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8500000002

第2章 序

张节末

什么是山水诗?和玄言诗一样,《昭明文选》里并没有列出这一诗类,而《文心雕龙·明诗》中明明白白地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就意味着,《文选》中未见分类的两类诗歌之进退形成了山水诗出场的契机。而这两类诗歌正是中古诗学史上学界关注和谈论得最多的。尽管谈得多,但还是有些未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我们知道是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而王维又把它发展到了极致,不过,山水诗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还不甚清楚。

试读下面这两首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命驾观奇逸,径骛造灵山。朝济清溪岸,夕憩五龙泉。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妙化非不有,莫知神自然。翔霄拂翠岭,绿涧漱岩间。手澡春泉洁,目玩阳葩鲜。

(庾阐《观石鼓诗》)

通常认为汉末曹操的《观沧海》是文人诗中较早描写山水品格的诗歌,而东晋前期诗人庾阐的《观石鼓诗》差不多可以说是比较纯粹意义上的山水诗。那么,从汉末到东晋,山水诗是不是就这样在山水不断被加重关注的一个过程中渐次形成了呢?

本书这样评价庾阐诗:“虽然出现这么纯粹的山水诗,但在山水诗前史的具体历史进程中它们却只能充当东晋蔚为壮观的玄言诗的前导。也就是说,庾阐的天才式创造并未直接开启山水诗勃兴的阀门。”那就是说,在山水诗以前还有玄言诗,虽然玄言诗中已经有很好的山水描写了,但还是不能称其为山水诗。这是为什么呢?

叶维廉如是界定:“我们称某一首诗为山水诗,是因为山水解脱其衬托的次要的作用而成为诗中美学的主位对象,本样自存。是因为我们接受其作为物象之自然已然及自身具足。”国平在引叶先生此“美感观照的主位对象”说以后发挥道:山水诗成为中古诗歌运动中诗类发展的高潮点与落幕地,是因为它生成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诗歌的审美经验——山水意识。

那么山水意识到底从何而来呢?国平不是以已有定论的山水诗为分析样本,而是去追寻大谢以前各诗类中山水意识的萌芽。这项工作正如他所说,是“山水诗所由诞生或者说山水诗诞生前的诗类流变的清理”,于是就有这一本《山水诗前史——从〈古诗十九首〉到玄言诗审美经验的变迁》。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研究走向。

本书提出,山水诗作为一个诗歌运动的成果,其此前的诗类演进可以分为《古诗十九首》、行旅诗、公宴诗、游览诗、招隐诗、游仙诗与玄言诗七个诗类,并根据审美经验的变迁将这七个诗类分为四个演进阶段:《古诗十九首》与行旅诗、公宴诗与游览诗、招隐诗与游仙诗、玄言诗。作者说:“从《古诗十九首》到玄言诗就是一个比兴逐渐退场,情感意志消散,审美主体渐近自然、亲和自然、直观自然的过程,而晋宋间山水诗的诞生就是此一诗歌运动演进的自然结果。”

作者在细读、分析各诗类的诗歌作品个案的基础上,认真清理并描述这些作品呈现的审美经验,进而考察这些审美经验所导引的诗歌运动朝向山水诗的演进之途。所引资料翔实,论证严密,以史推论,步步为营,视野与方法论别具一格,结论令人信服,显示了其扎实的学风和良好的理论素养。总之,方法是科学而有特色的,研究结果是稳妥而可信的,我作为导师当然也是满意的。

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山水诗在审美经验层面必须具备两个充分条件:置身自然界、亲和大自然,对自然山水寓目直观;抒情主体情感消疏,不以自然山水作为比兴和遣理工具与媒介。”这里,我们当可发现诗歌创作的两个几乎一致的走向:一是渐近自然,最终达到对自然作直观的诗思;二是要对自然作直观的诗思,条件是不再缘情,即不再调用比兴来抒情,或者类似地简单地以理来置换情。

或许,我们有必要单独来讲一下玄言诗和山水诗的关系,即刘勰所谓“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论断到底是不是诗学史的真相。

日本学者小尾郊一先生梳理玄言到山水的流变,认为,“兰亭人士爱好作为散怀场所的山水,同时也开始爱好美丽的山水。强调散怀时,便表现为玄风诗;着眼于美丽的山水时,便表现为山水诗。……正如‘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所说的,庄老和山水是同时出现的。虽说在兰亭诗中是前者重而后者轻,但不久以后就变得前者轻而后者重了”。这段话很值得推敲。第一,山水是散怀的处所,为了给情感降温,就到山水中去。第二,开始爱好山水。第三,在情感和山水间的不同侧重,就有了玄言诗和山水诗的区分。第四,玄言诗和山水诗是同时出现的。他理解的“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不过是同时罢了,并不是非要玄言诗退场,山水诗方才登场。显然,小尾先生是个折中论者,可能大多数学者会有意无意地来这样处理两者的关系。

其实清人沈曾植早就不满意刘勰的论断,说:

元嘉关如何通法,但将右军兰亭诗与康乐山水诗,打并一气读。刘彦和言:“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意存轩轾,此二语便堕齐、梁人身分。须知以来书意笔色三语判之,山水即是色,庄老即是意;色即是境,意即是智;色即是事,意即是理;笔则空、假、中三谛之中,亦即遍计、依他、圆成三性之圆成实性也。康乐总山水庄老之大成,开其先支道林。

沈氏所云“元嘉关”就是元嘉时期的诗歌,为了通这一关,他建议将西晋永和九年的王羲之兰亭诗与东晋刘宋元嘉年间谢灵运的山水诗一起读,此一往前推的策略意在从玄言诗的构成上讨论山水之于玄言的重要性。沈氏引入佛教的语汇,判山水为色、境、事,庄老为意、智、理,两两相即,以此批驳刘勰“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之说。这里,尤其要重视“境”一词,山水是境,理即融于其中。这意味着,玄言诗和山水诗的读法要变,不能沿用比兴的读法了,也不能再以抒情为目的了。

近人马一浮也驳山水与玄言对立论,说:

刘彦和乃谓“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殊非解人语。自来义味玄言,无不寄之山水。如逸少、林公、渊明、康乐,故当把手共行。知此意者,可与言诗、可与论书法矣。

对玄言诗来讲,山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其千变万化恰对应着理的不变,而不变之理即在山水之中悟得。在此一思理之下,王羲之、支道林、陶渊明与谢灵运是一派的。

上面三位学者对刘勰“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之说的怀疑和批驳,如果我们把它置入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即从汉儒解诗的经学时代向玄学(佛学)时代的转换去看,那么他们显然是有道理的。山水诗并不是从缘情诗平滑发展而来,即并非从曹操诗的自然描写开始,诗人渐渐更多地关注自然,诗歌渐渐更多地描写自然,最后水到渠成,到了大谢,山水诗就从缘情诗中自然生长出来了。恰恰相反,山水的审美意识孕育于玄学的语境之中,在此语境中缘情冲动受到了压抑,理境却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它并不干枯、乏味、艰涩和无文,虽然相对缘情诗而言,或许是这样,但那只不过是读诗的角度问题。这里,我可以提供一个旁证,《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角们正是玄言诗的主角们,几乎一个都不差。我们读《世说新语》,绝不会有钟嵘批评玄言诗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诗品序》)之感,那种理智、简约、生动的美,却固然是不能以缘情冲动来衡量的。《世说新语·赏誉》所记玄言诗领袖孙绰的名言:“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难道是戏言!是不是应该说,山水诗正是从玄言诗中生长出来了,或者,山水诗其实是和玄言诗一起受孕的。那么,它们的母亲是谁呢?是玄学。大谢山水诗的成功,标志着诗学上经学时代的终结,玄学时代的全盛和佛学时代的开启,虽然诗学家们其实并不想真正从经学撤退,如刘勰、钟嵘辈。

以上是我重温国平的论文引发的一些感想。把它们记下来,作为最近思想变化的记录。

2010年7月于杭州

同类推荐
  • 时光里,有我奔跑的青春(天下美文校园卷)

    时光里,有我奔跑的青春(天下美文校园卷)

    本文精选著名作家古保祥的校园生活类文章,内容以校园生活为主线,记叙了温暖的亲情、美好的友谊,还有纯真如月般的师生情感,讴歌了老师的辛勤付出、家长的谆谆告诫、学子的凌云壮志,是不可多得的学生阅读佳品。对陶冶情操、激励斗志、指导成长,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鲍尔吉·原野的发诸两端:急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除部分代表作品,本书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令人开怀,又带一些忧伤。
  •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是作者高维生的一本散文集,写作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声音和对世界的看法。当白纸上留下真实的、激情的文字,它是留给未来的,而不是过眼云烟,过去后就永远地消失了。《把心灵抓在手掌上》中多的是一些“想法”,对当下和历史的呈现和推理。历史是人创造的,没有了人,历史就不存在了。转身向时空的深处望去,疏散泛黄的浓雾,从一个人的心灵事件,作出判断。作者用木质的情感、朴素的语言,消除一切华丽的修饰,真诚地表达情感的世界。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
  • 民间故事(上)

    民间故事(上)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热门推荐
  • EXO之遇见你是命中注定

    EXO之遇见你是命中注定

    "吴世勋!我不喜欢你了。”“为什么?你知不知道我有多爱你!”“你傻啊,我不喜欢你的原因是我——爱——你——”
  • 千家诗

    千家诗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全书共22 卷,录诗1281 首,都是律诗和绝句。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紫玉令

    紫玉令

    辛黄齐林为开国四大世袭公侯,但因机缘及四公的努力,逐渐架空皇权,成为影响中央集权的最大壁垒。经皇家三世努力、在春秋堂的协助下,以辛正为首的辛府以自戕的方式助皇家收权,在此之间,展开与黄齐林及其门生故旧的殊死争夺,在内忧外患重重的情形下,终于达成夙愿,然而风云变化之后……
  •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元昊密语

    元昊密语

    其实,世上本没有巅峰,只怪我太强。其实,世上本没有巅峰,只怪我太强。
  • 兵行天下

    兵行天下

    吾以智控天下,以武掌世界。吾用智慧戏耍天下人,用武讨伐世界。以王者为根基,以血为道,以杀入道,成就无上霸业。且看唐唐仙二代如何在异界争霸天下,征服美女。一杆长枪,不但可以用来征服世界,还可以用来征服女人。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称霸之路。
  • 生死悟道

    生死悟道

    生或者死,哪个才是我的归宿?我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顺从自己的本心!大道真的这么难修么?
  • 邪尊绝宠:腹黑闲妃好逍遥

    邪尊绝宠:腹黑闲妃好逍遥

    出生玄力世家一朝穿越,成了个废柴云家大小姐庶妹不乖,打一顿便好~婚约在身,退了便好~撞上邪尊?不好意思,我不喜欢来历不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