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夏夜居民大院内,我们坐着小板凳一起数星星吗?还记得老院梧桐树下,我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吗?这些美好回忆随着城市变迁而成追忆。
因为我学法律的缘故,我接触到了这样的一个案子:家里几十万的东西以及上万的现金被所谓的“搬家公司”冠冕堂皇地搬走。最惊叹的是那栋楼里的所有住户包括受害者的邻居都“巧遇他们的搬家”,动静挺大的。然而没有人怀疑那些人是小偷,还真以为那户人家请来的搬家公司。
后来,我采访了那些犯罪嫌疑人,问他们为何如此胆大包天,没想到他们平静的语调里却有不可思议的答案。他们说,这次不算什么,我们已经成功干了好几次了,这次是因为忘记把摄像头给砸了,所以才栽了。现在的邻居关系啊,多是形同陌路,就说我,三年了都不知道邻居姓什么。
在以前,我们的大杂院里,邻里关系是情感关系里面挺重要一环。虽说会有小摩擦,但主要还是互助,互爱,虽然那时物资匮乏,生活艰难,却充满着温暖,充满着关爱,充满着趣味。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成群结队地去做事赶集什么的,闲时拉拉家常,有什么事情了,都是大家一齐过来帮忙。
“千金买屋,万金买邻”、“左邻右里,首望相助”,这些中国传统俗语说的都是邻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如今,俗语中最著名的那句“远亲不如近邻”,却正在渐渐失去生存的语境。如今的邻里关系,在不少居民眼中,用网络上流行的这句略带戏谑的语言来描述或许更加准确,“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住在我家隔壁,我却不认识你。”关门,不与邻居聊天、串门,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的居民多少是有些孤独的。
曾有记者就邻里关系问题进行了一次抽样走访调查。调查显示,63%的市民不知道邻居的姓名,71%的人从来不到邻居家串门聊天,经常到邻居家串门聊天的人只有5%,大多市民不和邻居来往……
此次邻里关系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男性146人,女性154人。
当调查结果摆在面前,我们更多的是忧虑。当高楼大厦代替大杂院,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是否某一天,“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会成为城市住宅小区里的普遍的尴尬写照。
“对门或楼上楼下邻居叫什么,我还真不知道,好像从没注意过。”面对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时,89%的人如此说。居民不知道同层甚至隔壁邻居姓什么,家里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更没有邻居的手机号码。
大家在与同层邻居的交往中,基本限于在楼道相遇时的点头之交,如果是其他楼层的邻居,双方只能在等候电梯或在电梯中相遇,七成受访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连点头致意也省了”。
在“你是否经常到邻居家串门聊天?”的问题中,300人中的215人选择了“从不”,70人选择“偶尔串门”,只有15人选择了“经常串门”。在问及原因时,大多受访者表示没时间,或者不想打扰别人,同时也不希望被别人打扰,有时连对方是干什么的都不熟悉,更别提串门聊天了。
在遇到停水、停电等麻烦事时,是否愿意求助于邻居?230名受访者都表示会选择求助物业,而当记者追问如果小区没有物业是否会求助于邻居时,有200名受访人明确表示不会,他们宁愿忍受暂时的停电等麻烦,也不好意思找平时没有什么交往的邻居帮忙。
如此看来,别说有真情了,即便平日里最普通的寒暄都不曾有,回家也好上班也罢都是默然不语,仿佛这个生活了多年的世界一直就是陌生的。楼道里除了匆匆的脚步,没有一点人情味。这究竟是为何?是人心叵测,还是社会复杂多变?
所幸的是在300名受访者中,有263人表示邻居有困难,自己愿意伸出援手帮忙,占所有调查人数的近9成。只有15人选择“不愿意”帮助别人,嫌麻烦。好在我们的善良之心并没有泯灭,说到底,就是一个信任问题。不管是邻里之间,还是朋友、同事之间甚至同事之间的相处,都是从彼此敞开心扉的信任开始。若是彼此实在都走不出第一步,那么可以通过社区的一些活动,多加沟通了解,总会有一些共同的兴趣与爱好能让彼此交心的,毕竟一个融洽的和美的生活圈子能愉悦人的身心。
奥运会的宣传语都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难道一栋楼里的人还会有无法跨越的鸿沟吗?热心的人可以帮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可以对远方的灾难感同身受,那么对邻居也应该是一颗火热的心。至少,不应该是冷若冰霜。
邻里之间的彼此照料也是理所当然的,少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下楼买,保险丝烧了可以找物业部门,然而有些事情,终归是邻里情深。遇到什么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我相信,邻里之间还是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的。我们去饭店吃饭可以相信食品的安全,我们坐公交车可以相信司机的理智,我们去游乐园冒险可以相信那些“摇摇欲坠”的机械,那么,我们也应该试着去相信邻里之间的情谊。
对此,小王颇为感同身受。若非隔壁邻居,恐怕自己7岁的儿子就早已经不行了。
一天中午,在吃饭的儿子好端端的就跌下了椅子,口吐白沫,伴随着一阵抽搐。小王立时吓坏了,整个人歇斯底里的,打了120,救护车却迟迟不来,他只能无助地看着儿子在那里百般痛苦却不知所措,照此下去,儿子熬不了多时了。
突然一阵敲门声,让他开启了希望之门,原来是隔壁邻居听到了他的咆哮,犹豫了片刻,过来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小王的邻居看到孩子的状态时,立刻回自己房间拿药稳定孩子病情,并说,是急性食物中毒,好在自己是医生,这样的急救之药,家里备了一些,不然孩子挺不到医生的到来。小王万般感激之余,说,太闭塞了,竟然不知道您是医生,今天,要不是您这大好人,我这一辈子也就遗痛无穷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只要是付出了真情,没有融化不了的冰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因为邻里间的相处是人情关系链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应该去珍视这份情感。
俗话说,“低头不见抬头见”,我想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处于一个冷冰冰的环境。很多人同在一个屋檐下,也老死不相往来,既无宿怨,何故如此呢?邻里之间的来往又无需投入太多,有时候一个笑脸,一句家常,就能拉近彼此之间心的距离。
邻里关系融洽和美了,才能彼此照应,才能有什么事情可以大家一起解决,才在下班回家后能感受到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让人更加有幸福感。那种匆匆进屋,铁门一关,就把自己锁在了另一个“孤岛”之上的生活,极其索然无味。
所以,我希望邻里间曾经的那种友好氛围能重现在每个人的心底,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