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药物会偷走你的营养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有副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人们对药物营养状况却知之甚少。许多人往往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甚至疾病治愈后发生了营养不良,这些营养不良有时会加重疾病,有时则发展成为某些后遗症而持续终生。
药物可以在许多方面影响人体的营养状况。如可以改变人们的食欲,抑制或促进营养素的吸收。药物与营养素会在人体组织中相互作用,从而加速某些营养素的排泄,使营养状况发生改变。如抗惊厥药、抗结核药、抗疟药、抗生素类药、磺胺类药、镇静安眠药和降胆固醇药会促使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此外,利尿药和抗酸药可能造成人体矿物质缺乏。长时间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则会出现骨质疏松等病症。医学研究证明,某些药物孕妇使用后可引起胎儿营养不良并有导致胎儿发育畸形的危险。
对营养不良症,人们往往容易从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等饮食因素中寻找原因,却常常忽视药物性营养不良的因素。其实,用药不慎也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在长期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出现原来疾病没有的或者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无关的症状,如头晕乏力、智力减退、体重下降、体质虚弱等,则应警惕为药物导致的营养缺乏症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容易发生药物性营养缺乏症,特别是长年与药物为伴的慢性病患者,用药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补充丢失的营养成分。比如长期噻嗪类利尿药时注意吃一些富钾食物,如香蕉、豌豆、马铃薯、菠菜、甘薯以及海藻类食物;长期服用强的松等药物,一定要多吃钙质丰富的食物,如虾皮、豆制品等;服用抗癫痫药要多吃含叶酸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番茄、小白菜、油菜、豆类、坚果等;服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时,要多吃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
健康小提示
控制药物引起的营养不良
尽可能避免长期、大剂量或单独使用可致营养缺乏的药物,如避孕药、广谱抗生素及泻药。如果用药后出现与原发疾病无关症状,或出现营养缺乏症状时,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必要时可补充营养液,以控制或纠正药物所致的营养不良。
2.用药不一定非要用新药
随着医药科技不断创新,新药的研制和应用犹如雨后春笋,纷纷问世。如何正确对待新药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新药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在征服疾病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但我们还得一分为二看待新药。任何药物只有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才能对其做出最后的公正评价。
老药毕竟是经历了几十年的考验,像阿斯匹林,甚至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新药却没有经历这样长期的临床实践考察。实践证明,一些新药正式生产后经不起长时间的考验,逐渐地暴露出人们在研制过程中未曾发现的缺点。如70年代风靡一时的三磷酸腺昔(ATP),经实践证明疗效并不那么理想,虽是新药也被淘汰。
有些人认为新研制出的药品要比老药好,尤其一些慢性病患者久治不愈或疗效不佳时,对报刊、电台、电视台上的新药广告特别注意,一有新药问世,就通过各种渠道搞来用一用。这种做法有失偏颇。
当然,目前研制新药都要经过严密的科学试验研究,如进行药物的质量及稳定性考察,在动物身上进行药物的毒性试验、“三致”试验(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一系列安全试验。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还会进行几百例到几千例临床观察。
因此,迷信老药拒绝新药是不对的,盲目的偏信新药也是错误的。但一般来讲,使用新药应更为慎重些,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本人,在应用新药时,切不可仅以广告为凭,应查阅一些有关资料,在的确对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而且对于新药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剂量疗程,排除禁忌症,不能唯新就用。
健康小提示
警惕新药的重复使用
现在有些新药,其实就是一些常用的老药,只不过是改换了名称,被冠以“洋名”,或者是被改换了包装,由国产变成了中外合资,其有效成分还是同一药物,医生、患者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避免重复使用。
3.怎样贮存药品
药品变质失效的原因很多,除去时间过久这一主要因素以外,还有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污染等。如果不顾及以上因素盲目的保存,会使药品加速变质。因此,应妥善贮存药品,将药品放在干燥、避光、低温处。部分易受温度影响的药品,如胎盘球蛋白、利福平眼药水等,可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而酒精、碘酒等制剂,则应密闭保存。中成药要注意包装,以防受潮生虫和霉变。蜜丸不要多存、久存,应放在通风、干燥、阴凉处。
存放药品的瓶、袋、盒上的原有标签要保持完整,药名要清楚,用法、用量、有效期及注意事项要详细标明。散装药应按类分开,并贴上醒目的标签,写明存放日期、药物名称、用法、用量、失效期,每年应定期对备用药品进行检查,及时更换。
如发现药片(丸)霉变、粘连、变色、松散、有怪味或药水出现絮状物、沉淀等均不可再用。
成人用药和小儿用药、内服药和外用药都应标示清楚,分别存放,以免用时拿错、误服,发生意外事故。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别放置,以免忙中取错。药品应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儿童误服。
健康小提示
夏季贮药要低温阴凉
温度每升高10℃,药物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增加3~4倍。暑季家庭储存药品一定要注意低温阴凉,特别是已打开包装使用,而又没用完的药品,更要妥善保存。
4.如何处理剩下的药品
每当患病痊愈后,使用的药物一般不会恰好用完,全部弃掉有些浪费,不加选择一概留存,时间一长,有些会失效变质,再次使用也可能反受其害。那么,哪些该留哪些不该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一些药品就不宜存留:
需要服用时间较长,而所剩无几不够一个疗程的药品不留。如某种药是1天2次,1次2片,1个疗程2~3天,共需十几片,若所剩药物只有两、三片,就没有保留价值了。
极易分解变质的药物不留。如阿斯匹林极易分解出对胃肠刺激的物质;维生素C久置分解而失去药效。
有效期短,没有长期保留价值的药物不留,如乳酶生片、胃蛋白酶合剂等,放置时间稍久就会降低以致失去药效。
没有标明有效期、失效期,或自己忘记标明购买日期、使用日期的药物不宜留。这类药无法掌握是否失效和存放时间。
经过筛选准备留存的药物,在存放前要做以下处理:
包装处理。没有良好包装的药物应更换包装。如医院药房付的药大多是用纸制药袋装放,最好换装到小瓶内密闭保存,防止霉变,如需避光应置棕色瓶内。
标签处理。要及时贴好标签,注明药名、适应症及用法用量,另外,还要标明购买日期或医院拿取日期,作为今后清查药物时的参考。
健康小提示
过期药品应彻底销毁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启封后的药品就失去了原保存环境,一般不宜长期保存,而且,治疗完成后,再使用药物对健康也是无益的。所以,存放过期就不可避免,过期的药品和变质的药品一样,是不能再使用的,应彻底销毁。
5.红霉素什么时候服用最好
红霉素是革兰阳性菌抗生素,对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感染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是常用的抗生素。特别是对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和非典性肺炎等,红霉素是首选药。但空腹口服红霉素可致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腹绞痛。因此,红霉素不宜空腹服,而应在饭后服。
因为红霉素有明显的促动力作用,小剂量可诱发胃肠道平滑肌逆行性蠕动,较大剂量可使胃窦和平滑肌收缩。红霉素的促动力作用在空腹状态时,尤其对胃的作用最明显。这是空腹服红霉素引起腹绞痛的原因。
所以,红霉素务必在饭后服用。饭后服红霉素其促动力作用明显减弱,可以避免腹绞痛的发生。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饭后立即服用呢?
饱餐后立即吃药,胃内食靡很多,药物不能快速通过胃而进入小肠。延长了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红霉素在胃中的分解失效;而食物对红霉素分子有吸附、螯合作用,这也减少了红霉素的吸收。
因此,红霉素一般应在饭后1~2小时再服,因这时胃已大部分排空,但仍有少量食物,如此红霉素被部分稀释,既缓和了对胃黏膜的刺激,又能使红霉素较快进入小肠而被吸收。
健康小提示
红霉素不能与阿斯匹林、维生素C同服
阿斯匹林、维生素C均为酸性药物,可使红霉素呈解离型,不易吸收,而且排泄快,在消化道不稳定,易被破坏,使疗效降低。
6.煎煮中药,你会吗
1.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中药煎煮宜选用那些器皿
沙锅当然是煎中药的理想器具。因为沙锅传热缓慢而均匀,无毒无害。其他的,如搪瓷器具、不锈钢器具等,传热良好,无锈无毒,轻便耐用,也可以选用。至于铝制品就需要谨慎了,如果中药处方中有一些酸性或碱性较强的药物,如乌梅、山楂、五味子、木瓜、硼砂等,最好不用铝制器具来煎药。铜制器具,古人历来不主张用来煎药,因为铜会导致人体中毒。铁制器皿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广,但煎中药且不适合,因为铁可使中药汤液变色、变质或沉淀,以及导致药效下降或药性改变。
3.中药的煎煮程序
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个小时。如果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时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加热火候:火候的掌握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先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
煎煮次数:一般而言,一剂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3遍,改为每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健康小提示
煎煮中药要加盖
经研究,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是,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7.怎样正确使用眼药水
眼药水主要用于治疗眼病,作用快,但不持久。滴眼药水应注意无论是自己用或者给别人用,在用药以前都应首先检查药物的名称、浓度、含量、药品的时间、失效日期等。然后看一下,眼药水里有没有杂质,是否有沉淀物或变色等,如果有上述情况就要停止使用才是。
滴眼药水的正确方法是: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头略后仰,擦于眼泪和眼分泌物,眼睛向上看。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上下眼睑,右手将眼药水滴入下眼睑结膜囊内,每侧l~2滴,将上眼睑轻轻提起,使药液分布均匀,闭眼l~2分。
眼药水宜保存在4℃冰箱内,若眼药水出现混浊或变色时不宜使用。
眼药水应滴入结膜囊内,不要直接滴于角膜上。
眼药水一次1~2滴就够了,多滴不仅吸收不了,而且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一滴眼药水约30微升,而结膜囊内可贮存的容量平常只有7微升,多点眼药水后,结膜囊的容量最多也只能增加至30微升,多余的眼药水不是从眼角溢出,就是沿鼻泪管流向鼻腔。
滴眼前要洗手,先滴健眼,再滴病眼。滴管不宜接触睫毛或其他物品,以免交叉感染。
如果是双眼均有毛病,应当先滴较轻的一只眼,后滴病重的一只。每日滴的次数一般应根据医生的意见。如果所用的眼药水是混悬液(考的松眼药水),应当在使用时轻轻摇动,使药水均匀后再用。
滴药动作要轻,使用含有毒性的药物如阿托品后,应用手指压迫内眼角2~3分,以防药液通过鼻泪管吸收而中毒。
病情需要用多种滴眼液时,应分开滴入,两种药物宜相隔15分以上。
眼药水(膏)开启后,一般三个月就该丢弃,特别是不含防腐剂或特殊成份的眼药,一般在一个月内使用完毕。
最好把眼药水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及灰尘少的地方,切不要乱扔乱放,也不要放在温度高的地方或被太阳光直晒处。有的眼药水性质不稳定,需放入4℃左右的冰箱内保存,瓶口朝上,拧紧盖子,防止药液漏出造成意外。
健康小提示
滴眼药水要防止交叉感染
无论什么眼药,最好是每人用一瓶,两个人、几个人不能混用一瓶。每次最好只给一个人滴眼药,给另外一个人滴眼药时要再洗一次手,以防细菌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