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3600000062

第62章 艺术(四)(3)

新中国电影创作在1950年就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仅三家国营电影厂就共生产了故事片26部。1951年3月8日起至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和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总公司,在全国20个城市先后举办“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活动,共展出东影、北影、上影三家国营片厂1950年完成的影片26部。展出期间,观众极为踊跃,观众总数达500万人次之多,有效地扩大了国产影片的影响,巩固了国产影片在电影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周总理代表党和国家为新片展览月题字:“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茅盾写了祝词,新华社发表了社论《人民电影事业的光辉成就》。

1953-1957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借鉴和模仿苏联电影体制和模式建构起了新中国电影体制和模式,并成为了赢利的行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摄制了《董存瑞》《上甘岭》《翠岗红旗》《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哈森与加米拉》等一批优秀影片。1959年9月25日至10月24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文化部举办了“国产新片展览月”。电影史学家公认1959年是新中国第一次创作高潮,称为“难忘的一九五九年”。这次高潮的出现及其所形成的经验、规范和模式,也标志着新中国电影范式的正式形成。1959年的国产献礼片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均代表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成就,其中大多数影片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如《林则徐》《老兵新传》《聂耳》《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五朵金花》《青春之歌》《风暴》《林家铺子》《回民支队》等。

1961年至1965年,在周恩来“尊重艺术规律,发扬艺术民主”的方针和思想指引下,中宣部制订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八条”),文化部则完成了《文化部关于加强电影艺术片创作和生产领导的意见(草案)》(简称“电影三十二条”),促使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创作小高潮,生产了许多优秀的影片:《甲午风云》《停战以后》《阿娜尔罕》《李双双》《燎原》《槐树庄》《革命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南海潮》《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阿诗玛》《刘三姐》《达吉和她的父亲》《天山的红花》《红日》《东进序曲》《洪湖赤卫队》《冰山上的来客》《怒潮》《野火春风斗古城》《独立大队》《兵临城下》以及一批戏曲艺术片如《杨门女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楼梦》《野猪林》《关汉卿》《槐荫记》和《花为媒》等。此外,优秀的美术片《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上、下集)等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英雄形象的塑造,无疑是十七年电影的主旋律和最大亮点。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战》《风暴》《老兵新传》(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电影)《红色娘子军》《燎原》《红日》《霓虹灯下的哨兵》《上甘岭》《战火中的青春》《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海鹰》《战上海》《东进序曲》《苦菜花》《柳堡的故事》《南海潮》等,英雄人物传记片则有《雷锋》《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大夫》,以及表现历史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的《聂耳》《林则徐》《甲午风云》等。这些影片中充满着性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力量的人物形象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代表和民族英雄,构成了一幅真正的时代英雄画卷。在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下,英雄电影培养了大批忠实的观众,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内也不断创造出了观影奇观乃至票房奇迹。可以说,银幕英雄形象的“巨无霸”,也培养出了观众对银幕英雄形象的“巨无霸”胃口。从1949年起至1959年止,观众在1亿人次以上的国产影片11部,包括《钢铁战士》《董存瑞》《上甘岭》《回民支队》《红色娘子军》等塑造了英雄形象的战争片。

1966年4月10曰,由江青主持起草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第一次提出了“文艺黑线专政”,全面否定了十七年文艺工作的成果。新中国十七年来发行的国产故事片589部、外国片883部一律被封存。1967年11月,江青、姚文元等向北影、新影和八一等制片厂布置拍摄“样板戏电影”。1970年9月,北京电影制片厂率先推出了全国第一部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之后《红灯记》《龙江颂》《沙家浜》《海港》《杜鹃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等陆续拍成,成为文艺“样板”。1966年到1973年的七年间,中国电影的故事片生产完全停顿。1973年,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国产故事影片重新恢复生产,成为当时的轰动事件。1974年1月20日,四部电影《火红的年代》《艳阳天》《战洪图》《青松岭》陆续拍摄完成在全国上映。从1973年初到1976年9月,总共拍摄了76部故事片(包括大批舞台戏曲片)。这个时期较好的影片有《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等,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依然留下了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足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革”期间军事题材电影放映成为了中外电影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老三战”(《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以及《闪闪的红星》等为数不多的老电影,在特殊背景下大面积和重复的放映,创造了电影放映的“吉尼斯”纪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家较少受到政治的干扰和影响,也可以不用考虑投资和利润回报等经济方面的问题,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创作自由,创作出了一大批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杰作。《从奴隶到将军》(王炎导演,1979)、《苦恼人的笑》(杨延晋、邓一民导演,1979)、《小花》(张峥、黄健中导演,1979)、《天云山传奇》(谢晋导演,1980)、《巴山夜雨》(吴贻弓导演,1980)、《邻居》(郑洞天导演,1981)、《小街》(杨延晋导演,1981)、《南昌起义》(汤晓丹导演,1981)、《城南旧事》(吴贻弓导演,1982)、《人到中年》(王启民、孙羽导演,1982)、《一个和八个》(张军钊导演,1984)、《黄土地》(陈凯歌导演,1984)、《人生》(吴天明导演,1984)、《黑炮事件》(黄建新导演,1985)、《野山》(颜学恕导演,1985)、《芙蓉镇》(谢晋导演,1986)、《孙中山》(丁荫楠导演,1986)、《老井》(吴天明导演,1987)、《人·鬼·情》(黄蜀芹导演,1987)、《红高粱》(张艺谋导演,1987)等一批影片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另外,《神秘的大佛》《少林寺》《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娱乐性作品,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业绩。

1987年,在电影商业化、娱乐化的浪潮中,电影主管部门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但对主旋律影片在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在发行、宣传、放映上也同样给予支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电影不仅成为了创作的主流,而且不少影片还成为了电影市场上的“票房霸主”,如《开国大典》(1990)、《焦裕禄》(1991)、《大决战——平津战役》(1992)、《孔繁森》(1996年)和《鸦片战争》(1997)等。

1993年1月5日,广电字3号文件《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打破了十三年来电影体制改革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影公司作为惟一国产故事片发行渠道的全国垄断地位被打破,制片厂可直接向省级发行公司发行影片。1996年3月,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正式推动和启动了电影精品“九五五○”工程。在这样一种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下,主旋律电影实现了向“新主流电影”的成功转型,其代表作品如《东归英雄传》《孔繁森》《警魂》《离开雷锋的日子》《红樱桃》《红色恋人》《红河谷》《大转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春天的狂想》《横空出世》《我的1919》《紧急迫降》《生死抉择》《黄河绝恋》《冲天飞豹》《国歌》等。1997年,冯小刚推出本土制作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获得了成功。其后,《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也延续了贺岁片的神话和辉煌,甚至击败了进口美国大片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在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新世纪中国电影将朝着市场化、多元化、类型化方向发展。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政府正式签字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0年以后,在国家推进文化产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电影改革及其新的政策和举措,有力促进了电影创作的不断繁荣和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影进入了产业化、数字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辉煌时期。实践证明,所有这些改革政策和措施,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及其发展搭建了一个坚实的政策平台,并直接促成了2001-2009年中国电影连续的大幅度增长。从2003-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持续高速增长。即使在2008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电影产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年产影片400多部,建成银幕4000多块,总票房达到43.41亿元。而包括内地票房、海外销售及票房、电影频道广告等项收入,不包括音像和其它授权收入在内的电影综合收入则达到84.3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统计表明,2009年上半年中国电影逆势飘红,主流院线上映的80多部影片赢得约23亿元票房,2009年全年票房有望达到60亿元,增幅保持30%以上。预计2010年,中国将拥有近2000个影院和约6000块银幕,从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放映规模第二大国家。

2002年的张艺谋《英雄》开启了中国式大片的成功运作,使得中国电影在本土的电影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好莱坞电影不可一世的市场神话终于被打破。随后,中国产生了一系列古装功夫大片,《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夜宴》《神话》《七剑》《墨攻》《投名状》《江山美人》《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赤壁》《画皮》等。以《叶问》《梅兰芳》为代表的人物传记片,《非诚勿扰》《画皮》等“新型伦理片”,在保持艺术水准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票房奇迹。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涌现出越来越多创造票房奇迹的商业大片,有效巩固了本土电影市场,提高了中国电影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从2002年第一部票房过亿的《英雄》开始到2007年,国产片票房过亿的影片共10部。而2008年票房收入超过1亿元的国产影片则达到9部之多,接近往年过亿票房国产影片的总和。

《英雄》的成功也促进了内地香港合拍片的大发展。据统计,2008年,内地与香港、中国与外国合拍的影片多达40部,其中内地与香港的合拍影片达30部,合拍的国家和地区还包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荷兰、法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拍仍然是中国电影制作和生产的重要形式。大多数投入市场的电影,都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联合出品,《赤壁》的联合出品机构甚至超过10个。2008年国产影片票房前20位的影片基本都是合拍片。

当前,中国电影进入了产业化、数字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产电影的产业化规模、水平及其市场占有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电影产业是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前期投资拍摄、生产、策划、制作、发行放映以及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等。好莱坞生产的不仅是电影,更重要的是品牌,从宣传、发行、放映到后续产品的开发,这种品牌战略贯穿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始终。相比之下,中国电影经济总收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十分微小,国产大片的票房虽然越来越能轻松过亿,但是类型相对比较单一,电影创作市场相对于观众观影的热情度还不够多样化,中国电影依然是买方(受众)市场。同时电影自身影响力不够也制约了后电影产品和衍生电影产品的开发。因此,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化之路,包括中国式大片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国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仍然任重而道远。

可以说,新中国电影60年走过的历程,尤其是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为我们创造中国电影新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电影人,见证新中国电影60年的辉煌是幸运的。然而,能够有机会创造中国电影新的辉煌是更幸运的。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就可以促成开放、有序、竞争的电影市场,就可以促使中国电影向着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和产业化的目标不断进步,就可以在有效巩固了本土电影市场的同时不断提高中国电影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就可以创造中国电影新的辉煌。

同类推荐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女人芬芳

    女人芬芳

    本书为笔者文集,包括散文、诗歌及社会写真三个部分,其中,社会写真为过去已发稿。散文中,仅有部分为已发稿,其余为新作。散文诗及诗歌均为新作。共计12余万字。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它怎么会不知秋的气息呢?它以最美的舞姿向生灵们昭示:秋之将至。之后落叶回到温厚的泥土中以膜拜的姿态欣赏这场秋的绚然和精彩。是秋让张扬了一夏,身心俱疲的叶得以回归到根的港湾,在这恰好的温度和湿度里,它正酝酿着一场冬眠。散文正如落叶知秋一样,可以走近读者的内心,触动其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噬血女帝,万世归一

    噬血女帝,万世归一

    她原是噬血金牌杀手,谁知,一朝穿越,竟成了长公主府上的废物七小姐。天生没魂力?她不信,逆袭成王。天生痴呆?她聪明绝顶,满满的都是套路。不过,谁能告诉她,这个长得极度妖孽的男子,是啥子玩意儿?
  •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也叫中层领导、中层干部、中层管理人员、部门主管、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有的企业称之为部长、处长、科长、主任等。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企业要想切实发挥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应该不断加强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切实承担起企业战略执行者的职责。
  • 沧岚遗事

    沧岚遗事

    这是一个靠实力生存的大陆,沧岚。这是一个拥有神奇天赋被称为“武神诀”的世界。“有的人天生就是领袖,有的人是天生的马前卒,而有的人只是不被后人们铭记的蝼蚁。”——帝铭城
  • 傲世重生:青蛇归来

    傲世重生:青蛇归来

    她虽然被那群善妒的雌龙用天雷炸至肉体四分五裂,三魂七魄不全,还倒霉的寄住在一名父亲嫌弃的小女娃的身上,但你们别以为我是好欺负的!想使手段整死我?虽然我只剩下二魂三魄,但足可以让尚书府的人员来个大洗牌!想送我入蛟洞代替你的女儿去死?以后若假的圣女变成了真的圣女,那可别怪我!入宫除鬼?鬼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养鬼、驱使鬼去吃人的人!她,青蛇,在消失了两年之后重新归来了。户部尚书府、丽贵妃、长圣女及龙界所有的龙人们,是你们该还债的时候到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路的回首

    路的回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与你愿共千交。有何之苦,又有何之难,孤怜一人守自天,不痛不伤,只泪流……
  • 一定是我跟帖的方式不对

    一定是我跟帖的方式不对

    玩个游戏而已,好端端却被仇人黑成了非洲人。兰竹气恼之下去论坛跟帖反击,本以为可以自证清白,却遭到重金悬赏的呵护,从此,走哪都有收悬赏的跟着,时间长了,职业赏金猎人成了脑残粉,仇人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还尼萌的成了知己。喂喂,这发展不对啊(╯‵□′)╯︵┻━┻
  • 冰战天地

    冰战天地

    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炎朝大权落入他人,天下诸侯并起,而其中几路诸侯,打着勤王的称号,组织几百万勒王军,向中域的炎朝京城炎天城进军。一时间,天下风云变色,无数在各个地方学艺的人,纷纷出世。
  • 逆天邪凤绝世魔妃逆天下

    逆天邪凤绝世魔妃逆天下

    风烟起,再睁眼,她亦她亦不是她!她是现代金牌杀手,一朝穿越。那些以前,骂她!辱她!恨她!的人不是被劈成烤扇贝,就是被烤成人肉翅!等等,说好的杀手高冷无敌闯天下呢?这个在这里打劫的认识谁?!劳资绝逼不认识!说好的面瘫冷血一个眼神秒杀全场呢?!这个吃了五只烤鸡的饭桶是谁?!渣爹不疼二房不爱?没事,待本宝宝废了渣爹命根,断二房财路。可是,次奥什么时候带了一个腹黑的男人回来?!好吧,身材是好了点,额,长得是帅了点,那个,霸道总裁什么的也很有爱!但是!我们不是那种被表面现象迷惑的人!本文男主女主各种爱,偶尔小虐补补肾。
  • 他是龙

    他是龙

    他是龙,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美女金钱无所不爱。…………………………………………
  • 邓刚幽默

    邓刚幽默

    早恋的要害在于发生在关键的学习求知阶段,犹如一列不按时刻表而提前开出站的火车,整个前程将不堪设想。爱情是一种非常状态,而家庭却是正常状态,爱情是浪涛滚滚,家庭是平坦的沙滩,相爱的男女两人兴奋地从爱情的浪涛中游上来,到了家庭的沙滩上还做游泳状,那就有点精神不对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