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故事可给人以启示。这则故事叙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在自家院子的沙坑里玩耍。他在沙坑里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就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试图把它从沙坑中弄出来。他的力气很小,而岩石却很大,他下定决心,用尽了各种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进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落了,又重新掉进了沙坑。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在整个过程中,男孩的父亲从窗户里看得清清楚楚。父亲来到了他跟前说:“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男孩回答说:“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它搬出了沙坑,说:“不对,儿子,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别人的帮助。”
人类在本性上就是群居的动物。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交往可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境,维持机体平衡,保持身心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它会使人变得活泼,富有进取精神,充满干劲。反之,冷漠、消极的人生态度和生硬的人际关系,会把自己置于重重障碍之中,限制自己的发展。任何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就要善于沟通,努力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实质上看,领导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而人际关系问题几乎天天碰到而且谁都无法回避。然而,人际关系问题又是让一些领导者最容易感到头疼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有不少品质优秀、踏实肯干、专业能力强的领导者,因为在人际关系领域严重地不通世故,而在事业上步履维艰,频频受挫。正因如此,有的领导者经常发出“工作好干,关系难处”的感叹,有的领导者则因此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心理定势。比如有的领导者认为:我之所以得不到上级领导的重用,是因为我不会溜须拍马;我人缘不好,是因为我不会阿谀奉承、八面玲珑。
大量的事实说明,领导者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仅仅靠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它需要领导者真正把握人际交往心理,学习和运用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首先,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领导活动中人际关系交往的重要作用。领导活动的人际交往,是领导者和各有关人员交流信息的过程,是领导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有效地组织群体决策的前提。只有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才能使领导者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传达给被领导者,也只有通过人际交往,领导者才能够掌握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领导方式,对群体成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控制,使群体成员协调行动,共同去实现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目标。领导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是领导者形成领导威信的前提,没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信息的沟通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就不可能达到相互了解,一个领导者的品质再好、能力再强,也不能形成自己的威信。
其次,领导者应当注意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必然结果,交往能力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质量。领导者应注意发挥情绪的感染力,善于顺应他人情绪或使他人情绪顺应自己的步调,从而提升影响力,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努力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般而言,第一印象好,双方继续交往的积极性就高,良好的关系就可能逐渐形成与发展,反之,则可能无法建立相对亲密的关系;应信守“唯宽可以容人”的原则,宽容待人,具有包容力,能接纳别人;要抱着真诚的态度与人交往,只有诚挚待人、光明坦荡、严守信义,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要与人为善,对人、对己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要学会赞扬,具有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