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400000003

第3章 逻辑结构、方法与内容

一、本书的逻辑结构

本书以“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工具”为中心,确立了以公企业制度变迁为主线,从权力结构角度建立公企业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分析我国与西方国家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选择的差异。

权力是本书逻辑主线中的核心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中,关于权力的研究几乎没有学术地位。特别是以科斯在《社会费用问题》一文中提出权利界定及权利安排的重要性为起点,阿尔钦、德姆塞茨及张五常等人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产权研究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产权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权利分析更是毫不费力地占据了经济研究的主导地位。但正如奥尔森(2005)所表述的,基于权利的自愿交换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经济发展还必须理解强制的逻辑,研究基于权力的强制性交换。权力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研究更具意义,甚至有学者将我国的经济称为“权力经济”,认为权力构成了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核心,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中的一切问题几乎都与权力有关(伍装,2005)。因为非自愿交换的力量(权力)在国有经济治理和公企业制度形成与演进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体现为公企业治理结构、权力结构、法律调整模式的特殊性。与其他组织形式相比,公企业制度更直接地体现了政治权力、经济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合作与竞争,权力分析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公企业在西方国有经济治理的实践中被广泛接受,成为重要的组织性治理工具。自20世纪80年代起发生了席卷全球的公企业民营化浪潮,学者们从公平、效率、民主、意识形态等各个角度分析评价公企业民营化。总体上肯定民营化在促进竞争、提高效率方面的成就,但也对民营化对社会公平以及民主理念的践踏深表忧虑,并开始越来越多地反思民营化的局限性(魏伯乐等,2006)。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国有企业,但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公企业制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大量借鉴西方国家的具体制度和做法,特别是建立了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应法律体系。国有经济改革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公司化的过程。不仅在竞争性领域如此,在非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改革也形成了对公司制企业的路径依赖,使公司制企业成为我国国有经济的基本组织性治理工具。而治理是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和,既包括规范经济活动的规则本身也包括规则的制定主体。经济交易不仅仅取决于市场、企业科层安排以及对生产手段的控制,还取决于大量维系经济活动与经济组织存续基本条件的制度安排,因此治理并不局限于企业为应对市场压力而以产权关系为基础所建立的内部治理,治理的研究必须将产权制度以外的政治、社会体制因素纳入其中。以公司制企业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基本甚至是唯一组织性治理工具则在强调产权关系的同时严重忽略了政治社会体制因素。

可以说,近几十年公企业在西方国有经济领域中历经兴衰沉浮。同时,公企业在我国国有经济改革中一直难以得到决策层的关注。本书从权力分析的角度构建公企业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解释上述公企业制度范畴内的政治经济现象。基于上述思路建立的公企业制度解释框架及对我国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应用性分析,不仅从理论上开辟了权力视角下国有经济治理研究的新思路,而且在实践上对权力和利益格局剧烈变动的我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的说明

经济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经济哲学、经济学研究工具等不同层次。哲学层面的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决定作者看待事物的基本态度与方法并内化于逻辑结构的整体安排;具体研究方法则更实用和直观地贯穿研究始终。尽管这两个层面的说明对呈现清晰可读的研究成果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前者可以更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偏好,后者则主要具有工具意义。

(一)谱系概念的运用

公企业制度中,涉及多组相对之概念,如政府与企业、政治性与经济性、公权与私权及公法与私法等。公企业的组织性质、制度特征、权力结构及法律调整方式分别对应于每一组概念。从组织性质上看,公企业是西方国有经济治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组织目标设定、组织存续、资源获取与管理各方面与政府及企业具有很大的差别,传统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两分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需要,也缺乏对公企业的解释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一企一法的调整模式,即使公企业自身在组织属性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有的更多地体现出公共部门特征,有的则更加接近私人部门。如果从制度特征上看,公企业兼具政治性与经济性双重特征,要兼顾社会性与商业性目标的实现,而目标的优先度和实现手段也体现出程度各异的差别。正由于公企业在组织性质和制度特征方面体现出的特殊性,使得公企业既具有政府机构的部分公权又享有公司制企业的私权。与政府机构相比,公企业具有私权使其在任务达成手段方面的优势无法比拟;与公司制企业相比,公企业所享有的公权使其在达成公共任务方面具有资源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公企业虽然兼具公权与私权,可以相互补充强化更好地达成公共任务,但相对于政府机构与公司制企业,公企业的公权与私权都是不完整的。公企业的上述特性在法律调整上体现为公企业不适合单纯公法或私法的调整手段,而是契合了公法、私法融合的趋势,接受单独立法的法律调整。公企业单独立法所体现出的公法性与私法性随具体公企业之不同而呈现出程度各异的差别。公企业研究的复杂性在于这一特殊组织形式很难完全用传统的两分法分析,而是更多地处于对应概念所容扩的中间地带。只有以这一务实的姿态去了解和观察,才有可能还原事物本来之面目。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公企业在组织性质、制度特征、权力结构以及法律调整方式上的谱系化特征,很难对这一制度形式予以全面客观的分析。其实,很少有事物能纯粹地享有某种非黑即白的极端特征,而是程度各异地处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本书贯穿并延伸了谱系概念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二)法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经济学家对制度,特别是正式制度中的法律规则问题的关注,表明其已经将视角延伸到传统的法学研究范围之内(孙同鹏,2004)。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的出版标志了以经济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法律经济学的正式诞生。传统的法律经济分析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核心方法,包括三个紧密相关的部分:预测特定的法律规则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解释为什么特定的法律会存在、确定应该存在什么样的法律规则(弗里德曼,2004)。但本书并没有采取单纯基于效率的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核心的传统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原因在于,公企业制度的存在与发展远远超越单纯的效率理念,是成本收益分析所无力企及的。正如麦乐怡(1999)所指出的,在法律经济分析当中,新古典主义经济模式被视为一种既定的模式,而现行或提议制定的制度仅仅在既定的社会体制中予以分析。因此,虽然这种传统的法律经济分析方法使我们能够对一个具体法律制度作出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应保留或改变特定制度,但公企业制度所需要的是一个在更广阔视角下的体制层面的研究,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法律经济学方法显然无法达成这一目标。因此,与其说本书采取的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法和经济学的比较视角。法律的经济分析仅仅是采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关系。法与经济学的研究要求我们评估可供选择的多种社会模式,并探索这种选择对法律与经济关系的后果,即是通过围绕各种“公平”社会模式的政治和经济谱系来对比与比较不同的制度安排。法律的经济分析仅仅采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界定特定社会制度下不同法律规则的效率,而法与经济学的首要目的,则是发现变化中的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怎样影响特定的价值观以及原则。这种方法会导致比用有限度的经济方法分析法律更见哲理和人性(麦乐怡,1999)。作为文化积淀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一个社会所拥有的经济哲学基础之上的,并且反映在所在社会的法律和正义观念之中,就这个意义而言,法与经济学的研究应当开始关注通过意识形态所显示出来的法律、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动态关系(麦乐怡,1999)。从公企业的组织性质、权力结构以及法律调整方式出发,以权力、权利与制度的关系为逻辑基础来构筑公企业制度的理论解释框架,是对法和经济学比较视角的一次尝试。

(三)具体研究方法的说明

从具体研究工具的角度看,主要采取了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这些具体研究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普遍性,此处仅结合本书研究内容进行简要说明。本书是政治学、法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成果的综合运用。规范性分析在政治学与法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公企业实证研究在样本、数据及可对比性方面的困难使笔者客观地采取了规范性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则贯穿于我国与西方社会权力结构及国有经济治理的研究,以更好地解释西方公企业制度演进并评价我国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选择。为增强应用性价值,作者还分别选取了我国、澳大利亚两国的电信与铁路产业作为具体案例,以初步检验权力——公企业——国有经济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导论确立了公企业作为基础性、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对本书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及逻辑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形成了研究的整体框架。随后各章基于此展开社会权力结构、公企业制度变迁与国有经济治理的分析。第二章展开对公企业基本特征的分析。在对公企业概念辨析的基础上,从公企业制度融合了政治性与经济性、公权与私权以及公法与私法调整的经济法律特征来剖析公企业制度的特殊性,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三章从权力、权利与制度关系的角度来重点说明权力分析的逻辑基础,指出权利是制度化的权力、权力结构决定制度供给。基于该逻辑基础的理论分析分布于第四、第五、第六章,分别针对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与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

公企业制度演进的关系展开。第七章通过我国和澳大利亚国有经济改革的案例分析对权力——公企业——国有经济治理的理论解释框架予以检验。第八章提出结论及研究展望。

同类推荐
  • 大话苏商

    大话苏商

    本书对江苏古今史上的商帮作了详细的介绍,讲述了他们从商经商的智慧与谋略,以及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本书分“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关于收入分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综合经济问题”四个部分,收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论文近百篇。
  • 经济学会撒谎

    经济学会撒谎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经济学读物。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用好经济学。其核心思想仍与经典、传统的经济学思路一贯,但看事物的角度则力求新奇,改变大家对经济学的传统认识,解决一些学习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时的观念误区,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为我所用。
  •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政治是分配财富、经济是创造财富;第二章历史不可重现、人性亘古不变;第三章增长不等于发展;第四章财富不等于幸福;第五章一切从“头”开始;第六章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第七章勤俭与奢靡: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第八章公平与效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第九章市场的帝王:诚信法则;第十章树与草:人治与法制;第十一章消费商品化;第十二章商品的品牌等。
  • 中小企业28种激励误区

    中小企业28种激励误区

    激励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战略性课题。对于各级主管来说,如果企业不能让一位员工为企业更好地工作,那企业可以找其他人来取代他;但如果企业不能让大多数员工甚至新招售货员更好地工作,那企业就必须激励他们。在保健因素实施成本越来越昂贵的今天,不妨尝试本书中激励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您会发现——原来激励员工也可以这样做。
热门推荐
  • 狡猾辰王:废柴王妃

    狡猾辰王:废柴王妃

    她,21世纪杀手童颖因搭档的背叛,身死在一场大爆炸中;她,童家的大小姐,据说,从出生以来就是废物一个,无法修炼,饱受欺凌!当她变成她,又会有怎样的转变呢?他,白虎大陆第一天才,冷酷,邪魅,遇见靠近的女人总是一掌拍飞,但是,遇见她之后,我们的第一天才就变成了宠妻无度的暖男。他们之间将会有怎样的碰撞呢?(本文结局一对一,宠文!夫妻携手虐渣渣)此文暂时停更。
  • 窥天女道士

    窥天女道士

    在现代社会,道术日渐匮乏,秦冉作为秦家道术传人降妖除魔,驱魔卫道,并且遇到同为道者的正宗茅山传人袁窥天,两人一起解决一件件灵异事件,经历一次次磨难,得到洪荒四大先天至宝,得知真正的修仙之道,上古阵法,泰国降头术,苗疆蛊术轮番上场,且看秦冉和袁窥天如和应对这些灵异诡事。
  • 明君盛世

    明君盛世

    特种兵穿越到平行的宇宙,在那乱世,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建立太平盛世、
  • 穿越:邪王的冷婢

    穿越:邪王的冷婢

    端木瑾——他是盛世王朝沂国的王,五年前,他被她当众羞辱,五年后,她被亲生父亲当作礼物亲自送给他。时光荏苒,他却已经不再是五年前的无知少年,她亦不再是五年前的璀璨明珠,她只是他榻边卑微的守夜奴。他要摘掉她所有的骄傲,心甘情愿沦为他的宠物。她是黑鹰组织首席枪械与暗器设计专家,已通过散打七段、跆拳道五段,善使暗器,百发百中,遭人设计血洒教堂门前,没想到却因此穿越到盛世王朝的第一美人身上。
  • 纸鸢舞

    纸鸢舞

    我们的青春,像夕阳下奔跑的身影,回过身,带着血色一般的红,远去了。
  • 远方志

    远方志

    寻找现实一点的江湖,在那里生存会不会太沉重了?力争写出最真实最深刻的人性,武术在本书中不作重点,情节构建会让你感觉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第一卷开阳风云第二卷蓬莱城漫步蓬莱岛第三卷激战竺度国
  • 景独殇

    景独殇

    我是一只妖,一只鱼妖。却恋上了一只猫妖,,,,,,【已完结】
  • 盛世溺宠:宝贝你别逃

    盛世溺宠:宝贝你别逃

    【已完结】他是反恐的最高督察、少校军衔,我行我素,从不受任何的拘束。她是第一恐怖组织的高层机密人员,活泼可爱,却又玩笑世间。他们本应该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也不可能相交,然而命运却总是爱开玩笑。将他们紧紧绑在了一起!他说:我一直觉得我可以冷漠的对待全天下所有人,可是遇见你,却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心甘情愿。她说:我可以为了我的家人、为了我的职责而放弃我的生命。但是你,却是我始终都放不下的那个人。
  • 心里住着狮子的女孩

    心里住着狮子的女孩

    1996年夏天,作者的女儿罹患躁郁症。“我女儿疯了。”作者说:“那年她15岁。她这一疯,我俩的人生顿时风云变色。我觉得好像要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再也回不来了。”《心里住着狮子的女孩》全程记录萨莉罹患精神病住院的一个月内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在夏天溽热的纽约街头,作者记录着躁郁症如何影响着萨莉和她的至亲,包括祖母、生母、继母,还有作者本人。书中还刻画了形形色色人物,谨守教义的犹太病人,精神异常的古典文学教授,热血的电影导演,梦想当文艺青年的房东还有打破传统的治疗专家。阅读本书,让人如入半梦半醒之境,身处红尘与超脱之间。本书已被誉为“与精神疾病相关书写的新典范”,具有高度的纽约知性人文风格。作者书写了自己深刻的内心感受与家庭故事,并巧妙穿插作家乔伊斯当年如何为了自己发疯的女儿遍求名医的经过,以及与音乐家舒曼、美国诗人洛威尔等人的疯狂,重新审视艺术与偏执、疯狂与想象力之间的无解谜团。
  • 性本恶

    性本恶

    本书讲述人性从善到恶。生活由白入黑。平凡之人的不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