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欧肯是一位有名的哲学家,德国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德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蒙森是以编史方面的成就而获奖的;而欧肯则是以哲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夺魁的。
1846年1月5日,欧肯出生在德国北部东弗里西亚群岛的首府奥里希城。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与他童年、少年时代的兴趣、爱好有极大的关系,欧肯也不例外。他的童年充满了曲折灾患,他曾先患猩红热、角膜炎,险些丧失了视力。4岁时,死去了弟弟,5岁又死去了父亲。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使幼年的欧肯变得缄默寡言。他思想的发展超过了年龄的增长,“人为什么会死?”“人为什么有善有恶?”“为什么上帝不能把人类的恶习涤除?”他常提出这类问题。母亲虽有相当高的文化,但无法给他作出回答。慢慢地,他悟出了一点:一定有某种更高的权力主宰着人类。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长,还有无穷尽的人生疑问,逐渐把他导向了哲学,使他后来在哲学上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
欧肯的父亲生前是奥里西城邮政总局局长,死后,家里每年可以领取600马克左右的抚恤金。母子俩主要就靠这点钱生活。母亲的心整个儿都放在了儿子身上,既要照管他的身体,更要注意对他的教育。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让儿子读大学,要让儿子有所成就。
灾难和贫困使鲁道夫·欧肯早熟、懂事,母亲的爱和关怀更鼓舞了他,坚定了他的信心和志向。他在中学里非常用功,尤其是喜欢哲学课,他自觉攻读,如饥似渴,甚至整卷整卷地通读百科全书。校长和老师都喜欢这个成绩优秀的少年。副校长鲁普莱希特是第一个热情关怀欧肯智力发展的人,他让欧肯跳过五年级,升入六年级。
1862年冬,欧肯听了洛依特老师的哲学课,感到很有趣。一天,洛依特让欧肯写一篇关于西塞罗谈话录的哲学文章,欧肯既兴奋又严肃地答应了老师。不料,他患上了麻疹,疾病折磨了他一个月。但是他信心十足,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老师留给他的这篇文章。他那愉快的心情,好像也在感染着大自然一样,窗外树枝上虽然还挂着白雪,但有灿烂的阳光射在上面,显出特有的明净、柔和。
后来欧肯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哥丁根大学。当时,学生要听哪位老师讲课,就自己到那位老师那里去报名。欧肯喜欢哲学,于是他拜访了主讲亚里斯多德这门课程的泰希米勒老师。在大学的岁月里,欧肯刻苦攻读的干劲有增无减;在写论文的几个月中,他常常不到五点钟就起床。1866年他完成了关于亚里斯多德语言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反映了泰希米勒先生对他的影响。
毕业后,欧肯被派到胡苏姆中学任高年级教员;1869年被调往法兰克福中学。他一边任教,一边继续研究哲学,两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绩。
1871年,欧肯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哲学和教育学教授,当时年仅25岁。
学海无边,鲁道夫·欧肯在这点小小的成就面前没有停步。1878年,他的《当代基本观念的历史和批判》一书出版了。1879年,《哲学术语史》问世了。
欧肯认为,哲学要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世界是物质的,但内中还有精神,而精神对于人是极其重要的。他自己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决不气馁。
1885年,他发表了《关于精神生活在人类意识和行为中的统一·绪论》一文;1886年,《近代哲学史论文集》问世;1888年,《精神生活在人类意识和行为中的统一》一书出版。
成就使欧肯的声望越来越高,但他没有沾沾自喜,他治学的态度更严谨了。1890年,他的《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一书出版了。这本书首先在维也纳很快销售一空,到1920年,已再版16次。每次再版,欧肯都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修改。这本书也被许多国家翻译出版。
后来,一个机会使欧肯成了芬兰人民的好友。当时芬兰遭受沙皇俄国的残酷压迫,芬兰人民希望通过上书沙皇来改善一下处境。欧肯同若干其他国家的学者名人一起联名给沙皇写信,对俄国在芬兰的不人道行径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此后,欧肯经常在本国的报刊上著文支持芬兰人民的正义要求和斗争。
1908年,欧肯到海德堡去参加哲学讨论会,受到了各国学者,尤其是法国朋友的热情欢迎,而且这时欧肯已是瑞典皇家家科学院的国外院士了。
辛勤的劳动换来巨大的收获,1908年欧肯被授予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荣誉,没有使欧肯自满,反而鼓舞他继续前进。他的著作不断出版,他的声望更高了。1912年,普鲁士政府转来了美国的正式邀请。根据美、德两国交换教授的协定,他是应邀前往美国进行访问、讲学的教授之一。
美国的所见所闻,加深了欧肯对人世的看法,促使他进一步联想到祖国人民的生活状况。1913年,他发表了《思想集》。欧肯要求人们把全部力量献给善良,献给真理,去改变人世现状。之后,保加利亚也向他发来邀请,不过,由于时间不足,他没有去。接着,日本和中国也发来了邀请,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乱了他的出访计划。
1920年,欧肯写了《生平回忆录》一书。
1920年以后,欧肯辞去了耶拿大学教授的职位,专心从事著作。他继承了尼采的学说,代表了一种建立在历史、文化与宗教生活上的唯心主义思潮。他毕生为各族人民之间的精神合作而努力。由于他杰出的思想和不懈的努力,欧肯被尊为“德国哲学界的涅斯托尔”。
1926年9月14日,欧肯在经历了80年的人生历程后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是艰苦的,而他在探索哲理的历程中,使他的“精神境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欧肯的著作,除了上文提到的之外,主要的还有《为精神生活的内容而奋斗》、《宗教的真实内容》、《一个新世界观的基本路线》、《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与生活》、《人与世界》、《社会主义及其生活形式》等。欧肯留给了人类一份可供借资的精神遗产,那就是他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明确的奋斗目标,使欧肯走上了一条成功的辉煌大道。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与他童年、少年时代的兴趣、爱好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想走向成功的巅峰,就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在日后的人生旅程中走得更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