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文字艰深,在澳洲文坛没有哪一位作家能比他引起更大的争论,然而,也没有哪一个人能比他激起更广泛的反响。
1912年5月28日,怀特出生在英国。他的父亲是澳大利亚农场主,母亲也出生于富有的农场主家庭。怀特出生时,他的父母正在英国旅行。年底,半岁怀特被带回澳大利亚,在悉尼郊区度过了童年。他父亲性情温和,但沉默寡言,怀特和他说不上几句话,而他母亲则脾气暴躁(怀特自称继承了这一性格)。
怀特自幼喜爱文艺,9岁时读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被其中生动的情节深深吸引。同年写了一首诗,名为《流浪人》。在小学时,他创作了剧本《墨西哥大盗》,在该剧的最后“法场”一场,几乎所有剧中人都被开枪打死。另外一个剧本《爱的觉醒》,内容虽然荒诞,但却能说明怀特自幼就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怀特13岁时被他的母亲送到英国去读中学。他的母亲和当时的大部分澳大利亚人一样,认为英国的一切都是优越的,只有在英国的中学里才能受到最好的教育。他在英国读中学时,他因为澳大利亚口音受到嘲笑而不敢轻易开口,他觉得英国中学的四年就像是在监狱中度过的。
17岁时,怀特再次回到澳洲,在牧场度过了两年。他一边干活,一边在闲暇时写小说。他一共写了三部书,都被出版社退了回来,年轻的怀特在精神上受的打击可想而知。
1932年,他再次去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读现代语言,接触到了德国和法国文学。假期中,他经常到欧洲大陆旅行。他喜爱文学,尤其喜爱戏剧,他经常到剧场看戏,一度想当个演员。
大学毕业后,怀特决定留在英国开始他的写作生涯。他的父亲本想要他来继承农场产业,而他的母亲认为即使他不务农至少还可以当个医生或者搞外交,可两个人的希望都落空了。做职业作家在父母看来都是十分丢脸的事,尽管如此,他父亲还是同意在经济上接济他,一年给他四百英镑。
后来,他结识了抽象派画家德迈斯特,在艺术观上受到他的强烈影响。怀特不止一次说过,他是通过绘画和音乐学会写作的。他的小说《活体解剖者》讲述的是一个有才华的画家的创作道路,其中有许多篇幅具体描写了画家构思、绘画的过程,情景真切。怀特本人当画家的夙愿在小说中得到了体现。
1939年,怀特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幸福谷》,两年后出版了《生者与死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怀特服役,分配在英国皇家空军情报部工作,负责检查军人往来信件。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希腊军官曼诺力·拉斯卡瑞斯,后来两人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
怀特经常回忆起自己的祖国——澳大利亚。1948年,他的第三部小说《姨母的故事》出版,但是小说虽在美国得到了好评,而在澳大利亚却反映冷淡。为此,怀特曾消沉地放弃了写作,几年之后他才又开始了创作。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怀特创作的高潮时期。1955年出版《人之树》,1957年出版《沃斯》,1961年出版《乘战车的人们》,1964年出版短篇小说《烧伤的人们》,1965年出版《四个剧本》,1966年出版《坚实的曼陀罗》。其中《人之树》和《沃斯》最为成功,为怀特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好的声誉。70年代出版了三部小说《活体解剖者》、《暴风眼》、《树叶裙》以及短篇小说集《白鹦鹉》。1980年出版小说《特莱庞的爱情》,1981年出版自传《镜中疵斑》。他的创作数量十分可观,截至1982年年底,共著有11部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6个剧本,一个电影剧本和一部自传。
1973年,小说《暴风眼》出版,怀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用“史诗般的气概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叙述艺术,把一个新的大陆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但怀特性情孤僻,讨厌抛头露面,不愿意去领奖,所以委托正在欧洲旅行的好友、画家诺兰去瑞典代为领奖。他把奖金八万美元全部捐献出来,设立了“怀特文学奖金”,以鼓励和资助年轻的澳大利亚作家。
怀特是澳大利亚人的骄傲,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澳大利亚作家。他的小说被译成为法、德、俄、日、西、捷克、波兰、瑞典、芬兰等许多文字,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典都有人专门研究他的著作。
怀特之所以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绝非偶然,他除了艺术造诣之外,在文化界也举足轻重。他不仅创作小说,在戏剧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建立“怀特文学奖金”推动文艺创作;他以购买作品的方式扶植年轻画家;他在评论界一再掀起激烈的论战。难怪有人认为,澳大利亚文坛近二三十年的活跃局面与怀特是分不开的。他为获得诺贝尔奖金而写的小传是这样结尾的:“我希望在这里继续生活,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以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填补澳大利亚这块空白。”事实证明,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怀特的童年生活不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幸福地生活在母亲的呵护中,但是这些并没有打垮怀特,并没有迫使怀特放弃自己的理想,相反,他的努力、他的勤奋使他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学巨匠。
一个人就应该像弹簧一样,越是给他施加压力其弹性就应该越大。在你的生活中也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曲折、困难和痛苦,但只要你有着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这些不愉快的遭遇就只能是你的财富,而非你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