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人曾云“中庸之道”,说的是凡事都不能做得太极端,要以一种调和折中的态度来做一些事。这个理论同样适合创业,尤其是对刚开始的创业者。没有相对充足的资金,即使有再好的想法,投入再小的行业,也是做不了的。但也不要把自己的所有身家都用来创业,总会有创业者把创业当做赌博,想堵上自己的全部,然后再置之死地而后生,要么名满天下,要么一无所有。现实就是现实,每次都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每次都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大难不死的,只存在于悬疑故事里。其实后者比前者更危险,用一次创业堵上自己的全部是一件很愚蠢的事,假设你把个人资本的80%用来投资,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将有80%的概率会破产。创业不是赌博,投资的成本越大,失败后果的严重性就越让人难以承担。
张帆,家里排行老二,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97年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了一家规模很大的报社,主要负责新闻编辑。当时张帆可以算是在同学中最受人羡慕的一个了,同是学语言的,其他同学要不是去学校教书育人当了外文老师,要不就是去了哪个国企当翻译,工作又多又累,最重要的是待遇很不好。可是张帆呢,在一家当时已经算是声名鹊起的大报社,进的又是国际新闻部,不仅待遇好又可以经常去国外长长见识,去国外出差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每次从国外回来张帆也都会带一些国外的新鲜东西回来,什么电子产品、手提包或是香水什么的,一部分送给了家人朋友,另一部分回到国内再一倒手就又可以小赚一笔,这时才毕业不久的张帆每月赚的钱已经相当于整个家里的人所赚的总和了,所以张帆每个月除了留下自己的生活费和自己存的钱以外还可以给父母寄去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钱。家里的父母自然也是逢人就说自己的儿子在大城市里有个很体面的工作,每个月还给家里寄多少多少钱之类的,所以在老家的街坊邻居没有一个不知道张家有一个既能干又懂事孝顺的二儿子,邻里都很羡慕张家二老可以安心晚年享清福了。然而,张帆却并非这么认为,虽然在报社的工作待遇是非常好的,但是每天的工作也都大同小异,时间一长也就没有了当初的激情了。而且,张帆自认为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的人,所以他并不满足于这份大家眼里都非常棒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也曾经做过很多的兼职,如与人合伙做网站、开网店之类的都做过,而且也都是小有业绩,这种成功也就更加地坚定了张帆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商人的天真想法。
终于,三年后张帆选择了一条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路——辞职。他想下海做生意,自己创业做属于自己的公司。这个做法让很多人都很难理解,毕竟当时张帆的工作是那么的完美,放弃这样一个稳定又体面的工作而投身于一个可能是深渊的未知世界,家里的人甚至曾为他的做法不惜与张帆大动干戈,朋友也是轮番上阵地劝张帆,可是张帆从小就倔,这次自然更是铁了心的,张帆最后还是坚持己见,没有听从别人的意见。说做就做,但是很快张帆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也是大多创业者的问题——资金。虽然说张帆平时收入颇丰,但很大一部分都寄回了家,现在住的房子也是在一年前买的,所以手头上并没有太多的存款,而且也不能伸手向家里要,家里的人都是反对张帆创业的。于是,张帆想到了可以与人合伙,但在询问朋友的时候,大家都说有需要可以帮忙之类的,但并没有人真的想入伙,所以在找合伙人这方面最后只能是以失败告终了。但张帆不是一个会轻言放弃的人,甚至是有点儿固执的,他当时就想,有那么多人在等着看自己的笑话,干脆一下狠心,一不做二不休,把现在住的一室一厅的房子给转手卖掉了。就这样张帆几乎是赌上了自己这么多年的所有积蓄去创业。
资金有了着落以后,张帆就开始考虑自己想要投资的行业,最后考虑到既然自己是学语言出身的,而这几年做的工作也大多与语言有关,自己大部分的人脉关系也都是在语言这个行业上,于是,张帆就想到要开一家翻译公司。可是基于资金有限,张帆决定还是先从工作室做起,等自己有了足够的资金以后再一点点做大,做成翻译公司。就这样,张帆真正的开始为自己的创业生涯忙活起来了。
首先,张帆先联系了一下自己原来学语言的大学同学,想请他们一起帮帮忙,可是此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了很好的工作,所以大家都只能推辞说可以在张帆忙不过来的时候帮帮忙,但实在是不能在那儿工作。张帆其实也很理解这些同学,毕竟这是自己饭碗的问题,而且大家现在都是在各自的公司里刚刚站住了脚,怎么会为了到一家小小的新成立的工作室而放弃自己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打拼下来的成果呢?于是,张帆又转身去了人才市场,这里学语言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啊,所以一天都不到张帆就招满了所有自己需要的员工,大多都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室加张帆一共有5个人,每个人特长的语系都是有所不同的。就这样,张帆很容易地就解决了员工的问题。接着,又开始找工作室,寻觅了很久,最终把目标定在了一家比较简陋的写字楼里。为了节省开支,张帆和其他几个员工一起把工作室简单地刷了油漆,又去二手市场买了几个八九成新的办公桌和椅子,又买了一台印刷机和一台二手的电脑以及一个用来拨号上网的电话。就这样,简陋的工作室就正式开始营业了。张帆开始到处宣传,做一些小广告之类的来打响工作室的知名度,并在四处寻找各种案子,张帆联系自己原来在报社积攒的人脉,可是平时和报社有合作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跨国的大企业,自己公司里面有专业的翻译员,或是需要翻译的东西都是一些公司机密或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跨国合作案的策划,都不放心给像他们这样连公司都还算不上的工作室,这是张帆在创业前怎么也没想到的,所以张帆原来打的如意算盘都落空了。这样一来,原本张帆以为最有保障的客户源消失了。没办法的他们只好另谋出路,到一些相关单位、杂志媒体去做宣传,后来通过各种宣传、各种人脉关系的连环轰炸下才算是最终接到了几个小案子,但大多也都是一些广告文案翻译、大纲翻译这些没什么利润可赚的也没什么含金量的工作。日复一日,几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工作室基本上没接到什么案子,而接到的那些小案子的利润也远抵不上每个月庞大的支出,每个月工作室都处于大数额的亏损中,状况可以说是十分得惨淡,这时有2个翻译员见到工作室如此的现状已经选择了辞职。张帆又出去疯狂地寻找案子,疯狂地向自己认识的人“讨”案子,可是状况没有任何的好转。万般无奈下,张帆只好解散了工作室。而这次创业,几乎耗费掉了张帆所有的积蓄,也几乎可以宣布是张帆的个人破产。张帆甚至在失败后想到了轻生,可是还好,理智占了上风。后来,张帆自己也无比后悔当初的鲁莽创业,当时自己的年轻气盛让自己几乎变得一无所有。最后张帆还是又重新回到了那个报社,安心地做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老X总结”
其实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赌博,但却是一种预见性很大的赌博,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有这个能力,能洞悉好行业内的一切,虽不能百战百胜,但至少你的胜利将远大于你的对手,赢靠的并不只是运气。另一方面,创业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甚至只是你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创业者不要也不能真的像赌徒一样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赌一个大富大贵的结局,如果你侥幸胜利了还好,万一失败了,等待你的必然是生活的全盘崩溃。创业是投的越多风险越大,一旦失败赔本的自然也就越多,所以创业者在投资之前必须要尽量在各个方面都考虑周全,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增加胜利的机会。权衡利弊,眼疾手快才是创业者应懂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