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蒂尔·高特哈德·俄林是瑞典人,生前在斯德哥尔摩商业经济学院任经济学教授,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899年4月23日,俄林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柯里潘村。他父亲是个律师,还当过一个区的警察长。他后来之所以决心从事经济学研究,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对经济学很感兴趣,并有着顽强的探索精神。
俄林16岁读完了中学,于191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隆德大学。在那里他开始学习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他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读完了隆德大学的课程,获得了学士学位。
有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斯德哥尔摩商业经济学院教授艾利·F·赫克塞尔写的一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经济问题的文章,感到写得非常深刻。于是决定投奔赫克塞尔门下从师学习。商业经济学院当时是瑞典著名的高等学府,也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重要流派——北欧学派的发源地。俄林入学后用两年时间学完了全部课程,并以出色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入伍服兵役,期满后又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在著名教授古斯塔夫·卡塞尔门下当研究生。
年轻的俄林怀着干出一番事业的大志刻苦攻读。他并没有满足于有名师指点,也没有把自己禁锢在学府之内。为了扩大视野,他加入了全国经济学家俱乐部。在那里聚集着全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除了他的老师赫克塞尔外,还有达维·达维逊、克纳特·威克塞尔和古斯塔夫·卡塞尔等,他们对俄林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在货币理论方面,他就深受威克塞尔的影响。
1919年,赫克塞尔发表了关于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重要文章。文章着重分析了李嘉图比较成本差别背后的事实,并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提出了修正。赫克塞尔的分析方法引起了俄林的极大兴趣,这促使他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对外贸易理论的研究。
为了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俄林废寝忘食,深入钻研,甚至外出散步时也沉浸在思考中。据他自己回忆,他所提出的贸易理论大纲就是在散步时构思出来的。
1922年,俄林在向卡塞尔提交的博士资格预选论文里,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初步大纲。这个大纲成为了他后来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随后,他先到英国剑桥大学短期学习,后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一年。他虚心向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弗兰柯·W·陶西格和约翰·威廉姆斯等求教,在哈佛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回国途中,他再次到剑桥大学,向著名经济学家A·C·庇古求教,获益匪浅。
出国学习使他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思想。回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后,他立即抓紧时间完成博士论文。1924年5月28日,对俄林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瑞典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来参加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他终于以创新的论点,有说服力的论据赢得了教授们的称赞,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被授予副教授职衔。
俄林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特点是,不做已有理论的奴隶,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已有基础上创新、突破。他登门求教于陶西格,但他并不同意陶西格的古典贸易理论;他尊敬老师卡塞尔,但他决心冲破卡塞尔的封闭贸易均衡理论;他赞成赫克塞尔的开放贸易理论分析,但他又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完善。因此,他所提出的贸易理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和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体系第一次较完整的阐述。俄林所取得的成就真可用得上中国的一句成语来形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创立一种理论很难,而要赢得权威们的承认则更难。早在1922年,在老师卡塞尔的建议下,俄林曾把自己的贸易理论摘要写成《国际贸易结果和原因的方程分析》寄给英国《经济月刊》。杂志编辑弗朗斯·艾得奇沃斯把他的文章转给另一位编辑,即后来很有名气的凯恩斯,征求他的意见。凯恩斯对这位年轻人的文章根本不放在眼里,俄林的文章被退回来了。可贵的是,俄林并没有因此而懊悔、丧心,他不仅继续进行深入研究,还毫不示弱地在许多问题上与凯恩斯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925年,俄林参加了获取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的竞争。按照挑选委员会的规定,参加竞选者必须在3个月内就指定的题目写一篇论文,在48小时之内准备一篇讲演。结果,竞选时俄林以五比二的优势获胜。这样,年仅26岁的俄林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教授。1930年,他应聘回到母校斯德哥尔摩商业经济学院,接替他的老师赫克塞尔任经济学教授,从此担负这一职务达35年之久。
1931年,俄林把自己的贸易理论体系进一步加以充实、修改和提高,完成了著称于世界经济学坛的著作《区间和国际贸易》。至此,他的贸易理论体系才最终完成,很快就被写进当时世界上一些最有影响的经济学教科书里,被称为“赫克塞尔——俄林模型”。迄今,俄林的这个理论体系,仍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分析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俄林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还是一位瑞典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刚任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不久,就当上了自由青年协会的主席,一举成为政坛上引人注目的活跃人物。1938年,他当选为议会议员。1944年,他出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由党的主席。同年,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部长。他连任自由党主席达23年之久。
驰骋政坛并未使他中断对经济学的研究。他不负盛名,探索不止。自进入政界之后,他不仅扩大了研究范围,写出了大量论著,而且多次出国讲学。他先后到过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地讲学。直到他去世的前两年,还写了《经济活动的国际配置》等重要著作。俄林一生中发表了大量论著,可惜许多都是用瑞典文写的,其影响没有像《区间和国际贸易》一书那样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为了表彰俄林对经济学特别是对国际贸易理论所作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77年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评选委员会认为他“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俄林从16岁跨入经济学的大门到获得诺贝尔奖金,其间奋斗了六十余年。1979年8月3日,他与世长辞,享年80岁。
直到去世之前,他仍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去世的前3个月,他曾先后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普林斯顿大学作了多次讲演。回国后,他又安排了6至11月份的研究计划。短短的5个月,他为自己安排了五项研究和写作任务。前四项他已经完成了,只有最后一项还摊在办公桌上,未能完成。
俄林胸怀大志,刻苦攻读。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有名师指点,也没有把自己禁锢在学府之内。为了扩大视野,他寻求出国学习的机会,以使自己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思想。为了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俄林废寝忘食,深入钻研……
美丽的桂冠永远都会垂青于勤奋而勇于探索的人。你只有用那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优异的成果。只要你努力了、奋斗了,就有机会在艰难的人生之路上取得甘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