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3300000014

第14章 是非之齐

由于彼此意见的不同,而引起的争辩,这可分为两种情形。其一是:当时百家之学争鸣,天下之士“多得一察焉以自好”,以至“道术将为天下裂”,问题至为严重,影响亦极深远。庄子对此,特于儒墨之是非,至表关注。再则是:一般之“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造成“为是而有畛”,助长社会上意见的混乱。如将这许多争辩,分开来看,无非是群中,每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己,精神意识的强化,而不能自已,己是彼非,往复无穷。若追究这许多是非之见,果为何来。庄子认为,在乎一己精神意识强化的状态中,预立一种“成心”,“成心”生出成见,奉为判定一切是非的标准。一己如此,人人如此,而牢不可破。无论智、愚、贤、不肖,均有一心,各可变为成心。莫不以己为是,以人为非。并欲他人,舍己以从我,而互不相让。如说: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齐物论》)请尝言移是。是以生为本,以知为师。因以乘是非,果有名实,因以己为质,使人以为己节。因以死偿节。(《庚桑楚》)天下本当无事,一念之间,化为成见,同于己则应,异于己则反,于是“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两造聚讼,势所必然。虽以儒墨贤者,一本大公,同怀救人济世之旨,仅由所持理想、方法之差异,卒致相互责难,累世不休。等而下之之辈,汹汹然,又何可遏止。庄子看出这类争辩,由触发之始以至持久不息,而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前述双方主观成心之外,客观形势便是由此门户之争,遂无是无非,同落入一种小成之偏见和荣华的浮词之中。如说: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齐物论》)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寓言》)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在宥》)如以我们接触到自然界形形色色的变化为喻,其包含的智识内容,就其表象,往往无法正确判定。很有可能认为自己明白的事物,原是毫无所知。反之,自己谦称未曾了解,正缘心中已有相当认识。同理,人事上之仁义是非,但觉呈现一片庞杂的偏见和浮词,更何能弄清实际的真象。如说:

(王倪对啮缺曰)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

(《齐物论》)

因此到了在一场争辩中,是非两方当局者迷,固然不能判明真象;任何人一经卷入论战旋涡,难于保持超然立场,均无资格作合理的裁判。故最终对于问题的主旨,仍无法辨明。如说: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齐物论》)暂时缓和这种僵持局面之道,一方面庄子将问题正反两个部分,合起来解决。他以为无论是非,全由人之内心意识所造。对一事物,说是便是,说非便非。因而是可为非,非可为是。根据相反相成的辩证法则,都有其存在之价值。这与世间之大小、美丑、成毁,全可不加区别,归诸复通为一之道而寓诸庸,其理一致。如说: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惟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齐物论》)……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同前)进而更又指出“寓诸庸”推演的结果是:“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己。”庸的意义,亦可作“中”解(从章炳麟说)。由“不偏之谓中”,所谓寓诸庸,即是折中是非双方,无有所偏,使之相互为用,两下沟通,均能获得适度的表达而后可。这便将双方的意见,都予以正面的肯定。

继寓诸庸之后,在另一方面,庄子又将问题正反两个部分分开来,而提出“因是”的主张。何谓“因是”?即在纠结不清的论争中,顺应双方的意见,予以正面的肯定。再采取一种放任的观点,各是其是,不须再辩。如是,彼此失却论争对象,各顺自然发展,不为是非之见所役,而后可以契合道枢,得其环中,应乎无穷。其次亦可以顺随名实喜怒,休乎天钧而两行。故虽有层出不穷之意见,暂可“因是”而止。如说: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齐物论》)……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同前)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也。(《齐物论》)寓诸庸与因是(或两行),不失为疏导论争的两种办法。但是,如欲求能永久获得根本解决,还当从道的观点,去一看是非究竟。在“未始有封”的道之观点内,放眼宇宙全般情况,则“自其同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那即是说,从智识对象之本体而论,万物并无差异;仅是在其现象上,一时显得不免纷乱而已。但纷乱的现象,不能代表所依的本体。故就所知现象的浮面,而论本体的真实,诚无异“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如此论争,概属多余。总之,一般经验均不完全,所得知识皆成相对。人(群)与己的是非分别之见,及其所依据的矛盾范畴,通可为道所涵容。连带并对许多世俗差异行为,亦可作如是观。如说:

夫道,未始有封。……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齐物论》)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其极。(《则阳》)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秋水》)做到这种境地,便是“两忘而化于道”(《大宗师》)。从这“两忘而化于道”的“两忘”,比起前面所云“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的“两行”,又进了一步。因为“两行”之说,重在各是其是,暂求表面休战,问题依然存在。而“两忘”则不然,一切付之于道,争辩之想,不存乎心。即“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德充符》)之谓。其结果是“知忘是非,心之适也”(《达生》)。庄子在是非这一问题上,始终注意之点,总是使这颗心,不要变为“成心”,这才是正本清源的最佳措施;亦所以造成庄子能够“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的缘故。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本书选取了众多国学典籍里面最具知名度,也最具永恒生命启示意义的20部哲学经典,对之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品读。
热门推荐
  • 相约君见不相逢

    相约君见不相逢

    她栀桡可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红到发紫的主播!梦游穿越也就算了,赶次潮流不是?这位太子大人,你怎么可能是我儿子?那位国师,你是太子他老子怎么不是皇上?
  • 心星相印:殿主Hold不住了

    心星相印:殿主Hold不住了

    她,是华夏最负盛名的特工。一次非复寻常的任务悬赏于世,众多精英丧命于此。一所神秘学院竟是掀开这神秘面纱的最大钥匙!她每次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却不料居然惹上这天底下最无耻的人!夜夜钻她床,天天缠她人。终于,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小女人怒道:“我根本不认识你,造吗!”他勾唇一笑,淡定的说:“我不造,但我知道怎么造人啊……”
  • 花酿七社

    花酿七社

    我是衾姽婳,生于万紫千红的春天,泗水浪间。听说我出生那一夜,百花齐放,一片花雨锻造了整个人间。———————————————————————巷子口新开了一家花店,装修不怎么显眼,主色系是碧蓝。没有人知道,里面的花,都是有灵性的。它们在千百年的流转中拾起了爱与勇气,酿造了整个青春。在这个盛夏,和姽婳一起,摘下一束花,就摘下了一个故事。希望这些故事,也酿过曾经的你的年华。
  • 翻天三部曲之斗法

    翻天三部曲之斗法

    什么为仙,什么为魔,什么为诛仙诛魔。什么为神,什么为鬼,什么为弑神弑鬼。什么为天,什么为地,什么为灭天灭地。你若不知,我来给你演绎。我本逆天存在,挡我者视为反天,必当九雷轰顶。二魂共用一身,仙宗,教廷,不能入我眼,我将重塑天地,颠倒乾坤。
  • 屌丝的逆袭

    屌丝的逆袭

    那些对我冷眼、嘲笑的人,赶快祈求得到本帅哥的原谅,因为屌丝逆袭现在开始了!
  • 寰宇无双

    寰宇无双

    平凡的少年,不平凡的世界,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强着之路,碾压万界专治不服,少年从弱小中崛起。走上弑仙灭神之路。
  • 汉宫天下:二嫁为后
  • 陵氏

    陵氏

    大郇元安三年,先皇后禤陵氏殁,谥贤淑纯禧皇后。当陵若澄在三年前悠悠转醒时,午夜梦回,三更泪尽,一盏清茶灭去了承载着“焚香之处,必有禤郎”的梨蕊香,从此不过是彰显他尊贵身份的一样奢侈品罢了。不该有的念头就随香灭去吧,从今再没有痴心慕你的禤陵氏...香烟袅袅散去,月色沉沉里她清冷朦胧的眼眸浮起算计......
  • 我得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得最熟悉的陌生人

    要用眼看清事实的真相······诉了一对相爱的恋人,他们俩是完全不同两个世界的陌生人,因他拨错寻呼机号码而认识的陌生人,陌生的他和陌生的她相爱了,在旧社会旧思想的年代,她出生在封建迷信、重男轻女的村落,她出生在封建迷信、重男轻女的家庭一个文盲的家庭,他们苦苦的挣扎她们的爱……她那娇小软弱略带沙哑的声音,让他感觉得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只想把她当作妹妹好知己,友谊早已很深厚深厚了,其实爱已经埋在彼此的心里很深很深,他们日久深情,爱在心里越来越浓,在他们爱的最快乐最深的时候她的父母、奶奶,用一种很荒唐的理由(封建迷信)无情将他们撤散。
  • 真神之力

    真神之力

    神明救世后,留下真神之力,及世代相传的神谕:通往神域的秘密存于世间,想到达神界就去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