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6000000026

第26章 特大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案例——长三角(1)

在中国参与全球制造业生产体系布局调整的过程中,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都市圈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发达的交通网络、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不断领先的制度创新以及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人文资源等区域优势,成为国际产业资本在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技术层次上向中国推进时的首选地区,而制造业则是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重要领域。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产业资本在长三角大量聚集,一方面使长三角制造业随着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使长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同时也使得打造世界制造业基地成为长三角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在21世纪初,江苏、浙江、上海分别提出沿江开发战略、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和郊区工业发展战略,希望借此加快构筑各自的国际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进程。但我们也注意到,相对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来说,长三角的许多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核心制造技术和设计技术,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充当“长工”,在价值链的低端技术部门充当“全世界的转包合同商”。所以,鉴于制造业对长三角的重要意义和它目前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及竞争力现状,推动长三角制造业进一步发展迫在眉睫。长三角制造业必须尽快适应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充分利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带来的契机,提高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水平和企业自生能力及产业配套性,并适时由全球价值链中游的生产环节向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下游的品牌销售环节扩展,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并对制造业进行协调整合及区际分工,力求形成一种齿轮互动的关联局面,通过制造业的竞争、合作与空间转移,促进专业化市场和地方产业集群更深地嵌入全球价值链,逐步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加工增值能力,争取在国际产业价值链条的高端或重要环节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带动整个长三角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4.4.1 长三角都市圈制造业发展特色分析

制造业发展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调整,来促进产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行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其基本趋向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对机器设备等重化工业的需求,促成了一国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工业的建立,随着制造业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市场需求上升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向附加值更高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殷醒民,1999)。一般来说,制造业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

一是初级阶段,制造业内部结构以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稀缺性,使得早期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很大限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工业化过程都是从资本投入少、技术要求不很高的轻工业开始的。

二是重化工业化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制造业结构从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推进,这种现象通常称为重化工业化。日本的重化工业在整个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即从1955年的51%提高到1965年的64%以上,1975年更进一步提高到75%。前联邦德国重化工业部门(包括采矿业)在整个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比重由1950年的56.4%上升到1981年的73.80%,这是制造业结构转变的基本趋势。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对近20个国家的制造业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升级,消费品工业(轻工业)的比重逐步下降,而资本品工业(重化工业)的份额则逐步上升,二者的净产值之比即霍夫曼比值是逐步下降的。

三是高加工度化阶段。所谓“高加工度化”是指,无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会由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发展。“高加工度化”这一工业结构演化的规律是由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发现的。在这个阶段中,加工组装工业的发展大大超过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工业化的重心由以原材料工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过程逐步转向以高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为特征的深加工工业化过程。高加工度化阶段既是重化工业过程的深化,又是重化工业化和技术集约化演进的关键阶段(王岳平,2000)。现有文献对加工高度化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对一些部门下游行业与上游行业的比率进行粗略估算,如筱原三代平(1987)通过比较纺织与服装、服饰业,木材与木器、家具业,钢铁、有色冶金与各种机械工业,发现从1955~1975年之间,后一类工业的发展速度是前一类工业的2~4倍多,从而得出日本工业在这一时期的高加工度化趋势。王岳平(2000)也用相似的方法测度了中国1995~1997年工业产业加工高度化的趋势,得出中国产业发展不足的结论。二是直接用高加工度系数即加工制造业与原材料工业的比值来衡量,其中加工制造业包括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加工业和重加工业。郭克莎(1991)用高加工度系数测度了中国工业的加工高度化。

四是技术集约化阶段。随着工业结构的中心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原材料工业向组装工业的转移,工业的生产要素结构的中心也分别由劳动力到资金,再到技术的相应转移(即生产要素密集度转化规律);要顺利完成工业化过程,需要从第一产业中释放劳动力进入轻工业部门,需要积累足够的资金支持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开发和获得先进技术,促使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受需求的多层次性、供给的多样性以及分工细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国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并不必然沿着轻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化阶段、高加工度化阶段和技术集约化阶段依次演进,而有可能同时出现几个趋势。这也就是说,重化工业比例的提高、加工的深化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国制造业的升级的具体体现,可以并存。

当前,长三角制造业各行业的产值结构、劳动力投入及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反映出长三角制造业已经进入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化工业化阶段,并且与日本等国重化工业时期的产业结构相比,长三角最大的不同在于,重化工业得到加快发展的同时,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新技术条件下的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跨越式发展性质。这一制造业结构演化轨迹和发展层次既是长三角经济发展阶段、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的直接反映,也是长三角参与国际分工的直接结果。

从经济发展阶段上看,长三角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早期的结构转换,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意味着在国民经济摆脱农业制约、实现由轻工业中心向以重化工业中心转变的基础上,加工工业部门的比重不断增大,产品深度加工链条不断延长。同时,相对于劳动力投入,资金和技术进步成为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关键。长三角制造业的结构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

从需求结构看,2004年,长三角人均GDP为4025.47美元,其中上海为6682.17美元,江苏为2501.57美元,浙江为2892.66美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们对住宅、通讯、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用于重化工业产品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于是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成为高增长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化工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快速发展。所以,当居民消费结构从追求吃、穿升级为住、行时,制造业产业结构也要从轻工业化阶段向重化工业化阶段发展。

从供给结构看,长三角飞速发展的经济、良好的人居环境、开放的对外政策等使得本区域成为众多的高层次人才、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聚集地,再加上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和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使长三角制造业不仅能够获得重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而且能够得到促进加工程度不断提高的技术支持,从而使长三角制造业的结构演化同时呈现出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及技术集约化的趋势。

从国际分工因素看,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和国际制造业向长三角地区的转移,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积极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条,共享大型跨国公司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并保持与国际制造业的整体联系,引进发展较高技术水平。在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经营或形成产业配套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业结构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产业层次不断升级。

制造业结构演化主要表现为具体行业的此消彼长,因此,分析长三角制造业各部门的产值变化、劳动力就业比例变化及出口结构变化,可以得出制造业结构演化的轨迹和发展趋势。

在进行部门分析时,参照国家统计局对相关指标的解释及国际产业分类方法,把制造业各部门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轻制造业,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制造业。如果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1)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制造业,主要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等。(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包括家具制造业、文体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第二类是重制造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制造业。如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1)原材料重制造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制造业。主要包括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重加工制造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的制造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重加工制造业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一起与原材料重制造业构成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

(1)产值结构分析

制造业各行业的产值比重变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一般趋势,通过观察各行业在不同时期的增减变动,可以发现其中的发展行业和衰退行业,进而推断出制造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未来的调整方向。对长三角制造业的产值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当前长三角制造业呈现如下趋势:

第一,重化工业趋势。2000~2004年,长三角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54.95%提高到2004年的64.58%,5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其平均环比发展速度达30.22%,比工业环比增速26.03%高出4.19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从62.19%升至72.95%,江苏从56.78%升至66.80%,而浙江的重工业比重相对较低,但仍在波动中上升,特别是2004年首次超过轻工业达到54.00%。与此对应,同期长三角轻工业比例则出现了持续下降。从目前发达国家重化工业比率一般都在60%~65%的水平看,长三角重化工业维持在60%以上的空间运行,初步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而且从轻重工业的霍夫曼比率的变化趋势看,长三角从2000年的0.81降到2004年的0.56,虽然2003年该比率略有反弹,升至0.64,但整体上还是趋于下降的。所以,长三角目前走势符合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霍夫曼比率不断下降的重化工业化规律。虽然,长三角重工业比例略低于全国重工业比例,但是二者的差距2004年已缩小为1.95%,这与该区域轻工业比较发达的技术传统密不可分,同时也意味着,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制造业的转移,该区域的重工业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其重化工业化水平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时间段,长三角重制造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63.35%、65.96%和70.98%,其增长来源于中间产品中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塑料制造业,资本品中的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9个行业的增长率为12.5%,特别是技术密集度比较高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长三角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5的4.73%升至2000年的9.04%,2004年又进一步升高到14.56%,10年间持续增长了9.83个百分点。说明中间产品投入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长三角制造业结构升级、趋向重化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二,高加工度化趋势。列出的产值结构看,长三角制造业高加工度化趋势明显。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各行业的情况来看,产出结构的变动趋势与制造业高加工度化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整体上看,1995~2004年,长三角的原材料重制造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在全部制造业中所占份额显著下降,分别从1995年的15.67%、30.31%降至2004年的15.18%、22.44%,而同期重加工制造业的比例则持续上升,从47.68%升至55.80%,增长了8.12个百分点。从各部门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来看,长三角制造业内部行业的增长格局是:重加工制造业>原材料重制造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进一步分析各行业产值比重变化,可以看出带动长三角制造业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升级的优势产业,它们分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中的烟草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中的家具制造业;原材料重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塑料制造业;重加工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长三角制造业的高加工度化趋势还可以直接从其高加工度化系数体现出来。2004年,长三角制造业的高加工度化系数为4.05,比1995年系数高出0.67.分地区来看,江苏、浙江、上海的高加工度化系数分别从3.66升至3.86、从3.62升至4.47、从2.77到3.98,其中浙江的高加工度化程度在两省一市中最高,系数在2002年曾高达5.33,江苏的最高值为2002年的4.34,上海的最高值为2003年的4.18.因此,虽然长三角制造业的高加工度化系数年度之间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说明该区域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高加工度化发展趋向。

因此,从产值结构、高加工度化系数的变动状况可以看出,长三角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出现了由原料型向加工型的转变,表明了该区域制造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趋势。

第三,技术集约化趋势。从不同年份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最高的前10个部门的变化可以看出,1995~2004年,纺织业在长三角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并从第一大产业降为第二大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4.73%升至2004年的14.56%,并在2004年代替纺织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代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进入前10大产业部门;其余7个产业部门的排序及产值比重变化不大。10年间制造业部门结构的比重次序变化说明,长三角制造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地位不断下降,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下,技术集约化已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向。

从1995~2004年长三角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比重增减情况可以看出:

第一,劳动力正在由轻工业向重工业流动。1995~2004年,长三角重制造业平均吸纳的劳动力比重从58.37%增长到58.46%,而轻制造业则从40.53%降到39.35%。重制造业中劳动力份额上升部门增加的劳动力比重为10.59%,轻制造业为6.66%。分地区来看:(1)上海重制造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增加最多,从1995年占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59.7%升至2004年的65.68%,相应地,轻制造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则从38.75%降到33.33%。2004年与1995年相比,重制造业中劳动力份额上升部门增加的劳动力比重为17.93%,轻制造业为6.57%,两者相差11.36个百分点。而且上海6个装备制造业中,就业比重上升的部门有4个,分别为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四个部门增加的劳动力人数占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14.87%。这再次印证了前文的分析,即上海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化工业化水平较高。(2)江苏重制造业吸纳的就业比重在1995年就达到60.06%,2000年小幅调整到58.61%,2004年又重新升至59.09%。2004年与1995年相比,重制造业中劳动力份额上升部门增加的劳动力比重为12.42%,轻制造业为6.71%,两者相差5.71个百分点。(3)虽然浙江重制造业就业比重从1995年的55.36%降为2000年的53.88%,2004年又降为50.61%,呈现下降趋势,但仍超过轻制造业。2004年与1995年相比,重制造业中劳动力份额上升部门增加的劳动力比重为6.68%,轻制造业为5.91%。

第二,劳动力正在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组装工业流动。与1995年相比,2004年长三角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和重加工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分别提高了0.7和6.03个百分点,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和原材料重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则分别减少了1.58和5.94个百分点。其中,重加工制造业中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6个部门的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增加的劳动力占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10.59%;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中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3个部门增加的劳动力比重为1.26个百分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中加工程度较深的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了4.94个百分点,而作为服装业原材料的纺织业就业人数则下降了4.03个百分点;原材料重制造业4个部门的劳动力都在持续下降。因此,1995~2004年,长三角制造业加工组装部门劳动力比重总体增加,而原材料部门的劳动力比重明显减少,劳动力从原材料部门不断向加工组装部门转移,这一事实揭示出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高加工度化趋势。

第三,劳动力正在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流动。1995~2004年,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装备制造业吸纳的劳动力比重持续增加,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吸纳的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增幅最大,从3.00%升至7.89%,而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则不断下降,且降幅较大。一般来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增加更多的劳动力,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则使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要素投入大大减少。所以根据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的事实可以判断,在长三角制造业产业结构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份额正在逐步提高,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则在下降,长三角制造业正在向技术集约化方向发展。

因此,制造业结构的变化促使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制造业部门转移。

(3)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一国出口商品结构是制造业体系的反映,其变动反映了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趋势。如果制造业出现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的趋势,其出口结构中重化工业产品、深加工产品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就会相应增加。因此,分析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是了解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演化轨迹及变动趋势的重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出口规模越来越大,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而且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加工程度较深的工业制成品已经成为出口商品中的绝对主体。1998年至2004年,初级产品的比重从6.73%降到3.07%,工业制成品则从93.27%上升到96.93%,平均环比增长速度为33.08%,比初级产品的平均环比增速高出16.99个百分点。其中,江苏工业制成品金额和比重在两省一市中都最高,2004年为861.1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8.42%;浙江工业制成品金额和比重在两省一市中最低,2004年为549.40亿美元,占出口商品总额的94.48%;上海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金额和比重在两省一市居中,2004年出口713.82亿美元,占出口商品总额的97.09%。

81998~2004年江苏重化工业产品出口金额及比重上海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结构变动趋势与江苏相类似。重化工业产品与轻工业产品出口变动趋势相同,其中重化工业产品出口呈增长之势,从1998年的60.91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449.83亿美元,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40.18%升至63.02%,年均增长41.16%;轻工业产品出口比重则从1998年的59.82%降为2004年的36.98%。这同样体现了上海比江苏更高水平的重化工业化制造业结构。在上海工业制成品的各项出口产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也是持续的大幅度增长,从1998年的51.01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421.31亿美元,年均增长43.96%,制成品出口比重从33.65%升至59.9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8.02%增长到57.31%。这也说明上海的出口贸易结构已经由轻纺工业为主转向以加工度更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通过对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比较以及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反映出长三角制造业产业链延长,生产更加“迂回”,出现高加工度化趋势。(2)以重化工业产品为主的制成品出口结构体现出长三角正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3)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的迅猛增长和在出口总额中主导地位的确立,说明长三角制造业体系的高度化演化轨迹与发展走向。

(4)长三角制造业经济效益分析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制造业主力的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经济效益水平将直接影响着长三角制造业的整体效益水平。下面将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益水平,以此判断该区域制造业结构转型是否能带来制造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经济效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选取了以下10个与产业经济效益紧密相关的、能从统计年鉴上直接或通过计算得到的统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产值利税率(x[,1])、销售利税率(x[,2])、工业增加值率(x[,3])、总资产贡献率(x[,4])、资产负债率(x[,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x[,6])、成本费用利润率(x[,7])、全员劳动生产率(x[,8])、产销率(x[,9])和市场占有率(x[,10])。

其中:

①产值利税率(Ratio of Profits and Taxes to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该指标反映工业总产值的效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产值利税率(%)=利税总额/工业总产值×100%

②销售利税率(Ratio of Profits and Taxes to Sales),该指标反映产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是体现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税率(%)=利税总额/产业销售收入×100%

③工业增加值率(Ratio of Value Added to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100%

④总资产贡献率(Ratio of Total Assets to Industrial Output Value),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金总额×100%

其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⑤资产负债率(Assets-Liability Ratio),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⑥流动资产周转次数(Number of Times of Annual of Turnover Circulating Funds),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⑦成本费用利润率(Ratio of Profits to Industrial),反映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

⑧全员劳动生产率(Overall Labor Productivity),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⑨产销率(Proportion of Products Sold),该指标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现价)×100%

⑩市场占有率(Share of Market),该指标反映了区域产业在全国同产业中的地位,体现了区域产业的市场扩张能力。一般来说,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与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对应。计算公式为:

市场占有率(%)=区域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全国相应产业产品销售收入×100%

根据2006年江苏、上海与浙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了2005年30个制造业行业上述10个指标的具体数值,长三角的数值为两省一市各具体行业的算术平均数。

由于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其他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在分析时无疑会夸大该指标的作用,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首先应对整理计算出来的长三角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将无量纲化数据输入SPSS11.5软件运算,得到各指标的特征根及其方差贡献率。由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92.88%,因此,用前3个主成分的变化基本可以代表10个原始变量的变化,其反映长三角制造业经济效益的可靠性达92.88%。

第一个主成分F[,1]在产值利税率、销售利税率、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中承担较大载荷,它集中反映了制造业的利润创造能力,因此可界定为利润创造因子。

第二个主成分F[,2]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上具有较大载荷,可将其界定为资产管理因子。

第三个主成分F[,3]在市场占有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量,可将其界定为市场拓展因子。

利用主成分分值表可以得到长三角制造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得分排序结果。

主成分123产值利税率0.991-0.118-0.038销售利税率0.990-0.122-0.032工业增加值率0.955-0.2680.021总资产贡献率0.9830.097-0.049资产负债率-0.930-0.1660.07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次)-0.1560.961-0.035成本费用率0.990-0.0970.002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0.9760.0630.003产销率0.5400.320-0.492市场占有率-0.2190.0190.925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旋转法:按卡塞尔标准化准则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在4次迭代后收敛。

第一,长三角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总体欠佳。从利润创造因子看,长三角共有5个行业的利润创造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占16.67%;从资产管理因子看,共有13个行业的资产管理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占43.33%;从市场拓展因子看,共有14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高于平均水平,占46.7%;从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看,共有6个制造业的经济效益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占20.00%。因此,无论是用各分指标来衡量还是用综合评价指标来测度,除烟草加工业外,长三角制造业的经济效益都不是很高。

第二,轻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优于重制造业。长三角制造业经济效益最好的十大行业依次为: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纺织业和医药制造业,除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属于重制造业外,其余7个行业都是轻制造业,而且轻制造业又包揽了前5名中的4名,资金、技术含量较高的重制造业无论是名次还是从进入前5名或前10名的数量来看,都落后或少于轻制造业。轻、重制造业在分指标中的分布也具有类似的特征。这说明长三角轻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总体上要好于重制造业。

第三,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综合得分的排序情况看,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6大装备制造业分别排在第6、第7、第18、第24、第25和第26位,没有一个行业进入前5名。装备制造业在三个分指标的排名情况也不理想:在利润创造能力方面,既没有一个行业的得分超过平均水平,也没有一个行业进入前5名,在30个行业的排序中分别位居第6、第8、第13、第16、第23和第28位;在资产管理方面,6大行业分别排在第11、第13、第22、第23、第25和第28位,虽然有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两个行业的得分在平均水平之上,但名次仍然未进入前10名;在市场拓展能力方面,6大行业分别排在第5、第10、第12、第15、第16和第22位,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得分大于零,优于平均水平。这与装备制造业的作用和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迫在眉睫。

第四,加工度较高的制造业行业经济效益表现一般。从利润创造能力最强的前10位行业来看,加工度较高的行业有4个,而加工度相对较低的行业有6个;在前5位行业中,低加工度行业有4个,而高加工行业仅有1个;在资产管理方面,高加工度行业分别有3个和2个进入前10强和前5强,明显少于低加工度行业的数量;在市场拓展能力方面,高加工度行业进入前10强与前5强行业的数量刚好与资产管理能力相反,高加工度行业明显优于低加工度行业;在综合效益评价中,二者在前10强中的行业数量旗鼓相当,但在前5强中,高加工行业仅有1个进入前5名,而低加工度行业则有4个进入前5名。因此,综合起来看,高加工度行业的经济效益总体上略逊于低加工度行业。

第五,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低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果把轻制造业中的医药制造业和重制造业看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话,那么从要素密集度来看,在进入经济效益综合排名前10强的行业中,除了石油加工、炼焦及燃料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外,其他6个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综合经济效益较好的前5个行业中,则只有石油加工、炼焦及燃料加工业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在利润创造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及市场拓展能力三个分指标中,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进入前10强或前5强行业的数量较少,而且排名也较靠后。如果从10个原始指标的平均水平来看,17个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除了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上稍有优势外,在其他的9项指标上则无一例外地低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此,从总体上看,虽然长三角制造业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也完成了由低加工度化向高加工度化、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的转化,但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却没有相应提高,2005年其经济效益仍落后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因此,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日益深化,长三角制造业要想改变目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实现向“微笑曲线”两端的攀升,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就必须着力改善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益状况,推动制造业持续发展。

同类推荐
  • 国际市场营销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同样性能和价格的商品的时候,“美国制造”这个标签往往是决定他们取舍的微妙因素,这就是本土品牌的价值。
  • 中国经济盛世背后

    中国经济盛世背后

    在主旋律的宣传下,我们听惯了几十年来中国高速发展的种种成果,听惯了“大国崛起”,听惯了“民族复兴”。然而,在这一切华丽表象的背后,我们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真的活在盛世吗?盛世又是什么样的?盛世真的那么幸福吗?从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人手,分析了当今中国经济盛世背后的诸多问题,指明了我们与世界存在的巨大差距,告诉了人们盛世背后的冰冷真相。盛世与否并不重要,改善民生,让每个人过得更好才是政府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 改变财运的21堂必修课

    改变财运的21堂必修课

    本书内容分为21堂课,并将21堂课的内容划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取名为《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财富》,包括6堂课,主要介绍增加收入、创造财富的6大财富观念。第二部分取名为《学习方法,为赚钱做准备》,包括7堂课,主要教授创造财富必须具备的方法。第三部分取名为《开始行动,去赚更多的钱》,包括8堂课,从开始投资、树立信用、利用现有资源、谋划一份不在职收入、钱不能只存银行、和气生财、坚持做创富应该做的事、科学消费等各个方面介绍增加收入的方法。
  • 永续赢利

    永续赢利

    本书结合大量的案例,实证了成功企业的永续赢利秘诀,分析了失败企业的败局根源,总结归纳出在目前状况下,企业持续发展、持续获利的22条经营秘诀。
  •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初步答案可以肯定为,是浙江商人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然而,浙商的崛起又是凭着什么呢?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因此,要探究浙商崛起的原因,必须从浙商与其他区域内的商人群体的比较分析中来展开。为什么“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步,“五低”起飞(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低)的浙商,会成为全国第一创富集团?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咱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热门推荐
  • 幻淘宝店

    幻淘宝店

    一次奇幻的经历使他误入了一个魔幻淘宝店,从此他的人生变得不平凡了......
  • 焰血烂漫

    焰血烂漫

    “灵殇”是异界与人界的结晶产物,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和迅速衰弱的弱点。自古以撒大陆的人们创造了“缚咒带”来束缚灵殇,将他们作为公会战斗力。作为众灵殇之一,不愿受束缚的薛焰彦,自幼身上就拥有让所有人想将她占为己有的特异气场。在被人一路“追杀”的“逃亡”中,她邂逅了改变了她一生的地方和人。
  • 不可一世录

    不可一世录

    战神归来天下乱,不可一世为她战。…………
  • 万道焚仙

    万道焚仙

    剑动山河,拳碎星空。是逆天而起,还是沦落红尘。这个世界有仙道玄门,妖族盘踞,魔域蠢蠢欲动,手握诸天神兵毁天灭地,仙家道法显无上神威。冰封万载的遗孤,万世布局的黑手,小小少年崛起于微末,镇诸天万敌,谱写不败的神话。
  • 许你一段良辰美意

    许你一段良辰美意

    洞房花烛夜,他紧握着她的小手“我们之间有太多的坎坷,但现在,我会紧握着你的手,说‘许你一段良辰美意’。”烛光下的她幸福的笑了。
  • 幽冥戒指

    幽冥戒指

    西游后续,前序姻缘,孙大圣收徒,大闹天宫阴谋论与再生
  • 檬系

    檬系

    她本可以不顾一切,平凡生活就是了,偏偏,他不愿放过他,哦,还有他们,“好啊,那我奉陪到底。”一抹笑勾上嘴角【(⊙v⊙)】
  • 杀破西天如来

    杀破西天如来

    周伦杰天生瘫痪,失去全部记忆,是人间的可怜虫,但他又是上天的宠儿,仙界的一只壁虎下界投胎,恰恰投到他的身上,使他得以修习仙界绝学“天残变”,从此踏入漫漫修真旅途,一路遇神杀神,遇鬼杀鬼,不断地创造出修真界的奇迹和崭新的历史,终于,他成为了神仙,进入了传说中的天堂——仙界,然而,踏入仙界之后他才发现,仙界并不是天堂,而是地狱,这一次,他要面对且要击败的强大对手是仙界中不可一世的巨人——西天如来佛祖及其情人观音菩萨,周伦杰能否遇佛杀佛呢-----颠覆传统玄幻小说的全新之作《杀破西天如来》梦幻登场!
  • 霸道弟弟独宠我

    霸道弟弟独宠我

    遇见你,爱上你,没有一样是我可以控制的,但既然爱上,我便没有理由退缩。爱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初遇那年9岁的女孩对7岁的男孩说“别怕以后你就是我弟弟了,我会好好保护你,爱护你的。”男孩看着这个抱着自己不放的,却让自己没有半分讨厌的女孩说:“你那喜欢我吗?”女孩看着男孩的眼睛好亮好亮然后就没有东南西北了,只能懵懂的回答:”我喜欢你."男孩开心的笑了,从此开始了扮猪吃老虎的戏码。
  • 雪羽之恋

    雪羽之恋

    她是云中国的公主,人们称他为雪羽女神。他是云中国的王子,人们称他为光之神。她和他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一天比一天深,但在第二次与邪灵的大战,他为了保护她掉进了通往人界的通道,再无音讯......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