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日子像攥在手中的金币,一不小心便从指缝中滑出来掉在地上,然后你会仔细地在地上寻找,没有。正在你怅然若失的时候,突然在你的身后听到叮当一声,时间滚动,停在某一个旮旯儿角落里发出共鸣的响声,声音带着你的体温,但已去了很远的地方那就是你遗失的日子。1994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讲授小说创作,主要讲人物、结构、语言、叙述等章节,其时叙述学已经很盛行了。我也有七八年时间沉浸在叙述的辉煌之中,我的硕士论文便是研究叙述空间的,经过长时间对叙述的研究,我以小说家的敏感发现它越来越不可靠。结构主义叙事学作为一种批评理论,太模式化,典型的静态分析,并发明大量的分析符号。我心想,永远也不会有人按叙述学去写小说,道理很简单,小说是一种创作发生理论,而叙述学是一种批评理论,而且是一种非常有限的批评理论,止于词汇功能到语法结构,延伸到语义学领域,例如神话模型与矩阵分析都很难自圆其说。叙事学说破天了,仅是把我们对文本心知肚明的东西用一些模型演示一遍,而这时我国大学追逐西方脚步,把小说美学的东西全部改成了叙述学。正是在经典叙事学转型时,我决定从发生学研究小说的形式技巧。于是我讲了小说课,作家中反响很好,在鲁迅文学院座谈时赵中月、刘岸几位作家朋友多次索要讲义。当时有两个刊物提出来连载,我没时间整理讲义,因此谢绝了。没想时间一下过去了十二年。今天想来竟然是两个世纪的事情了,真是令人感叹。
2005年我决定在河南大学文学院开设小说诗学的课。这时候已是电脑选课,选课的有258位,共分两个班,开始几次课学生不足数,没想后来总是满满的两教室,听课人数估计超过400人,其中郭张彦,宋艳等研究生,从不缺席地听完这个系列课程。这时我的《小说技巧》讲义,一方面给学生讲课,一方面给《芙蓉》杂志连载,并得到各方面很好的反馈,黑龙江巴彦县,辽宁瓦房店,甘肃张掖的读者都问如何可以买到讲义,特别湖南的读者反应强烈,都认为是一本可以传下去的书。国庆后,王俊石先生打电话给我说,你在《芙蓉》连载的讲义,我每期都读并裁下来装订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小说教材,没有同类型的。我同俊石是好朋友,事先没告诉他在河南大学讲《小说技巧》。元旦时,俊石先生又告诉我,他给出版社报了一个选题。这时正好我讲义写完,已有三十多万字,回到北京我写了一简略的绪论,整理好一沓书稿时,便听到雪地中爆响的鞭炮,竟然举手便可以叩响2006年春节的门楣了。
在河南大学的一年,除了耿占春、肖开愚我们三人十天半月地聚会一次,每个礼拜我去上一次课,其余时间都在家里看书写作,三个多月里《小说技巧》写了20万字。《先锋文学理论》写了五万字。有时候一个礼拜连楼也不下。并非因为时间紧张,相反,我倒觉得比较轻松,不像往年拼命地写小说,那是一种心累。2005年我才写了三篇小说,我经常会躺在沙发上听黑暗中瓷器开片的声音,那是偶尔发出的金属质的亮光,让我心里悄悄地悸动一下。我的北京朋友王一川已调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很忙,总不忘了电话询问,《小说技巧》写了多少,先抽出一部分到理论刊物上发表。《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也是隔三差五地询问写作进度。好友书棋几乎每月都会从《小说月报》打电话来,我们俩总能在电话里畅所欲言地聊上一次,然后是感叹人生。百花社每有新的理论书出版,他和俊石都会给我寄来。寂寞中想念朋友,会让一些非常有质地东西从空气中漂浮起来,它是一丝一绺的灵魂的养料,它们轻咛一声都会涨开夜晚的黑暗,闪烁着人生草莹般的辉光。
这本书在《芙蓉》连载时,湖南作家朋友不断有信息传来。陈启文说,这本书非常好,我们要复印二三十份给兄弟们传看。沈念会把一些更细节的消息告诉我,说在网上作一些宣传,并且谈了他的感受说,过去写小说蒙蒙的,看了《小说技巧》连载,许多问题一下就明白了。湖南的作者都等着这本书呢。并认为会比一般的小说卖得好。岳阳有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凭墙、启文、闵和顺、李颖、祖保、望生、大鸣、沈念、刚强、建中、灵均等作家都非常团结,对文学有着宗教般的信仰。沈继安、艾湘涛、余三定虽在仕官阶层,也是一些极好的作家,湘涛给华容文学刊物支持6000元钱,三定我仅见过一面,为人的忠厚与为文的睿智都是让人感佩的。我相信厚均在他手下也是大有作为的。岳阳有一个蔡世平是岳阳文坛的幸运,他站在宣传部长的平台不遗余力地支持文学,他本人还是一个全国最优秀的词人之一。作为散文家,他把西部的金戈铁马和水乡柔情万种都写得很入骨。有这么一批人守卫在洞庭湖边,用他们的魂灵照亮水域,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鱼跃出水面。湖边一片芦苇墙,等待飞花吐絮的季节,白色的思想变化为遮天的云。我还能说什么呢?盼望那是一片艺术的天空,如果我的《小说技巧》能为故乡云层增加一滴雨水,滋润一片黑色的沃土,为水乡田野长出一棵庄稼,增添一点荣誉,我便万分的欣慰。我的一生艰辛多变,在很多地方流浪,但骨子里还是执著地为故乡做点儿什么,哪怕只有一篇小说流传,一段理论总结,重复一次地名,描绘一次山水,我个人的灵魂便可以在故乡的水土里洗礼,也就可以在乡土情结中复活一次。
这部书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小说技巧》当然是从作品的分析、总结出来,但中国并没有一个权威性选本,所以大量小说实例我选自美国大学的教材和新批评的小说权威选本,前者为《世界小说一百篇·美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后者为《小说鉴赏》。还有一些实例来源比较偏,估计读者难找到原作,我尽量依原著内容而高度压缩转述,这样读者和学生可以不必为找原著犯愁。有一些个别例子不好找,只好就个人创作举证,当然仅是几个很小的局部。这部看似简单的书,实际引证的理论书有好几百种,同时论文也是近二十年的心得,我尽量让该书传系和中西已有的小说著作区别开,其论说性、分析性语言是绝对的独特个性的显示。肯定会与众不同。感谢我的学生曹倩、郭祖莹、李宁等为我这本书稿所做的工作。放假的时候,同学们都问,刘老师,你的书什么时候出来。(止于新学期时,河南的作家、评论家在打电话问,你那本《小说技巧》的书啥时候出来呀,一定给兄弟们搞几本。)叶子女士经常关注我的写作,在北京为我搜集资料在此一并感谢。她和王洁把我的手稿装订成册,王洁每天背着它横越北京,在她办公的地方阅读。特别要提及的是我两位河南籍的小兄弟:冯炬明与王俭印,炬明是目前国土资源系统小说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俭印在北京十九中工作了十多年,我们俩几乎走遍了北京的所有书店,他们两个的情谊让我感动。我感受至深的是,这部书稿凝聚着文会许多心血,我写完一章,她利用晚上业余时间给我打印一章,并把电子文本发给《芙蓉》杂志。在北京飞雪的一个冬夜我去看望一个朋友,他很健谈,话里话外便觉出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欠他的。深夜我踩着雪花回家,清寒的思绪,在古城的街巷缠绕,在反思中,我突然悟出这个世界谁也没有亏欠你的,只有你亏负所有人的。哪怕是陌生人一次一个遥远的问候。由此而论,我亏欠俊石先生和家文先生(多次催要我的写结构的那一部分,他说准备写一部长篇,先要参照研究一下结构问题。)的便是车载斗量了。另外,我还要真挚地感谢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生汉先生,他在教学上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也许正好是这种感恩的心理,我就会更心平气和地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生命的力量。
刘恪
2006年春节于北京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