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领导来说,批评下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但有时为了工作的需要,适当的批评又是必要的。批评下属最讲究的是一个度,批评过度了,会使下属挂不住面子,产生逆反心理,过轻了又达不到批评的目的。
恰当的批评能让下属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在批评下属时要注意因人而异,看准对象。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龄等的不同,接受批评的承受力和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领导根据不同批评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针对不同特点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自觉性较高者,应采用启发做自我批评的方法;对于思想比较敏感的人,要采用暗喻批评法;对于性格耿直的人,适宜采取直接批评法;对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人,则应当采取公开批评法;对思想麻痹的人应采用警示性批评法。在进行批评时忌讳方法单一,死搬硬套,应灵活掌握批评的方法。
正确的批评要求细密周到,恰如其分,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当面进行批评,但对于个别现象就应个别进行。另外,也可以事先与之谈话,帮他提高认识,启发他进行自我对照,使他产生“矛头不集中于‘我’”的感觉,主动在“大环境”中认错。另外,还要避免粗暴批评。
对下属的粗暴批评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员工听到的只是恶劣言语,而不是批评的内容。他们的心中充满了不服和怨愤。这就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要学会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防止只知批评不知表扬的错误做法。在批评时运用表扬,可以缓和批评中的紧张气氛。可以先表扬后批评,也可先批评后表扬。
批评还要注意含蓄,借用委婉、隐蔽、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巧妙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引人思而领悟。绝不可直截了当地说出批评意见,开门见山点出对方要害。
在批评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如:通过列举分析历史人物是非,烘托其错误;通过列举和分析现实中的人物的是非,暗喻其错误;通过分析正确的事物,比较其错误;还可采用故事暗示法,用生动的形象增强对他的感染力;笑话暗示法,通过一个笑话,使他认识错误,既有幽默感,又使他不至感到尴尬;轶闻暗示法,通过轶闻趣事,使他听批评时,受到点影射,也易于接受。总之,通过提供多角度、多内容的比较,使人反思领悟,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这才是批评的关键意义所在。
对于十分敏感的人,批评可采取不露锋芒法,即先承认自己有错,再批评他的缺点。态度要谦虚,谦虚的态度可以使对方的抵触情绪容易消除,使他乐于接受批评。例如,可以对人这样批评:“这件事,你办得不对,以后要注意了。不过我年轻时也不行,经验少,也出过很多问题,你比我那时强多了。”
有时一些问题一时未搞清,涉及面大或被批评者尚能知理明悟,则批评更要委婉含蓄。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让下属从模糊的语言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严重的错误,应当严厉批评。另外对于执迷不悟者和经常犯错误者,都应作例外处理。要么是他们改正错误,要么是你不用他们。
批评下属掌握方式是必须的,但对于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掌握适当的时机,批评才会更有效果。
①批评需要一定的前提。首先批评和接受批评的双方应该以足够的信任为基础,如果无法取得对方的信赖,即使所持的见解确实言之有物,却依然无法令对方折服。其次,批评者必须有纯正的动机和建设性的意见,在进言之前先要确定自己的言行有助于对方,而且的确能发挥实际效用。有许多批评,经常以“我只是想帮助你”为由,事实上却为了一己之私。
真理并不是任何人所能垄断或独占的,当我们观察别人时,总免不了以个人有限的经验和一己的需求作为衡量的尺度,因此难免失之偏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提出批评之前,先请教第三方,使你的言论更能切合实际,合乎客观。
②时机必须适当。当一个人心平气和较能以客观立场发言时,就是谈话的适当时机。假若你心中充满不平,随时可能大发脾气,那么最好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过分情绪化的表现,不仅无济于事,反而有害。
掌握事情发生的时效,在人们记忆犹新的时候提出批评。假如你在事情发生几个月以后才提出来,这时人们的记忆已经模糊,你的批评反而容易使对方留下“偏颇不公”的印象。
(3)用词要恰当
“你是骗子”、“你太没有信用”等话会刺伤对方。只要评论事实即可,即使是对方没有信用也不能如此当面斥责。此外,千万不要否定部属的将来。“你这人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你这样做没有人敢娶你”,“你实在不行”。领导是不该说出这样的话的。须以事实为根据,就事说事,就部下目前情形而论,不要否定部属的将来。
批评下属有时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但该批评时还得批评,只要批评在理,用词恰当,这样的批评方式下属依然会虚心接受。