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曾经说过:在国际关系史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如果有的人认为这句话也适用于人际关系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反复证明,人们愿意与诚实守信的人交往。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个人,也可以在一个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一个诚实的人必然会讲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一定是诚实的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诚实与信用,都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古人说过“君子养心莫于诚”、“巧伪不如拙诚”、“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诚实的核心是真,其反面是欺骗、是虚伪。诚实是一种非凡的自信,是力量的象征,是把握了正义和真理的一种大度和坦诚。诚实是做人的起点,也是做人的归宿。离开诚实二字,就没有资格侈谈什么情操、襟怀、气节、教养等为人的品格和修养,自然也不会是好朋友,更不会是个好干部。重诺守信,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过:“人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这是中国人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的立身处世之本。《庄子·盗跖》上讲有个青年叫尾生,与某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来,大水突泄,这青年竟抱梁柱而死。讲的就是重诺守信,尽管听起来觉得有些迂腐,但尾生这种重诺守信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毫无疑问,人们之间要是没有信誉、不讲信用,就会寸步难行。
真诚与守信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意义。因为交往最基本的心理保证是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交往是难以发展的。只有抱着真诚的态度与人交往,才能使对方有安全感,才会觉得你可信,从而容易引起对方情感上的共鸣。与此相反,若一个人虚情假意,口是心非,那么交往中就会让人感到不安全,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就不可能相互理解和信任。而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安全需要仅次于生理需要,是人最为基本的需要的一种。同时,由于生理需要是一种对人际关系依赖程度很小的需要,更显示出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位置。也就是说,一个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人,无论他在其他方面是多么的优秀,都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
总之,诚信是人际交往的根本,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基础。在交往中,只有双方都心存诚意,才能互相理解、接纳、信任,感情上才能引起共鸣,交往关系才能得到保持和发展。如果一个人给别人以虚假的印象,就一定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很难与别人进一步交往。一个领导干部不能不坚守诚实,不能不恪守诚信,一定要做诚信的表率。要有所作为,要为人所尊敬,就必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勤奋上进,任劳任怨;要在人际关系上,光明磊落,坦诚相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错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