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3600000049

第49章 网络文学评论(四)(2)

尽管如此,“十七年”儿童文学创作最值得人警醒的一点还是如何避免沦为政治的附庸,避免从“教化”走向“教训”。这一时期的作品以革命历史题材和校园题材为主。这些作品的主旨通常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对他们身上的缺点(通常连儿童的好奇、好动等天性也视为缺点)进行委婉的批评,通过批评—帮助—克服这样一个过程,最终使小主人公实现“进步”。这样的作品容易流于简单化、概念化。而“左”的思潮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已经开始干扰儿童文学创作,以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走向了极端化和绝对化,成为政治说教。茅盾在《六〇年少年儿童文学漫谈》一文中,尖锐地指出当时某些作品“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

向着“文学性”和“儿童性”复归

“文革”中,只有极少数的作家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最突出的就是李心田的革命历史题材中篇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乏善可陈。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中国儿童文学获得了空前的解放,新时期成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成就最大、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1978年10月,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在江西庐山召开,随后《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努力做好少年儿童读物的创作和出版工作》的社论。备受鼓舞的儿童文学界在思想观念和创作实践上突破一个又一个禁区,向着“文学性”和“儿童性”复归。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儿童文学理论上众声喧哗、创作上佳作迭出的年代,其中短篇小说创作尤为突出。作家们在不同领域里激情满怀地开疆拓土,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接受西方文艺思潮的洗礼和熏陶,以“寻根”的心态回望中国传统文化,怀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理想探索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探求人类童年文化的底蕴,把中国儿童文学推向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题材、体裁、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均有不小的突破。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整个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最强音是曹文轩发出的:“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这是“教化”这一理念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新的时代表述。这种理念的最直接推动力是十年“文革”后中国和西方在经济、文化上所面临的巨大差异。儿童文学作家们面临着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相似的精神困境,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巨大焦灼,使他们开始探索究竟少年儿童具备什么样的性格,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80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向人们表明:它喜欢坚韧的,精明的,雄辩的孩子。它不希望我们的民族在世界面前是一个温顺的,猥琐的,老实厚道的形象。它希望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是开朗的,充满生气的,强悍的,浑身透着灵气和英气的”(曹文轩《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显然,对国家和民族现代化的渴望已经超越了对“儿童”作为一个具有血肉之躯的个体的关注。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表情是批判的犀利和反思的深沉。儿童文学作家们把矛头指向“左”的政治思潮,指向落后的愚昧的观念,指向虚伪的成人世界,指向僵化的学校教育,指向中华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性格;而这一切对立的势力都是扭曲了、压抑了“儿童”的心灵和性格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一切使那个原本“开朗的充满生气的强悍的”“儿童”变成了“温顺的,猥琐的”孩子。所以他们要拨云见日,“寻找小小男子汉”,还这个“儿童”以充满阳刚之气的本来面目。《班主任》《谁是未来的中队长》《我要我的雕刻刀》《三色圆珠笔》《寻找回来的世界》《第三军团》以及沈石溪风格硬朗的“动物小说”和刘先平充满探险意味的“大自然文学”……无不以一种粗犷而野性的力量重新雕塑着“儿童”的灵魂,以使这个“儿童”能够有能力负担起复兴民族大业的重任。孙云晓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将中国独生子女的脆弱和日本孩子的强悍作鲜明对比,正好击中了中国人的隐忧,因而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这一现象恰好说明,这一创作理念能够在儿童文学界和读者中一呼百应,决不是偶然的,它的轰动效应是和整个时代的情绪和期待完全契合的。

新时期以来宽松、包容的创作环境,也让其它各种艺术流派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以郑渊洁为代表的“热闹派”童话得到了广大小读者的肯定,高洪波提倡的“快乐文学”以及他在儿童诗里对幽默、诙谐艺术元素的应用,在这个时期都表现得相当抢眼。他们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目光,视线已经下移,从俯视到平视——把孩子当成朋友,去掉那些功利性的说教,解放孩子的天性、想像力,给孩子们带来轻松、快乐的笑声。这道下移的视线预示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和创作观念的转变,它在这个季节里成长、壮大,必将在下一季大放异彩。

“市场化”的快乐原则值得思考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大潮以及电视、网络等新兴体媒的兴起,儿童文学和整个文学界一样,曾出现一段沉寂、彷徨的时期。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扶持“三大件(长篇小说、少儿文艺、影视文学)”后,儿童文学界经过一段摸索之后调整了创作策略,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更加贴近少年儿童生活,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儿童文学进入了多元共存的时代。老中青少作家四代同堂,中国儿童文学已经有了一支稳定的高产的创作队伍。这些作家人生阅历不同,艺术主张各异,既有对纯文学创作的痴情和坚守,也有对类型化写作、通俗化写作的热情与尝试,共同形成了一个和而不同的多声部的创作格局。

这是个“儿童性”得到极大解放的年代。儿童文学开始大面积地追求快乐的原则,从对“大我”的关注悄悄转向对“小我”的探究,从对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转向了对个体日常生活经验的发掘。从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一系列小说到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小说,是这一艺术流派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时代的艺术开始偏好轻松、幽默的基调和飞扬的想像力,90年代后期浙江少儿社推出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的“大幻想丛书”,正是对这样的时代脉动的呼应。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少儿社推出了“自画青春”系列长篇小说,郁秀出版了长篇小说《花季·雨季》,随后是新世纪以后韩寒、郭敬明等少年作家的迅速崛起。这一现象显示了小读者对于从个体经验出发,了解自我、关注自我的渴望。进入新世纪后图画书的兴起,说明儿童文学的分类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注重在“儿童文学”这个笼统的大的分类之下,每一个小的群体的具体需求,从另一个层面讲,这是“市场细分”原则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成年人投到儿童身上的目光,这时候也掺杂进些许讨好的意味。

“儿童文学”对快乐原则的张扬,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学的“教化”功能已经退居幕后。在儿童文学作家们一直坚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里,我们看到了它顽强的影子。张之路的科幻小说《非法智慧》对科学这把双刃剑进行了深度思考;秦文君在新世纪突然推出了《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棠街3号》等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对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刻追问的批判意味浓厚的长篇小说,大有回归上世纪80年代的意味,可惜在市场的喧嚣中这两部优秀之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伍美珍和刘君早面对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推出了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报告文学集《蓝天下的课桌》;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和《青铜葵花》,其唯美的品格和对苦难意识的挖掘,是对他一贯的美学主张的坚守。在新世纪里,曹文轩对于儿童文学的定义已经从“塑造未来民族性格”变为“为人性打底子”,这是一次耐人寻味的转变。他在写下了《大王书》系列幻想小说之后,又出版了《我的儿子皮卡》系列。这个一贯和当下的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总是把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的作家,第一次把镜头拉得如此之近,回到当下生活的现场,而且也采用了系列小说的形式,一共要出16册。作为一个风向标式的作家,他个人的转向,有时候可能意味着整个儿童文学的一种集体转身。也许因为离得太近,还很难估价这种转向在儿童文学史上的意义,可是,这至少表明时代变了,儿童文学原有的美学原则和价值理念,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可能。

儿童文学的下一个热点将是什么?虽然这60年来,不乏有优美动听的对童年、母爱、大自然的歌颂,但这种颂歌往往流于表面和肤浅,和冰心、丰子恺等一代大家从哲学的层面上来思考童心、童年相比,当代儿童文学对于“救赎”这个主题的探索始终不冷不热,甚至可以说是倒退了。当生活在文明社会的都市人重新思考乡土、大自然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童年”能否成为成年人的一种思想资源,成为他们精神的栖息地?或许“救赎”这个主题会有一天突然热闹起来,成为人们追逐的话题。一切都不得而知。

但是,在商业化的背景下,这种“儿童性”在极大解放的同时,也导致了消费童年的倾向,这种倾向一旦和金钱结合,就会完全以孩子喜欢不喜欢为标准,这个“儿童”在大人们的眼中也就完全变成了文化产业中的取款机。他们眼中的这个“儿童”不需要教化,更不可能成为成人实现自我“救赎”的精神资源,只要打着“快乐”的旗号,用廉价的笑声换来钞票就行。那么,和当初“政治挂帅”对儿童文学的戕害一样,如今的“市场化”必然成为拉扯儿童文学偏离正常轨道的强大力量。

同类推荐
  • 好一束美丽的红杜鹃

    好一束美丽的红杜鹃

    “以咋该咋派文学”的派性宗旨是:客家人写的和写客家人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散文、小说。所有述写客家人生活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装进这个箩筐,不论他是客家人还是非客家人。
  • 中国文人的活法

    中国文人的活法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作品集,收录有:《雪夜访戴潇洒一把—中国文人作秀,他算是领潮流之先者》、《不似人君何见畏?—孟老夫子的遗憾和无奈》等约40篇。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雨夜看星星

    雨夜看星星

    为博少年一笑,蹂躏着青春,这些文字权当记忆,只为过往的人和物。《雨夜看星星》选于作者高中部分散文、小说,凌乱的笔风下更多的是一种无处逃避的生活。如序言所说:当一切都成为过去时,再美丽的誓言和回忆也已变质,败给了时间。
  • 长城外古道边(东北乡风笔记)

    长城外古道边(东北乡风笔记)

    本书收录《化外荒原》、《神圣的泥土》、《山城的静中消息》、《在这桃花盛开的时节》、《挽住芳菲》等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拐个皇帝做老公啊

    拐个皇帝做老公啊

    在一场招亲比试中,他一战成名!成就了一段传奇……那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传遍大江南北,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大家把这首词奉为至宝,争相传抄,一时之间,洛阳纸贵!而自创的琵琶新曲《凤求凰》,则在酒肆勾栏之地广为传唱。漫步城中,处处可闻琵琶声声入耳!一夜之间,他变成了万众瞩目的名人!所过之处,大姑娘小媳妇,争相追逐!可是,却没人知道,他......本是女红妆!瓦岗寨,一个豪情万丈的名字,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个熟悉的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段剑胆琴心的壮烈故事!一出出可歌可泣的草莽风云!而她,就这样走进了这段传奇!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金戈铁马里,他执起她的手,此生不悔!乱世红尘中,她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但江山与美人孰重?千帆历尽,他们是否还能将原本属于他们的宿世情缘,进行到底......
  • 倾绝天下:惊世王妃

    倾绝天下:惊世王妃

    她是王牌特工,一朝穿越到一个不受宠的庶女身上。外人传她胆小懦弱,胡扯!外人传她貌丑无比,胡说!外人传她不知廉耻爱慕太子,胡言!谁知她胆色过人,容颜绝世,冷傲清绝,对那所谓太子除了不屑还是不屑?外人面前冷漠淡定,实则内心腹黑幽默,有时还有些小别扭,实在是让某人喜欢的紧。她狂,我便陪她狂,她傲,我便一起傲!谁若敢伤她一分,我便要他付出他所不能承受的代价!
  • 落日大陆

    落日大陆

    在他出生的时候,就被赋予了一个使命,保护他所在大陆的人,可伤害他的人就是他拼尽一切要保护的人。他该保护吗?
  •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个人对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追求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我相信权利之中必包含责任,机会之中必包含义务,拥有之中必包含职责。我相信法律皆是由人所制定,而非人被法律所掌控;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人民的主人。我相信人因为工作会变得高贵,不管是用脑力还是体力;我相信世界会给予每个人谋生的机会,但它并不对人类之生存负有义务。
  • 仙道无尽

    仙道无尽

    一念成仙,一念成魔。三千大道,终成谪仙!
  • 我的废柴皇后

    我的废柴皇后

    皇宫的某处,某女人对着天空长吼道:我不要洗马桶!她代小妮也赶了一趟潮流,穿越了,而且还华丽丽的成为一国之母!本以为米虫的快乐生活可就此展开,谁知道——却是个天天和马桶打交道的废柴马桶皇后!老天爷,不会后半生都让我和马桶作伴吧!我不要啊!!!!!
  • 末世之异类

    末世之异类

    人类?丧尸?我都不是。可人类总喜欢把我当作同类,而丧尸又把我当皇。天呐!有谁告诉我背后跟着跑的人类是谁吗,妈呀好可怕
  • 巴西集

    巴西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情到深处乃自知

    情到深处乃自知

    她魂魄不全,即使肉体重塑,性格却截然不同。她舍爱,舍情,却不知何时爱才能回归。“离我远点。”白羽移开了脚,走向另一个方向。“娘子,你我已经定亲,悔婚,万万不可啊。”
  • 驻足那年

    驻足那年

    我在这里驻足不前,纵然时光荏苒千年,我都只要你一个。请你来告诉我,这一切只是一个梦。就像我经常做的白日梦一样,对吧……SJ王道文腐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