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0300000011

第11章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批判与继承(1)

传统美德并不是道德的原始形态,而是以现代道德为杠杆的批判继承的产物。这种批判与继承权不仅表现为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还表现在教育活动中,以及学生的接受过程中。

一、传统道德继承的轨迹

传统道德是一个与当代道德相对的概念。从广义上说,以最新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动因而产生的道德观念为当代道德。如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它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而凡是由世代相传,而又为当代道德所接受、融汇的历史上的道德,即为传统道德。这个历史即包括古代历史、现代历史及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在这里,我们主要说的传统道德是指从古代到现在延续不绝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传统道德至今之所以存在,并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就在于道德有继承性。承认道德的继承性这也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在原则上谁也不否认传统道德是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道德的结果,但是道德为什么会有继承性,传统道德是以什么形态而被继承下来的,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说清楚。

1962年,由吴晗同志的《说道德》一文引起了持续三年的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1983年又重提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核心问题是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道德在历史上都是阶级的道德,有统治阶级的道德,有被统治阶级的道德,而统治阶级的道德又占支配地位,劳动人民一般受统治阶级道德的支配。因此,一种主张是不仅劳动人民的道德可以批判地继承,地主资产阶级的道德也可以批判继承;而另一种意见是只有劳动人民的道德可以批判地继承,地主资产阶级的道德不能批判地继承。这就提出了延续至今的传统道德来自何处?如果来自统治阶级的道德,批判了其反动性,而继承下来的是什么?如果是来自被统治阶级的道德,那么浩瀚的历史文献上有几条是劳动人民道德思想的记录?在这里,狭隘的阶级论堵死了道德继承的通路。

说传统道德是来自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或者来自被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都是片面的。传统道德只是民族公德或社会公德的历史的更迭和延续。公德是道德批判继承的基本形态。从历史发展上看,道德继承的轨迹是“阶级道德的形态→民族公德或社会公德的形态→传统美德的文化形态”。

传统道德的公德形态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来自阶级道德形态。阶级道德不仅存在着对立与斗争,也存在着互相联系与依存,这是社会道德得以存在的客观依据。生产关系是阶级之间斗争与依存的框架。当然斗争是绝对的,依存是相对的,依存关系是阶级斗争得以发展的条件。被压迫者总不能不吃不喝地进行阶级斗争。在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前的历史,阶级斗争总是不断打破旧的依存关系,又形成阶级之间新的依存关系和新的阶级斗争。在阶级斗争缓和的历史条件下,阶级之间的依存关系必然促进公共事务的形成与发展。公共事务是各个阶级维持正常生活秩序的共同事业,不管哪个阶级的人都不想在垃圾里生活。公共事务总是关系到各个阶级的某种共同需求。维护公共事务,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准则,就是公共道德。这些公德要通过社会公共管理制度和公共舆论加以维持。公共道德、公共舆论与阶级道德、阶级舆论一样,都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恩格斯认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的道德可以同时并存,而且还有共同因素。他指出,十九世纪下半叶,同时存在着基督教的封建主义道德(这其中又分为天主教和新教的道德,其中还有许多种类),现代资产阶级道德,又有无产资级未来的道德。他接着指出,上述三种道德论中有一些共同因素,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历史背景。不仅如此,对同样的或差不多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道德论必然是或多或少地互相一致的。《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32—133页。各个历史时期存在一条社会公德的批判与继承的链条。后一历史时期总要批判地继承前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公德。公德不会是永恒不变的。它正如一条不断淘沙的洪流奔腾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就是传统道德批判与继承的一个基本形态。因此,我们不能说传统道德只能是从哪一个阶级道德那里批判继承下来的,而是历史上所有的阶级、阶层共同创造的社会公德的历史积淀。

但是,公德并不是传统道德的批判与继承的唯一形态。公德形态主要表现为风俗习惯、公共舆论、社会心理等行为规范。更高一级的传统道德的批判与继承的形态是道德文化形态。从文化学的角度看,道德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一种,是物质文化、精神、制度文化整体家族中的一个成员。道德文化反映道德现象的规律性,使它更加稳定,具有更强的自恃性,越是富有哲理的道德文化,越流传久远,有的已成为千古名言。道德文化与社会公德一样都是没有阶级性的,它是公德发展历史上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接连不断地批判与继承的结果。它总是把各个阶级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规律性的点滴道德观汇聚起来,流传下去。只有认清道德文化的实质和它在道德继承中的作用,才能正确理解为什么无产阶级可以和历史上的各阶级有道德继承关系。

1963年,《光明日报》发表吴晗同志的《三说道德一敬答许启贤同志》一文,他为了说明无产阶级可以批判继承资产阶级道德,说了这样一段话:“例如民主、自由这两个概念,在资产阶级兴起的初期,对反抗封建制度的束缚来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随着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掌握了政权,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对人民是没有民主的,自由也是一样。这样,民主和自由也就变了质了,自从有了无产阶级之后,有了马列主义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民主和自由这两个概念是不是批判地断承下来了呢?我们也讲民主,不过讲的是人民的民主,对反对阶级,反革命是不能讲民主的,而是要专政。……由此看来,民主和自由的内容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而起着本质的变化了。这可不可以叫做批判的继承呢?”

这段话揭示了作为民主,自由这种文化的创造不是无产阶级的创造,而是资产阶级(甚至比资产阶级还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代表奴隶主利益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无产阶级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继承的是民主与自由的文化,而不是继承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民主与自由作为一种学说,尽管每个时代都表现为阶级的民主和自由,但同时也包含着民主与自由的文化积累。任何阶级都不能把民主理解为专政,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封建贵族民主制,资产阶级民主制,都不是专制制度。民主、自由,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和道德文化有其合理的内涵,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才能在这个意义上继承民主、自由文化,同时,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产生了无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但是,吴晗同志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加以解释,使人产生了误解。有人问他:“是继承‘民主、自由’这两个抽掉具体内容的抽象的道德名词?还是继承只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具体内容道德原则?如果是前者,那是属于作为表达工具的名词、术语的运用,当然是可以运用的;但是它似乎不应属于道德继承问题来研究,应归于语言学的词义或语汇的发展去研究。”见《光明日报》1963年9月21日《三说道德》一文提出了什么问题)这种刻薄的论评就是利用了吴晗同志没有说清不同阶级的民主与自由是怎样形成批判与继承关系的?“民主与自由”绝不是两个概念术语的运用,而是一种历史性制度文化的积累,各种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主与自由总有某些借鉴与相通之处。民主与自由作为制度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不仅是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我们还可以从爱国主义这一传统美德上看出道德文化形态的批判与继承。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运动的具体形式、范围、规模,推动爱国主义运动前进的社会力量,是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鸦片战争的爱国主义,太平天国运动的爱国主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戍变法、义和团运动的爱国主义,直到人民解放战争的爱国主义,存在着不同阶级的推动力量。爱国主义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开明志士身上,在农民阶级身上,在革命的资产阶级身上,无产阶级的身上自然有不同的阶级性质,当然,只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最崇高的道德。但作为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却又以其道德文化的形态进行着批判与继承的历史延续,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种道德文化有着共同的科学的内涵,这主要表现为四点:(一)不畏艰验,世代相承地开发祖国自然资源,改造祖国的山山水水;(二)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的分裂,维护民族的联合,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三)在外敌入侵时,一致对外,奋起抵抗;(四)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进步。这些共同的文化积淀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繁衍不息的力量之源。1983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

同类推荐
  • 祝酒辞大全

    祝酒辞大全

    本书是一部祝酒辞的选集,收入了各类祝酒辞数百篇。这些祝酒辞大多符合祝酒人的身份,符合当时的各种环境,可以作为酒宴上祝酒时的参考。作为一种酒文化,祝酒辞也有不少传统的成分,值得学习借鉴。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热门推荐
  • 三大校草PK三大校花

    三大校草PK三大校花

    从刚开始的冤家到后来的相恋,萌发情愫,但中间遭到重重阻力
  • 大秦重器

    大秦重器

    他是魔鬼,是敌国帝王心中的梦魇,统率秦国强大兵团狂飙战国,他的兵团使敌酋心惊胆战,闻之色变,化成他们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是战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不言败,与强者碰撞,与智者角力,横扫千军无人能敌,创造了战史上的辉煌,把秦国推向前所未有的强大。他也是秦人心中的太阳,使兵家学派大放异彩,把战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少年得意,中年薄发,暮年凄凉,毕其一生,只为告诉敌国:强秦有我,秦永不败。
  • 茅山弟子末世行

    茅山弟子末世行

    小厨师赵毅偶然得到了茅山上清派传承,同时也确认了世界末日两年后就要到来。这是危难,还是机会?茅山术在手,丧尸退避~~
  • 跃动的海洋之心

    跃动的海洋之心

    家?泪水汇成的海洋,排浪击岸,来自灵魂深处的叹息;找不出自己的破碎之镜,被凌乱的飞沫笼罩,视野暗淡;浑浊的天空,隆隆的咆哮声震耳欲聋。留下,保留下的希望,闪烁的淡蓝色光辉,那颗火热的太阳依然照耀着。这是一个不算完美的世界,美丽而又残酷。
  • 至尊箭帝

    至尊箭帝

    兵者聚玄凝兵,兵者仗兵而战。兵者一拳山崩地裂,兵者一剑天碎海断。天渊大陆,万族林立。人族少年邱风,废柴一枚,重伤坠崖未死,觉醒血脉,九幽战体重现世间,箭指苍穹,脚踏万族。
  • 不食人间烟火:三世情缘

    不食人间烟火:三世情缘

    她乃是一只修炼近万年的九尾妖狐,本应看透尘世繁华与炎凉,却没想到遇到了他,生生步入红尘。她与他定下契约,他将她揽入怀中,亲手将刻有他名字的玉佩系于她腰间,眸里泛着丝丝温柔,道:“记住,你是我苏逸轩的徒弟。”……那日,十万修真者围攻他与她,她用尽最后一丝修为,助他脱身,自己则身受重伤,不得不启动妖族禁术。她立在城墙上大笑,一人之力,匹敌十万大军。十万修真者,皆死。她在高空俯视着一切,任凭烈火燃烧,无边的痛楚中,最后的一念依稀残存着他的倒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苏逸轩,你可有……爱过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总以为好也。爱啊,怎能不爱……
  • 千年风雅之悬花镇

    千年风雅之悬花镇

    不入风月场,千年风雅枉风流。说书人关于上古翼神道渊,十三阙诸神,还有华商仙君一众的故事。细细品味只道是寻常。他们站在那世界的罪恶里,沐浴灼光,微笑着从容走过八荒,抬眼可见众生百相。第一部悬花镇他玄诡是谁啊,堕落神界的凡人,杀戮之旅中遇见一个前来拯救世界的神,那个神还主动献身,他玄诡真是何德何能。他薄浣是谁啊,高高在上的十三阙第三阙主救赎混沌洲的鬼灵却情迷意乱,他被想要曲线图存却反被骗去神源,他薄浣不过是心甘情愿。
  • 鬼王的宠儿

    鬼王的宠儿

    第一次见面,他穿着破烂倒在她家门口,央求着一口饭吃第二次见面,他满身是血,手里还拿着一个不起眼的石头,说:“带我回家吧!之后这个就是你的了。”第三次见面,她带着女儿出现在他的订婚宴上,当众给他泼酒水,众人倒吸一口冷气,都以为她会遭殃的时候,男人只是抹了把脸上的水渍,非但没有发怒,还一脸痞子样,笑盈盈的问她:“我们......认识?”
  • 相公是猎户

    相公是猎户

    为了一头猪的聘礼,方琳的继母要把她嫁给一个无赖,被逼无奈之下,她只好找了个人把自己娶回家。她的相公是猎户,会打猎来会煮饭,还会闷不吭声买朵花给媳妇戴。
  • 海瑞官场笔记

    海瑞官场笔记

    嘉靖三十二年(1553),高考落榜的海瑞来到福建南平县担任教育局局长,从此步入仕途。初入官场,海瑞一没钱,二没人脉,三没背景,四没资源,甚至连张文凭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短短五年时间名扬天下,成了威名显赫的海青天。嘉靖在位时,他荣升国家财政司长;嘉靖驾崩后,海瑞深得隆庆皇帝的信任,仕途再次攀上高峰。本书讲述海瑞当官初期,从一个没钱、没人脉、没背景、没资源、一穷二白的高考落榜生,到深得百姓喜爱、皇帝信任、官运亨通的“海青天”的人生经历。其正直的个人操守,不卑躬屈膝、不献媚逢迎的做官姿态深得世人称赞,亦成为历代公务员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然而,再正直的个人操守,若没有圆润的技巧和智慧,终究无法在当今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毛泽东说:“如果真出了海瑞,我也受不了!”《海瑞官场笔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海瑞:他刚直不阿的方形性格下,其实隐藏着诸多圆润的技巧和智慧。只是我们一味地放大他的“正直”,忽略了正直背后的“圆润”,本书将第一次剥开近五百年来一直被误读的海瑞——方形性格下的圆形智慧。 【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