县城。是一个穿着朴实的人,他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来到了北京。刚刚来到北京的他十分的困难,连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一个问题。但是他想也没有像到会在北京遇上自己这辈子的真爱,柳叶青。不管有多大的苦难,这个女人都会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中间他也多次被人家给陷害过,但是柳叶青坚持相信自己的老公是无辜的,她一直是都在默默的为自己的老公做什么。直到经过了一些事情后……
  • 记得那时年少不知事

    记得那时年少不知事

    青春的我们总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小心思,也许深埋心底,也许在某一个机缘,它会大白于天下。其实深埋心底未必不好,因为你不知道当这点小心思露出来后会发生什么。也许只是水面的微波,转瞬即逝。也许是阴暗的乌云,暗示着倾盆大雨的来临。而在青春的大雨过后,再次相遇的两人,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霸道小姐:兽世为王

    霸道小姐:兽世为王

    作为修仙界的天才,钟尹尹不到百岁就结成金丹。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这么倒霉,在与魔界的魔王之子的对战中都没死的她居然在重伤之下被一头雷魔兽给弄死了。更糟糕的是她然不知道为什么没死成,却来到不知道是哪个落后的异时空。捡个男人不会修仙就罢了,尼妹的居然还不是人是只兽。老天啊,我这是哪招你惹你了……
  • 美女图

    美女图

    【新书《九域神皇》,QQ书城火热免费连载】意外穿越到九州大陆,身负上古强身术,意外得到阴阳玉佩,没想到内有乾坤,其中的紫玉仙境可以让外面的药草在其中生长速度快上百倍,千年药草只需十年!他是否能站在这世界的顶端?
  • 逆向物流管理

    逆向物流管理

    本书系统性、实用性强,体系编排新颖、严谨,语言精练,且每章均含有经典案例供阅读讨论。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归纳国内外逆向物流管理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区别于国内目前存在的逆向物流管理书籍的一般编排格式。本书可以作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用书或自学参考书。
  • 错嫁良缘续之海盗千金

    错嫁良缘续之海盗千金

    听说了么?夙家数百年来,都只生儿子,如今这男儿堆里,终于盼到了一位千金!真的?那还不万千宠爱于一身?!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娇宠上天了!胡说什么呢,夙大将军戎马一生,夙氏一族威名响彻六国,夙家的子孙,即便身为女子,那也必定英姿飒爽驰骋疆场,巾帼不让须眉!于是京城的百姓为此一吵十六年,也没个结论。那么……将军府家的千金,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谁知道……要不,问问海盗?!本文为错嫁良缘续篇,与前文有些联系,但联系不大,可以单独看,不影响文章连贯性。
  • 毒女归来,冷王追妻忙

    毒女归来,冷王追妻忙

    沈氏诞下死胎,有负皇恩,羞愧自尽死胎?明明是你的小妾捂死了我的儿子忘川水不止,奈何桥不断,此恨不休沈清漓含恨重生,回到未出嫁时吃软饭的爹,势利眼的祖母虚伪冷血的未婚夫,阴毒狠辣的姐姐去你丫的,一包药粉通通毒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