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阐述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需要从机构传导与经济变量传导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思路;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要素。机构传导要素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与公众(企业与居民);经济变量传导要素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分析了货币政策的中性与非中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认为货币政策的非中性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的前提,中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与外生性共存的特征,是本书分析的重要基础。
第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行总结,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探索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货币政策通过投资支出传导或发挥作用;第二类是货币政策通过消费支出传导或发挥作用;第三类是通过国际贸易传导或发挥作用。
第四,从经济变量传导的角度总结了世界主要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欧洲货币联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五,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其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货币政策严重压制阶段(1978年以前);货币政策作用释放阶段(1978~1994年);货币政策逐步深化阶段(1994~1997年);货币政策相对成熟的阶段(1998年至今)。目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建立在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金融调控基础上。
§§第三章 中国货币政策机构传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