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理论的学术研究道路上,中国学者的贡献和力量相对弱小,这自然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落后和我国管理学者学术研究历史相对较短有较大关系。从近几年我国管理学者所展开的研究来看,我们的学术研究逐渐在向国际化、规范化和前沿化方向发展。与上世纪80、90年代不同,过去中国管理学者的很多研究多局限在对西方一些理论的阐释和具体的应用研究上,在理论 贡献上常常是捉襟见肘,在研究方法上也是非常垄断和含糊,没有有效的将西方管理学者推崇的一些实证研究方法和科学化的质化研究方法引入到管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上来,这就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缺乏科学性,同样也使得我们的理论贡献稍逊一筹。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改革开放初期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的学术研究还处于闭门造车阶段,因而国内不少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社会科学研究还停留在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策提出的基本思维之中。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在管理领域的新兴学术力量开始逐步使用西方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的管理问题展开研究,不少学术团队开始把目光集中在管理领域顶级期刊的学习和阅读上,国内不少学者也开始在全球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当然这与不少从国外归来的学者的传、帮、带有着密切关系,也与逐渐发达的信息技术有关。现在我们获取的很多前沿研究资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滞后期越来越短,甚至有很多前沿的研究资料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同步的,这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科研水平,也缩短了中国学者在社会科学领域与西方学者之间的距离。目前国内很多年轻学者正逐渐把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研读西方的最前沿的研究资料已经逐渐成为这些年轻学者把努力进行的工作,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也是让人担心的。欣慰的是我们的研究正逐渐规范化、国际化、前沿化,担心的是过多的关注西方我们可能就忽视了本土的成长环境和过分的关注用最为新潮的方法来研究管理问题而忘记了方法本身的适用性。
张建宇博士从2004年就开始关注企业内部执行问题,并力求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去展开研究,在该方面已经有着较好的前期积累。破坏性创新本身是美国哈佛大学Christensen教授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ebecca M.Henderson教授和哈佛大学的Kim B.Clark教授的结构性创新(Architecturai Innovation)发展演变而来,显然Henderson、Clark和Christensen在研究创新问题时更多的关心企业在遭遇不连续性技术变革或自身根基发生变化时的未来发展问题。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发展的根基发生变化时,企业应该如何保持其自身的执行力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张建宇博士敏锐的发现了这一亟需解决的矛盾,并以此作为研究问题的起点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六年的潜心研究和资料积累,使得该书终于得以面世,《破坏性创新与在位企业执行力的困境突破》一书较好的从现实中找到了问题,并进行了理论推演,使得本书的研究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在研究方法和理论选取上作者注意到了方法的适用性,因此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管理学术的一个贡献,也是对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模式。
全书研究的中心点在于寻求基于破坏性创新情境的企业执行困境及其突破的一般规律性上。研究资料的收集和问卷设计经过了反复推敲和验证使得本书的前期研究基础较为扎实,研究过程中作者通过对现实管理问题的观察进行了初始假设和推理,通过数据验证多次对原有假设和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最终得到了符合数据验证的模型并在管理现实中寻求到最为合理的解释,从而为谋求发展而进行创新的很多企业在保持和提升其执行力上找到了可以借鉴的依据。全书架构合理、逻辑严谨、论证数据充分,研究结论令人信服。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企业同时保持卓越运营和长远发展都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该书的研究在执行力研究领域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谨以此做序,并向读者推荐!
张英华(签字)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