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但在付诸行动时,却往往是“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八九。”也就是说,人生很难事事皆如人愿,即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为此,应学会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勇气,放得下是肚量;拿得起是可贵,放得下是超脱,这正是超脱思维的一个闪光之处。
多年以前,猎人为了抓住猴子,选了一种瘦口瓶,里边放了猴子爱吃的花生米,放在猴子经常出没的地方。猴子发现了花生米,伸手进去拿。结果抓了花生米,握成拳头状的猴手却退不出来。猎人出现了,猴子狂逃,套在手上的瓶子严重影响猴子逃跑速度。其实猴子只要松手,就可以摆脱瓶子,但它的习性却是只要抓紧东西便再不肯放手,结果便是为了一把花生米,而终生失去了自由……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生有时要学会取舍,要拿得起,放得下。
有一则禅宗故事也风趣地说明了“放下”的重要性。两个和尚赶路,遇到一个美女被河水所阻,其中一个和尚就抱着她过了河。他们又继续赶路,走了好久,另一个和尚指责他的同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能抱她呢?那个曾经“美女在抱”的和尚叹息:我早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她?
由此看来,“放下”确实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自由。如果不懂得“放下”的艺术,我们就难免成为那个心胸狭隘又怨气冲天的小和尚。佛家的智慧告诉我们: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心地善良、胸襟开阔等良好的品性,才是健康长寿之本。贪图小便宜,终究要吃大亏的。
还有一则故事,说明“拿得起、放得下”之重要。这则故事说,德国人从巴黎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这时,天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我们人生路上一样,大干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
事实不断地启示人们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拿得起放得下。放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
领导者应知道放弃,放弃些什么,如何放弃。放弃,可以使自己轻装前进。放弃,可以摆脱烦恼和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之中。放弃,能改善自己的形象,更显得豁达豪爽。放弃,还能赢得众人的信赖。放弃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精明,更加能干,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