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维克托·德·布罗格利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由于创立物质波理论而荣获192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德·布罗格利于1892年出生于法国第厄普的一个名门之家。他的祖上是一个小侯国的王族,历代先辈在当时有的是著名武将,曾立赫赫战功,有的官至内阁总理、驻外使节,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到了他的祖父这代,由于承袭了父亲一辈的爵位,坐享荣华富贵,便无所建树,毕生默默无闻。
德·布罗格利虽然出生于贵族世家,但并无纨绔子弟的习气。在中学读书时,谁也未曾料到他将来会在自然科学上一举成名,那时他的兴趣是文科,18岁就取得了历史学学士学位。接着他又学了一年法律,并研究过18世纪法国的国内政策。直到20岁时,在长兄的启发下,他的志趣才突然转向自然科学。由于长兄莫里斯·德·布罗格利的具体指导,他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自然科学的基本课程,这段时间他还兼任哥哥的物理实验助手。
维克多·德·布罗格利的治学原则是:广见闻,多阅览,勤实验。他认为环境和出身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志向,重要的是在学术上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名流。就是对那位比他大17岁的哥哥,只要在学术上发生了争论,他也不留一点情面,有时竟弄得哥哥面红耳赤。
在他刚着手从事辐射现象的研究时,很多科学家都劝他不要去碰这个棘手的课题。但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不怕高峰险阻,毅然对这个屡攻不克的顽固堡垒进行了公开宣战。然而好事多磨,正当他埋头于自己的研究课题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法国被卷入战争漩涡,德·布罗格利只好搁笔从戎。大战期间,他在费里埃将军手下服役,分管设在巴黎埃菲尔大铁塔上的无线电报站的工作。但就是在战时,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是尽可能地利用当时的条件加深对无线电波的认识和了解。复员后,他立即返回实验室,同大哥共同从事X射线摄谱技术的研究,探索证实物质原子结构的有效手段。
他在科学上建立的不朽功勋,就是于1924年提出了描述微观粒子波动性的物质波理论。
早在19世纪初,菲涅尔等人就论证过光的波动性,大大冲击了牛顿经典物理学中有关光学的理论。1865年,麦克斯韦又创建了著名的电磁理论,使人们对波的解释产生了一次飞跃。后来亨利希·鲁道夫·赫兹于1887年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得出物质和光之间的能量转换,并不是随意和连续的结论。爱因斯坦也于1903年指出:光电效应说明过去的粒子学说是正确的。正是在这些光学和力学的有关原理启示下,德·布罗格利提出:有可能用一种新的理论,把这两种表面截然不同的现象——波动和粒子统一起来。
从1922年开始,德·布罗格利在法国科学院的《波动力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几篇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两年后,在其博士论文中,他又一次精确地阐述了自己具有独特见解的理论。他设想任何运动着的粒子都必定伴随着波,其波长和发出波的粒子的质量及速度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借助普朗克恒量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它就是E=hr。后来人们称这为德·布罗格利公式。公式表明:知道波长,就可以了解粒子的运动。这样一来,人们不仅可以解释可见光,而且可以正确地说明为什么一束粒子同一束可见光一样会出现衍射现象。
德·布罗格利的理论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造,轰动了当时整个学术界。经典物理学的卫道士们对此惊讶不解,其他大多数学者对这个新理论也持怀疑态度,连这篇论文评审委员会的主持人也不肯表态,当有人问他对这位青年的新理论有什么看法时,他只是说:“对这个问题我所能回答的,只是德·布罗格利肯定无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人甚至断言德·布罗格利误入了歧途。当时,只有他的长兄相信他是正确的,并利用一切机会发表文章来鼓吹和介绍德·布罗格利的学说,可是他的好心徒劳无益,因为他越是想详尽地阐述,人们越是感到糊涂难解。
直到德·布罗格利的论文公布3年以后,美国人戴维森和格默,英国人乔治·P·汤姆生先后成功地通过晶体薄片,使电子产生了衍射现象,才有力地验证了电子的波粒二重性。在铁的事实面前,怀疑派不得不承认德·布罗格利的理论的正确性,因而他本人也才被授予了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28年他开始主持隶属于巴黎大学的亨利——普安卡雷研究院。1932年,又主持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讲座,并成为自然科学院院士。1944年,他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从此,德·布罗格利的理论成了许多学者专攻的课题。奥地利物理学家施罗丁格正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
波动理论的问世,还大大地促进了电子光学的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例。反过来,电子光学仪器又大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德·布罗格利虽然出身贵族世家,又是学术权威,但生活一直很简朴,从不讲究吃穿。他爱好体育活动,既会工作,又会休息,休息时闭口不谈学问。他有一个怪癖,就是爱好饲养珍禽,在他的私宅里喂养着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珍贵飞鸟。他曾用重金买下两只尼泊尔红鸟。可是由于不适应法国的气候,这两只爱鸟不久就死去了,他竟恋恋不舍地把红鸟的彩色照片长期保存在自己的工作案头。
德·布罗格利的家庭是一个充满幸福、充满欢乐的园地,这样的家庭会经常给他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在学校,他专心致志于物理学的研究,回到家里,总是和儿女们亲亲热热,说东道西。他对文学和历史学的造诣也很深,他的夫人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后来承担了丈夫的传记的整理和抄写工作。
德·布罗格利还有浓厚的乡土观念,经常喜欢回老家度假。老家有一所高等学校,在筹建过程中,他曾慷慨捐赠了大量财物,希望家乡能培养出更多的学者名流。
德·布罗格利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客人是从不谢绝的。到巴黎大学来的客人,凡是希望和他面谈的,都能如愿以偿。他博学广闻,和客人交谈的话题相当广泛,从自然科学到文学,从耐人寻味的传闻到悠久的法国历史,可以说海阔天空,无所不谈,难怪人们说与德·布罗格利交谈是一种享受。
歌德说过:“我们全都要从先辈和同辈那里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我们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向所有可学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