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0900000062

第62章 灵光乍现

玉有德,佩戴可显示君子的德行,夜明珠更是稀罕的宝贝,能自己发光。也许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那只是含有某种特殊的发光矿物质,而光电影像的普及也使人类对此不再敏感。《圣经》记载:“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有了光,就相对有了黑暗,有了黑夜和白昼之分,这和周易的阴阳二气是一样的道理。从另外的角度说,道生一,这里的“一”就可以理解为“光”了。德布罗意提出的光和其他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说明光是抽象的波,但又是具体的物质,而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云门禅师指导大家说:“人人身上都是有光明存在的,越找它越看不见。什么是每个人的光明呢?”自己回答说:“厨库三门。”又说:“好事不如无。”云门禅师以厨房、库房、三门等寻常可见之物,提示人人皆有内在光明之机。佛教堂塔之建筑物,称“三门”。其形状如阙,有三个门,故称“三门”。“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或象征信、解、行三者之义。但并非必有三个门才称“三门”,只有一个门,也称“三门”。后泛指佛教寺院的大门或外门,也形容大户人家的大门。

《增广贤文》中说“庭前生瑞卓,好事不如无”。瑞草原本是吉祥的象征,但是生在平凡人家则容易招人嫉妒,是无福消受的,应该低调行事,或韬光养晦等到身份与拥有的东西对等才可恢复常态。云门禅师所说“好事不如无”,指修佛本是平凡之事,也无捷径可言,只要踏踏实实做功夫那就够了。

佛家有“色即是空”的说法,肉眼所看到的大千世界,红尘滚滚,是光带给我们的印象。黑暗对于光明而言,其实也是有光的,只不过其波长不在人类看见的范围之内。猫可以在黑暗之中悄无声息地潜行,蝙蝠几乎是个完全的瞎子却依然可以自在飞行,就是它们看见或听见了我们所不能收到的波。

基督或菩萨头显光环,那是修行得道的象征,是心灵之光。众生皆可成佛,那自然这份心灵之光是谁都有的,只是看自己如何挖掘罢了。光无论作能量还是精神讲,和宇宙的起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佛界有三世佛,如来释迦牟尼佛为现世佛,之前的过去佛为燃灯佛,也叫定光古佛,《大智度论》曰:“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未来佛阿弥陀佛也可译为“无量光佛”,是净土宗推崇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艺术创作上有灵感或灵光乍现的说法,这好比禅宗的顿悟,也许接受到了特殊光波的衍射。如果想长期保持灵感,让其不是如闪电霹雳而来,而是如自来水想开就开,那就必须修得心光常在,也就是悟道了。马王爷和二郎神以第三只眼看这个世界,即所谓“天眼通”。印象派画家莫奈画《睡莲》等名作时是患了眼病的,这也许是他的作品表现出独特朦胧美的原因之一。西方绘画注重光线,中国传统水墨讲究写意,正好是光在物质世界和心灵的两重映射。

同类推荐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热门推荐
  • 绯红的记忆

    绯红的记忆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世界中,不断的寻找着你的踪迹,在末世中不停的寻找着那记忆的片段,在绯红中寻找着自己所失去的一切。人性的阴暗和善良在末世中毫无保留的显现了出来。。。失忆的痛苦,绯红的记忆,夹杂在多个世界,这里只属于我!只属于我的世界!
  • 路见不平一声吼:呆萌小王妃

    路见不平一声吼:呆萌小王妃

    一出生嘴里叼块玉,够不够拽?就跳了一支舞就被封为郡主,够不够拽?传闻中,生人勿近的六皇子却却将她捧在心尖——“不好了六皇子,苏小姐把贡品给劫了。””无妨,只是玩玩。”“不好了六皇子,苏小姐火烧皇宫了。””无妨,明日送点珠宝给皇上。””不好了六皇子,苏小姐又看着美男流口水了。”某男淡定道“给她带回来。”“不好了六皇子,苏小姐招揽一堆美男,说是要纳他们为妾。”某男顿时忍不住“召集所有的兵马,看她嫁不嫁!”于是乎,某女与某男展开了一场欢喜冤家的戏码!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若思醉尔

    若思醉尔

    既然无心为何撩拨我心既然不爱为何缠我既然无份为何让我遇见既然遇见那你便是我的永生永世都是我的逃也逃不掉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规划产生得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灭世行者

    灭世行者

    千年圣战中造就了多少种族霸王,显身出了多少无敌诸神,放逐出多少地狱使者?千年之前,他是一方种族霸主,为了她献出性命。千年之后,她成为了一族之王,为了他等待千年。各方强者处于现世,他再次翻起千年之久的记忆!
  • 花是人非

    花是人非

    忘修为她牺牲生命换取自由,皇为他复活背叛世界。到最后,原来都是命远的安排。鲜血染红梵殊花,每个滴血的手指尖都萦绕着一份爱
  • 姑娘庙

    姑娘庙

    深山悬崖之上立有一阴庙,人称姑娘庙,究竟它拥有怎样的力量,让那一带的古人不信神佛信鬼魂?历经千百年沧桑,竟无人知晓它的来历。荒废的庙宇,消失的神像,刻有奇怪音符与文字的石碑,连着祖坟地道的枯井。一切的一切,都被历史尘封,它安静的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一个拥有灵异体质的女大学生因为机缘巧合来到姑娘庙,从此,生活中的灵异事件大爆发,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诡异事件,梦中溪边的辫子姑娘,究竟这一切的源头跟谜底在哪儿,我们往更久远的方向看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精神伴侣

    精神伴侣

    本书分为五部分。盛开在瑰花瓣里;点燃心灵的灯盏;因为爱,这世界更美丽;生命中的又一课;穿过岁月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