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300000019

第19章 “西洋景”中的影响焦虑和主体重建(1897—1927)(5)

1910年代中期西式电影院不断增长,原先放映电影的茶园也随之消失。淘汰过程中有官方的干预,如1909年12月《申报》有一幅“禁止影戏”的图画,老城区内某茶肆开演影戏,因“男女混杂”,“大伤风化”等原因,遭到当局禁止。《申报图画·本埠新闻》(宣统元年十一月廿五日)。另外《申报》在1912年4月刊有王钝根《影戏园》的短文,把影戏院描写成秽气刺鼻,万声嘈杂,混乱不堪。等他看完影戏跑出来,“回忆所遭,不啻游地狱归也。”钝根:《影戏园》,《申报》,1912年4月29日。实际上文中讲的“污泥沟之西”的那个“破屋数椽”的“影戏园”,实即是称作“幻仙”的“五分钱影院”。从王氏所表达的厌恶之情来看,这类早期影戏院作为“余兴”的观念走到了尽头。

一次大战前后,上海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的倾销地,西式影院居主流,这对于本土电影制作造成的冲击,其程度超出一般想象。电影史家十分重视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与亚细亚公司合作拍摄的《难夫难妻》,认为获得成功,并对于此后张、郑分手猜测纷纭,成了一个谜。确实作为故事片,在类型上在当时盛行喜剧短片、侦探系列片的影坛已属领先,在中国电影史上应有其位置。但揆之实际,正如《难夫难妻》的广告强调它是“改良新剧”之一,严格地说差不多是舞台纪录片,首映于新新舞台,作为余兴节目来放映。我们不知道亚细亚是否同维多利亚等影戏院接洽过,如果有的话,结果应当是否定的。从那时英文报纸所登的电影广告来看,1914年间所放映的影片,除了其他类型之外,如《三剑客》、《安东尼与克莱欧佩特拉》、《旁贝城的末日》等故事长片已经出现。尤其像表现拿破仑英雄传奇的HowHeroesAreMade,是一部法国大片。广告这么写道:“该片全长五卷八百尺,煌煌巨制,展现拿破仑赫赫战功,由欧洲最佳技师在阳光灿烂之意大利摄制而成。”TheNorthChinaDailyNews(September8,1919),p.4.周瘦鹃看了之后,激动不已,即把它转译成“影戏小说”,题为《何等英雄》,发表于《游戏杂志》。

如果说难以打进主流的西式影戏院的话,显然是技术上不过关。参杜云之:《中国电影史》,第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页11。周瘦鹃的《影戏话》老实不客气地道及这一点:“五年前,海上有亚细亚影戏公司者,鸠集新剧人员,映演《黑藉冤魂》,及短篇趣剧多种,剧中妇女,仍以旦角乔装为之,装模作样,丑态百出,情节布景,亦无足观,不一年而消灭,持较百代、林发诸大公司之影片,正如小巫之见大巫耳。”《影戏话》(1),《申报》,1919年6月20日,第15版。《黑藉冤魂》由张石川导演,出品于1916年,拍摄方法与《难夫难妻》差不多。周氏这样的评论有点势利眼,却反映了他的先进视野,在当时难为可贵。

在此后的五六年里,直至1921年《阎瑞生》、《红粉骷髅》及《海誓》三部长片的问世,中国电影处于沉默状态,那些先驱者包括郑正秋(1888—1935)、但杜宇(1897—1972)、管海峰等,逐渐认识到电影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只能无师自通,通过观看外国电影来“偷”学门道,而世界电影的突飞猛进,更使人眼花缭乱,其探索之途也更显得更为艰难。此时无论在理论或实践方面,传统的“影戏”观本身、新剧与电影之间都经历着交锋、互动与融合。

《影戏话》中还有一些材料可照亮这一时段的某些盲点,本文难以细述。在他对于葛雷菲斯的接受中,已经蕴涵着电影从余兴到艺术的认识。尽管出自一种文人的视角,代表了那些先驱者的认识。作为一个中国观众对于世界影坛的不算太晚的回馈,《影戏话》的可贵之处在于那种世界视野,成为本土电影发展的动力。事实上在20年代初本土电影出现时,周氏热心为之推介,在他主持的《申报》副刊及在《半月》杂志上开辟“影戏场”专栏,在推动早期电影批评方面,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三、商业与政治:葛雷菲斯与广告战

1922年5月20日《赖婚》的广告出现在《申报》第一版上,从此开始了葛雷菲斯的中国传奇,也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好运。电影广告已有了七八年历史,从来和戏剧广告挤在一起。《阎瑞生》首映时,做的广告算得上风光,但绝不能跟这回相比。约在1922年底《申报》上的电影广告逐渐与戏剧、医药广告分离开来,参李道新等:《影像与影响——“<申报>与中国电影”研究之一》,《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页69。片商似乎看准了葛雷菲斯的中国市场,在广告上不惜工本,富于挑战的是出自中国人经营的上海大戏院。广告冠之以“空前绝后世界第一佳片”,更详加介绍该影片原为文学名著,其歌剧在美国屡演不衰,接着说:

至一九二十年世界著名制造电影剧大王葛莱福氏特编为影戏,用广流传。其摄演时间费十足月之功夫,用费达美金八十万有奇,片长一万二千尺,分作十一大本,工程之大,实为影戏界之创闻。片成第一次演于纽约第四十四马路大戏院,名流闺淑,争往参观。普通座位每位售至美金十元,而观者均叹观止,且连演十四月之久,无夕不满其座。后英法各大城市各戏院相继映演,每演有万人空巷之慨。世界影片之受人欢迎者,当以此为最。……

这段广告六百余字,从悲剧情节、拍摄优美一直到“弱女子”(尚未提丽琳甘熙之名)超绝之表演,美轮美奂,无以复加。所谓“空前绝后”在英语里相当于sensational,或thrill之类的词语,常出现在外商影戏院的广告里。上海大戏院的业主为粤商曾焕堂,此人非等闲之辈。1917年5月上海大戏院开张时,在英文报纸上登的广告规格和花样也前所未有,后来维多利亚、爱普庐等影院也纷纷仿效。

外商不甘示弱,到次年卡尔登影戏院落成,号称设备是世界一流。到六月公映了《重见光明》,这是一部老片子,但公认其对于电影艺术贡献甚巨。卡尔登也大打广告战,在中西各报都作了预告。在《申报》虽然没有登头版,但也占整个影戏版三分之一强,破费应当不小。它看上去大气的多,不像《赖婚》的广告文字,排得密密麻麻的读来费劲。右上角有一幅图,是三K党战马高昂,标题是“惊天动地之美国历史影片”。说明文字也有数百字,字体大小不等。特别用粗体标出:“演员:一万八千人;战马:三千匹;布景:五千幕。”

相对于《赖婚》的爱情片类型,《重见光明》的广告以“历史”作号召,声势浩大,更用好莱坞做大旗,显出外商的强势地位。粗体字还说卡尔登与美国数家电影公司签了合同,凡那些公司“所出之名贵影片,皆由本院独家开映。”还列了一串大牌导演明星的名字:葛雷菲斯、卓别林(CharlesChaplin,1889—1977)、陶葛拉斯·范朋(DouglasFairbanks,1883—1939)及其妻子曼丽·毕克福(MaryPickford,1892—1979),在曼丽的名字之后打了一个括号,特地写上“美国电影界最富最美丽之女伶”。这个名单里当然少不了由于《赖婚》而一夜成名的丽琳·甘熙。

《赖婚》和《重见光明》都引起轰动,票房十分成功。这场广告战对于本土和好莱坞之间的竞争模式来说,颇具寓言性。从当时实际来说,自三部中国长片出世之后,影情高涨。电影广告破天荒上了头版,意味着电影在中国登堂入室,身份一下子尊贵起来。事实上中国电影在此后这两三年里也铆足了劲,乘势进取,一日千里。新的电影公司,新的影片,新的影院,如雨后春笋,形成与好莱坞之间的竞争与消费模式。在半殖民上海政治上处于弱势的条件下,本土电影一方面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利用本土资源,竭力开拓空间,至1924年底《孤儿救祖记》问世,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初盛景观”。这里用陆弘石的说法,参《中国电影史1905—1949》(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页15。

本土电影迅速进入竞争体制,像好莱坞一样,明星等电影公司都有出租业务,而成功的标志之一是纷纷进入外商影院。1925年初《电影杂志》的一位作者欣喜地说:“年纪老大而无大进步之商务书馆影片部之《松栢缘》,及长城公司之处女作《弃妇》,居然能得各大戏院之赏识,先后开映于卡尔登及维多利亚,外国戏院开映中国影片,以兹为盛。是亦自制之影片之进步有以致之,亟可喜也。”青民:《上海影话》,《电影杂志》,1卷10号(1925年2月),页本1。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中国早期电影画刊》(二),页385。但有的不以此为然,犀利地说:“国人托庇于租界,仰鼻息于外人管理之下,内心已有所愧,若犹引以为荣,求外人一言之助,真不知自处于何等地位也。”漱玉:《电影杂志》,1卷10号(1925年2月)。见《中国早期电影画刊》(二),页583其实两位作者都出自爱国立场,只是观察角度不同。对于本土片来说,进入大戏院不仅体面,还因为票价高,分润也多。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明星公司拍摄的《孤儿救祖记》,正因为连映于各影院,包括爱普庐、恩派亚、卡德等外商影院,获得巨大的资金增值。对于郑正秋等人来说,这是打破好莱坞垄断、收回“利权”的问题。在1925年元旦,乘《孤儿救祖记》大获成功之际,明星公司在《申报》的贺岁广告中堂皇宣言:

年来美国电影几将光被全球,回顾我国,未免暗淡无华。同人不敏,爰创明星,经之营之,瞬将两载,“编”、“演”、“摄”、“洗”、“印”、“接”、“写”、“剪”,已能全不假手于外人。而《孤儿救祖记》一片,竟承“江苏省教育会”特予表扬,又承各报,奖誉有加,开演以来,评无虚日,虽本公司之荣,亦中国电影界之好现象也。惟同人未敢一得自封,发扬我国艺术,挽回我国利权,此责此志,愿与同业共勉之。

胡菊彬在《影像国族》(ProjectingaNation)一书中把1920年代称作中国电影的“商业民族主义”时期,JubinHu,ProjectingaNation:ChineseNationalCinemabefore1949(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2003),17-26.颇能概括当时的特征。的确像明星自称电影制作的“独立”性,对于民族电影来说固然至关重要,但所谓“全不假手于外人”,也不无反讽的意味。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本土电影不免文化杂交的特质。如AndrewHigson在一篇讨论“民族电影”概念的文章中指出,在欧洲各国好莱坞已渗透到大众想象与民族文化中,因此在声称“民族电影“时,应注意到其定义的具体内涵。AndrewHigson,“TheConceptofNationalCinema,”Screen30.4(Autumn1989),39.尤其在二十年代初中国电影起步时出现追求“欧化”的倾向,甚至像《电影杂志》的主编李怀麟认为,电复印件来就来自欧美,因此“当然要让为欧美,我国不过是步武后尘,处模仿者的地位罢了。”李怀麟:〈编辑室灯下〉,《电影杂志》,1卷10号,页电1。见《中国早期电影画刊》(二),页467。最明显的莫过于一连几部片子,包括《孤儿救祖记》在内,都“模仿”《赖婚》中台维追爱娜的情节。

某种意义上中国电影“民族主义”源起于这时期的“商业”广告,诉诸文字的魔力。如上面用引号特意标出的“编”、“演”、“摄”等八个字,极有表现力。每个字代表一个独立的制作部门,意味着本土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成熟。当本土电影兴起时,好莱坞文化也翩然而至,迅速成为都市的日常消费。在报纸和杂志上,对于好莱坞所发生的一切都津津乐道,包括介绍如何花样百出的做电影广告。然而中国人青出于蓝,在电影广告中大打爱国牌,不消说中国人开的影院,如1923年3月14日的《申报》电影版上,几乎用半版篇幅大字标出:“华商沪江影戏院”,映演《新南京》等国片。更有意思的那些外商影院,如1923年1月31日属雷玛斯的新爱伦影戏院,在开映商务印书馆的《孝妇羹》时,广告特意标出:“破天荒”、“中国自制影片”。在上映中国影片时,也以国片作为招徕。

外商这么做,当然是商业手段。在上海影院中,新海伦档次较低,像这样的广告诉诸本土观众的爱国之情,其中却蕴涵着一种基本的电影批评和消费的模式,在当时已经形成,那就是一般电影观众一边热衷于西片,一边对国片充满期待,尽管说比不上西片,但总会说在中国电影的“萌芽时代”,能拍到这样已经不错。正如《申报》上有人写道:“观客心理,皆受‘中国自制片’之吸引,颇表欢迎,不愿下苛烈之批评,以阻制片者之兴味,使幼稚之中国影片,复堕于沦落之地也。”中义:《中国自制影片谈》,《申报·本埠增刊》,1924年7月25日。也有人说像商务拍摄的“初期的作品”,“如果没有‘自制品’三个字,恐怕一定是无人光顾。”楼一叶:《中国影戏谈》,《最小》,53号(1923年6月13日)。

在这样竞争与消费的吊诡模式中,中国电影的最大焦虑、最成功之处,在于能保持观众对国片的期待,而首要条件是提高电影的地位,使之成为都市文化的中心,使观众不断扩大,也只有这样本土电影才有生机,连那些《难夫难妻》、《红粉骷髅》等影片都可以从库里请出来,在各影院轮流放映,实现资本的回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正需要一个有关电影自身的寓言,于是葛雷菲斯应运而至,而中国电影瓜熟蒂落,反过来借了葛氏的东风。

四、葛雷菲斯与电影公共话语

1922至1924年,电影为印刷资本主义启动了新的活塞,一时间报纸专栏和杂志,包括专业性质的如《影戏杂志》、《电影杂志》等纷纷见世,还有大量的消闲刊物如《游戏杂志》、《礼拜六》等,它们早就在鼓吹电影。这些报纸杂志为不同的读者开辟了不同的公共空间,但在很大程度上互通声气,形成了电影话语,而葛雷菲斯是共同打造的奇观,犹如一个话语坐标的中枢,其纵横脉络错综着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又交织着种族与性别、影像与文学等议题。

同类推荐
  • 瓷之源:上虞越窑

    瓷之源:上虞越窑

    本书介绍瓷器最早的发祥地上虞越窑的起源,发展,窑址的分布,瓷器器物种类,器形特征,花纹装饰,瓷器业兴衰原因,专业运输销售等。还附有各种陶瓷小知识以及大量精美的图片。
  •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 《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

    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

    一本对经典电影评论的著作。我们仅拥有今世今世是不够的,我们还应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有些事是我们无法忘记的,有些人是我们忘记不了的,正如那些值得回味一生的电影——当影院中灯光骤熄,帷幕拉开,仿佛就是梦的开始。那些令人荡气回肠的情节与故事,那些在光影中既模糊又清晰的容颜与身影,那些具有穿透心灵力量的对白与歌声,是你的,也是我的,越远了越近,越久了越真……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本书内容包括:电视剧艺术基础、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简况、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电视剧、音乐电视、电视文艺等。
热门推荐
  • 沙弥罗经

    沙弥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铂金列车

    铂金列车

    混沌之中一条轨道延展开来,银色的列车无声驶过峭楞楞如同鬼魅,它将去向何处,从何而来?
  • 在刀锋上跳舞

    在刀锋上跳舞

    十三兄弟感情深,义结金兰为兄弟,踏入黑道风云起,血雨腥风漫天扬。刀锋跳舞为生存,嚣张霸道谁能比,我本枭雄非英雄,阴险狡诈世人留。四方帮派来欺我,个个叫他除了名,各国帮派招揽我,我乃炎黄家中留。握酒怀抱美人娇,浪迹黑道几时归,莫看黑道光芒照,其中酸处几人知。漫漫黑道路,难免错几步............招收兄弟,大家有兴趣可以加入,一起聊聊②群:121474820①群:191840876
  • 经典社交艺术

    经典社交艺术

    在人际交住中,具有高度自信的积极心态,是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当一个人将要进入一个全然未知的环境,自然会产生不安焦虑与恐惧的心理。人应该正视自己,收起心理上的胆怯,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你就会在社交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香如故之豆娘传说

    香如故之豆娘传说

    弄不清思绪万千,看不透咫尺牵绊他此刻心情振奋,情绪激荡,竟有些失控般絮絮叨叨,一点不顾忌身边有人。突地将她双手紧握,犹如这世间仅他二人,一付喜的要不的,恨不的马上贴过来誓共死生的模样......“......原谅我可好,这些年,我为你也算守身如玉了……”
  • 我的美丽俏医生

    我的美丽俏医生

    孤儿杨宇浩,在自己的生日那天被自己的女朋友甩了,就这样在残酷现实的逼迫下,他开始了自己的努力,同样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他这辈子最爱最爱的女人,找到了自己的父母,经历了太多磨砺的杨宇浩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 英雄联盟之众神之伤

    英雄联盟之众神之伤

    2014年,巴黎全明星赛场上,上百万观众呐喊着,‘皇座!皇座!皇座!’亚当,放弃吧,我们要走了。一金发少年道。不,为什么?为什么要走,你们都忘了我们说过的要登顶神坛么?吉斯,别说了,我们和亚当,是两个世界的人。。。我再问你们一次,战!还是散?四人相视一眼后,齐齐转身,离开这个竞技者心中最神圣的竞技场。亚当看着离去的四人,他笑了,笑的很牵强,但却无比坚毅。
  • 海贼之剑客

    海贼之剑客

    为自己去战斗吧,强者!本书不是穿越文,不是11文。跟原著不相同,请不要对号入座。-------------发现一部文笔相当好的海贼同人,底下有链接
  • tfboys之暗恋情仇

    tfboys之暗恋情仇

    这是一部关于tfboys的书。如果你是凯唯,千唯,源唯,进来看看
  • 英雄联盟最强穿越续

    英雄联盟最强穿越续

    一名网游玩家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至英雄联盟,然而这里并不和平,这里战火纷飞,在这片兼并与被兼并、科技与魔法并存的大陆之上,他如何在大陆上生存?喜欢或者看过《英雄联盟最强穿越》的朋友可以来看这本书哦!本书书群:168567138,如果想看前面剧情的,请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