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会有多少?可以说,人生有多长,“逆境”就有多少。大凡成大事者无不时刻与“逆境”较劲,在打败逆境的过程中,赢得胜局。曾国藩面对逆境,泰然处之,不是因为他无法应对,而是因为他成竹于胸。
“阅读精要”
如果说曾国藩在朝中为官的十年还算顺利的话,自从他丁忧中出山之后就从来没有一帆风顺过。但越是这种逆境,越能凸显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也正是在这种逆境的历炼中,曾国藩练就了一身做人为官的真本领。
精明可以占一时的便宜,老实真诚会吃眼前亏,但曾国藩正是靠“拙诚”二字取得常人、一般聪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业绩。这说明了两点,一是任何时代、社会总是提倡和渴望拙诚;二是曾国藩吃透了“拙诚”二字的真谛。
(1)亲身切入挺身负责才有成就事业的希望
曾国藩倡导“恕”和“忍”。“恕”,是对人而言的,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求别人做。“忍”,则是对自己说的,“好汉打掉牙,和血吞”,便是善于忍。“恕”、“忍”,都包括在“柔”字之中。曾国藩一生刚强,却又极重柔道。他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这些,都已在“礼治”章作了论述。再录曾国藩之孙婿、曾纪泽之女婿吴永口述的一段故事,来说明曾国藩刚柔并济的修身之道。这一故事是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说给吴永听的,当是相当可靠的。李鸿章说:我的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我试讲一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意急,亲至窗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就钉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水田里恐怕担子浸着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长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蔬菜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的;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文不值。这担子身份不同,安能叫我让避?”老翁见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将货担交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岔过,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
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竞争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关于这第一条的“用意何在”,吴永说,他当时听了,“殊不甚明白”,但他“仔细推敲,一般地讲,天下大事在局外议论呐喊,益处不大,必须亲身加入,挺身负责,才有成就事业的希望”。吴永肯定老翁“躬自入局”,算是对这个故事的深意的一种理解。近有人说,这个故事说明了心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理解。其实,曾国藩说的“挺”,是刚强坚韧之谓,儿子与京货担子站着、挺着。他们强则强矣,韧则韧矣,可是谁也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惟有老翁婉言相求,又欲亲自脱鞋下水,却一下子解决了问题。他对京货担子的“恕”,和自己委身下人的“忍”,使他顺利地达到了目的。曾国藩把这种忍让的“柔道”包括在他的《挺经》中,不仅说明处事必须刚柔互用互济,而且进一步说明,外表的柔,有时正是骨子里的刚的不同形式的表现。
(2)靠“拙诚”二字成功
在一个虚浮伪滑的世界,惟有守“拙”的人才获得成功,惟有至“诚”才能收实效。取巧和虚伪,固然可以取得一时的便宜,终究必定是失败的。曾国藩的一生事业,就靠着“拙诚”二字而成功。曾国藩生在湖南山间,亢直的民族性,使得他去“伪”而崇“拙”。他也未尝不想到取巧,但他以为: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憾,何益之有?近日忧居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纵人以机巧来,我仍以含混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所以他的“诚拙”的态度,非但帮助他事业的成功,并且能变化他人的气质。前有述及,李鸿章是他的学生,李鸿章的才气,是曾国藩所赏识的,并且自以为不及的,但他江南人的虚伪,远非朴质的曾国藩所能看得过,他看出李鸿章的才干可用,而浮巧为其弱点,所以当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时,曾国藩有一次借端对他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李鸿章为之悚然。可是后来李鸿章的功业,未尝不是他老师一番苦心所造成。所谓“拙诚”,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埋头苦干”,就是多做实际工作,不作口头宣传。这虽不能完全包括“拙诚”二字的意义,但它的精粹就在于此。所以专说大话而不知埋头苦干的人,是曾国藩所最瞧不起的。所以他的湘军的首领,都是些不善于说话的人。他认为湘军之所以能胜利就在于此。——其实这就是拙诚二字的实效。
(3)忍得住还要能“吃硬”
为了贯彻他的“拙诚”主义,他又创“五到”之说。所谓“五到”者,就是“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至于这“五到”的解说,照曾国藩自己说:“所谓身到,比如当官,要亲自验尸处置偷盗案,亲自私查乡里;治理军队,要亲自巡视营垒,不惜冒箭石之危。心到,就是要苦心剖析事情,有条有理,先分析后概括归纳。眼到,即认真观察人,认真处理公文。手到,可以说是事的关键,要随手写记,以防遗忘。口到,就是交代别人做事和警惕之话,虽有公文也要再三叮咛。”曾国藩这“五到”之说,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并且企图着手实践。细看他之所谓“五到”,无非是脚踏实地不厌烦琐不怕艰难地埋头苦干。看上去虽觉得不是一件难事,但非有自己认定“拙诚”二字而抱着这个决心的人,是不容易做到的。曾国藩的为人,不论治军治政或立身为学,都有一种不可及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坚忍和“吃硬”。细看曾国藩自从咸丰三年(1853年)带兵以来,到打下安庆为止,在这个时期中,几乎可以说没有一天不在艰难困苦中。但他能从奋斗中求出路,终于获得最后的成功。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叫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从以上几句话,可以看出曾国藩成功的秘诀,全是“硬干”,凡是不“埋着头苦干,吃着亏不说”的人,都是曾国藩所最瞧不起的。曾国藩对于他的兄弟,也常常以实干精神相勉。他说:来信每怪运气不好,便不似好汉声口;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申夫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是处逆境之良法也。所谓“实干精神”,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在失意时绝不灰心。有一次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连吃两次大败仗,曾国藩写信去安慰他说:“从前的事就如昨天逝去,以后的事好比今天新生。要另起炉灶,重新打开新局面,开辟新世界,最近两次的大失败,不正可以磨炼英雄,使你大有长进吗?谚语曰:‘吃一堑,长一智’。我一生的长进,都在遭受挫折和屈辱的时候。你务必要咬紧牙关,磨砺意志,积蓄力量,增长智慧,万不可以自灭其志。”他的弟弟听了他的话,后来果然有所成就。可见不灰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曾国藩认为只说不做的人,最是要不得,所以他的军队中,照例不用喜欢说话的人,成为一种风气,因为只说不做,违背了“实干主义”的原则。“实干主义”是要埋头苦干,不重宣传的曾国藩认为惟天下的至拙,可以破天下的至巧。凡是自己认定拙朴的人,才能够厉行实干主义。
曾国藩崇尚坚忍卓绝,睥睨富贵的历史人物,如同司马迁一样,敬仰屈原、田光等坚忍行世的人物。因此,曾国藩的一生也是靠“坚忍”成事,但由于身份、修养的不同,还是有人不太理解的。譬如王闿运作《湘军志》,对曾国藩时有微辞,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他太坚忍、太慎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