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培 根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习惯的束缚,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所形成的。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思想,养成正确的习惯,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因此,可以说,习惯即命运。一个人成功与失败,都源于他所养成的习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与最长的木板无关。人的失败往往由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财富的钥匙,而坏的习惯则是通向贫穷的敞开的门。
有这样一个故事就形象阐释了习惯即命运这一道理:一只受了伤的乌鸦一歪一晃地在地上行走。鸭子见了他这副惨状,生了恻隐之心。他走上前去对乌鸦说:“乌鸦兄弟,如果您愿意,让我背着您走吧。”
“那太好了!”乌鸦早就求之不得了。
鸭子拼足了全身气力,背起了沉重的乌鸦。可是,没走几步,鸭子就觉得自己的头上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撞击。他回头一看,原来乌鸦正用嘴尖啄他。
“乌鸦兄弟,您这是干什么?”鸭子不明白。“薨,没什么,这是我的习惯。”乌鸦回答得很顺畅。
鸭子没在意,继续行走。可是又走了没几步,鸭子觉得自己的脖子被什么卡住了。他回头看去———弄!乌鸦瞪圆了双眼,正使劲地咬自己的脖子。
“乌鸦兄弟,您别这样忘恩负义,不识抬举。”
“什么?忘恩负义?不识抬举?简直少见多怪,这是我的习惯!”
鸭子明白了,背上这种家伙,根本没什么道理可讲。
“好,那就抱歉了。我也有我的习惯!”鸭子说罢,快步奔入水塘,闷头游了起来。乌鸦的下场当然只有喂鱼了。
成功的员工并不见得比其他人聪明,但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成功的员工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是,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成功的员工也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习惯却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并让他们更有效率、更具条理。
芝加哥大学的本杰明·布鲁姆博士开展了一项对杰出学者、艺术家以及运动员的研究,前后长达5年之久。研究选取了各个领域中最杰出的 20 位成功人士进行匿名访谈,其中涉及知名钢琴家、网球运动员、奥林匹克游泳冠军、雕塑家、数学家以及精神病专家等。此外,还对这些成功人士的家人及教师进行了补充访谈,以获取更充分的信息。本杰明和他的同事仔细研究采集到的信息,希望从中能够找出一点蛛丝马迹,以解释究竟是怎样的共同点使成功人士能有效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和普通人区别开来。最终,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是天才和天赋造就了这些原本普通人士的非凡成就,而是坚忍不拔的好习惯,即不畏挫折与失败,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与完善。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个故事让我们想起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叮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送种子来,竟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富人转身走了,穷人仍然一直穷着。
故事里的穷人之所以一直贫穷下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养成了“穷”的习惯,或者说他的穷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了穷,反过来这穷的习惯又使他愈加穷下去,从此,就陷入了穷的怪圈和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