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尽心了。”这是很多人失败后无奈的自我宽慰。因为这句话,你认定自己也就这样了,或者自己不适合去创业,没有可能去做一个富人。
乔治·克拉森说:“成功只是比别人优秀一点点!”一点点是个什么概念呢?先看一下下面的故事。
在一个店里,有两个伙计,都很年轻。一个姓潘,一个姓卢。姓潘的这个伙计总是受到老板的赏识,姓卢的伙计很不服,他认为是老板的偏袒。
这一天,老板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小卢,你去市场看一下,今天都有哪些东西在卖?”
小卢很快跑出去了,过了一会他回来,对老板汇报说:“马上过年了,上了很多年货。”
老板问:“都有哪些年货?”
小卢又跑了出去,回来说:“有一个卡车卖蔬菜礼品。”
老板问:“多少钱?”
他再次跑了出去,回来后汇报多少钱。
老板点点头说:“好的,你在这里等一下,看看同样的事情,别人是怎么做的。”于是他吩咐小潘去做了和小卢一样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小潘回来了,对老板汇报说:“今年的市场产品很丰盛,除了传统的礼品外,又多了蔬菜礼品,很绿色健康。我带了一个样品回来,您看一下。另外,店里缺的货在市场上价钱也相对低一些,我又补了一些货回来,这是清单,您过目。最后,如果您觉得这个蔬菜礼品适合咱们的话,那个老板就在门外等着呢,需要的话我喊他进来。”
老板点点头,然后对小卢说:“你明白你们之间的差距了吗?”小卢顿时满脸的惭愧。
很多人就像小卢一样,上司让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自己从不动脑子去多想一下,不去尝试着多做一些。当然,不得不说,小卢也很努力,他甚至很卖力,他跑了三趟气喘吁吁认真地完成老板吩咐的每一个任务。可是小潘只去一次就把他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全部搜集来了,并且很为老板着想,这样的人才老板怎么会不需要。这个“一点点”很好去实现,可是有多少人不动脑子去想,这里面没有智力的差别,没有先天的优势,只是再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努力一点,结果就会很悬殊。这岂止是一个“尽力”所能诠释得了的?
很多人羡慕那些亿万富豪们的富有,殊不知他们在富有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每天的日程都是以分秒来安排的,他一年没有休息时间,甚至家人生病住院,也很难抽出时间去看一眼。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从41岁开始,到64岁仍然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次,他刚刚从医院打完吊针,就连着接待了好几拨记者,而最后一拨记者结束采访时已是晚上12点了。
卓达集团董事长杨卓舒每天的工作时间更是惊人,早上8点多起床,巡查、接待、开会,晚上则集中处理文件,制定计划,一直到凌晨3点。
他们中的哪一个人没有“尽力”?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又何止是一个“尽力”所能够的?不是每一人都能够成为千万亿万富翁,但每一个年轻人都像小潘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实在不为过。
或许,很多人会这样说:“如果让我那样去做,我也能做好。”可是假如没有人要求呢,你能否自觉地做到呢?因为没有人要求就应该应付差事敷衍了事吗?这样做的后果从下面的故事中可窥视一二。
杨进的公司是做营销策划的,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说想做一个小规模的调查,希望他把业务接下来,然后他自己去运作。最后的调查报告由他的这位朋友来把关,当然杨进会获得一笔收入。
因为杨进很忙,于是他就把这个小调查交给一个员工去做了。因为杨进觉得他刚毕业,身上有着学生的认真和刻苦的品德。那确实是一笔很小的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市场调查报告出来后,杨进很明显地看出其中的水分,但那个员工只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改动,就把它交了上去。
结局就是,这个员工被开除了。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其实想想,这些偶然性里已经包含了必然性。因为越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来。一个对自己经手的事情敷衍塞责的人,怎么可能是认真、敬业的人呢?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赏识呢?最初的草率,已注定他日后将丧失良机。
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化莫测,但实际上,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你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为决定的。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你随手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你才20几岁,还很年轻,还有很多个机会去选择,或者你在这个行业成为精英,或者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情,但不管哪一条路,你都必须努力,还要比努力更多。
继续也好,转行也罢,都意味着要上升,要飞跃,要实现质的改变,这要求你必须比别人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这些,只有尽力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