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普瑞格,奥地利著名的化学家,由于他的微量分析法,而荣获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著名的化学家弗里茨·普瑞格是奥地利人,1869年出生于南斯拉夫的拉巴克。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对有机化合化物进行微量分析的方法,大大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在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他的科学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普瑞格上小学期间,学习成绩是极其平常的。他唯一的爱好就是体育运动,特别是球类运动。他当时的最大理想是当一名体育家。平时他学习不积极,就是临近期末或升级考试时,同学们都在教室里加紧温习功课,他却仍在操场上玩球。因此,每次考试他的成绩很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普瑞格对体育运动的迷恋就更加不能遏止了。15岁的时候,他考入了体育学校专攻体育。三年后毕业,普瑞格一心想当一名创造纪录的运动员。于是,他接连两次参加了奥地利的全国运动会,但结果非常令人失望,不仅没有创什么纪录,连最后一个名次也没有轮上。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运动员,他自己也开始彷徨了,是继续在体育界,还是另谋他业?但他毕竟有着运动员的顽强意志,所以很快做出了果断的决定:从头学起,另走一条新路。
1887年,普瑞格回到了祖国奥地利,寄居在外祖母家。带着老眼光来看他的人们,说他是一个“无聊的大孩子”,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对他改行学习化学抱怀疑的态度,有的甚至用难听的语言挖苦他。年轻好胜的普瑞格,并没有因此变得消沉,而是默默地刻苦学习。经过一年的发愤苦读,他终于被格拉茨大学录取为医科试读生。好心的人们都对普瑞格进入医科学习而高兴,但也为他捏一把汗,担心他基础太差读不下去。他自己也深深了解这一点。于是他就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别人用半天可以消化的东西,他用一天乃至两天的时间来钻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各科成绩都赶上来了,但为了把基础打牢,他还是坚持比别的同学多学习了一年。在这一年中,他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病理学上,终于写出了以探索胆酸(一种类固醇)为课题的毕业论文,这博得了学校老师们的赞许,还引起了化学界的重视。因此,他从医学院一毕业,就被母校聘请为病理研究院的教师。
1904年已经是副教授的普瑞格又前往德国留学。为了进一步打好科研的基础,他首先到莱比锡跟随威廉·奥斯特瓦尔德教授进修物理化学。随后便被瑞士的著名化学家亚伯德赫丹教授请去协助研究蛋白的制造和分解。在亚伯德赫丹教授的实验室里,他担负分析人体尿液里所含蛋白质成分的任务。当时,这在化学上一直被认为是最难的渗透分析,可是普瑞格不畏困难,他运用最精细的方法,反复进行测试。为了尽快得出成果,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待在实验室里,两只眼睛始终不离试管,经过三个月的战斗,他出色地完成了对人的尿液里含有蛋白成分的分析任务。已经成名的普瑞格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他不久便从德国返回奥地利,仍在母校的医药化学研究院担任病理化学教授。1913年他继霍夫曼担任了该院的院长,全力以赴地进行胆酸的研究工作。正当研究深入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在欧洲上空弥漫。当时,由于战争,物资极端缺乏,供给研究院进行研究的药品和材料更是寥寥无几。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瑞格要用极少量的物质,来做出最正确的实验,就必须发明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有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常量分析法,到了19世纪末基本上已经齐全,但是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微量分析法,能对少量的天然有机物质进行研究。1912年,在战云笼罩的情况下,他硬是凭着自己的钻劲和韧劲,发明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定量分析方法,为化学分析法填补了一项空白。我们知道,一般元素分析法,每次需要的样品约在0.15克之间,但有些有机化合物非常难得,特别是近代研究的天然有机物质含量更是少得可怜。如果运用常量分析法,许多研究无法进行下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普瑞格首先设计了微量分析天平,其准确度可以达到误差仅0.001毫克。然后他又精制了各种试剂,制造了各种小型仪器,使得实验取样缩小到1~3毫克之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突破。如果认为这仅仅是取样多少的问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微量分析的全部操作条件,都要经过精密的设计和仔细的考虑。举一个例子说,用普通的橡胶管通入气流时,就会带入少量的有机物质,使实验的结果不准。因此,橡胶管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后才能使用。在30年代,曾轰动一时的雄性激素的分离及结构测定,就足以说明微量分析法的重要性。从1500升尿中取得15毫克的激素,如果运用微量分析法,不仅可以对它进行分析,还可以阐明它的结构。普瑞格曾在柏林和维也纳,两次公开表演过这种微量分析的化学实验,当时,许多知名的化学家纷纷赶来参观。他的《微量分析论》写成之后,最初本是油印赠给科学界的好友们参考的,可是不到半年时间,就成了化学界的经典著作了,足见这一方法何等重要。普瑞格的微量分析法,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他创造这一方法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当时,欧洲各国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十分缺乏,若不运用微量分析法,许多处于动乱中的研究工作将无法进行下去。就是在今天,微量分析法对现代的科学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现代对原子量的若干精确研究,就离不开这种方法。
正是由于普瑞格的这一杰出贡献,他荣获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普瑞格在医药化学上,还有着很多其他的发明,其中尤以肾脏病特效药最为著名,直到现在还被医生们沿用着。由于所发明的药物的药性温和,疗效显著,所以维也纳国家学院颁发给他莱班金奖,这是该学院的最高荣誉。后来,哥丁根大学又颁发给他最高名誉博士学位证书,这个学位在40年中只给过两个人,普瑞格就是其中之一,普瑞格于1930年去世,享年61岁。
普瑞格早年醉心于体育事业,可是他及时的调整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了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化学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一个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生活中,面对机会的来临,人们有许多不同的选择方式。有的人会单纯地接受;有的人则抱持怀疑的态度,站在一旁观望;有的人倔强得如同骡子一样,固执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变。而作出不同的选择,一定会导致截然迥异的结果。成功的契机在初始时未必能让每个人都看得到它的雄厚潜力,初始时的抉择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成功与失败的分野。放弃无谓的固执,冷静地作出自己正确的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选择都将指引我们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当机会出现,我们要确定自己是否准备好去掌握它时,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先确知自己的实力。我们要像检验陌生人的证件一样仔细地评估自己的长处和弱点。确认自己的专长和需要改进之处,改正弱点。当我们发现机会出现时,就可以通过积蓄已久的力量发挥所长。
永远别说这个世界没有给我们机会,我们还必须创造机会。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很多机会。这些机会可能不是我们所喜欢的,但是,我们所利用的每个机会,都会为我们带来更大更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