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初期,有很多的人都会选择和朋友一起合作,就好像一个刚在学走路的婴儿,摇摇晃晃,需要有个人去牵着他,哪怕只是一根手指头让他握着,他就可以大胆地跨步,不然始终不敢走出第一步。在创业之初,我们也都会尽力地去寻找同盟,而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创业者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朋友,这时候朋友对于创业者来说犹如是漂浮的浮萍找到了依靠,但大多数人在一段时间过后都会有后悔当初的一味寻找朋友合作的做法,究其原因,还是合伙人选择不当,在初创业很不成熟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很容易忽略了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他们可以停靠的港湾,都可以是生意的合伙人。创业初期合伙人的选择是合伙式经营成败与否的关建,合伙人必须在同一个单位共事过一年以上的时间。因为人的工作面和生活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可以是很好的朋友,但不可以做很好的合作伙伴,而有些人只适合做合作伙伴并不是朋友。
道理看起来虽然浅显易懂,但是放到具体的事情上面,我们难免会陷入当局者迷的状态里。下面的案例讲的就是从朋友到兄弟到合伙再到陌路人的过程,希望创业者们能从中吸取教训。
张金辉从事房地产营销策划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策划经验。他同时还从事文学创作,虽然文学没有给他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回报,但也借着写作认识了很多朋友。黄冬冬就是他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个朋友,后来在网络上一起谈文学,谈人生,越聊越投机,后来在创业上聊到了一起。黄冬冬是从事房地产广告销售工作的,张金辉从事的是地产营销策划工作,在业务上有一定的互补性。时值网络影响越来越大,而本地却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地方门户网站,于是,张金辉提议做一个地方性的门户网站,主攻房地产方面的广告业务。
张金辉为什么想做一个地方门户网站呢?因为和黄冬冬平时聊天时,黄冬冬把自己的能力说得很厉害,说他帮公司接的业务都是每单数万元,而且和各个房地产公司的业务关系都不错,张金辉觉得有戏。由于平日聊得相当投机,张金辉把黄冬冬当做兄弟来看,觉得两人还是志同道合,一定能开创一片事业天地的。
这时候,张金辉手上有几万元资金,但也有几万元负债。觉得合伙人也是兄弟的黄冬冬能力那么强,业务会进展的比较顺,就下了很大的决心,决定一个人投资,占80%的股份。黄冬冬因为没有资金,凭业务能力占20%的股份。两人拟了一个公司章程,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退出的条款。
张金辉忙活了一个月,先是注册了公司。接着再注册了网站,开通了空间。张金辉平时对网络还比较熟悉,也就没有请人帮助设计网站,自己上网下载了开源程序,略加修改,一个本地的地方门户网站就上线了。
这时候张金辉才从原来的公司辞职,本来他是不想辞职的,但是黄冬冬似乎一直在等他辞职,他没有办法只得辞职。张金辉从公司里出来,黄冬冬也从原先的公司里辞职。两人在租来的办室里里,决定好好地大干一番。
两人定好了公司的发展计划,先是构建内容和平台,把网站的数据和内容弄好,然后再做宣传,吸引人气。在网站的定位上面,两人觉得自己都是搞文学的,就定在娱乐人文方面。还买了一个DV,创立了几档视频节目。一档节目是脱口秀节目,另一档是创业访谈节目。节目和内容做了一个月,还建了几个QQ群做宣传,但是效果不太好,网站人气也不高。
这时候一些矛盾出来了。黄冬冬认为网站页面不好看,如果拿这样的网站出去谈业务,他觉得不好谈,没有什么价值。张金辉认为网站还可以,不过为了让黄冬冬能出去谈业务,他只好再改版面。这个版面是一改再改,改了好几次。改得多了,黄冬冬又有意见了,说是你改来改去,不能定版,客户认为网站不稳定,更加没意向。张金辉加班了好几天,终于定了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版面,基本就定型了。
过了一段,黄冬冬建议招几个实习生来一起跑市场,这让张金辉犯了难。哪有这么多钱招人?张金辉原来的计算是网站推出去,由网友来分享内容,打造人气,再吸引广告客户。可现在的局面是由于没有钱,推广不出去,由于推广不出去,再导致广告客户不愿投广告。张金辉知道手里的钱肯定是不够做推广的,但又没有有效的宣传渠道。
张金辉还是寄希望在黄冬冬的业务能力上,为了激励黄冬冬,张金辉提出如果公司益利,可以把黄冬冬的股份提升到40%。同时为了给黄冬冬业务上的支持,张金辉狠心下血本招了三个实习大学生,一起跟着黄冬冬去跑市场。
黄冬冬带着三个实习生去跑各个房开公司,跑楼盘,帮这些楼盘写看盘日记、楼市推荐等等,基本上是属于免费服务。这样跑了一个月,网站关于房地产的数据是多了,可是收入一分没有见着。这时快到房产交易博览会了,黄冬冬提议和几个房开公司合作做几个行为艺术,吸引一下眼球。张金辉的意见是,只要公司不掏钱,可以出创意,由房开公司出钱,公司帮房开公司做活动执行。
张金辉亲自写了策划方案,交给黄冬冬做执行。一周后,黄冬冬说已经落实了几个房开公司了,但是没有谈到费用的问题。张金辉不满意了,认为公司现在没有钱,如果不落实费用的话,这个活动做的意义就不大了。最后的结果是,只有一家房开公司愿意出钱合作,由于参与的房开公司太少,这个行为艺术的活动就取消了。由此,张金辉不得不怀疑起黄冬冬业务的真正实力来。
张金辉觉得公司再这样下去,可能面临资金断裂,关门倒闭的恶运。于是他想调整一下公司的业务,如果网站业务不能马上有效果,那么去开拓一下房地产文案及设计方面的业务,或许是一条出路。因为他和黄冬冬是做地产行销的,有较强的实力,应该把真的核心力量发挥出来。张金辉原来的公司给了他一个招商宣传册的设计业务,张金辉花了几天几夜,终于把单做完了。但是这个款一直没有结,做了等于没做。黄冬冬那边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张金辉嘴上不说,但心里已经是不满了。
时间再过了一个月,公司的业务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张金辉的资金已经紧张起来了。一方面自己没有收入,但家里开支却很大。妻子只有一千多块的收入,但老爸、女儿吃饭穿衣的开销却大过这个数。张金辉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如果还是不行,他想再去找工作,挣点钱来撑一下公司,由黄冬冬来主持公司的运作。
这个想法和黄冬冬说了以后,黄冬冬也没说别的什么,就说你离开公司要去找工作,就不是法人了,要把股份修改。张金辉不同意,他认为是去找钱来支撑公司,不是要离开公司,因为公司的投入是他一个在开销,所以法人自然还是自己。这时候正在闹国美电器股权争斗,黄光裕和陈晓打得不可开交。张金辉和黄冬冬说,你是不是想上演陈晓的诡计。黄冬冬含糊其辞,说不是这个意思,但这已经让张金辉对黄冬冬感到失望了。
出去找工作也不成,张金辉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出让自己的股权,吸引别的人来加入,新加入的人只拥有股权,没有工资,一起开创事业。张金辉和黄冬冬说了这个想法。黄冬冬只关心会不会动到自己的股权,张金辉说只出让他自己的。新人还没有找到,第二天黄冬冬就说自己不干了,便离开公司去找工作去了。张金辉很生气,他认为自己投了钱,扛了这么大的风险,黄冬冬不能这么随性地就离开。但是由于没有签任何的协议,张金辉也没有办法,任由黄冬冬离去。办公室只剩下张金辉一个人,由于没有业务,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好,或许只有倒闭一条路可以走了。叹了一口气,张金辉离开办公室,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去了。
“老X总结”
我们不知道张金辉的公司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但是我们看到了张金辉创业时的几个硬伤了。一是太过相信兄弟,而忘了生意场上无父子的铁律。做生意,开公司,我们可以讲诚信,但是不能不讲游戏规则。由于张金辉太相信兄弟黄冬冬,结果也没有拟定如果万一失败该如何退出的条款。如任由黄冬冬自由退出,那么黄冬冬的积极性有多大?虽然张金辉开出了提升20%股权的空头支票,但还是没有激发黄冬冬的积极性,也没有让公司的命运得到改变。张金辉的另一个硬伤就是太过相信别人吹嘘的能力,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就开始花血本地进行投资与合作。在创业初始阶段,如果公司80%的业务不是主创人员创造的,而是靠别人创造的,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管别人的能力有多强,你都不能一味地奢望别人会帮你一切办理妥当,你不可能由别人来帮你开创你的事业,你的事业只能靠你自己用时间、经验、汗水去创造。所以,记住吧,创业开始,你只有自己可以依靠和信赖,不要和张金辉一样完全去相信兄弟合伙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