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6900000013

第13章 《卡利古拉》:自我的边界与自由的困境(2)

但如果要探问构成这部巨著的无穷意义的原因,我们还得回到作家丰富与驳杂的身份上来。作为一个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小说《穷人》一发表就受到了当时俄国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的盛赞——别林斯基毫不犹豫地称赞陀思妥耶夫斯基掌握了“艺术的奥秘”,是“一位有天赋的艺术家”。在以后的岁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一连串作品兑现了这一善意而慷慨的预言。同时,作为哲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痴迷于哲学难题——回答和解决哲学问题——他不止一次在书信中以及借他的人物之口说出:必须先解决重要的思想问题。他的作品里也的确充满了各种堪称思想家的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梅什金公爵、斯塔夫罗金、伊万·卡拉马佐夫……他们拥有和维护着一系列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矛盾的哲理观点。但无论是小说家还是哲学家,这两个身份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全面指称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氏的无可替代在于他几乎完美地将这两者熔在了一体,即力图以文学的形式写作哲学,以思辨的笔触创作小说。

茨威格曾深刻地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是一种伟大传统的断根人,是真正的俄国人,是过渡人。他们心里是开始的混乱状态,还背负着克制和没有把握的重压。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哪个问题得到了回答,也没有一条道路平整了出来。”茨威格:《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页106。这一点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几个主人公——尤其是伊万身上得到了极富意义的体现。伊万的思想形象与他的弟弟阿廖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个宗教象征,阿廖沙,这位“城郊修道院里刚满20岁的见习修士”,具有宗教直觉,不但是兄弟们中唯独不和任何人对立的人,而且切实地将感受到的宗教精神贯彻进自己的日常行为。但必须指出的是,小说里的阿廖沙实际上只是一个“爱的化身”,一个象征性的精神符号,他的“行动”仅仅类似于东正教中“圣母”的悲悯而垂怜的目光,缺乏作为人的动感特征。因此,在这部巨著里,阿廖沙的形象还有着无可讳言的单薄之处。至于伊万,则显然复杂得多。

从话语的力度来看,伊万是一个雄辩的典型。他强大的说服才华的直接后果——借他的异母兄弟斯梅尔佳科夫之手完成了弑父行径——就是一个例证。再如,在小说末尾,即庭审弑父案即将开始之前,伊万与魔鬼(伊万的另一个自我)进行的那场滑稽而可怕的交谈,也都显示出他确实具有超强的“言说”能力。对伊万而言,理性中的“自明法则”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他对上帝的质疑与分析也自然隐含着对理性的信任:

亲爱的,我认定,既然我连这个道理都弄不懂,我哪里懂得有关上帝的事呢。因此我只好老老实实承认,我毫无能力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我的头脑是欧几里得式的世俗的头脑,因此我哪能解决来自非人间的问题呢。好阿廖沙,因此我也劝你永远别想这类问题,尤其是关于上帝的问题:有没有上帝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不是仅有三维空间概念的凡夫俗子的头脑所能解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臧仲伦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页324。

伊万甚至进一步得出结论说:“假如有上帝,假如他真的创造了大地,那他也是按照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创造的,而他的头脑也与人类相同,仅拥有三维空间的概念。”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页323。这个大胆的结论源于他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他向阿廖沙倾诉道,令他无法与上帝取得和解的主要原因是关于孩子们的受难问题。伊万提醒阿廖沙,孩子和大人完全不同,大人“偷吃了禁果,懂得了善与恶,变得‘跟上帝一样’”,“但孩子们什么也没吃,因此暂时还无任何罪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页327。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有人做着伤害和折磨孩子的荒唐事,而基督教宣称“在世界的终点,在永恒的太和到来之时,将会产生和出现某种至为宝贵的东西,它足以抚慰所有的心灵,消弭所用的愤懑,弥补人们的一切恶行和他们所流的全部鲜血,足以使我们不仅可以原谅,而且可以为人们所发生的一切辩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页324。,也就是说残害孩子的凶手也终将被宽恕。伊万从自己肉眼的观察出发根本拒绝这一个所谓的永恒幸福,他宣称:

我根本拒绝接受那种所谓太和,这样的太和还抵不上仅仅一个孩子的眼泪。……你用什么,用什么来补偿这些眼泪呢?难道这补偿得了吗?莫非他们得到了报应就算了吗?……我不愿意人间出现太和,由于我爱人类我不愿意。我宁可固守在我那未得到补偿的痛苦中,固守在我那未曾消弭的愤怒中。要获得太和的代价太高了,我根本买不起这门票。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页338—339。

无疑,伊万在这里对超验上帝的反驳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千古难题,神正论显然无法回应所有的现实苦难与人的精神困境。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思上帝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可以借理性的名义为所欲为。伊万没有这么浅薄,他的真诚基于一种对生命的执著追问。伊万虽有名言“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允许的”,但这实际上并非他践行的生活原则。相反,他无时无刻不震惊于这一逻辑主义结论的可怕,从而彷徨无所之。正如作家本人曾指出的,“伊万·费奥多罗维奇是深刻的,这不是当代的无神论者,他们的无信仰只说明世界观的狭隘和才智的平庸呆板”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艺术》,冯增义、徐振亚译,漓江出版社,1988年,页387。。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的无神论者”的迂执、刻板与缺乏人性从斯梅尔佳科夫的形象中得到了体现,而伊万的头脑远非那么简单。从俄罗斯文学的史迹来看,伊万是与“多余人”系列形象有内在的精神联系的。无论是普希金的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的毕巧林(《当代英雄》)、赫尔岑的别里托夫(《谁之罪?》)、屠格涅夫的罗亭(《罗亭》),还是托尔斯泰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战争与和平》)、列文(《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都以其不懈的精神探索姿态和迷人的思想深度闪耀于世界文学长廊之中。同样,基于这种“家族相似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伊万,这位被称为“彼得堡时代的漂泊者”的人物,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探索中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在我看来,伊万精神困境的根源在于混淆了“理性”与“理性主义”这两个概念。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明确指出:“令人识别善恶的知识之树上的果实,是来自自身的知识,也就是理性——这是往后一切时代的哲学的普遍原则。”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44—45。为了获得这种囊括一切的知识,必须把思考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包括各种逻辑形式:归纳、演绎、分析、论证,以及计划、解释、判断、评估等等。这种知识的基础和知识本身以及取得它的手段通常都被称为理性。而对理性全然的信任,也就是那种将理性当作衡量一切存在的真伪标准与意义标准的态度就被称为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确立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却遗忘了基督教义理所教会我们的“谦卑”的艺术,忽略了“上帝”形象的多重面相。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伊万最终走向疯狂的生命结局不仅昭示出这一点,而且也暗示了作家痛苦思考之后的价值选择。

三个体自由及其困境

应该承认,重新拥有本真的生命状态、获得内在的精神信念是作家的终极关切。无论是对于加缪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点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两位作家都对上帝问题有过自己的思考。但必须指出的是,在西方思想的发展历程上,上帝的多层面的形象实际上是逐渐形成的。第一个层面是圣经中的上帝。这是一个以人的形象亲近人、爱人、引领人走向理想国的至善者,他为人类的利益四处奔走呼告。第二个层面是作为最高实体的上帝,形而上学的上帝,至高的存在,第一推动因。这个层面的上帝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作为最高实体的上帝,以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和奥古斯丁的看法为代表,托马斯认为上帝是自然规律的超验根据和终极目的;其次是作为宇宙普遍法则的上帝,以笛卡儿的看法为代表。笛卡儿虽然不同意神是万物的推动因,但基于对上帝的虔诚仍然把“上帝”的意志解释为自然规律本身;最后是历史世界中的上帝,以黑格尔的看法为代表,在黑格尔这里,绝对理性即是上帝,“上帝”与世界历史同一。可见,“上帝”一词的内涵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面目全非。

透过历史的尘埃,“上帝”一次次地承载着他人的议论、阐述与评价。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伊万的问题恰恰在于没能区分清楚这个符号背后的不同涵义。换句话说,话语的混乱导致了思想的混乱——伊万以理性思辨的方式驱逐了形而上学的上帝,不幸却连《圣经》的上帝一起驱逐了。对此,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 列子原来这样说

    列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阐述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被称作“有道之士”列子主张顺从自然之道,内外相应,物我两忘,淡然生死,观行闻声,至言无言,安时顺命。不要太执着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地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热门推荐
  • 渎武

    渎武

    一卷被三界遗忘的武道天书,一个被家族驱逐的落魄少年,一个武道大兴,却又纷乱无比的世界。少年叶沧溟因为家传宝物之故,被窥觑者害死父亲,并连同小妹一起被驱逐出家门,经历重重艰难之后开启家传的武道天书,自此踏上了不一样的武道征途,隐藏于上古的一桩桩隐秘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苍穹宇内,武道之中,从此烽火高燃,狼烟更甚!唱一曲乾坤渎武,伴苍穹与世长眠!
  • 小妾

    小妾

    一个侯府小妾重生的故事。病重而死,死时才知她竟活在一个弥天大谎之中;重生而活;决不再像上一世;那外室,小妾的头衔绝不会再落在她的头上;撕破所有的谎言;柳雅定要活的清楚明白。
  • 腹黑萌宝:想娶我妈咪不可能

    腹黑萌宝:想娶我妈咪不可能

    一场误会让两人分开六年,在相见她已经失忆,锦逸辰却发现自己想抱得美人归,最大的阻碍不是那个护妹狂魔上官清然而是那个和自己翻版的小儿。
  • 武神升级系统

    武神升级系统

    吴浩峰痴迷游戏,却意外车祸身亡,再次醒来,竟然穿越到了异界大陆,让他欣喜若狂的是他竟然带着前世的游戏系统一起穿越了,游戏里的升级方法,系统商店,任务系统等等这些,都可以使用,于是乎他从冥魔宗的一名外门弟子,排除万难,一路高歌,直到人生巅峰!
  • 吟笙歌

    吟笙歌

    那人看起来大约十六七,轮廓分外分明,英气逼人,眉目疏朗,清亮的眼睛。疏尔一笑问道:“你在哪里当值?”我略俯身答道:“奴婢在平阳宫当值。”“叫什么名字?”“奴婢言笙。”我答至此,那人便慢慢地靠近我,脸与脸只怕是剩半尺距离,他嘴角勾起一笑道:“只怕我们是见过你也忘掉了。”见过吗?我斗起胆子:“您和奴婢见过?”他一起身,我的身子便似没了重心欲要摔倒,他立马扶住我的后腰,我立马跳离了他的范围,红了脸。他还继续笑着:“可是真忘记了,我还心存执念,以为你记得我。虽说仅有一面之缘。”说罢,他摇摇头似是很遗憾的离开了花园。直到见不到那人的身影了我却还是想不起来我们在哪里见过……
  • 第一个御灵师

    第一个御灵师

    有人说他是一个道士。有的人说,他只是个和尚。还有人说,他是人吗?其实、他真不是人,他只是个传奇。
  • 傲神无双

    傲神无双

    杀手之王林逍意外战死,却穿越到了玄武大陆,重生成为太玄门的一个杂役弟子。在这个以修炼玄力为主调的世界,强者为尊,弱者如草芥,地位低微,资质平平的林逍,几次被暗害,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觉醒了前所未有的四象神兽之力!青龙神威霸道,白虎杀戮嗜血,朱雀怒焰焚天,玄武气吞山河,四象合一,神力无敌!一代绝世王者,就此诞生……
  • 遇见厉警官

    遇见厉警官

    她是栗然,为报仇冒名顶替另外一个与自己长相一模一样的女子而活,以裴倾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他是厉苍衍,国内最新崭露头角的年轻刑警。在他手上,命案现案侦破率达100%。他空降而来,成为她的顶头上司。乍见多年未见的男神师兄,她情绪失控,差点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话到嘴边才发现他已经忘记了她。他看起来温文尔雅,惜字如金,淡然超俗,眉眼间却似乎写着:克制、霸道。五年未见,她更看不透他,或许从来就没有看透过。成为了他的女朋友,在各种案件侦破中忙里偷闲地谈了场小恋爱。爱情骤然降临,她被攻陷身心后才知道昔日男神在床上竟是衣冠禽兽。更可怕的是他给的爱情原来竟是灭顶之灾......谁还爱情的天空一片清明?
  • 萌宠娇妻:丫头,跑不了

    萌宠娇妻:丫头,跑不了

    幼年时期他为她倾心,却因为一场事故,她把一切遗忘。十年之后的重逢,他爱上她,缠上她,为她沉沦。意外发现她竟是年少时的她。“苏沐汐,你注定是我的!”略带强势的话语。“慕希哲,你这个专制的魔鬼……唔”话未说完,他便起欺身而下,用唇堵住她的嘴……
  • 唯爱倒影

    唯爱倒影

    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没有上演青梅竹马的戏码。他不爱她,她都知道,却偏偏还是沦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