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的平均寿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原始社会时祖先的平均寿命只有22岁。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前,历经4000多年,约有67个王朝,446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2岁。解放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将近1倍,1985年已提高到68.92岁,现在已接近70岁。如果全国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计算,1999年年底已达到10.1%,2000年将达到11%,2025年将达到20%,预计2050年将达到增长高峰,总数将突破4亿。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一)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
人体内外环境:一般来说,农村无污染,空气新鲜,而城市特别是工矿区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环境被污染,恶化了的自然环境,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体内环境:人类寿命除与外部环境有关外,还有人体内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内环境通过损伤、负荷、疾病等方式影响寿命。
遗传因素:遗传对寿命的影响,在长寿者身上体现得比较突出。一般来说,父母寿命高的,其子女寿命也长。
饮食、营养因素:我国内地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大都为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多蔬菜类型。
心理(或精神)因素:人的心理、情绪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下的人,往往容易罹患疾病。相反,乐观、豁达和坚毅无畏的精神,则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生活方式因素: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是世界上人类最大的死亡原因。
疾病因素:疾病是影响寿命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家庭因素: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家庭环境的优劣,特别是夫妻感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寿命。
性别因素:寿命与性别有明显的关系。女性寿命比男性长,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
职业因素:寿命与从事的职业也有关。从事危险性职业的人死亡率高,寿命短,如飞机驾驶员死亡率高;从事放射线研究工作的人员寿命短等。
(二)活过90岁人的共同特点
很少看病:很少住在养老院,在中年时未遭受重大疾病,也没有罹患老年痴呆症。
生理特征:身材中等,平均身高男性为171厘米,女性157厘米。
天赋较高:对于时事相当感兴趣,理解力高,且拥有良好的记忆力。
(三)长寿十要诀
1.情态开朗,恬淡虚无;
2.当有嗜好,但不嗜求;
3.性欲宜节,养精宜足;
4.睡眠卫生,亦要讲究;
5.适量运动,掌握恰当;
6.饮食宜节,切勿偏求;
7.衣着宽暖,寒暑适宜;
8.居处安静,阳光充足;
9.定期查体,防微杜渐;
10.服用药物,不可滥投。
(四)揭开日本国长寿之谜
长寿大忌:饱食、吸烟、嗜盐。
推行“减盐运动”,克服“生活习惯病”。20世纪60—70年代,长野县人均每天吃盐17克以上。
有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
用脑越多,寿命越长。科学家作过这样的试验,他们将73位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的老人分成三组: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监视组。结果表明,勤于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3年后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健在。而思维迟钝组死亡人数达12.5%,受人监视组死亡人数达37.5%。
日本科学家对200名20—70岁的人进行实验观察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60岁时其思维能力仍很敏捷;而年方30就不愿多动脑的人,其脑细胞功能在急剧下降。西方科学家对16世纪以后欧美出现的400名杰出人物进行寿命研究,这400人中寿命最长的是那些大量用脑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平均寿命79岁以上。如瓦特83岁,巴甫洛夫79岁,罗素98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文化程度与死亡率有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患结核病、肺炎、流感、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死亡偏低。文化素养高为何能延年益寿?英国科学家柯基斯等人分析了大量资料后认为,人体的衰老主要是脑细胞的死亡。
(五)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
21世纪的健康新概念:健康就是战斗力、生产力。21世纪是长寿时代。21世纪会吃会喝才健康。
日本在二战后全国平均寿命才45岁,那个时候瑞典平均寿命70岁。但经过了四五十年,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一长寿的国家,2004年年底平均81.9岁,连续4年世界第一,瑞典才79岁。为什么呢?
第一锻炼身体,第二注重营养。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现在许多日本人的身体状况、体能比我们好,已经得到验证。日本人喜欢吃鱼,日本是生产鱼最多的国家,产量世界第一,还从别的国家进口鱼,日本人每人每年平均吃鱼100公斤以上。
21世纪心理健康最重要。有人一夜暴富由穷人变成了富人,由富人变成了狂人,由狂人变成罪人,人狂有祸。所以21世纪的健康有四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综合起来就是社会健康。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
正常老年人的脑细胞树突、树突长度和分枝数,都明显地胜过中年人。而树突最少的是因衰老而死亡的老人。美国纽约大学及一些医科、牙科大学的康复中心,通过研究与治病实践,也清楚看到“大脑许多失去的功能都可以自行恢复,即使是脑重伤已多年的病人,也能有所改进”。总之,现已清楚看到,脑细胞能自行修复与再生。那么,如何能促进其更好地再生,使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呢?
1.在学习与工作中运用大脑。德国的约瑟夫·雅各布斯,在他满100周岁只差10天时,在法兰克福的一所大学,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美国《考察家报》的女编辑奥德利·斯塔伯特,1995年在岗位上度过了她的100岁生日,仍顽强地工作着。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我国享誉中外的老画家朱屺瞻,在他105岁时,仍每天作一幅画。他习惯站立作画,一站就是3个小时,且从90岁起,每隔5年举办一次新作品展览。
2.立志。所谓立志,就是要有斗志,有追求,有上进心。
3.培养良好的心境。人若有意识地去吃苦,在苦中锻炼,情况就会相反,获得快乐和健康。
4.积极锻炼。每天要保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但要因人而异,不要盲目加大运动量。
5.左手摇扇。老年人脑溢血发生部位大多在右脑半球,就是支配左侧肢体活动的右脑半球血管得不到锻炼而显得比较脆弱之故。左手摇扇可防脑溢血。多数人长期习惯用右手,而使左手运动少,致使右脑半球缺乏锻炼。
二、对健康生活的提示
(一)身体正常的提示
每日体温波动不应超过1℃;安静时每分钟脉搏在72次左右;正常成年人呼吸每分钟16~20次;大便定时,每天1~2次;一昼夜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女性的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超过15天时为异常;成年人的睡眠6—8小时左右为正常。
(二)肥胖的标准
男性体内脂肪超过20%,女性超过28%为肥胖。确定的方法为;男性标准体重(千克)等于身高(厘米)减105,女性为身高减100。超过10%为偏重,超过20%—30%为肥胖。肌肉特别发达者不在此列。
(三)血压的正常值
血压是血液施加于血管内壁的压力,它随着年龄而变化,而且因人而异,通常在休息或睡眠时下降,而在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升高。收缩压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为血压正常值。如果经多次重复测量,血压都高于140\90(收缩压\舒张压),则需要小心高血压病。
(四)怎样测量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频率,婴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每分钟70—80次。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时则脉搏减慢。
测量脉搏最方便和常用的是靠拇指测手腕上的挠动脉,其次是测靠近外耳道处的颞动脉和颈部两侧的颈动脉。动脉要在安静的情况下测量,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排按在动脉上,以能摸到脉搏跳动为准,每次要测量1分钟。正常脉搏的节律规则,搏动力量均匀。如脉动的节律不整齐时,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五)血脂的正常含量
正常人的血脂含量(单位:毫克100毫升)如下:
脂类总量,400—700毫克(平均500毫克)。
甘油三脂10—160毫克(平均100毫克)。
胆固醇150—250毫克(平均200毫克)。
膳食中脂肪对血脂含量影响很大。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可暂时性大幅度上升,经过3—6小时后,趋于正常。
脂肪代谢不正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痢、脂肪肝、肥胖症、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症。
(六)心电图的用处
一般来说,心电图可以识别出各种心律不齐,可以诊断心房、心室肥大,可以诊断心包炎、心肌炎及心肌病等。
在没有条件进行生化测定的情况下,低血钾、高血钾及低血钙在心电图上均有特异的改变,为治疗赢得时间。
另外,药物对心肌是否有影响,也可以通过心电图的检查得到反映。如治疗心力衰竭的洋地黄是否达到治疗效果,就可从心电图上反映出来。
(七)脑电图检查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脑电图检查前一天要洗头,且不能使用发油。
检查前24小时要停止服用镇静剂,及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八)清晨浮肿预示疾病
早晨醒后出现浮肿,且以头面部为主,特别是眼睑浮肿明显,提示肾脏病变;全身浮肿不见消失,多由心脏病引起;贫血病人也可出现清晨浮肿,但程度相对较轻。
(九)中风的先兆
当血凝块或堵塞的血管使大脑供血的血流切断时,就会出现中风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95%的中风患者会出现以下的早期信号:
1.麻木感。一只手臂,一条腿或脸部的一侧突然产生麻木感。
2.瞬间说话困难。
3.瞬间视力丧失,仅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
4.晕眩、行动不稳和突然跌倒。
5.不同寻常的剧烈头痛,昏昏欲睡,恶心和呕吐。
6.个性习惯的突然变化,判断能力下降,异常健忘等。如出现上述信号,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发生意外。一旦确认后,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十)心血管病的预防
1.测量血压,掌握情况。如发现血压有增高的情况,应请医生查明原因和指导治疗,防止血压持续性增高。
2.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的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不暴饮暴食。
3.不动烟酒。酒精和烟碱可加速血管硬化,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
4.口轻味淡,少吃咸盐。
血液中钠的含量高,可导致高血压,应养成少吃盐的良好习惯。
5.劳逸结合,加强锻炼。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疲劳可引起心血管病,每天参加适当的锻炼可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
(十一)心肌梗死的预防
心肌梗死是严重的疾病,发病以午夜1时左右最为集中,其死亡率高达10%—15%。其症状是胸部持续疼痛,并扩散到两臂、腹部、肩胛骨之间和下颚;胸腔常有一种强烈的闷压及火辣辣的感觉:突然出现虚脱,脸色苍白无血色,额头、上唇等出冷汗,但并未失去知觉;呼吸困难,不得不坐下或躺下。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情绪波动,不要过度兴奋激动,不要暴饮暴食,少荤多素,不宜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和强体力劳动,禁烟酒。
夜间入睡时,将头位床脚垫高5—10厘米,可使心脏负荷减少,对预防心肌梗塞有积极的作用。
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或与潘生丁合用),也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十二)心脏病的隐匿症状
有时心脏病并没有典型症状,而是表现为其他部位的不适,这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1.牙痛。有少数人心绞痛发作时表现为牙痛。因此,中老年人如发生牙痛,尤其是伴有胸闷不适,或大汗淋漓时,要考虑是否是心绞痛发作,应及时处理。
2.下肢浮肿。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常是心脏病的症状,应及早求医。
3.肩痛。有时心脏病也可表现为肩痛,特别是肩痛与气候有关,且表现为左肩、左手臂内侧阵发性酸痛。所以,中老年人左肩疼痛,应就医确诊。
4.长期持续打鼾。长期持续打鼾的中老年人要留意心血管疾病。
5.耳鸣。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心脏病人在早期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所以,中老年人若频繁耳鸣,应去医院检查。
(十三)心脏病人十不宜
1.不宜过度劳累。过度劳累或超量运动,会使心功能负担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起旧病复发。
2.不宜精神激动。发怒或大喜时,会增加心脏负担。
3.不宜大量饮水。一次喝多量的饮料和水,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并可影响心脏跳动。
4.不宜饮食过饱。饮食过饱,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到肠胃,使冠状动脉供血减少,从而诱发心脏病。
5.不宜吸烟。
6.不宜饮酒无度。酒中的乙醇使神经中枢兴奋,心跳加快,容易引起心脏病复发。
7.不宜嗜食辛辣食物。辣椒、胡椒、生姜、葱、蒜等刺激性食物,均能使神经兴奋,促使心跳加快。
8.菜肴不宜过咸。食盐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会使心脏负担加重。
9.不宜贪美味佳肴和油腻食物。
10.不宜受寒。受到寒冷刺激,心率加快,易导致心脏病复发。
三、古代养生
养生保健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孔子曾经说:“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其乎?”指出人的寿命取决于自我保养状况,养生应有规律。老子提出养生的核心是“顺乎自然”,强调“静”是养生治身的根本。并告诫人们要拒利诱惑,不奢求,知足常乐,则身心健康,可得天年。庄子则突出“恬淡虚无”、“任乎自我在”。强调养生要精神安静、人本自然,不劳伤形体,也不耗损精气。孟子提出了“养心莫善于寡欲”的修身养性的观点。荀子强调,养生要有充足营养、坚持运动、适应天然时令变化。还提出以礼节制诸欲,治气养心。管仲主张,静怡愉以养心神。认为“静胜躁”,“静则得之,躁则失之”。提倡“老则长虑”,若老人不常动脑思考,就会变得呆钝,促使衰老。
(一)精神调摄
祖国医学历来强调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先提出了“神形相因”之说,认为人类的形体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有益于身心健康。不良的精神刺激,则可使人致病,损身折寿。清代名医丁其誉曾说过:“善养生者,先养神,次养形,养神莫要于恬淡虚无,病安得生。”这里形是指身体是本,神是生命的主宰,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产生神。
1.神志与脏腑的关系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和怒、喜、思、悲、恐五志是一致的,二者合称为情志,均是五脏所主宰。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其物质基础是由五脏所化生出来的。
2.精神调摄的方法
①清心寡欲
养生先养心,养心必清心。“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善养生者,不有太急,须要三全寡嗜欲,精全寡言语,气全寡思虑”。
②舒畅情志
古人十分重视舒畅情志。认为情志畅达可健身延年,情志不快则能损寿。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从诸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五事”和悦心“十乐”。五事即:“静坐第一,观书第二,看山水草花木第三,与良朋讲论第四,教子弟第五。”十乐即:“谈义理字,学法贴字,澄心静坐,益友清淡,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③疏导劝慰
疏导劝慰是心理治疗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灵枢·师传》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说的是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疏导劝慰,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④以情胜情
以情胜情是中医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它是根据七情的阴阳、五行,采用激起一种情志以针对性地抑制另一种致病的情志活动,从而改善或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名人养生
老子的养生方法:他认为应该“淡泊无为,少私寡欲,返璞归真。”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总之,老子对后世道教养生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理论到实践都可以找到老子的影子。
孔子的养生观:“仁者寿”,是孔子论养生的总纲。什么样的人是“仁者”?就是“仁爱”、“仁厚”、“仁义”的人。孔子谈人格修养,讲了三个重点:“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说:“真正有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真正仁爱的人,不因环境不好而动摇,不患得患失,没有忧烦;真正勇敢的人,坚持正义,为人民做好事,没有什么可怕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是孔子的名言。君子(仁者)襟怀开朗,无论得意或失意的时候,都是乐观的,不骄不躁,“不怨天,不尤人”。小人处世以自己为中心,以求利为半径,总觉得自己吃亏,所以心理上常是苦闷的。“君子坦荡荡”早已深入人心。在孔子身后1500年的五代,人们塑造了布袋和尚(俗称“弥勒佛”),整天笑呵呵地,该是“君子坦荡荡”的典型形象。
孔子更对老年人谆谆告诫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个“得”字不外逐名逐利,岁数越大,越应警惕。
孔子的养生学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心情快乐。二是修身养性。三是仁德长寿。四是食无求饱。五是爱好音乐。
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孔子仍活到了73岁,是长寿的。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孔子对饮食的质量和卫生也很讲究,特别是在晚年,他曾有“八不食”的习惯,用现在的饮食、保健卫生观点来看,大部分还是正确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孔子的“八不食”分为三类:一是色味方面,食物变了颜色不吃,变了味不吃。二是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不时新的蔬菜不吃,不新鲜的鱼和肉不吃。三是制作方面,作料放得不当的菜肴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从市场上买回的酒和熟肉不吃。他还很讲究吃相,他说:“食不言,寝不语。”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的“孔子枕中散”就是用石菖蒲、远志、龟板、龙骨配伍而成的,具有镇静安神、开窍益智之功。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礼记》中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墙堵焉”。他又喜欢驾车,经常驾车外出,游览大自然的风光。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技艺作为教学内容。对“六艺”中的“乐”,他也有着很深的研究。孔子不但自己将文体活动当成养生之法,而且把它传播给自己的数千名弟子。
彭祖不老人生的故事:相传彭祖是我国古代最长寿的人,活了800多岁。据《史记》中《五帝本纪·列仙传·彭祖传》记载:彭祖是上古时候一个名叫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他姓钱名铿,黄帝之孙。葛洪《神仙传》云,“彭祖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惟以养生活身为事。”其养生术主要是“闭气纳息,从旦至午,乃危坐拭目,按摩全身,舐唇咽唾,服气数十。”彭祖的养生之道,重视饮食保健。
著名神医华佗的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有效的养生运动。三国时代著名的医生华佗,是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养生专家。
养生家葛洪的养生法:葛洪的长生之方——“内修外养”;道家生命之钥——“行善积德”。葛洪《论仙》说:“人希望成为地仙(长寿),要立三百善;成天仙(享尽天年),则要立一千二百善。”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更认为:虽有999善,一善未满,中途为利所动,皆弃前功,故行善积德,必须全心全意,全无私。
孙思邈的养生妙法:他是我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年逾百岁的医学家。关于他的寿命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101岁,一说是172岁。他的养生观,概括大约为十个方面:“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在这十方面的基础上,我们再可摄其精要为四个方面:
一是首重视养心——养生首重养心,养心莫善寡欲。“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二是强调“啬神”——他倡导12个“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防止6个“久”字:久立、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提出10个“莫”字: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
三是主张食养——他提出许多食养主张。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者不足以存生”,“食不欲杂”、“学淡食”、“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做到“饱中饥,饥中饱”。
四是房室养生——吝啬小气,就是不大手大脚,就是爱惜自己的精、气、神,不轻易浪费,若可以用三分精力能够完成的事就不用七分,更不会用八分和十分,若用之过量就是浪费。
孙思邈养生的十“常”。发常梳,目常运,齿常扣,漱常津,耳常鼓,腰常摆,腹常揉,肛常提,膝常扭,脚常搓。
养生楷模白居易解密:在《白香山集》里,诗人坦陈自己知足常乐的心境:“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心安不转移,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梁武帝的养生之道:乐于读书。精于乐律。生活俭朴。节房事。
苏东坡认为“治齿当如治军”,说得十分深刻。
乾隆皇帝的长寿秘诀:他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即:齿常扣,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达尔文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森林疗法,踏石疗法,退走疗法,爬行疗法,素食疗法,生食疗法,喊叫疗法,洞穴疗法,倒立疗法。
丘吉尔的高寿四要素:一是意志坚强,宽宏大度;二是开朗乐观,诙谐幽默;三是善于休息,兴趣广泛;四是饮食合理,喜爱运动。
冰心曾经说:“养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好的修养。”她性格恬静,为人谦逊,认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其次是得益于恩爱。冰心老人能健康长寿也得益于夫妇恩爱。第三,晚年对生死淡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