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心理对其思想和行为影响是巨大的。应当看到,在广大干部中,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心理状态占据主导地位。但也不可否认,有的领导干部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不良心理问题,如果让这些不良心理任意发展,则不但会对领导干部自身及家庭产生不良的影响,还可能给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对此,有必要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加以心理调适。
一、领导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傲慢心理。中国有句俗话“官大一级压死人”,有人一当起官来,就忘记了自己原来也是“百姓出身”,也是由“小官到大官”,往往“官升脾气长”,热衷于搞形式、讲排场,喜欢摆架子,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这种人缺乏对自我的真正认识和评判,常常把人家在场面上说的话当真,自以为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甚至找不到“北”,是一种自负的表现,导致威信降低,离群众越来越远。
嫉妒心理。所谓嫉妒,就是那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的心理。不是见贤思齐,不是喜欢别人也过得好,没有共赢共荣的心态,最终害人又害己。
侥幸心理。不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尽自己之本分,而是见风使舵,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觉得是这种风气,大家都一样,自己应当跟风从众,抱着不会被发现的心态,使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在犯错误。
顺从心理。有的干部认为“对上对下都要负责”是套话,只做到对上负责,一味地讨好上司,甚至不顾自己的人格,尽力巴结讨好上司,仰人鼻息。
沮丧心理。这是一种失意、懊丧、灰心的心理状态。比如,有的在工作上曾犯过错误,受过处分,从此就抬不起头来;有的受过挫折,因而丧失信心;有的一门心思往上爬,但爬不上去,或因一些事情被贬,于是非常懊丧。久而久之,便内心空虚,精神不振。
迷惘心理。害怕竞争,生怕说错话,做错事,感到无目标也无动力,使自己的生活显得失落和茫然,缺乏学习、工作的主动性。
二、领导者不良心理的自我调适
清醒地认识自我。自知是一切快乐的基础,如果连自己都不认识了,那么就难以认识别的了。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要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有较全面的、客观的了解,要根据外界评价积极调整自我认识。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不少领导干部在成绩面前,在众人的吹捧之下,逐渐忘记或看不见缺点短处而得意忘形、目空一切,也有的领导挫折心理的产生是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事实上,一名领导干部只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客观看待和评价自己,就能保持平和的健康心态。
注重磨砺百折不挠的意志。现实生活中,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领导者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领导人才,只有那些有知识、有才干,而且意志坚强,去克服和战胜那些看起来是无法克服的困难的领导者,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人才。领导工作的性质,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很强的意志力,目标始终如一,信念坚如磐石。
切实培育坚定的人生信念。信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表现之一,坚定的人生信念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没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就不可能有对事业执著的追求和强烈的献身精神。一个人一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知道为什么而活才有意义,为什么而活才有价值,他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般强大的、持久的、永不衰竭的抗挫折力。
注意保持快乐的心境。理顺人际关系,是领导者保持快乐心境的重要条件,要积极倾听,将心比心,善于沟通。要树立信心,懂得取舍,不盲目与人攀比,做到知足常乐,必要时还要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