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5800000021

第21章 《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比较(1)

在中,我们提出将会意字的发生认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义界的发生——会意字生成的准备阶段;(2)取象表词——会意字生成的实施阶段。也就是说,在会意字生成的准备阶段,造字者首先在意念中对所表之词进行“义界”;在取象表词的实施阶段,造字者在前面“义界”的基础上萃取所表之词的认知焦点组合成字。关于前者,我们在第三章已从理论上做了阐发,本章将从造字与释义的实践上对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和义界模式进行对比。我们选取我国现存最早的两部主要义书——汉代的《尔雅》和《说文》,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分类,抽绎其对词语的义界模式,用以和我们所归纳的《说文》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作比较,从而验证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同构关系。

表名词会意字模式与名词义界模式比较

在中,我们总结表名词的会意字有六种取象—表词模式。下面我们逐条与《尔雅》、《说文》中对名词的义界模式进行比较。

5.1.1被释名词=上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属+种差”模式。由于名词的种属关系在各词类中是最为丰富而又层次清晰的,因而这一模式不但在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中使用得最为普遍,而且在对名词释义时也经常使用。这一点也反映在我们所考察的《尔雅》和《说文》的释义实践中。如:

美女爲媛,美士爲彦。这儿所举《尔雅》、《说文》中代表被释词的字不一定是会意字。我们只是列举一些例词,剖析辞书对它们的义界模式,以与表同类型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进行比较。下同。(《尔雅·释训》)

宫中衖謂之閸。(《尔雅·释宫》)

瓊,赤玉也。(《说文·玉部》)

藼,令人忘憂艸也。(《说文·艸部》)

羽,鳥長毛也。(《说文·羽部》)

这是最普通的一种义界结构。被释名词的上位概念在后,表示事物的属性;其修饰限制概念在前,表示种差。

也有反过来,先给被释名词定性,上位概念在前;然后说明其种差,修饰限制概念在后的。如:

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尔雅·释亲》)

艸,菜也。似蘇者。(《说文·艸部》)

葰,屬。可以香口。(《说文·艸部》)

苗,艸生於田者。(《说文·艸部》)

还有将以上二者综合的,先以被释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和上位概念对被释词进行解释,后面再对前面的修饰限制概念加以补充,进一步说明被释词的种差。如:

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说文·玉部》)

琥,發兵瑞玉,爲虎文。(《说文·玉部》)

蓈,禾粟之,生而不成者,謂之蕫蓈。(《说文·艸部》)

冕,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纊。……古者黄帝初作冕。(《说文·冃部》)

有时,释义者还将一系列性质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释义,以共同的上位概念表示其类属,而以不同的修饰限制概念表示其种差。这在《尔雅》中用得比较多。如:

鳥罟謂之羅,兔罟謂之罝,麋罟謂之罞,彘罟謂之羉,魚罟謂之罛。(《尔雅·释器》)

大鐘謂之鏞,其中謂之剽,小者謂之棧。(《尔雅·释乐》)

前例“罟”是被释词“羅”、“罝”、“罞”、“羉”、“罛”的共同属概念,“鳥”、“兔”、“麋”、“彘”、“魚”则是它们之间的种差;后例“鐘”是被释词“鏞”、“剽”、“棧”的属概念,“大”、“中”、“小”则是其种差。这是种差在前的,也有种差在后的。如:

鼎絕大謂之鼐,圜弇上謂之鼒,附耳外謂之釴,款足者謂之鬲。(《尔雅·释器》)

前面的“鼎”是被释词“鼐”、“鼒”、“釴”、“鬲”的共同属概念,后面的“絕大”、“圜弇上”、“附耳外”、“款足者”则是分别从形制上说明其各自特点的种差。

由上可以看出,“所表名词=上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是一种应用面十分广泛的表名词的义界模式,虽然叙述时上位概念和修饰限制概念的排列顺序可能会有差异,但其实质是完全相同的。很多表名词的会意字就是在这种义界模式的基础上取象造字的,比如上面的“苗”和“琥”就是这种例子。

5.1.2被释名词=同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

在前一章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中,我们谈到这种模式时将它分为三种情形:一种是在表名词会意字的不能单独使用的象形字素上加注其修饰限制概念(如“眉”、“果”);另一种是为消除表义模糊性而在源字基础上加注修饰限制概念(如“箕”、“”);还有一种是在同义(不同词)字素上加注修饰限制概念(如“典”、“岳”)。其中前两种会意字的同位概念与会意字所表同词,这种情况在对名词的义界模式中也同样存在。如:

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尔雅·释器》)

气,雲气也。(《说文·气部》)

芽,萌芽也。(《说文·艸部》)

道,所行道也。(《说文·辵部》)

足,人之足也。(《说文·足部》)

以上《尔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三种不同材质的“豆”的异名,不过“木豆谓之豆”的释词中依然出现了被释词“豆”;《说文》的四个例子也同样在释词中出现了被释词。有人讥之为循环释义。其实在这儿,被释词都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基本词汇,原本无须释义,但释义者为了强调这儿所释的是被释词的本义,因而给它们加上了修饰限制概念。这样,释义者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概念营造一种语境,从而明确了被释词区别于引申义、假借义之外的本义。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是语境所赋予的。因为有很多被释词具有多义性,如“道”除了表示道路义以外,还可以表规律、道德等义;“足”除了有今天的“脚”的意思外,还有富裕、满足等意义,加上修饰限制概念后,其意义就因语境的存在而变得单一化了。这与上面说的会意字的第一、二种情形比较相似。

上面说的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的第三种情形——同位字素为同义词的,在对名词义界的过程中也有少量的存在。如:

莒,齊謂芌爲莒。(《说文·艸部》)

蕣,木堇,朝華暮落者。(《说文·艸部》)

“莒”与“芌”,“蕣”与“木堇”,二者说的都是同物异名,这和会意字“典”、“岳”与其构形字素“册”、“丘”的关系是基本一致的。

5.1.3被释名词=下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

这是解释上位名词概念时,用列举下位概念加注修饰限制概念的方法。所列举的下位概念,一般具有所表名词的典型特征,如“牡,畜父也”、“牝,畜母也”,以“牛”表“畜”。不过由于这种释义方法被释词与释词的内涵、外延并不完全相称,有以偏概全之虞,所以在会意字的造字实践中使用得并不多,所造的字只占表名词会意字总数的1%。这种模式在《尔雅》、《说文》对名词的义界中我们尚未发现。

5.1.4被释名词=相关概念+修饰限制概念

这儿的“相关概念”并不是所表名词的同质概念,而只是与所表名词处于同一认知模型中的不同范畴,释义者希图通过这一范畴激活他所要表达的相关的另一范畴。由于这是一种通过类比关系连类而及的释义模式,表义具有推理性和间接性,所以在释义实践中运用得也不太广泛。如:

蓏,在木曰果,在艸《说文》原文作“在地曰蓏”,据《齐民要术》和《御览》所引《说文》改。曰蓏。(《说文·艸部》)

如果译成现代汉语,恐怕就是“草上结的像树上的果实那样的东西就叫蓏”。“在艸”是修饰限制概念,“果”在这里与“蓏”相对,只是一个处于同一认知模型的用于类比的相关概念。又如:

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说文·肉部》)

与上例相似,这儿的“膏”是与“脂”处于同一认知模型的参照概念。

以上义界的例子与使用这种取象—表词模式所造的表名词的会意字“墨”、“笱”在理念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5.1.5被释名词=同质概念的组合(修饰限制概念缺省)

表名词的会意字中,运用这一模式造出的字大多是通过多个同样的名词性字素叠加而成,或实指某一数量的事物,或表数量较多的某事物,或表示这一事物的总称。这是利用名词性字素在二维平面叠加的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一种空间表义方式。在构成要素——词语呈线性排列的语言中,虽然也有“年年”、“岁岁”这样的重叠词表多的方式,但一般而言,这种方式很少用于义界释词之中,我们尚未在《尔雅》、《说文》中发现相应的例子。

不过,这一模式中还有一个列举两个不同的下位概念字素“戈”、“甲”表示其上位概念“”(戎)的会意字,它反映的是对于集合概念,采用列举其具有典型意义的下位概念组合来释义的模式。这在对名词的义界中也有少量例证。如:

饎,酒食也。(《尔雅·释训》)

郭璞注:“犹今云饎馔,皆一语而兼通。”陆德明《经典释文》:“《字林》云:‘熟食也。’”邢昺疏:“言饎之一字兼通酒、食两名也。”“饎”为通名,释义者列举其两端——“酒”、“食”来释义。

毛,眉髮之屬及獸毛也。(《说文·毛部》)

这个例子列举了被释名词“毛”的三个下位概念“眉”、“髮”及“獸毛”。

不过总体来说,这种义界模式运用得不太普遍。

5.1.6被释名词=修饰限制概念的组合(同质概念缺省)

前章我们说过,表名词会意字同质概念(这里主要指上位概念)的缺省主要有两个原因:或由于在认知的基本层次范畴中难以找到适当的上位概念;或由于会意字的修饰限制概念组合比同质概念具有更大的认知价值。对于名词的义界来说,其同质概念的缺省也主要是由这两个原因造成的。如:

四方而高曰臺,陜而脩曲曰樓。(《尔雅·释器》)

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尔雅·释鸟》)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口部》)

刃,刀堅也。象刀有刃之形。(《说文·刃部》)

上四例中,以现代的观点看,例一“臺”与“樓”的上位概念应是“建筑”,例二“禽”与“獸”的上位概念是“动物”,例三“口”的上位概念是“器官”,这些都是抽象概念而且不太常用,因而在认知上不属于基本层次范畴,不适合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释词,于是释义者选择描述其特征而省略同质概念。例四“刃”很难找到其上位概念,即使如当代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刀剪等的锋利部分;刀口”,而其中心词“部分”、“口”也很难说是“刃”的合适的上位概念,因此释义者也不得不选择“刀堅”这样描述特征的方法来释义。又如:

食苗心,螟;食葉,;食節,賊;食根,蟊。(《尔雅·释虫》)

下濕曰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高平曰陸。(《尔雅·释地》)

苑,所以養禽獸也。(《说文·艸部》)

僮,未冠也。(《说文·人部》)

这四例与上面不同,其上位概念应该说都属于认知的基本层次范畴,例一的被释词“螟”、“”、“贼”、“蟊”共同的上位概念都是“蟲”(虫),例二的被释词“隰”、“平”、“原”、“陆”共同的上位概念都是“土”,例三的上位概念是“地”,例四的上位概念为“人”,但由于它们的修饰限制概念对理解被释词有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处于认知的焦点上(其中例一、例二还有同一上位概念的不同下位概念之间的对比作用,运用修饰限制概念解释,更有利于反映它们之间的差异),相形之下,其上位概念就处于次要地位,因而在义界中就被省略了。这一手法在修辞格借代(认知语言学上叫“转喻”)中也有所表现,如用“红领巾”指代“小学生”,用“白胡子”指代“老头”,其认知上的内在原理是一样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修饰限制概念的组合在对名词义界和表名词会意字的构形上是具有同构性的。

以上我们对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和《尔雅》、《说文》中对名词义界的模式做了全面的比较,发现它们在总共六种模式中的五种模式上都具有同构关系,只有“所表名词=下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一种模式在会意字中有少量出现(约占表名词会意字总数的1.24%),在对名词的义界中没有发现用例,这表明我们说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是在对名词义界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但是有理论根据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经得起检验的。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对名词的义界,“上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修饰限制概念的组合(同质概念缺省)”和“同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三种模式的例证较多,而“相关概念+修饰限制概念”、“同质概念的组合(修饰限制概念缺省)”则仅有零星的例证,“下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尚未发现例证,这与《说文》表名词会意字的六种取象—表词模式例字的比例关系是基本吻合的,由此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上述判断。

表动词会意字模式与动词义界模式比较

在中,我们总结表动词的会意字主要有八种取象—表词模式,下面我们就将它们与《尔雅》、《说文》中对动词的义界模式进行比较。

5.2.1被释动词=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同质动词概念

我们在第四章说过,表动词会意字的这一取象—表词模式中,同质动词概念大多为所表动词的上位概念,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则有表方式、表时间、表空间等多种形式,其中以表方式的形式为最多。这一点在《尔雅》、《说文》的动词义界模式中也得到了验证。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表方式的如:

潜行爲泳。(《尔雅·释水》)

禋,潔祀也。(《说文·示部》)

按:指虔诚地祭祀。

祀,祭無已也。(《说文·示部》)

按:修饰限制成分在后。

蒔,更别種。(《说文·艸部》)

按:指移栽、分种。段注:“今江苏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

謳,齊歌也。(《说文·言部》)

睡,坐寐也。(《说文·目部》)

習,數飛也。(《说文·習部》)

按:指鸟类频频试飞。

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表时间的如:

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烝。(《尔雅·释天》)

春獵爲蒐,夏獵爲苗,秋獵爲獮,冬獵爲狩。(《尔雅·释天》)

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表空间的如:

禓,道上祭。(《说文·示部》)

也有综合式的。如下例中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即为表时间及方式的综合:

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幣。(《说文·示部》)

这一模式在《尔雅》、《说文》对动词的义界中例子最多,可见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与同质动词概念之间的联系之紧密。

5.2.2被释动词=同质动词概念+受事

前章我们说过,施事的缺省,多为施事为人,这在以下义界中屡屡得到验证:

祭星曰布,祭風曰磔。(《尔雅·释天》)

按:受事不同,所用动词即有异。

祈,求福也。(《说文·示部》)

禅,祭天也。(《说文·示部》)

同类推荐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 中国艺术经典3

    中国艺术经典3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家教蒙学与文化内涵。包括《家范》《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菜根谭》《蒋氏家训》《明太祖高皇帝訓》《曾国藩家书》《潜川徐氏家规》《合族公议条例列后》《孝友堂家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三字经》等。
热门推荐
  • 静静的命运

    静静的命运

    小镇上的平凡小佣兵,随着命运的流淌,驶向远方。
  • 青春不哭

    青春不哭

    那年18岁,我以为自己遇到了疼爱我的人,可是没想到的是,他只是一个胆小鬼,彻头彻尾的混蛋。
  • 无限恐慌游戏

    无限恐慌游戏

    这是一个游戏,一个魔鬼设计的游戏,生死恐慌之间,你会发现,你的生死,在魔鬼们眼里,不过是一场玩笑!
  •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狩

    玄狩

    和平的年代走向结束,这是一个大时代,一个天使断翅,恶魔撒血的时代,这是一个圣人喋血,帝皇泣泪,的年代,万族林立,诸强争锋。。。。。。
  • 灵异怪志

    灵异怪志

    灵,异,怪,神奇而神秘的事情在一个传说中神仙墓葬的周围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火狐狸、血蚊子、嗜血蝙蝠、峡谷巨蟒,一切生物的巨变都透着神奇。千年寒冰玉、火焰石、海眼、怪坡,一切的奇怪现象都透着诡异。考古学者神秘失踪、侦查飞机离奇失事、煮熟的鸡蛋不翼而飞,一切的匪夷所思都透着疑雾。这一切都指向了同一个东西——神秘力量!
  • 妃倾天下:神医有毒

    妃倾天下:神医有毒

    她本该是人人羡慕的,却从小命运多桀。十二岁,含苞待放的年纪,却被送进皇宫献给帝王。他本冷傲寡言,却唯独对她特别,宠溺无边。可身份却成了他们之间永远过不去的鸿沟。她说:“我不愿为妃,只想活的平凡。”可是平凡何其简单?“我愿伴你终老,哪怕只能这样看看你。”他笑的宠溺,眼底尽是悲伤。一场皇权阴谋...究竟她是别人的棋子,还是别人是她的棋子...?“你不仁,便休怪我无义了...”她笑靥妖娆,明媚入骨。三万大军又如何?阴谋又如何?她若不喜欢,天下都能毁之...只因,身边有一个将她宠得无法无天的人...
  • 九州风华乱之一世未央

    九州风华乱之一世未央

    一场诛灭九族的大火,使她重生回来。在这群雄逐鹿的九州大陆,她如同涅槃重生的凤凰,眸光含笑,一步一风华。阴谋丛生的一枚戒指,幻影重重的琉璃境地,以灵魂刻下的不灭诅咒,身无灵力的她,能否走下去?生活注定是一场相遇,不管是风流精致的月王,碧眸红伞的绝美男子还是无冕的西域之王,与她遇见,便随了一生的劫。
  •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八荒神王

    八荒神王

    八荒世界是一个强者林立的世界,这里有修炼灵力的灵武者,也有修炼念力的念能使。自从古元神战后,众神陨落,自此八荒世界不再有神王,亦无人知晓成神秘密。然而千年后一个叫九夷的人打破桎梏,成为神战后唯一神王独霸一方,无人是其敌手,直到几百年之后,一个叫余越的少年横空出世······新书上传,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