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准穴位能一招制敌,点不准穴位往往反而被他人所制。所以在谈到辩论时不能作无用之功,而要用你的聪明才智来巧妙说明对方,一招致敌,速战速决为最妙。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宁戚去见宋桓公。待行过大礼之后,只见齐桓公置若罔闻,根本不拿正眼看宁戚,态度非常傲慢。
宁戚见此情景,叹了口气,故意说道:
“宋国真是危险啊!”
宋桓公惊讶地问道:
“你这话什么意思?”
宁戚反问道:
“你和周公相比,谁会更贤明呢?”
“周公是圣人,我怎么敢和圣人相比!”宋桓公答道。
宁戚于是接着说道:
“在周最强盛的时候,周公只要听说有人要见他,即使正在嚼着饭,也会急忙把饭吐出来,去会见客人。即便是这样,他还怕怠慢了客人。
可是,大王您呢?宋国现在已经国势危急,国内接连发生杀死国君的事情。大王您的王位并不可靠。就算您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大家恐怕也不愿意到您这儿来,何况您还这样傲慢呢?宋国的处境难道还不危险吗?”
宋桓公羞得满面通红,连忙道歉:
“我没有治国经验,请先生不要介意。”
宁戚将周的强盛与宋的衰落,周公的谦逊与宋桓公的傲慢进行了对比,从而使宋桓公受到强烈的震撼,可谓是一针见血。
战国时期,有一次齐宣王召见颜蜀。
齐王对颜蜀说:“你过来!”
颜蜀却以同样的口气对齐王说:“你过来!”
齐王不悦,齐王手下的文武大臣也对颜蜀的态度十分不满。
齐王身边的一个卫士走过来,指着颜蜀说:
“你是什么身份,敢对大王无礼?大王贵为一国之君,你这样跟大王说话成何体统?”
颜蜀从容地回答道:
“如果我到国君面前,那就是趋炎附势;如果国王到我面前,那就是礼贤下士,大家说趋炎附势与礼贤下士,哪一个会更好呢?这不需要我回答了吧!”
齐王大怒:“到底是国君身份高贵还是你臣下的身份高贵?”
颜蜀不动声色地,接着说道:
“大王息怒,的确是士高贵,国王不高贵。当年秦穆公率兵攻打齐国,当他们的大队人马路过士人柳下惠的墓地时,秦穆公下令:凡到柳下惠墓地50步范围内打柴煮饭、割草喂马的,杀无赦!
后来,当秦与齐交战时,穆公又下了一道命令:凡能割下齐王脑袋者,封万户候,赏黄金万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活着的国君的脑袋,还比不了死人坟墓上的一根野草!”
顿时,齐宣王被气得目瞪口呆,却又哑口无言。
“趋炎附势”与“礼贤下士”、“士人坟头上的野草”与“活着的国君脑袋”,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齐宣王也只有干瞪眼的份。但在心里也不得不认同颜蜀的说法。
机智巧辨贵在一个“理”字,只有以“理”服人的话语,别人才爱听,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